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离开食物约可生存3周,但没有水只能生存3天左右,「水」对于人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平时很少觉得“渴”,但一到晚上临睡前,就忍不住想喝水。
为什么睡前总觉得口渴?睡前到底能不能喝水?《生命时报》结合国内外研究并采访专家,为你一一解答。
受访专家
北京保护健康协会健康饮用水专业委员会主任 赵飞虹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陈立娟
中国注册营养师 谷传玲
为什么有人睡前总觉着口渴?
一项发表在国际顶级科学期刊《Nature》上的研究发现,睡前的口渴现象是来源于大脑的生物钟对神经的刺激。
作者是3名来自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研究人员。该研究以啮齿动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大脑的生物钟与睡前口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
科学家们已观察到,啮齿类动物在睡前两小时会大量饮水。本次研究发现,这种行为并不是由于任何生理因素(如脱水)引起的。
研究者发现,在睡前两小时限制小鼠水分的摄入,会导致小鼠在睡眠结束时明显的脱水。由此可见,睡前增加水的摄取是防止脱水。研究表明,睡前饮水可以由大脑的生物时钟直接驱动。
接下来,研究人员深入探寻了引起渴觉的机制。可以确定的是,在大脑之中有一个需水感受器,这个感受器里有着渴觉神经元。研究者想知道视交叉上核(SCN)这个调控昼夜节律的脑区(即生物钟)和渴觉神经元是否有关联。
研究者猜测血管加压素(一种由视交叉上核分泌的神经肽)可能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了探索其是否刺激了渴觉神经元,研究人员运用了光遗传技术。实验发现,的确是血管加压素激发了渴觉神经元。
总的来说,该研究发现,如果在睡前两小时限制小鼠喝水,会导致小鼠在睡眠过程中出现明显的脱水症状。而大脑的生物钟对渴觉神经的刺激会造成睡前的口渴现象,因此,睡前喝水是为了维持睡眠状态下身体的稳定状态。研究者表示,虽然研究对象为啮齿动物,但是对于人类在睡前感到口渴的现象也提供了一个解释。
睡觉前到底能不能喝水?
人熟睡时,体内水分会通过排尿、出汗、呼吸不断丢失,造成血液黏稠度升高、代谢物积存。
临睡前适度喝水可缓解该现象,降低脑血栓等发病风险,尤其是老年人,不能因为怕起夜而拒绝睡前喝水。
以下三类人群,更应重视睡前补水:
有前列腺增生的中老年男性。夜尿多、出汗多,容易体内缺水,心脑血流阻力大,发生心脑血管病变的风险高;
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人。血液本就较一般人黏稠,更应该在睡前适当喝水;
有房颤的人。心房收缩功能受到影响,血液易在心房内淤滞,形成血栓,栓子脱落会随血液循环跑到其他地方,引起肺栓塞、脑栓塞等,中老年人要尤其注意。
冬天室内干燥,感到口渴可以适当喝点水,但注意别喝太多,以免起夜次数多影响睡眠。
有人认为,睡前喝水会造成第二天水肿,其实并不会。
水肿通常指皮肤及皮下组织内有液体过度储留。睡前饮入的水被小肠吸收之后,人体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会共同调节以维持身体内的水平衡,并不会造成水在组织液内的过度储留。
水肿的真正原因,是摄入钠过多,或者摄入蛋白质过少,导致血液渗透压下降,水分流到组织液中;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重力造成血液回流受阻,也会造成组织水肿。
需要提醒的是,患有心衰的中老年人睡前要尽量少喝水,因为他们心功能不全,容易发生体内水肿,水喝多了可能会加重病情。
正确喝水记住4个细节
感觉口渴时,一般成人水分丢失量约为体重的2%,儿童水分丢失量约为2%~5%,此时身体机能开始受到影响。
人体缺水还会导致食欲降低、有压抑感,皮肤干燥、声音嘶哑、全身无力,严重时可危及生命。专家建议,平时要养成主动饮水的习惯,不要等到口渴时才喝水。
喝水要遵循“少量多次”原则:每次以100~150毫升为宜,间隔时间为半小时左右;小口喝水比大口灌水更加解渴,有利于人体吸收。
No.1
喝水有4个最佳时间
每天清晨起床后、上午10时左右、下午3~4时、晚上就寝前,是目前公认的一天中四个“最佳饮水时段”。
No.2
每天1500毫升左右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16 版》推荐成年人每天喝水 1500~1700 毫升,一般的杯子差不多是 200~250 毫升,换算一下就是7~8杯水。
人们每日饮水量可根据以下因素适当增加:
秋冬季易干燥,并且北方冬天在暖气房中,人体水分蒸发较快,需要增加饮水量;高温天出汗较多,水分丢失快,也需增加补水。
饮食偏咸,当人体为排出多余盐分,需要消耗更多水分。如果吃了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也需要注意多喝水。
感冒发烧时,人体会以出汗的形式散失大量水分,因此需要增加饮水量。
No.3
白开水最好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白开水是最符合人体需要的饮用水。
高糖、高热量的饮品,人体需消耗更多水分才能完成代谢,并不能很好地补充水分。
功能性饮料、浓茶和咖啡,都含有咖啡因,本身就有利尿作用,也不利于人体补水。
No.4
特殊人群喝水有讲究
不同人群有不同特征,因此要有所区分。专家特别提醒以下几类人群要注意饮水习惯。
儿童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学龄前儿童平衡膳食宝塔》《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建议,10岁以下孩子,水的需求量因年龄有所不同:
6个月~1岁,每天水总摄入量为900毫升(奶/食物+饮水)。1~2岁,水总摄入量1300毫升(奶/食物+饮水)。2~3岁,饮水量600~700毫升。4~5岁,700~800毫升。5~7岁,800毫升。7~10岁,1000毫升。
儿童及时饮水的主动性一般较差,家长要及时提醒孩子喝水。
哺乳期妇女
乳汁中90%左右是水,乳汁分泌与每天摄入水量密切相关。哺乳期妇女在保证营养均衡的情况下多喝水,有利于乳汁分泌。一般推荐她们比普通女性喝更多水,大约为每天2.1升左右。
老年人
老年人容易尿频,如果不经常喝水,容易血液黏稠、血脂高。
老年人要勤喝水,饮水量也要相应增加,具体可以根据尿液颜色来判断:
如果尿液呈浅黄色,要及时补充250毫升水。如果呈茶色,说明身体缺水比较严重,应喝下500毫升水。
上班族
上班族每天到办公室后可以及时补充200毫升水,这有利于促进大脑活跃,工作注意力集中。
此外,久坐易发胖,餐前半小时喝下200毫升水有利于增加饱腹感,一定程度上减少进食量。
体力劳动者
运动员和户外作业工作者在身体进行大量活动后,需要及时补充水分。
这些人群可在进行体力活动前半小时左右适当补水,活动过程中可小口少量补水,活动结束后不急于补水,过一会儿再把水补足,可适当喝点淡盐水。
此外, 需要提醒的是,肾脏、心肺功能不好的人群需要格外注意饮水要求,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饮水习惯。▲
文章来源于网络:若涉及版权,敬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大家都知道,晚上喝太多水,第二天就会水肿,还会在晚上起床上厕所。但也有人指出,夜间睡眠时,体内的水分会减少,从而使心血管病人的血液粘度升高,更容易发生心肌梗死、心绞痛等疾病。那晚上睡觉前到底能不能喝水呢?专家说,不是让我们睡前不能喝水,而是不建议多喝水,你可以适当喝两口,对你的健康是有好处的,之所以不能喝太多,主要是因为几下几个原因:
1.第二天容易引起眼睛和面部肿胀。长久以往,眼袋等不良变化会出现。
2.加重肾脏负担,增加夜间尿量,影响睡眠质量。
3.对于严重肾衰竭和透析治疗的患者,由于肾水调节功能障碍,大量饮水会增加体内水分负荷,导致水肿,甚至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
别看喝水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学会正确喝水方法,对我们的身体还是很有好处的。
1.少喝尽量不喝碳酸饮料。这主要是因为碳酸饮料中的糖太多,容易加速钙的流失。职业运动员和健身爱好者几乎从不喝碳酸饮料,这会影响他们的职业生涯。
2.吃饭时不要喝水。水会稀释胃酸,影响消化。
3.不要等到口渴后才喝水。口渴已经是身体缺水的信号。身体越渴,缺水就越严重。有些人一旦忙起来就忘记喝水,等到感觉到口渴才开始喝水。事实上,当你感觉到有一点点渴的时候,就应该喝水了。
4.运动后不要喝太多水。运动后,许多人习惯于使劲喝水,一次甚至可以喝几瓶水。喝太多水也是不行的,它会加速体内微量元素的流失,也容易使你产生胃胀的感觉。
所以说,喝水也是要讲究方法的,喝多了不行,喝少了也不行,喝的时间也要注意,只有喝的健康,我们的身体才会健康。
病理变化。有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在青年时期甚至从幼儿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只是多数到中年时期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才会愈加严重,并出现临床症状。可能喝一杯水可以缓解一下粘稠的血液状态,这样一来就不容易发生脑梗、心梗等严重的血栓事件了。我想这种说法可能有一点道理,但是即使这个办法管用,能起到的作用也肯定是微乎其微的。
建议白天补充足够水分,不一定要喝够八杯水,自己感觉合适就可以。晚上不建议多喝水,一是夜晚起夜影响睡眠质量,二是容易加重肾脏负担。睡前过度的控制水分的摄入。容易造成血液中的水分不足引起脑梗和心肌梗塞的危险特别是老年人要小心许多人平时有尿频尿急的老年人,尽量养成一种不喝水的。在脑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引起的血管壁病变的基础上,管腔狭窄,闭塞或有血栓形成,造成局部脑组织因血液供应中断而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引起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减肥。喝水也需要消耗能量来消化,但水本身是没有能量的,相当于是负卡路里的,所以可以帮助燃烧卡路里和修剪你的腰围。
还有人认为睡前喝水容易导致早晨起来面部、眼睑浮肿。但只要把握好喝水的时间和量就可以很好的避免浮肿的问题。睡前半小时到1小时150毫升左右,也就是半矿泉水瓶的水即可。除非真的有点口渴。因为睡前如果喝水的话,以我个人为例,至少要上一次厕所,
严重影响了睡眠,所以我是不考虑喝水的,但是我早晨起来都会喝上一杯的水,如果实在没时间,就没喝容易造成人体血液变粘稠,对于一般健康年轻人伤害不大,但是如果血液粘度本来就高或者年龄比较大的老人,就会有萃死的风险。如果在睡前补充了水分,风险就会减小。
水是人体重要的营养成分,参与了人体所有的代谢功能,合理的补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人体代谢功能,以及加速代谢废物的排出。所以要 养生 ,首先要学会如何喝水。
正常人每天大约需要消耗2500——3000毫升的水分,除了一部分通过食物获取之外,大约还需要额外喝水1500毫升左右,鉴于很多人没有养成良好的喝水习惯,存在补水不足或不及时的问题,所以呼吁人们要多喝水,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喝。
事实上喝水并非越多越好,喝水太多也会加重人体负担,对于一些少数人群而言应少喝水,才更 健康 ,等到口渴了再喝,可以更好掌控人体对水的需求,以免喝水过量。
3类人不宜喝太多水,等口渴了再喝水,才更 健康
口渴是人体缺水的信号,研究表明,当人体缺水达1%就会出现口渴的现象,需要及时补充水分,才能更好满足人体对水分的需求。
老年人感知能力下降,对缺水的反应度降低,所以不要等口渴了再喝,而是要养成随时喝,少量多次的喝水习惯才更好。
对于一些以下3种情况的人群,等感觉口渴之后再喝水,可以更好地把握人体对水的需求,减轻人体代谢负担,对身体更为有利。
1、尿多的人,等口渴了再喝水
一般人喝水多了之后尿液也会增多,从而可以加速人体的代谢废物的排出。
但是有一少部分人喝水之后很快变成尿液排出,而且还很容易口渴,这种情况也属于水代谢异常。喝太多水也会加重身体负担。
所以每次等口渴,有喝水的需求再喝,每次喝水量不要太大,缓解口渴感即可。
2、 胃肠不适的人,等口渴再喝水
喝水之后一方面会稀释胃液,如果胃部不舒服,应少喝水,避免喝水对胃部造成刺激。
有些人喝水之后能够感觉到腹部有水在晃动,然而嘴巴还是想喝水。
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多半是胃肠对水分的吸收出现了问题。
用传统医学术语来说,属于胃肠阳气不足,不能把水分气化而达到吸收为人体所用的目的,所以腹部水分充足,然而身体依然缺水。
这个时候也不宜再多喝水,而是要注意调理身体,保护腹部的保暖,可以抱 个热水袋给腹部保暖,也可以适当地运动锻炼,让人体升温。
胃部感觉不舒服的时候,即使口渴,也不要一次性喝太多水,而是喝2——3口,即可,以40——60度温开水为宜,同时还要少吃生冷的食物。
3、 肾不好的人,睡前不渴不喝
晚上睡眠时间比较长,一般都会在7个小时以上,中老年人睡觉前少量喝水,才更有利于提高人体的修复功能。所以睡觉前都会喝少量的温水,一般不超过200毫升。
肾不好的人如果睡觉前喝水会加重肾代谢负担,而且晚上会有起夜的现象,也会严重影响睡眠质量与人体的修复。所以晚上睡觉前,如果没有口渴的感觉,建议不要喝水,包括牛奶、豆浆、果汁类饮品。
如果有口渴的感觉,一般也不需要喝水,或者只喝少量的水,或者喝少量的热牛奶即可。
所谓 养生 ,就是把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包括水分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保持合理均衡,才更有利于人体 健康 。
所有对人体建议有益的营养成分都不是吃得越多越好,包括蛋白质、钙维生素与矿物质等,摄入过多,对人体来说都是一种负担,因此“进补”也需要合理才更 健康 。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喝水是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要喝水,不过喝水有“三提倡”和“四不宜”,是您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的。
“三提倡”是:
1、提倡晨起喝水。早晨起床后喝一杯水,可清洗肠胃,刺激促进胃肠活动,增强消化功能。
2、提倡运动后喝盐开水。运动中大量出汗,使体内的盐大量排
出,此时喝盐开水可补充身体损失的水分和盐分。盐水的浓度以0.1%~0.3%为宜。
3、提倡病中多喝开水。病人多喝开水,既可补充因疾病(发烧、呕吐等)消耗的水分,也可促进病菌从体内排出。
“四不宜”是:
1、不宜喝太烫和太凉的水。喝过烫的水会损伤口腔和食道粘膜,时间久了易引发口腔癌和食道癌。长期饮用过冷的水则会损害胃肠功能。
2、不宜饭前大量喝水。饭前大量喝水会冲淡胃液,增加胃肠负担,影响食欲和消化能力。
3、不宜睡前大量喝水。睡前大量喝水可增加排尿次数,影响睡眠。
4、不宜喝装在暖水瓶中已几天的开水,不能喝反复煮沸的开水。这两种开水所含的亚硝酸盐和某些微量元素增加,饮后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家里煮开水,最好以煮沸5~10钟为宜,并放在保温性能好的暖水瓶内,每天更换。
睡前过度控制水分的摄取,容易造成血液中的水分不足,引起脑梗塞或心肌梗塞的危险性,特别是老年人更要小心,许多平日就有尿频现象的老人,到了冬天,养成睡前尽量不喝水的习惯。如果吃过晚饭后到翌日起床,其间都不喝水的话,血液中的水分便会不足,很容易会产生血凝的现象。
起床前后易病发 若分析心脏病及脑部疾病等老人的重要死亡原因,一天当中最容易发作的时段,心肌梗塞通常是在起床后的二、三小时之内,脑梗塞则是在天亮快起床前或刚刚起床后的时间最容易发生。而这两类疾病的发生原因均为血液浓度太高,引起血栓,将血管堵住所致。
睡前不适宜喝茶 为了预防脑部及心肌梗塞,睡前必须补充水分,而且建议饮用较易被人体吸收的饮料或清水,至于一般老年人习惯喝茶,茶有利尿作用,反而会排出比喝下去更多的水分,造成反效果,不适合在睡前的饮用。
上顾后补充水分 医生还建议老人最好是在床头放一瓶水,每次上完厕所后就补充水分,且不仅是睡觉时,而且在容易流失水分的沐浴前,最好也先喝一杯水,以免体内因长时间沐浴而缺乏水分。
抢救及时康复机会高 心肌梗塞是指部分心肌死亡的一种心脏病,成因是由于冠状动脉不能供给心肌充分含氧血所致。心肌梗塞的病微,状似心绞痛,心跳加快、血压可能降低,并感到呼吸困难。心肌梗塞通常在起床后两小时内发作,若立即把患者送往医院救治,救活及康复的机会较高。
睡前不喝水习惯的人
医学专家警告!!!
睡前、洗澡时候,水分流失量大,已经养成睡前不吃东西不喝水习惯的人,
容易造成血液中水分不足,而引起脑梗塞或心肌梗塞的危险。
人在睡眠中仍会消耗一至两杯左右的水分,从晚餐后到第二天早上起床前,如果都不补充水分,
第二天早上起床或快天亮的时侯,最容易发生血栓,使血管堵住,引发心脏病及脑部疾病。
国人在习惯上喜欢睡前沐浴,洗个乾乾净净的澡再上床,但洗澡的时候最容易流失水份,
所以医生建议,洗澡后最好要马上补充水分,
如果有泡澡习惯的人,则应该在洗澡前先喝一大杯水,以免在浴室停留太久,流失过多的水分,
轻者也会发生呼吸困难、休克的现象。
夏天开冷气睡觉能睡得好一点,不过冷气有防湿乾燥的作用,更是会流失水分,
因此有开冷气睡觉习惯的人更应该睡前喝水,但是不要喝茶,
因为医生说,茶有利尿作用,反而会排出比喝下去更多的水分,造成反效果,
就算不会有咖啡因提神作用的人,也不适合在睡前喝茶。
医学界发现用口对口的方式喝矿泉水,要是刚好口腔中有少量不足以致病的绿脓杆菌进入瓶内,
这个瓶子就会变成agar,12小时后,菌数就足以引起喉咙痛!!!
因为怕公布后,矿泉水会滞销,所以厂商不敢公布,
但是医学界教授还是奉劝喝矿泉水时,不要接触瓶口!!!
另外,喜欢嚼 EXTRA 无糖口香糖的人要注意了!!!
它不是真的无糖,而是添加了人工甘味-阿斯巴甜!!!也就是代糖,糖尿病患者吃的那种!!
它对肾脏的负担很大!!! 而且有致癌的可能!!!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6463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保温杯里泡枸杞?这样吃枸杞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