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认为,足是人之根,我们的脚上有很多穴位,人体十二经脉中有六条经脉汇聚在脚上。
所以,通过观察脚的变化,也可以提早发现身体健康问题,尤其是一些大病来临时,脚可能最先知道。
大病到来,“脚”先知,脚上出现4种表现,抓紧就医,不要拖
一、脚麻抽筋
脚麻抽筋要提防血管病!
当我们的双脚保持一个姿势太久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脚麻抽筋,这是因为血液循环不畅的缘故。
同样,当我们平时正常情况下,也经常脚麻抽筋的话,就说明我们的血管出现了问题,很有可能已经出现了动脉硬化,存在血栓,甚至有中风的危险。
如何防治血管病?
——多食二物
1、玉米
常吃玉米可以软化血管。
玉米当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并且还含有超多的维生素e和卵磷脂,这些物质都能够降低胆固醇,进而软化血管,预防血管硬化。
2、番茄
常吃番茄可以保护血管弹性。
此外,番茄含有番茄红素,这种物质对心血管也具有保护作用,并能减少心脏病的发作。
二、脚痒溃疡
脚干发痒要提防糖尿病!
夏季,很多人皮肤干燥,脚部也干燥,经常发痒,忍不住挠了后,还可能破溃出现溃疡。
这种情况除了查看皮肤问题,也要警惕糖尿病,血糖不稳很容易导致皮肤瘙痒,而血糖一直过高,则会让脚部出现难以愈合的溃疡。
如何防治糖尿病?
——常喝二水
1、鸡头参茶水
鸡头参在中医眼中是极好的东西,能宽中益气,有五脏调良,多年不老的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鸡头参中含有的多糖不会影响正常人的血糖值, 但可显著降低患有高血糖人群的血糖。
平时将鸡头参泡水代茶饮,在调节血糖的同时,也能降低血脂,对预防糖尿病并发症也有益。
2、古古丁桑叶茶水
古古丁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古古丁可以显著降低餐后血糖,同时可调节血脂,养护肝脏,对高血糖及糖尿病人群是十分适用的。
桑叶对血糖的调节作用突出,一方面,桑叶所含的生物碱可对二糖类分解酶活性产生抑制作用,降低食后血糖的高峰值;另一方面,桑叶多糖可促进β细胞分必胰岛素,从而改善糖代谢,达到降血糖的效果。
两者搭配饮用,对血糖的调节作用更好,也更能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三、脚涨浮肿
脚涨浮肿提防肾病!
如果久坐或者久站,我们就会感觉到脚涨浮肿,但这种情况可以很快恢复正常。
如果是长时间的脚涨浮肿,用手按一下还会有小坑出现,那就要当心是肾病了。水肿,尤其是双下肢的水肿,是肾病综合征病人最常见的表现。
——控制二事
1、控制盐摄入
正常人吃多了盐,也会增加肾病的几率,而肾病患者更要限制钠盐的摄入,无论是低钠盐还是高钠盐,吃多了对肾病患者都不好。
普通人每天摄入的食盐要控制在6克以下,而肾病患者要控制得更严格一些,每天不能多于5克的食盐量。
2、控制少憋尿
有尿意时,储存在膀胱内的尿会流经尿道排出体外,但如果勉强地抑制这种自然现象,就会引起肾脏功能障碍。
长期憋尿是一种非自然的生理现象,伤肾不浅,故而有尿意应立即上厕所,少憋尿。
四、脚底蜡黄
脚底蜡黄要提防肝病!
正常人的脚底比较红润,有血色,除了脚窝之外的部分会比较硬,颜色偏淡,其余的部分就比较红润,呈现出健康的颜色。
当肝脏出现问题的时候,肝脏细胞遭到破坏,血液中的胆红素不能正常的排出体外,置身于血液中,最终呈现出来的症状就是皮肤发生黄染,脚底也会发生变黄的症状。
如何防治肝病?
——两个动作
动作一:
坐在垫子上,双腿向前伸直,两手叠在一起,按压住左腿,然后身体向右侧倾斜到自己的最大限度,再用双手压住右腿,身体先向左侧倾斜,则向右侧倾斜,这样反复做三到五分钟。
这个动作可以缓解腰背疲劳,还有清肝明目,养肝护肝的作用。
动作二:
盘腿坐在垫子上,双手在胸前交叉,慢慢的举过头顶,将双手压在颈部,然后头部用力的向后仰和双手的力气对抗,坚持五秒钟再原路返回,将手轻轻按在双膝上,每天反复练习五分钟左右。
这个动作可以疏通经脉,有助于气血运行。
中医认为肾是我们生命活力的源泉,对于男性来说更是一个面子工程。如果说哪个男人肾不好,那感觉是在对他男子气质的藐视。但是因为平时工作的辛苦,还有经常加班熬夜,应酬喝酒等很多有损肾健康的行为,让我们的肾负担越来越重,慢慢就会吃不消,病倒了。
那么我们能不能早些知道肾出现了问题,好好进行预防呢?
我国传统医学认为,脚是贯穿全身上下十二经络,联络五脏六腑,运行气血的重要起止部位。人体的各个脏器会与脚上的反射区对应,而肾的反射区就对应在脚掌中央深处。所以身上有问题,脚上也会出现某些对应的变化。
脚上出现这5种表现,要抓紧时间养肾
1、脚后跟会疼
如果肾气不足,当走路时就会感觉脚后跟疼,这是因为足少阴肾经是通过脚后跟的。当肾气不足时,无法滋养脚跟,从而足少阴肾经就会变得衰弱,就会让你看不有红肿现象,可是就是感觉疼。
2、脚部发生水肿
肾是起到维持人体体液平衡,代谢水分和废弃物的作用。如果肾不好,就会使得多余的水分不能排出体外,致使水分蓄积,脚部就会有明显水肿。
尤其是早上起来后,水肿情况更加明显。要是出现这种现象,就要警惕肾可能出了问题,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
3、小脚趾细小,皮薄乏力
肾经从小脚趾起,小脚趾越是粗大,说明肾气足,如果小脚趾细小且皮薄乏力那么则代表肾气多衰。
4、脚趾甲上月牙少
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手指甲上月牙的多少,可以预示一个人的健康情况,脚趾甲上的月牙也同样能够说明一个人的健康情况。
如果脚趾甲上的月牙很少,而且缺乏光泽无颜色,那么就说明肾气有亏,或是肾不太健康。
5、脚趾用力不均易磨损
肾健康的人,走路时步履轻快,走路稳健有力。如果肾功能不好的人,走路时会出现脚趾用力不均,步伐摇摇晃晃的感觉,脚趾也很容易受到磨损,使得脚部容易受伤。
如果你以上任意一种表现,都该抓紧时间,养护好双脚,这样也就可以养护好肾了。
每天做做几个小动作,有助于养护足部:
1、做做脚底按摩
脚底有个涌泉穴,是通着肾经的,所以经常按摩按摩涌泉穴有益精补肾之功效。可以每晚于睡前泡完脚后,将双手搓热后,用左手掌心按摩右脚心,用右手掌心按摩左脚心,按摩100次左右,直至将双脚搓热为止。
2、踮脚运动
每天抽空踮脚15分钟,只要坚持做既可以锻炼足部肌肉,促进血液循环,还能除疲劳,紧致小腿,改善双脚冰凉的现象 。
3、学会脚后跟健步走
大步行走时,不要过度弯曲膝盖,让脚后跟先着地,向前迈步时,脚尖伸直,让前脚先落地时,后脚脚尖踮起,保持脚后跟先着地的走路姿势。
此外,要注意饮食均衡,少吃重咸重油的食物。每天吃适量坚果,多喝白开水,不要憋尿,不滥用药物,有许多药物会对肾脏造成伤害,所以不要轻信所谓偏方。
最后还是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保持适当的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才能预防肾病,养护好我们的肾脏。
我们都知道,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解毒器官,体内产生的毒物、废物,吃进去的毒物、有损肝脏的药物等等大多依靠肝脏代谢。
脚,为精气之根,行气血,联脏腑,通内外。很多人以为肝脏和脚风牛马不相及,其实不然。俗话说的好,“百病始于脚”,也有说“肝不好,脚先知”。
脚部若出现状况,往往会反应到身体各部位,比如肝脏。事实上,肝脏不好,脚底会发生脚掌发白或脚底蜡黄、脚底死皮多干燥开裂、脚底纹路增多等一些变化。
肝不好的人,脚底常见哪些表现?
(1)脚掌发白
观察脚掌的颜色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肝脏的健康状况。脚掌的颜色一般为红润的血色,肝脏是人体最主要的代谢器官,肝不好的人,体内的新陈代谢受到影响,可导致血液中代谢物残留,淤堵血管,从而使血液黏稠,血流缓慢,脚掌发白甚至双脚无力,这是肝脏功能下降的提醒。
(2)脚底死皮多干燥开裂
祖国医学有“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血归于肝脏”之说。肝所藏之血液,可运送至全身,以供养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
肝脏要发挥正常生理功能,其自身需要有充足的血液滋养。肝脏除了代谢分解功能,同时也是蛋白质、维生素合成的重要场所!肝功能损伤时,体内维生素供应不足,也会引起脚底皮肤干燥开裂。
肝不好的人,由于新陈代谢受限,内分泌随之失调,脚底的皮肤组织得不到及时修复,从而产生大量死皮。并且脚底皮肤出现暗黄、脚底变得干燥,甚至出现脱皮、干裂等情况。
(3)脚脚底蜡黄底蜡黄
肝不好的人,由于肝细胞受损害,使肝细胞摄取未结合胆红素的功能降低。可导致肝内的胆管受压,排泄胆汁受阻,从而即可引起血中胆红素偏高的现象,血液中的胆红素便不能正常排出,逆流至血液中,所以会出现脚底发黄的现象。
结语
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如果脚底开始出现以上几种变化,应及时留意是否是肝脏受损了。当然,凡事不要太绝对,上述的变化也只能作为参考。若出现上述症状,最保险的做法还是去正规医院做个检查,这样最能有效监测自己的肝脏健康状况。
祖国医学认为,双脚是运行气 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十二经络的重要起止部位,与人体各个脏器(比如肾脏)保持着密切联系。其中,肾反射区在脚掌中央深部。有人问,肾不好的人,脚底会有什么信号吗?
肾不好的人,脚底会有什么信号吗?
肾的反射区就在脚底,所以说一个人若肾脏出现问题,其脚底能大概反映出肾脏的一些状况,出现以下脚部的异常,不可疏忽大意,最好尽快去医院检查下,排除肾脏病变。
(1)脚部可能会水肿:我们知道,肾脏是人体代谢水分的器官,肾不好,就不容易排出体内的积水,水分就会蓄积。有专家提醒,如果经常早起时发现双脚、双腿浮肿,都要考虑肾脏可能出现了问题。
(2)脚后跟可能会疼:我们知道,肾的反射区就在脚部,如果走路时脚后跟出现疼痛感,很有可能是因为肾存在问题。而且这种疼痛表面上是看不到红肿的现象,但是人感觉很痛。
(3)小脚趾可能会皮薄乏力:肾脏神经是从小脚指头出发的,所以如果肾不好,小脚趾头会表现得皮薄无力。
(4)脚趾可能容易被磨损:肾如果有问题,易表现为身体无力,脚趾会很容易被磨损,导致脚部受伤。若身体出现这种情况,一定要注意。
日常生活中如何养护肾脏防止病变?
第一,注意饮食,强调均衡饮食:定时定量,吃适量蛋白质,减少油脂摄入,少吃盐,每日适量摄入坚果。
第二,坚持锻炼,维持理想体重:肥胖会引起许多慢性疾病,也是导致肾脏病变的隐形杀手。
第三,不要滥用药物:许多药物由肾脏代谢,滥用药物及一些偏方或成分不明确的中草药补品都会损害肾脏。
第四,多喝白开水:水分有助体内清除代谢废弃物,有尿意时不要憋尿,可维持正常肾脏功能。建议每天摄取水分约2000毫升。
第五,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想要做好肾脏疾病的预防,平日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喝酒,保持适当的运动及充足的睡眠。
最后,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及高尿酸血症等)可能会引起肾脏功能损害。若有上述慢性疾病一定要接受定期治疗,按时服药,控制饮食,以减少肾脏功能受损的机会。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对图片作者表示感谢,如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我将删除。)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6368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