登录
首页 >> 药食同源 >> 饮食营养

警惕!心跳低于这个数,可能是猝死信号!

佩兰 2023-07-19 14:31:10

老年人因心脏病,在街头说倒就倒的事件屡屡发生。很多人都认为心跳过快不利于健康,但你知道心跳慢也可能存在危险吗?严重时还会发生猝死!别等到人进了医院,再想起关心你的心脏!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有一种简便的自测方法——搭脉,可以对自己的心脏进行“试探摸底”,甚至可能救命!

“搭脉”的具体方法

将一侧手臂手心向上平放在身边,用对侧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三指的指尖并排轻搭于另一侧手腕。

临近拇指边缘这一侧会摸到很硬的骨头,然后向内稍加移动摸索,便能清晰地感受到脉搏的跳动。

小贴士:如果计数一分钟的时间,觉得太长有些困难的话,你也可以只数30秒,再乘以2。

搭脉要搭“静息心率”

什么是“静息心率”?

所谓的静息心率,在医学上的说法,就是指在清醒、不活动的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注意:训练、生病、睡眠不足、药物、酒精、咖啡等都可能对心率产生影响,在测量静息心率时,请尽量避免上述因素。

一天之中,何时搭脉

测“静息心率”更合适?

? 早晨醒来

每天早晨起床前是测定静息心率的最佳时机。选择一个睡眠充足的早晨,天冷别太快起床,可以在被窝里“赖”3~5分钟,做几个深远而又悠长的呼吸,使大脑逐渐清醒,气息平顺之后,搭脉测“静息心率”。

? 午睡睡醒

有午睡习惯的退休族,也可在中午睡醒后测测你的静息心率。养精蓄锐后,精神头足,气息稳定平静,状态佳,比较适合搭脉测“静息心率”。

心跳得太快,影响寿命

“一个人的心脏跳动的次数是固定的,如果心跳太快,把固定的次数跳完了,人也就没了!

这种说法让不少朋友深信不疑。

这话既对也不对。正常人的静息心率在60~100次/分。“心跳快会影响寿命”其实指的是静息心率超出正常范围。静息心率长期过快,得心脑血管病的风险加大,死亡率也高。

有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病人,最佳静息心率更应控制在55~60次/分钟。研究表明这些患者的静息心率超过75次/分,死亡率明显增加。

所以,静息心率太快,的确影响寿命,但和所谓的“心跳有固定次数”完全无关。国医大师健康提醒,如果发现自己的静息心率长期过快,建议尽早去医院心内科检查。

心跳过慢是病吗?

最怕“我动心不动”

心脏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老化,尤其是到了60岁以后,老化速度会加快。所以,心率比年轻时慢是正常现象。

但如果心率长期明显低于60次/分,要引起重视,可能是心动过缓!如果同时还存在“我动心不动”的情况,则说明心脏出问题了,要及时去医院检查。

那么,什么叫“我动心不动”呢?

通俗地说,就是“我在动,心跳却不跟着加速”!

做做下面这个小测试,你就知道了!

具体方法:30秒倒计时,尽力做“蹲下-起立”运动,然后立即给自己“搭脉”,测测运动过后的心率。

随着运动的增加,交感神经会变得兴奋,心跳频率也会增加。正常情况下,运动后心率应达到90次/分钟以上,如果运动后的心率明显低于此标准,或者只比静息心率快了一点点,甚至出现没有加快的情况,说明心脏已出了比较严重的问题,因尽快就医。千万不要拖,以免发生“心跳骤停”,甚至是猝死的危险。

别等到出现这些问题,

才去关心你的心跳!

如果你自测心跳异常,并伴随有:

心慌、心悸(感觉心突然跳到嗓子眼)

胸部不适

眼前发黑

头晕或眩晕

憋闷、气短

虚弱或感觉很累……

千万不要掉以轻心,更不要拖延就医。否则,一旦心脏突然“不跳”,轻则昏倒摔得鼻青脸肿,重则可能猝死。

特别提醒:“三高”人群要常搭脉

“三高”是诱发心脏病的高风险因素,因此,“三高”人群更应坚持搭脉测心率。这种方法不仅简单易行,而且可以及早发现心脏的变化。

温馨提示

心脏结构复杂,可能产生的“故障”多种多样,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却可能埋藏巨大隐患,朋友们不要自行下判断,最好的办法就是即使去医院进行检查!

资料来源:健康之路、健康时报、人民健康网

文章来源于网络:若涉及版权,敬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心源性猝死的前兆和表现

心源性猝死的前兆和表现

心源性猝死的前兆和表现,现在的社会有好多的疾病是在慢慢上升的的,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学会一些医疗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来看看心源性猝死的前兆和表现有什么吧。

心源性猝死的前兆和表现1 第一、胸闷

很多患者近期在活动之后会感觉到有胸闷,而休息一段时间之后能够有所缓解,这种情况可能是血管发生了堵塞,是冠心病所导致的。尤其是当胸闷发作比较频繁,持续时间比较长的时候,更要提高警惕,因为这往往是冠状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处于不稳定的状况,随时有发生破裂的可能,很容易导致心源性猝死出现。

第二、心慌

心慌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心跳快,是患者的主观感受,心慌有不定期出现的,也有定期出现的,往往和心律失常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绝大多数心律失常并不是很危险,不会引发心源性猝死,但是如果是频繁发作的.室性心律失常,那么可能会形成房颤,从而导致心源性猝死发生的几率有所提升。

第三、心跳慢

心跳慢也是很多心源性猝死患者,在发病之前可能会出现的。心脏跳动比较慢的话,血压会比较低,时间久了可能会引发心脏停搏,从而导致猝死出现。

心源性猝死在发作之前的征兆,其实除了上面为大家介绍的这三种之外,另外很多患者也会出现晕厥、眼前发黑、肢体麻木等其它方面的表现。对于这些征兆要提高警惕,尽早到医院就诊。

心源性猝死作为一种对人类生命健康,容易造成比较大危险的疾病,需要提高大家的警惕,尤其是那些平时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人,如果日常出现了胸闷、气短、心慌、晕厥、肢体麻木等表现的话,要尽早到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和治疗。

心源性猝死的前兆和表现2 心源性猝死症状

早期症状: 胸痛、气促、乏力、软弱、持续性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衰等症状,但有些患者亦可无前驱症状,瞬即发生心脏骤停。

晚期症状: 严重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突发心悸或眩晕等。

相关症状: 心室纤颤 老年人小腿浮肿 抽搐 意识丧失 呼吸困难

症状

据国外文献报道,只有12%的心脏猝死者在死亡前6个月内曾因心脏疾患而就诊。而绝大多数病人则因症状缺乏特异性而被忽视。

1、胸痛、呼吸困难

猝死者在发病数天或数周前自感胸痛或出现性质改变的心绞痛,呼吸困难。在尸检中发现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机会较高。

2、乏力、软弱

在许多研究中发现心脏性猝死前数天或数周内乏力、软弱是特别常见的症状。

3、特异性心脏症状

持续性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衰等。国外文献报道,24%的心脏性猝死者在心脏骤停前3、8h出现特异性心脏症状,但大多数研究认为,这些症状少见,特别是那些瞬间死亡者。

4、冠心病猝死是突然发生的

多在冬季,半数人生前无一点症状,绝大多数发生在院外,如能及时抢救病人可能存活。

5、心脏骤停的表现

①突然的意识丧失常或抽搐、可伴有惊厥;②大动脉(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③听诊心音消失;④叹息样呼吸或呼吸停止伴发绀;⑤瞳孔散大,黏膜皮肤发绀。⑥手术时伤口不再出血。

参考国内外有关标准,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诊断为冠心病猝死:①过去曾经诊断为冠心病或可疑冠心病,突然发生心绞痛而于6h内或在睡眠中死亡。②突然发生心绞痛或心源性休克,心电图示急性心肌梗死或梗死先兆,于6h内死亡。③猝死后经尸解证实有明显冠状动脉硬化。

心源性猝死的前兆和表现3 征兆1、疼痛

相比较而言,疼痛反应是猝死的发病征兆中,最易被我们抓住和感知的信号。当感到胸部出现剧烈、紧缩、压榨性的疼痛,且感到透不过气时,就要提高警惕。

征兆2、潜在病因

除了疼痛,还要警惕可能导致猝死的潜在病因。比如,是否有易形成血栓的病史。例如一位骨折病人,他曾在一段时期内被限制运动,那么他就容易发生静脉血栓,而静脉血栓一旦掉下来,

征兆3、憋气、明显的紫绀、口唇发紫、血氧下降

如果工作性质是久坐或长期站立,血液循环不好,当病情发作时,除了疼痛外,若还有憋气、明显的紫绀、口唇发紫、血氧下降等,就要高度怀疑可能是肺栓塞。

征兆4、重度的血压升高

对于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病征兆是剧烈疼痛,而且在疼痛的同时会伴有重度的血压升高。

征兆5、胸痛

大家都知道,心绞痛和心梗都是包括在冠心病里面的,冠心病的猝死率最高。典型的冠心病表现是胸痛,一般发生在胸骨后方,整个边界不是很明确,它的面积会适当大一点儿(跟手掌面积差不多),或者说不清到底哪疼,主要是闷痛的感觉。心绞痛服药后,几分钟到十几分钟症状就会缓解。而针扎的刺痛或者是“按着疼”的感觉往往跟心脏关系不大。

猝死前身体会发出哪些信号?

人猝死前数天至数个月,有些病人可出现头痛、头晕、胸闷胸痛、气促、疲乏、心悸、头沉脚发飘等非特异性症状。但亦可无任何征兆,瞬间发生心脏骤停。

猝死指的是一个平素看来健康或病情已基本恢复或稳定者,突然发生意想不到的非人为死亡。猝死前数日至数周,患者发生心脏病相关的症状或原有疾病症状加重,表现为急剧发生的胸闷、胸痛、心悸、心慌、心动过速、气短及头晕、晕厥发作等,但往往不少患者可无任何先驱症状而发生心脏骤停。
出现猝死前可能会出现呼吸的逐渐衰竭,呼吸会出现幅度变慢或者幅度变浅,甚至呼吸深快等节律、深度、频率的不规则,严重时会有下颌式呼吸。

另外,患者会有心跳微弱、心律严重失常,甚至出现室颤,这些都属于心源性猝死的前兆。
另外,患者会有逐渐出现意识不清、意识丧失,甚至出现昏迷、呼之不应,颈动脉会逐渐触及不到波动、桡动脉也会出现逐渐触及不到波动。患者会有四肢末梢变凉、四肢末梢青紫、瞳孔逐渐散大,这些都属于猝死的前兆。
心脏性猝死的预防关键是识别出高危人群。除了年龄、性别、心率、高血压、糖尿病等一般危险因素外,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等方法可提供一定的信息,用于评估病人发生心脏骤停的危险性。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6477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