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人事日相催,
冬至阳生春又来。
——冬至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的冬至,关键又吉祥的一天,特为新老朋友们提前送来养生习俗攻略,祝愿大家健康快乐,如意平安!
2020年冬至时间
12月21日
农历十一月初七
冬至,是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它就像一个转折点,从这一天起,黑夜渐短,白昼渐长。
冬至开启了一年中最冷时节的序幕,此节气过后,气温往往会大幅下降,冬天最冷的时候也就到了。
不过冬至后,阳气缓缓回升,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也是夏病冬防、冬病冬治的最好时机。所以古时冬至也喻意为新生命的开始。
冬至习俗冬至是我国重要的岁时节日,民间有“冬至大如年”之说,把冬至看得与过年同等重要。其节日习俗传承已近3000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贺冬至
古代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这一天是个吉祥的日子,预示否极泰来,值得庆贺。
冬至那一天人们庆贺祝福的活动,包括臣子对君主的祝贺、弟子对师长的祝贺、幼者对尊长的祝贺。
开始数九
冬至一到,开始数'九'。冬至是一九头,每9天数一九,81天后,天气才开始转暖。
祭天祭祖
很多地区在冬至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习俗,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北吃饺子南吃汤圆
“冬至饺子夏至面”,过去人家过冬至,饮食习俗多为吃饺子。每逢冬至,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
在江南,冬至盛行吃汤圆,又叫“冬至团”。“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
冬至养生指南:重点在“躲”
冬藏要藏阳气!冬天阳气藏得好,春阳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而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也是人体阳气最弱的时节,要学会“躲”才能养护好体内微弱的阳气。
1、饮食:
1躲暴饮暴食冬至正值岁末年初,很快就会迎来元旦,此节气期间多有聚会,切记不要暴饮暴食。因为此时,阳气最弱,无法帮助身体运化过多的食物。
2躲过咸过辣冬季养生饮食不宜过咸,过咸会伤肾,损伤阳气。此外,饮食上还要注意不可过食辛辣刺激之物。日常饮食宜吃些润肺养肺的食物,如百合、银杏、银耳、莲藕、莲子、雪梨等。
2、起居:躲寒冷
冬至时节,人体的阳气太弱,所以身体的抵抗力也较差,这时要躲着寒凉,外出时一定要戴围巾,捂好背、腹和足底,避免风寒的侵袭,才能不感冒生病。
3、锻炼:
1躲“死亡”冬至这天《易经》有"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之说。意思是说这一天黑夜最长,阴气最重,是最接近"死亡"的一天,最好什么事也不干。
2躲大汗中医认为,大量排汗同时也会耗费大量精气。冬季应顺应天时,注意养藏,安静休养,不宜剧烈运动,大量出汗。
4、情志:躲是非
冬季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躲去是非,就能避免因情绪激动引起的突发疾病。
中老年人要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
冬至养生食谱:补对一天,健康一年
滋补羊肉汤
食材羊肉、党参、红枣、枸杞。
做法1、羊肉块先热水煮去血水,捞出洗净。
2、加水、放羊肉块、生姜片、党参段、红枣、枸杞、盐、白糖、胡椒粉、料酒,蒸2小时即可。
功效大补元气,可补脾益肺、宁神益智、生津止渴。
西红柿土豆炖牛肉
食材牛腩、西红柿、土豆。
做法1、牛肉用大火煮开后,放山楂、葱段、花椒、桂皮、八角,淋入生抽,再小火炖40分钟左右。
2、放切好的土豆块,继续炖3分钟,然后放切块的西红柿,炖1分钟放盐。
3、改大火煮3分钟,撒入香菜即可出锅。
功效补血暖胃,滋补身体。
最早最美的冬至祝福:送给微信里最好的朋友
冬至到,
微信关怀早送到,愿你:
烦恼忧愁全抛掉,
寒风冷意都赶跑,
幸福平安来开道,
开心快乐紧拥抱,
温暖真情来储藏,
幸福一生乐逍遥。
冬至是个好日子,
笑口常开吃美食。
北吃饺子南汤圆,
一口一个吐心愿。
一个饺子一种馅,
五彩生活笑开颜;
一个汤圆一个型,
四季健康伴你行!
冬至送你幸福秧,
健康好运堆满仓;
冬至送你平安浆,
快乐如意胜花香;
冬至送你祝福长,
朋友情意永芬芳;
冬至送你短消息,
吉祥如意伴身旁!
冬至节气,祝福先行;
发条微信,送到就行;
如果在忙,不回也行;
我思念你,知道就行;
远方的你,顺利就行;
记得想我,偶尔就行;
看完之后,微笑就行。
祝微友们,冬至快乐!
关怀送上,安康伴你!
这份冬至习俗和养生指南,是专门为朋友家人们量身定制,很全面,很珍贵,很重要!一定要保存好,送给家人朋友!祝大家健康快乐地迎接新的一年!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公历2月3-5日交节。
习俗:立春要祭春神、祭太岁。
推荐饮食:增辛,少酸,养肝脾。牛肉,香菜,菠菜,鸡肝。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公历2月18-20日交节。
习俗:在雨水这天,在民间有一项特具风趣的活动,叫“拉保保”。“保保”就是干爹的意思。而雨水节拉干爹,意取“雨露滋润易生长”之意。
推荐饮食:防上火,护肝脾。南瓜,小米,豆苗,玫瑰花。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公历3月05-07日交节。
习俗:惊蛰前后要种大蒜。
推荐饮食:宜清淡,增免疫,防传染。豌豆,黑米,海蜇,荸荠。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公历3月20-22日交节。
习俗:在春分那一天,有“竖蛋”的民间习俗。
推荐饮食:解春困,健脾胃,防干燥。红枣,淮山,银耳,党参。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公历4月04-06日交节。
习俗:在清明节这一天,扫墓祭祖、踏青赏春、植树种草等传统习俗。
推荐饮食:养肝脾,防流感,吃野菜。菊花,荠菜,燕麦,茼蒿。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公历4月19-21日交节。
推荐饮食:护肝脾,防湿邪,祛春火。香椿,土茯苓,豆芽,海带。
立夏:夏季的开始。公历5月05-07日交节。
习俗:在我国沿海一带,立夏这一天有“斗蛋”的民俗。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蛋头胜者为第一,蛋称大王;蛋尾胜者为第二,蛋称小王或二王。
推荐饮食:增酸,减苦,重养心。食醋,木瓜,鸭肉,山楂。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公历5月20-27日交节。
习俗:在小满这一天,有“抢水”与“祭车神”的习俗。
推荐饮食:吃苦尝鲜,健脾化湿,推荐食材。黄瓜,薏米,樱桃,黄花菜。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公历6月05-07日交节。
习俗:芒种这一天,人们在耕播种作的空余,忙里偷闲,有“送花神”的习俗。根据古老的说法,芒种节过后,群芳摇落,花神退位,人世间便要隆重地为她饯行,以示感激。
推荐饮食:雨水多,宜清淡,祛暑湿。扁豆,西瓜皮,茄子,冬瓜。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公历6月21-22日交节。
推荐饮食:清心解暑,健脾养胃。绿豆,苦瓜,猪血,乌梅。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公历7月06-08日交节。
习俗:在小暑节的前后几天,民间有“百索子撂上屋”的习俗。
推荐饮食:祛湿热,养心,防腹泻。丝瓜,黄鳝,西红柿,葡萄(干)。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公历7月22-24日交节。
习俗:在浙江台州湾一带,有“送大暑船”的习俗。
推荐饮食:吃苦,防中暑,冬病夏治。生姜,莴笋,猕猴桃。
立秋:秋季的开始。公历8月07-09日交节。
习俗:在商洛竹林关一带,流传着“摸秋”的习俗。摸到南瓜,易生男孩;摸到扁豆,易生女孩;摸到白扁豆更吉利,除生女孩外,还是白头到老的好兆头。
推荐饮食:祛暑清热,多酸少辛,养肺。柠檬,芝麻。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公历8月22-24日交节。
习俗:在处暑时节,正值农历七月十五左右,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此时在台湾,就有“拜好兄弟”的习俗。
推荐饮食:吃温补食物,饮食宜清淡。海蜇、银耳、百合、莲子、蜂蜜、芝麻、豆类及奶类。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公历9月07-09日交节。
推荐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红薯、小米、鸭肉、核桃、木耳、蜂蜜。
秋分:昼夜平分。公历9月22-24日交节。
习俗:在秋分时节,是传统的“祭月节”。我国自古就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代社会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
推荐饮食:润肺生津、养阴清燥。黑木耳、百合、银耳、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公历10月08-09日交节。
习俗:寒露节气宜人的气候又十分适合登山,慢慢的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也成了寒露时节的习俗。
推荐饮食:养阴防燥、润肺益胃。牛肉、豆类、海带、紫菜、芝麻、核桃、银耳、牛奶、鱼、虾。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公历10月23-24日交节。
习俗:在我国的广西下雷镇,有“壮族霜降节”。其来源与下雷土司传说和庆丰收有关。
推荐饮食:补气养胃。猪肉、牛肉、梨、苹果、橄榄、白果、栗子、花生。
立冬:冬季的开始。公历11月7-8日交节。
推荐饮食:增加热量。木耳、蘑菇类、羊、虾、海带、牛奶、豆浆、蛋类、核桃、杏仁。
小雪:意味开始下雪。公历11月22-23日交节。
习俗:小雪到,吃糍粑”,是我国江南水乡的一种传统习俗。
推荐饮食:调节心情,适宜温补。羊肉、牛肉、白菜、栗子、白果、核桃,香蕉。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公历12月6-8日交节。
推荐饮食:温补助阳、补肾壮骨、养阴益精。牛肉、鲫鱼、海参、核桃、桂圆、枸杞、莲子。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
习俗:在中国的北方地区,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家境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语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推荐饮食:胡萝卜、西红柿、梨、猕猴桃、甘蔗、柚子。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公历1月5-7日交节。
推荐饮食:养肾防寒。鲢鱼、木瓜、樱桃、栗子、核桃仁、杏仁、大枣、桂圆。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公历1月20-21日交节。
习俗:大寒准备过春节,“小寒、 大寒、 杀猪过年”。大寒节气中,其间有一个对于北方人非常重要的日子——腊八。在这一天,人们用五谷杂粮加上花生、栗子、红枣、莲子等熬成一锅香甜美味的“腊八粥”。
推荐饮食:保阴潜阳,注意防寒。樱桃、栗子、核桃仁、杏仁、大枣、桂圆。
扩展资料
节气由来: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时代人们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而制定的气候规律。
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古人命名为“黄道”,也称“日道”,将黄道等比例分成24份,之间相隔15° ,就形成了24个节气。24个节气其实就是24个时令点,每月2个。
二十四节气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一个周期作为一个轮回,基本概括了一年中不同时节太阳在黄道上位置的不同、寒来暑往的准确时间、降雨降雪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以及记载了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现象的时刻。
我国干支历二十四节气开始的日期,与国际通用的公历几乎一致,最多相差一两天,这也正是因为干支历和公历一样,都是按照地球一年绕太阳公转一周作为依据。
干支历与地球环绕太阳的周期运动有关,其年月日全由太阳视运动决定,与太阴月相无关。但它又与通常的阳历(如公历)不同,后者月长由人为规定而与天象无涉,所以它是有中国特色的阳历。
-二十四节气
1、吃汤圆
冬至吃汤圆,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传统习俗。汤圆也称汤团,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所以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
每逢冬至日清晨,广东一些传统习俗保持得比较好的地区,各家各户都会开始磨糯米粉,并用糖、肉、莱、果、更豆、萝卜丝等做馅,包成冬至团,不但自家人吃,亦会赠送亲友以表祝福之意。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冬至,老广东人是最讲究吃汤圆的,亲人们还会聚在一起品尝新酿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圆子。而在广州也是如此。40、50年前的广州,家家户户需要自己手工制作小糕点,每逢冬至前后,珠村的街坊邻里一般喜欢制作糖心丸或粉果。
2、吃饺子
吃饺子虽然是北方人的习俗,但随着新广东人的增多以及文化交流,如今冬至吃饺子也在广东流行,而且,吃饺子确实比其他食物更能保暖御寒。但你知道吗,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习俗亦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之事。
东汉时,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向民众施舍“祛寒娇耳汤”。
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大家每人两只“娇耳”和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因而,冬至吃饺子防冻耳朵的习俗就被沿袭下来。
3、冬吃萝卜
广东人常说“冬至萝卜夏至姜,适时进食无病痛”,意思是要在适应不同季节进食恰当食物,以达到养生目的。冬季人们为御寒,习惯进补而日常少动,体内易生热生痰,食用萝卜能止咳嗽,解消渴,通利脏腑之气,夏日食姜则能增进食欲、促进消化。
有人认为,有关冬至的民间谚语,虽无法考究其科学依据,但古人通过日积月累的生活和自然现象总结,一定程度上能指导先辈更好地生活。
4、打边炉
到了冬至晚上,广东人一家人一定要聚在一起,享用团圆饭。他们最愿意吃的,就是打边炉。这样一边煮一边吃,维持食物的新鲜和温度,哪怕家里还有人没回来,但等着他的,仍然是滚烫热辣的“住家饭”。这样一来,包保他一进门就“热泪盈眶”。
然而“打边炉”这个颇为古怪的名字到底是怎么来的,却是众说纷纭。明人笔记以为边炉其实是“便炉”,取其方便;《清稗类钞》认为“以创自边某,故曰边炉”。
5、糯米饭
很多广东人小时候的冬至记忆,离不开一碗糯米饭,这碗饭来之不易:通常由妈妈掌厨,买腊肉、腌制鲮鱼,再加上虾米、冬菇、萝卜等几种材料,分别放进有公鸡图案的“八角碗”中,做出一道混合各种美味的腊味糯米饭。
冬至吃上一碗糯米饭,御寒滋补,吃完后胃也暖暖的,而且糯米饭有很多好处,糯米味甘、性温,能够补养人体的正气,有暖胃及补中益气的效用,吃了后会周身发热,起到御寒、滋补的作用,最适合在寒冷的冬天一家人食用。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6415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