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最为闷热潮湿的日子,这段时间容易出现口淡乏味、饮食不振、神疲乏力等症状,即民间百姓说的“苦夏”。此时要尤其注意调养,安排好作息,清淡饮食,做好心理调节,静心、安神、戒躁、息怒。
一、清淡饮食 三伏天饮食应以宜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新鲜瓜果蔬菜,不食隔夜和反复烹煮的食物,少吃油腻、辛辣的食物,多吃苦瓜、苦菜、苦荞麦等苦味食物,以及荷叶、西瓜、莲子、冬瓜、扁豆、薏仁等食物,均有助于解热祛暑、健脾开胃,是脾虚患者的夏日食疗佳品。天气酷热,出汗较多,易耗气伤阴,故益气养阴的食物不可少,山药、大枣、蜂蜜、莲藕、木耳都是不错的选择。
二、切莫贪凉 空调在夏日里不可缺少,但长时间置空调房内,易导致多种不适。因此,开放空调也要适时通风透气,室内温度宜控制在26℃左右,室内外温差不要超过7℃,小孩孕妇,以及患有关节炎、风湿病、呼吸道疾病的老人更需注意,避免冷风直吹身体,护好颈、背、腰、腹、腿等部位。大汗时不要洗冷水澡、不要立刻吃冷饮。
三、适度运动 三伏天体能消耗大,跑步、打球、爬山等剧烈运动方式都应量力而行,可适当选择以下较为缓和的运动方式。
1)游泳:水的散热能力比空气高15倍,游泳时人体舒展、体温恒定、不易中暑。
2)钓鱼:垂钓需要脑、手、眼配合,静、意、动相助,能解除心脾燥热。
3)太极拳:打太极能增大肺活量,又能促进五脏六腑之间血液流动,有助于振奋精神,但运动宜安排在凉爽的早晨或傍晚,并适当补水。
4)静坐:端坐、闭目、吞津、叩齿不但能迅速达到心气平和,还能活血通络。方法:两臂自然下垂,放腿上,双目微闭,调匀呼吸,待口中津液较多时将其吞咽,连续3次以上,上下叩齿10-15次起到养心安神、固齿健脾的功效。
5)热水泡脚:伏天后出现的四肢乏力、浑身酸软、汗出过多、粘腻不爽、口味寡淡、腹胀不消化等症状,根本原因是湿邪过重,而对付湿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热水泡脚,可以起到健脾、除湿、通经、利水的功效,若在水中加入威灵仙(除湿)20克,苍术(通经)15克,白术(健脾)15克,效果更佳。
===================================================
1、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添加朋友”--查找公众号--搜索“ ”--点击关注即可。
2、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下图二维码点击关注即可: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6316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三伏天饮食要顾护脾胃避免滋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