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药食同源 >> 饮食营养

比油和盐更可怕,美国已禁止食用!我们几乎天天在吃,怪不得三高、肥胖找上门!

槐米 2023-07-19 08:08:27

大家都知道,吃多了油没半点好处,毁心毁血管,但竟然还有这样一种存在,吃一口就等于吃七口油。如此可怕如此反人类的东西就是——反式脂肪酸,这个名字可能大家听着比较陌生,但事实上我们每天都在吃,差别就是吃多吃少而已。

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布呼吁各国:全球范围内彻底停用食品中的人造反式脂肪,以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统计数据显示,反式脂肪每年在全球导致50多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

反式脂肪酸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来源于天然食物,主要来源于反刍动物,如牛、羊等的肉、脂肪、乳和乳制品。二是加工来源,主要是植物油的氢化、精炼过程,食物煎炒烹炸过程中油温过高且时间过长也会产生少量反式脂肪酸。

人造反式脂肪在我们日常饮食中很常见,比如我们吃的零食、烘焙食品和油炸食品往往都含有人造反式脂肪。这是因为,反式脂肪的保质期比其它天然脂肪的保质期要长。因此,生产商经常使用人造反式脂肪。但是消费者却什么都不知道!

想必大家很想知道,到底怎么就吃了反式脂肪酸,它就藏身于蛋黄派、奶油蛋糕、曲奇、饼干、糕点、冰淇淋、珍珠奶茶、煎炸食物,甚至炒菜方式不当,都会产生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害人不浅反式脂肪对健康的危害是日积月累的,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已经明令禁止在食品中使用“人造反式脂肪”。

1损伤心血管反式脂肪酸能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时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而科学研究发现,LDL正是引发血压升高、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元凶。

2诱发糖尿病过量摄入反式脂肪导致的肥胖,主要集中在“腹部”,内脏脂肪会增加很快,也就是说,这样的人特别容易“长肚子”!众所周知,腹部肥胖会增加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3让人爆肥研究人员经过计算发现,正常情况下,人们多吃油脂之后的确会引起发胖,但按同样的数量来说,反式脂肪酸促进肥胖的“力度”是脂肪总体平均效应的7倍,是饱和脂肪的3~4倍。

换句容易懂的话来说:就是吃反式脂肪让人增肥的效果特别强,吃1口反式脂肪,就等于吃7口普通油脂,或者吃4口肥肉。

4损害记忆力美国心脏协会通过对1000名年龄在45岁以下的健康男性的调查发现,大量摄入反式脂肪酸的受试者,在单词记忆测试方面成绩最差。即使在考虑年龄、教育水平和抑郁症等因素后,这一关联仍然存在。

5影响生育反式脂肪酸会减少男性荷尔蒙分泌,中断精子在身体内的生成。胎儿通过胎盘、新生婴儿通过母乳均可以吸收反式脂肪酸,这会影响对必需脂肪酸的吸收。

反式脂肪酸还会对青少年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

如何躲开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有两大来源,一是天然食物,主要是反刍动物,如牛羊肉以及乳和乳制品;二是加工来源,主要包括部分氢化的植物油、精炼的植物油、长时间的高油温烹饪。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每日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不超过2克。但实际上,一不小心就会超量,比如现在比较流行的现制现售奶茶,反式脂肪酸含量高达4.65克/100克。一天喝一杯(约为150~200克),反式脂肪酸就大大超过了每天的摄入限制上限。

1识别马甲商家给反式脂肪酸穿了不少马甲,氢化大豆油、氢化油、起酥油、植物起酥油、精炼植物油、植物黄油、植物奶油、代可可脂、植脂末、奶精、麦淇淋等都是它,不要被名称迷惑了。

注意,配料表中出现“氢化”、“精炼”、“人造”、“植物”、“起酥”等字眼时要提高警惕。

下面原料在配料表上的排名越靠前,反式脂肪的含量也可能越高。

◆部分氢化植物油(包括部分氢化棕榈油、大豆油等)、氢化植物油、精炼植物油

◆起酥油、植物起酥油、高级酥油、液态酥油

酥脆型曲奇饼干、派类及酥类食品、薯片类膨化食品能不吃就不吃,反正营养专家是一辈子不愿意碰这些食品的。

2标注0不等于没有由于反式脂肪酸对健康、特别是心血管健康臭名昭著的负面影响,我国相关法规明确要求,如果食物在生产过程中添加了氢化或部分氢化油,还应该在营养成分表中标出反式脂肪酸含量。

可能不少细心的人要问了,很多饼干、蛋黄派之类的食品在配料表中都有植脂末、起酥油等这类看上去就不健康的配料,但在营养成分表中反式脂肪酸一栏为0。

其实,成分表中含量为0并不意味着完全不含反式脂肪,《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中就规定,如果每100g食品中反式脂肪的含量不超过 0.3g,那就可以标注为0,并不代表着完全没有。

3控制用油量调查显示,中国人吃进去的反式脂肪大约有29%来自牛羊肉、奶制品,接近50%来自于植物油,其余来自其他加工食品。

虽然植物油的反式脂肪含量比黄油、奶油低不少,但是中国人吃奶油、黄油少,吃植物油多,所以植物油反而成了“主要矛盾”,因此控制反式脂肪的首要任务是控制烹调中植物油的用量。

4剩油不再用于高温烹饪日常家庭烹调时,避免油温过高和反复煎炒烹炸。因为油经过高温加热会产生反式脂肪酸和有毒的油脂氧化产物,当继续使用这种油高温烹调时,致癌物产量会急剧增加。

5酱料自己做沙拉酱、花生酱等酱料也是反式脂肪酸的大户,加工制作时往往加入氢化植物油,令酱料浓稠香滑。实验显示,100克沙拉酱就含0.031~0.46克反式脂肪酸。图省事的话,可以用酸奶代替沙拉酱制作果蔬沙拉,不但能避免反式脂肪酸,还有利于补充人体所需乳酸菌和钙质。还可以自制油醋汁,一勺芝麻油或橄榄油,搭配半勺醋(白醋、红醋均可)。或者依口味适当加些番茄沙司或柠檬汁调味,酸甜可口。至于花生酱,可用花生碎替代。

6点心换成粗粮饼反式脂肪酸在甜点中最泛滥。调查显示,市场上近九成的甜品中都含有反式脂肪酸,如曲奇饼、牛角包、蛋挞、奶油蛋糕等。为了健康,大家可以自制麦饼等粗粮饼替代酥皮点心,不含反式脂肪酸的同时还能补充膳食纤维。只要不添加植物奶油、人造黄油等,单纯使用植物油,多放些牛奶,味道更香浓。

7炼乳替代咖啡伴侣咖啡伴侣是反式脂肪酸的“重灾区”,配料中的奶精(植脂末)就是以氢化植物油为主要原料的物质。因此,喝咖啡时最好别加咖啡伴侣,用牛奶或炼乳代替最好。高血脂人群还可选用脱脂牛奶和淡炼乳。值得提醒的是,市场上常见的“二合一”或“三合一”速溶咖啡一般是咖啡和咖啡伴侣的结合,含不少反式脂肪酸,不推荐购买。

吃一口反式脂肪酸等于吃七口油,毁心毁血管,血压血糖蹭蹭上升,还容易爆肥,心血管专家是绝对不会碰的,你也注意了~

(文章来源:综合自新浪健康、健康时报、生命时报。快乐老人报)

警惕,高脂肪饮食都有哪些危害

1、大脑变慢。研究发现,高脂饮食中游离的饱和脂肪酸会导致血脑屏障中的蛋白转运体数量下降,使海马体和大脑皮层缺乏葡萄糖,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缓等问题。

2、干扰代谢。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研究人员发现,高脂肪饮食会影响控制身体内部“时钟”的分子机制,诱发代谢紊乱,导致糖尿病、肥胖等代谢性疾病。

3、导致肝病。德国亥姆霍兹慕尼黑中心的科学家研究发现,高脂肪食物中的脂质会激活免疫细胞,并迁移至肝脏,与肝组织中的细胞作用,引发一系列肝病,比如脂肪性肝病就是由于摄取过多的脂肪、糖,加上缺乏运动导致的。

4、引发炎症。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组发现,高脂肪食物是诱发炎症的关键因素之一。高脂饮食导致的肥胖,通常伴随一系列炎症性疾病,如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5、伤害血管。血液是生命的源泉,但很多疾病也与血液密切相关。长期吃高脂肪食物,容易导致血液黏稠、血脂高,诱发血管壁粥样硬化斑块、血栓,致使管腔变窄、变细,血流滞缓,机体器官缺氧缺血等。

人民网-高脂饮食到底多伤身

我很爱吃方便面,但新闻中说一块方便面里5分之1是油,我有点害怕,但是又不知道究竟有哪些危害,请指教。

新闻里其实说的是油炸类方便面,面饼脂肪含量20%一点不夸张。吃多了很容易发胖长肉,长期吃还可能引发心血管慢性病长期吃还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因此建议大家少吃。如果不得不吃方便面,可以吃非油炸的,面饼脂肪含量不到1%,不存在油炸面的那些问题。

美国传统美食

1.特大啃(Turducken) 特大啃是美国最具创意的本土食物,其制作过程是先拿一只火鸡,在火鸡里面塞一只鸭子,再在鸭子的肚子里面塞一只鸡,最后在鸡的肚子里塞上香肠和熏肉。经过两到三个小时的油炸就形成了远近闻名的特大啃。这道菜通常是在盛大的节日,例如独立日,感恩节,圣诞节才能吃到的。

2.布法罗辣鸡翅(Buffalo Wings) 布法罗辣鸡翅有点类似于风靡大街小巷的韩国炸鸡,但是在美国,这个鸡翅早就远近闻名了。布法罗辣翅是将鸡翅放在油中炸至焦脆,沾着熔化了的blue cheese一起吃。在外就餐时餐厅还会搭配蔬菜,蔬菜上面吸收了鸡翅的油同样很美味。

3.科布沙拉(CobbSalad) 科布沙拉是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沙拉,她不同于欧洲的蔬菜沙拉,科布色拉以肉为主,再搭配上一点蔬菜和酱料,是一道不错的开胃菜。科布沙拉美味的奥秘其实在其酱汁里,一直以来,科布沙拉的原料都被创始人垄断着,直到几年前,有好事的美国人通过一次次的尝试,终于试出了科布沙拉的酱汁配方。

4.巧克力曲奇冰淇淋(Chocolate Chip Cookies) 1937年,来自麻省的Ruth Grave在做的黄油中加入了切碎的巧克力。由此发明了世上最好吃的曲奇饼干。美国人总是设想如何能把这美味发展的更好。10多年后,有了让人惊讶的发现:吃混好了的生面居然比烤完的成品更有味。在美国人民合力下终于想出了一个壮观的办法:把生面切成小块,拌在冰激凌里。

5.果塔饼干(S'mores) S'mores在美国非常流行。其饼干用的是英国的Graham crackers,如果是单纯的饼干的话,美国是没什么人吃的。美国小孩野炊时经常会在中间夹一块软糖块,穿在棍子上烤着玩,但基本也是不吃的。后来有了一种新吃法就是在中间夹一块肉桂块,和在一起,美国人就喜欢吃了。

6.苹果派(Apple Pie) 苹果派(Apple pie)最早是一种起源于欧洲东部的食品,不过如今它称得上是一种典型的美式食品。苹果派有着各式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口味。形状包括自由式、标准两层式等。常见的有焦糖苹果派(caramel apple pie),法国苹果派(French apple pie),面包屑苹果派(apple crumb pie),酸奶油苹果派( sour cream applepie),举不胜举。

7.鲁宾三明治(Reuben sandwich) 鲁宾三明治(Reuben sandwich)是一种煎制或烤制的三明治,两片黑麦面包夹着粗盐腌牛肉、德国酸菜和瑞士奶酪。 一种说法认为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的杂货铺老板 ReubenKulakofsky 于1920年至1935年间发明了鲁宾三明治。他制作的初衷是给自己周末打牌的牌友充饥。另一种说法认为纽约市的餐馆老板 Arnold Reuben 在1914年发明了鲁宾三明治,是送给当时的电影明星的礼物。

哪些平时常见的食物不能吃?生活中不能吃的食物有哪些?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食物,有些食物是我们常常会看到的,但是却不一定能吃,估计很多人就会想问,那有哪些食物是不能吃的呢?毕竟饮食健康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下面,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哪些常见的食物不能吃,我们一起来看看。
1、常见食物不能吃
1.织纹螺
早在2012年,卫生部就禁止销售食用织纹螺。因为织纹螺含有高含量河_毒素,食用的话可能会引起头晕、呕吐,严重可致死亡。而且,没有特效治疗的解毒药物。织纹螺个头较小,形似圆锥体,大小与指甲盖相仿,长度在1厘米~2厘米之间,宽度在0.5厘米~1厘米之间,若街坊吃类似的螺,请确认品种。
织纹螺含高含量河_毒素引起头晕
2.未成熟的番茄
很多女性都喜欢吃西红柿,因为它酸甜可口,而且富有营养。然而,没有成熟的西红柿中含有一种叫做龙葵素的毒性物质。吃了没成熟的西红柿之后口腔会有苦涩感,会出现恶心、呕吐、头晕、流涎等症状。
3.发芽的土豆
马铃薯其致毒成分为龙葵素,又称马铃薯毒素,每100克马铃薯含龙葵素仅5~10毫克;发芽马铃薯或未成熟、青紫皮的马铃薯含龙葵素增高数倍甚至数十倍。龙葵素遇醋酸易分解,高热、煮透可解毒,可是发芽的马铃薯却几乎无解,而且龙葵素具有腐蚀性、溶血性,并对运动中枢及呼吸中枢产生麻痹作用。
发芽的土豆含有龙葵素
4.鲜木耳
鲜木耳中含有一种卟啉类光感物质,当食用鲜木耳后,经过阳光照射,会诱发日光性皮炎,引起皮肤瘙痒、疼痛、红肿,出现鲜红色丘疹和水疱,致咽喉水肿、流泪、流涕以及全身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导致皮肤组织坏死。所以鲜木耳是不宜食用的。
而干木耳是经暴晒处理的成品,因为曝晒能够让鲜木耳中的大部分卟啉物质降低、分解,再用水浸泡,又可以使剩余的毒性物质全部溶解于水中。
5.非洲大蜗牛
非洲大蜗牛身上有很多病原体和寄生虫,会传播鼠肺线虫,感染后会造成脑膜炎。
6.黑斑红薯
当红薯储存在阴暗潮湿环境下,会出现黑斑,其中含有多种毒素,人吃后会引起中毒。当红薯一旦发生黑斑、发硬、苦味、霉变,就千万别再吃了。因为吃了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的出现气喘、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7.发红的甘蔗
甘蔗发红本身是因为霉变,如果存放甘蔗堆在通风不好情况也会发霉,同样容易产生毒。霉菌产生节菱孢霉,节菱孢霉菌会产生一种剧毒物质,人误食以后可导致中毒。
白毒伞蘑菇中毒后治疗起来非常困难
8.白毒伞蘑菇
“白毒伞”的致死率为90%以上,只需一两就足以将一个成年人致死,而稍微大些的“白毒伞”就有2两重,这种蘑菇多生长于广东地带。由于至今尚无针对它的解毒药物,所以中毒后治疗起来非常困难。
9.腐烂的生姜
腐烂的东西一般都有毒,生姜腐烂后会产生一种毒性很强的物质,会诱发肝癌、食道癌等,俗话说的“烂姜不烂味”是不科学的。
2、饮食健康养生
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人类的食物是多种多样的。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每种食物都至少可提供一种营养物质。平衡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求,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
谷类食物是中国传统膳食的主体,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谷类包括米、面、杂粮,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坚持谷类为主是为了保持我国膳食的良好传统,避免高能量、高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膳食的弊端。人们应保持每天适量的谷类食物摄入,一般成年人每天摄入250g~400g为宜。另外要注意粗细搭配,经常吃一些粗粮、杂粮和全谷类食物。稻米、小麦不要研磨得太精,以免所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流失。
二、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新鲜蔬菜水果是人类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膳食重要特点之一。蔬菜水果能量低,是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质的重要来源。薯类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富含蔬菜、水果和薯类的膳食对保持身体健康,保持肠道正常功能,提高免疫力,降低患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风险具有重要作用。推荐我国成年人每天吃蔬菜300g~500g,水果200g~400g,并注意增加薯类的摄入。
三、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
奶类营养成分齐全,组成比例适宜,容易消化吸收。奶类除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外,含钙量较高,且利用率也很高,是膳食钙质的极好来源。各年龄人群适当多饮奶有利于骨健康,建议每人每天平均饮奶300ml.饮奶量多或有高血脂和超重肥胖倾向者应选择低脂、脱脂奶。
大豆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必需脂肪酸、多种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且含有磷脂、低聚糖,以及异黄酮、植物固醇等多种植物化学物质。应适当多吃大豆及其制品,建议每人每天摄入30g~50g大豆或相当量的豆制品。
四、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
鱼、禽、蛋和瘦肉均属于动物性食物,是人类优质蛋白、脂类、脂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瘦畜肉铁含量高且利用率好。鱼类脂肪含量一般较低,且含有较多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禽类脂肪含量也较低,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蛋类富含优质蛋白质,各种营养成分比较齐全,是很经济的优质蛋白质来源。
目前我国部分城市居民食用动物性食物较多,尤其是食入的猪肉过多。应适当多吃鱼、禽肉,减少猪肉摄入。相当一部分城市和多数农村居民平均吃动物性食物的量还不够,还应适当增加。动物性食物一般都含有一定量的饱和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过多可能增加患心血管病的危险性。
五、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
脂肪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并可提供必需脂肪酸,有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吸收,但是脂肪摄入过多是引起肥胖、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膳食盐的摄入量过高与高血压的患病率密切相关。
食用油和食盐摄入过多是我国城乡居民共同存在的营养问题。为此,建议我国居民应养成吃清淡少盐膳食的习惯,即膳食不要太油腻,不要太咸,不要摄食过多的动物性食物和油炸、烟熏、腌制食物。
六、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进食量和运动是保持健康体重的两个主要因素,食物提供人体能量,运动消耗能量。如果进食量过大而运动量不足,多余的能量就会在体内以脂肪的形式积存下来,增加体重,造成超重或肥胖;相反若食量不足,可由于能量不足引起体重过低或消瘦。
正常生理状态下,食欲可以有效控制进食量,不过有些人食欲调节不敏感,满足食欲的进食量常常超过实际需要。食不过量对他们意味着少吃几口,不要每顿饭都吃到十成饱。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身体活动减少,目前我国大多数成年人体力活动不足或缺乏体育锻炼,应改变久坐少动的不良生活方式,养成天天运动的习惯,坚持每天多做一些消耗能量的活动。
七、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
合理安排一日三餐的时间及食量,进餐定时定量。早餐提供的能量应占全天总能量的25%~30%,午餐应占30%~40%,晚餐应占30%~40%,可根据职业、劳动强度和生活习惯进行适当调整。
一般情况下,早餐安排在6:30-8:30,午餐在11:30-13:30,晚餐在18:00-20:00进行为宜。要天天吃早餐并保证其营养充足,午餐要吃好,晚餐要适量。不暴饮暴食,不经常在外就餐,尽可能与家人共同进餐,并营造轻松愉快的就餐氛围。零食作为一日三餐之外的营养补充,可以合理选用,但来自零食的能量应计入全天能量摄入之中。
八、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
水是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生命必需的物质,在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功能。体内水的来源有饮水、食物中含的水和体内代谢产生的水。
水的排出主要通过肾脏,以尿液的形式排出,其次是经肺呼出、经皮肤和随粪便排出。进入体内的水和排出来的水基本相等,处于动态平衡。饮水不足或过多都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饮水应少量多次,要主动,不要感到口渴时再喝水。饮水最好选择白开水。饮料多种多样,需要合理选择,如乳饮料和纯果汁饮料含有一定量的营养素和有益膳食成分,适量饮用可以作为膳食的补充。有些饮料添加了一定的矿物质和维生素,适合热天户外活动和运动后饮用。有些饮料只含糖和香精香料,营养价值不高。有些人尤其是儿童青少年,每天喝大量含糖的饮料代替喝水,是一种不健康的习惯,应当改正。
九、饮酒应限量
在节假日、喜庆和交际的场合,人们饮酒是一种习俗。高度酒含能量高,白酒基本上是纯能量食物,不含其他营养素。
无节制的饮酒,会使食欲下降,食物摄入量减少,以致发生多种营养素缺乏、急慢性酒精中毒、酒精性脂肪肝,严重时还会造成酒精性肝硬化。过量饮酒还会增加患高血压、中风等疾病的危险;并可导致事故及暴力的增加,对个人健康和社会安定都是有害的,应该严禁酗酒。另外饮酒还会增加患某些癌症的危险。若饮酒尽可能饮用低度酒,并控制在适当的限量以下,建议成年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g,成年女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15g。孕妇和儿童青少年应忌酒。
十、吃新鲜卫生的食物
食物放置时间过长就会引起变质,可能产生对人体有毒有害的物质。另外,食物中还可能含有或混入各种有害因素,如致病微生物、寄生虫和有毒化学物等。吃新鲜卫生的食物是防止食源性疾病、实现食品安全的根本措施。
正确采购食物是保证食物新鲜卫生的第一关。烟熏食品及有些加色食品可能含有苯并芘或亚硝酸盐等有害成分,不宜多吃。食物合理储藏可以保持新鲜,避免受到污染。高温加热能杀灭食物中大部分微生物,延长保存时间;冷藏温度常为4℃~8℃,只适于短期贮藏;而冻藏温度低达-12℃~-23℃,可保持食物新鲜,适于长期贮藏。烹调加工过程是保证食物卫生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以及食物加工环境和用具的洁净,避免食物烹调时的交叉污染。食物腌制要注意加足食盐,避免高温环境。有一些动物或植物性食物含有天然毒素,为了避免误食中毒,一方面需要学会鉴别这些食物,另一方面应了解对不同食物去除毒素的具体方法。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6418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