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疾病,都会有早期症状, 并且完全可以通过自测被更早地发现!其中就包括全国死亡率排名前三的疾病……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全国死亡率第三的疾病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堪称是威胁健康的第一杀手。现在的人,高油、高糖的饮食习惯,加上巨大的生活压力和疾病防治知识的不足,导致心血管疾病风险大幅升高。
现在“三高”患者也不在少数,其中因高胆固醇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了除肿瘤(癌症)之外的第三大死亡类疾病。
但是,对于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知识,大部分人要么知之甚少,要么误区不断。万幸的是,心血管疾病是属于可以预防的疾病之一,提前知道自己的心血管风险,就能早预防、早治疗,能免于很多疾病带来的痛苦。
自测方法一:量脖子粗细将皮尺水平置于颈部最细处测量,最细处即低头时摸到的颈后最突起的地方,至前面的喉结下方,完成测量。
如果男性颈围大于39厘米,女性颈围大于35厘米,则说明脖子较粗,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高。
自测方法二:测量脚跟腱宽度高胆固醇患者,因为其脂质代谢容易沉积在此处,也就是身体上最低的部位,从而导致跟腱的宽度比正常人要厚。
正确的测量方法:
可以用手,轻抓住脚跟腱的位置,然后用尺测量其厚度。如果其厚度超过1.5cm,就代表有可能有高血脂的可能。
自测方法三:摸身体部位1摸手腕:查脉搏正常脉搏与心率一致,每分钟60-100次,跳动有间隔性且有规律。若脉搏跳动不规律且伴有心慌气短等症状,则可能是房颤。
2摸脖子若颈部一侧搏动逐渐减弱甚至消失,则可能是颈动脉狭窄的表现,有中风的风险。
3摸小腿:查血液循环按压腿部,若一按一个坑或双腿发沉、发胀,那可能是下肢水肿所致,没有明显诱因的下肢水肿,可能是静脉曲张、心功能不全或肝肾疾病的症状。
全国死亡率第二的疾病
肺部疾病
人老肺先衰。大量临床数据发现,肺是人体最“娇嫩”的器官,它容易受内外因素损害,是人体最易失守的一道防线。所以,延长人寿命的关键就是护肺。
调查显示,肺部感染是国人死亡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尤其是老年肺炎病死率相当高,就连季节性流感也会导致老年人死亡。
在我国,50岁以上中老年人肺炎病死率高达28.6%,美国老年肺炎并发全血感染的病死率高达 51%。并且年龄越大,病死率越高。
肺是好是坏,一招就能测出来:
自测方法一:刮背刮拭背部和相关区域,观察出痧的情况和刮拭时疼痛的情况,可自测肺脏健康状况及发展趋势。
具体刮拭部位主要是肺俞穴(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脊柱左右旁开两横指处)和肺脏的脊椎对应区,其次还有前颈部、咽喉、气管及前胸部位。
刮拭时仔细寻找阳性反应点,观察肺脏脊椎对应区是否有明显的紫红色痧斑。
如果痧象不顺直,有较重的疼痛感和结节,脊椎两侧肌肉张力、弹性不对称,则提示肺脏功能减弱。
刮拭肺俞穴时如果出现密集的深色痧斑,以及刮拭时有刺痛感或刮拭时有结节,或肺俞穴处酸痛、凹陷、空虚,均提示肺脏气血瘀滞或肺气虚,为重度亚健康状态,需警惕疾病倾向,必要时去医院进一步检查、确诊,预防和治疗肺脏疾病。
自测方法二:看手指肺维持着人体的气血运行,一旦肺不好了,能够为身体补充的“气”就少了,那么各组织的含氧量就会下降。
在正常情况下,大部分人的手指尖端与手指根比起来是比较尖的,而患有肺部疾病的人的,其手指尖端则明显宽、大,像一个蘑菇头似的,这也就是医学上常说的“杵状指”。
全国死亡率第一的疾病
脑梗塞
现代人中,脑梗死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许多人因此而丧生。脑梗死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疾病,作为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地威胁着现代人的生命健康,并且其复发的可能性很大。
如果不及时有效地治疗,就会导致急性死亡。因此,我们必须了解脑梗死的早期症状,早自测、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自测方法一:猜硬币每人拿一套硬币,包括常见的一毛、五毛和一块三种不同面额的硬币,先感受一下每个硬币的感觉;
然后闭上眼睛请帮手把一个硬币放在自己手上,然后根据感觉说出硬币的面额;
重复检测。要是重复几次都猜不对硬币面额,那可能是控制感觉的脑部位置发生了问题,就要注意了。
自测方法二:擦膝盖让一只脚的脚踝,沿着另一只脚的小腿滑下来,并来回滑动三次;
然后两腿交换,重复刚才的动作;
这个动作是检测脚步运动的大脑运动区或者小脑部分,只要两腿没有偏差就没问题。如果两脚出现偏差,像这样一只歪到一边,那就有可能是脑梗塞的前兆。
本文内容综合整理自:退休俱乐部、人民网健康、搜狐健康、超级点子王。
文章来源于网络:若涉及版权,敬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脑溢血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疾病,俗称脑出血。 医学定义是指非创伤性脑内血管破裂,导致血液在脑实质内聚集的一类临床综合征。
脑溢血起病急,发病后会出现血压明显升高、头痛、呕吐、肢体瘫痪、意识障碍、脑膜刺激症和痫性发作等症状,并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达到高峰。 受出血部位和出血量影响,临床症状轻重有所不同。
脑溢血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大部分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日常生活中, 我们要有意学习脑溢血相关的 健康 和急救知识,特别是家里有老人的家庭,更要熟练掌握脑溢血的急救步骤,关键时刻,真的能救命!
随着老龄化 社会 的到来, 脑溢血成为严重危害中老年人身体 健康 和生命安全的多发疾病 。根据有关流行病学调查,我国每年因为脑溢血死亡的患者约占全部疾病死亡的20%左右。一般来说,脑溢血的发病率北方高于南方、男性高于女性。
近年来,由于年轻人工作生活压力大、饮食睡眠不规律、不注重 健康 等多种因素影响,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富贵病”逐渐多发, 脑溢血也逐步呈现年轻化趋势 。
以下三类人群是脑溢血的高发人群。
1.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
中老年人是脑溢血发生的主要人群,以50岁到70岁为主要发病年龄。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心脑血管功能减退,且大部分老年人都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以及高血脂等基础疾病,部分老年人动脉硬化严重,这些 健康 隐患提高了脑溢血发生的概率。
再加上有的老年人在生活中不注重 健康养生 ,喜欢抽烟喝酒,更会加速脑溢血的发生。
(5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脑溢血高发人群)
2.有基础疾病的人群
根据脑溢血的医学定义理解,我们一般认为脑溢血并不是特指某一种疾病,而是多种疾病共同导致的后果。 由此可知,基础疾病对脑溢血的发生有极大影响。
科学研究表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更容易发生脑溢血。 原因是患者长期受基础疾病影响,脑血管常发生病变,进而增加引起脑溢血的风险。
3.有既往中风病史的人群
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也就是西医上常说的脑卒中。 大脑血管产生的血栓或者身体其他部位的血管斑块,随血液流动堆积在大脑血管中,使大脑血管受阻,便引起中风的发生。
可以说,中风本身就说明大脑血管存在病变,因此,有以往中风病史的人群更易发生脑溢血。
除以上高发人群外,肥胖、吸烟、嗜酒,进食过咸和性情急躁的人群,脑溢血发病率也比没有这些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更高。 近几年,脑溢血的年轻病患者也不断增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年轻人不注重养成 健康 生活习惯,经常熬夜,有的甚至连续熬夜,导致突发脑溢血。
家里有老人、脑溢血高发人群或有既往病史的,一定要熟练掌握脑溢血的科学急救方法,不仅可以有效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还能为抢救生命争取宝贵时间! 家里一旦有人发生脑溢血,一定要做好以下4个能救命的急救步骤。
1.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
脑溢血发生的最初五分钟,对于生命至关重要,被称为“黄金五分钟”。所以,一旦家里有人突发脑溢血,在保证不随意挪动患者的同时,一定要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
(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抓住“黄金五分钟”)
拨打120急救电话时,一定要清楚准确地告知所在位置、病人情况等关键信息 ,为急救人员准确到达正确地点提供便捷,切忌慌乱中说错或者遗漏重要信息。
作为患者家属,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脑溢血这种突发疾病的危险性,在家里人发生脑溢血时,要尽量稳定情绪,冷静、科学地进行急救处置。 等待救援期间,家属切莫盲目采取不恰当的处置方式,比如挪动患者、摇动头部、按人中穴等危险做法。
有效的家庭急救对缓解脑溢血症状、挽救患者生命有一定帮助,但鉴于脑溢血起病急、死亡率高等特点,及时寻求专业救治才是最重要最关键的。 时刻牢记,第一时间拨打120救援电话,尽最大可能缩短救援时间,及时进行专业治疗,是抢救脑溢血患者的关键首要环节!
2.帮助患者顺畅呼吸
大多数患者在突发脑溢血时,会同时出现晕倒、昏迷、短暂丧失意识等症状,这种情况下,家属要帮助患者顺畅呼吸。 如果患者佩戴牙套,应尽快取出,如果患者出现呕吐或是口腔有异物堵塞的情况,要及时进行清理,避免发生误吸加重病情。
在确保不挪动患者的前提下,尽量帮助患者保持侧卧位。 家属应一手轻扶患者额头,一手轻抬患者下巴,帮助患者将头部侧向一边。 保持侧卧位可以有效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是急救步骤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帮助患者侧卧,一手轻扶患者额头,一手轻抬患者下巴,帮助患者将头部侧向一边。)
3.稳定患者情况
发生脑溢血时,脑内血管扩张破裂引起出血,为缓解血管扩张程度,帮助患者减轻症状,家属可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
建议采用物理降温法,家属可以将冷毛巾、冰水、冰袋等放置于患者头部, 这样做可以使患者头部血管收缩,降低出血速度、减少出血量,同时减少后遗症发生。
等待救援时,家属应注意稳定患者情况,并随时评估患者意识情况。 家属可以每三分钟对患者进行一次意识状态评估,测量血压心率,如果患者的血压不超过180mmHg,就耐心等待救援,如果患者血压超过180mmHg,家属可考虑帮助患者服用降压药。
(等待救援时,家属应注意稳定患者情况,并随时评估患者意识情况。)
4.患者窒息时要进行急救
如果患者病情稳定,家属可以耐心等待救援。 如果患者病情严重,出现窒息、心跳骤停等紧急情况,家属应及时进行急救。常用的急救方法是口对口人工呼吸外加体外心脏按压。
家属捏住患者鼻翼,用嘴巴紧紧包绕住患者嘴巴,连续吹气两次。紧接着立即进行体外心脏按压30次,按压频率每分钟80到100次。之后,每做30次心脏按压后,就连续吹气两次,反复交替进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多了解和掌握一些常用必备的家庭急救方法,做到有备无患。 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不但可以为家人的 健康 保驾护航,还能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
以上4个脑溢血急救步骤,是经过医学论证的科学方法,家里有脑溢血高发人群及老人的, 大家可以进行找机会进行一次实地演练,以确保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够科学应对,有效处置。
脑溢血发病前,约70%患者会出现早期信号。比如短暂性视力障碍、疲乏感强烈、眩晕、头痛、吞咽麻痹、嗜睡等。 患者如果出现以上不适,即便不是很明显,也应该及时到正规医院做全身检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同时,脑溢血高发人群应做到以下三点,积极预防脑溢血发生。
1.气温变化时要注意防寒保暖
气温忽冷忽热、变化不定是诱发脑溢血的重要因素,这也是冬季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原因。 寒冷的刺激会使血管猛然收缩、血压快速升高,对于原本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的老人,更容易使原本脆弱的血管发生破裂,从而发生脑溢血。
2.保持 健康 规律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抵抗疾病发生有很大帮助。 生活中,脑溢血高发人群应做到不吸烟、不过度饮酒,饮食清淡,少吃高脂高油高盐食品,多吃水果蔬菜,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情绪波动,每天保证充足的饮水量,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预防便秘。
身体情况较好的人群,可以根据自身身体情况,进行适度的 体育 锻炼,比如散步、轻缓的健身操等。
3.预防基础疾病
脑溢血作为生活中常见的突发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 健康 的重大疾病之一。生活中,我们应以预防为主,在身体 健康 时就要做到勤锻炼、少烟酒、味清淡,及时改正影响身体 健康 的不良习惯,做到防患于未然。
同时,我们还要多学习脑溢血相关知识,了解其发病诱因和机制,掌握科学合理的急救处置方法,做到知己知彼、心中有数,最大程度减轻脑溢血对患者带来的伤害和影响。
转自:孟大夫 健康 之家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6437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