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立秋时,北斗指向西南。从这一天起,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逐渐下降。正如谚语所说:“立秋之日凉风至”,“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因此,立秋之后,饮食起居要注意以下几点。
立秋到防温燥
立秋后白天仍然炎热,但早晚寒气将渐盛,虚弱人群要避免寒气侵体。不同于长夏属湿,入秋后燥令当时,天气干燥,靠近暑天属“温燥”、靠近冬天属“凉燥”。温燥容易“动血”,不妨吃些滋润的食品,如银耳、百合、蜂蜜、核桃、芝麻、梨、荸荠、芦根等,既清热又润燥。
秋属金、金主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情绪容易低落。因此,秋天要特别注意情绪调适,做到内心宁静、心情舒畅,遇到伤感之事应主动排解。立秋之后起居方面最好做到早睡早起,待天气更凉爽后建议加强体育锻炼,有助于气血运行、疏导肺气。
立秋不宜大补特补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一到,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极易倦怠、乏力、纳呆等。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必要。但是立秋不宜特补,立秋前后适合吃一些祛湿的食物。不妨适当多喝点绿豆粥、荷叶粥、红小豆粥、红枣莲子粥、山药粥等。
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悲为忧,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忧之情绪,所以在进行自我调养时切不可背离自然规律,循古人之纲要,“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饮食要注意及时调整
从中医角度讲,暑热伤阴又伤气,容易导致气阴两虚。暑热伤阴,适合用一些滋阴的药材,例如麦冬、生地黄、石斛、沙参、西洋参等;暑热伤气,适合用党参、黄芪、白术、茯苓、薏米等健脾祛湿的药材。
日常饮食中,菜心是众多蔬菜中的首选,菜心具有清热、开胃、祛湿的功效。
===================================================
1、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添加朋友”--查找公众号--搜索“ ”--点击关注即可。
2、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下图二维码点击关注即可: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6321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正确用眼食疗护目从这几方面入手
下一篇: 食用胶吃了有害健康?无需慌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