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寒冬腊月里,双手使劲搓热,浑身也跟着感到一阵暖意;炎炎夏日里,手心浸入冰凉的水中,仿佛就驱走了身上的热气。为什么手看起来不大,却能调动我们全身的感官细胞呢?那是因为,手掌上遍布神经末梢,还有中医上所讲的经脉,直接联通着身体内部的各个器官系统,与人体的健康息息相关。人们常说“十指连心”,就很形象地描述了手的这种“敏感”。手是疾病的放大镜手就像身体的一面镜子,我们可以通过手部的一些细节,了解身体的健康情况。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手部皮肤的颜色。手部的颜色变化,能反映出不少身体信息。01
皮肤苍白白皙的皮肤是最常见的,正常情况下,应该是白里透红的。不过有很多人却会出现黯淡的苍白色,这有可能是血液流通不畅、贫血的缘故。02
皮肤发青手的皮肤较薄,血管的颜色很容易透出来,不少人能够看到很清晰的静脉血管。如果双手整体呈现青色,除了是血液循环不良外,也有可能是心脏传导不良。03
皮肤黄疸正常的黄色皮肤,肤色均匀,透出微红。但如果双手颜色接近黄疸的颜色,表示肝胆功能出了问题,需要及时就医。如果某个穴位上出现黄斑,并且夹杂着其他颜色,就有可能患有对应部位的慢性病。04
皮肤潮红红色反映的情况比较复杂,一般情况下,满手潮红表示人体有发热的症状。如果是某块区域或某个穴位上有暗红、深红色,可能是对应部位有很严重的炎症。一旦某个穴位上出现鲜红的、不褪的“斑点”,则有可能是对应的器官正在出血。05
皮肤发黑很多人年纪大了,手上也会长老年斑或者皮肤色素沉着,呈现出黑色。如果是病理性的发黑发乌、有微微凸起,有可能是在预示肿瘤。每天拍拍手,幸福健康你都有!双手的感觉非常敏锐,又直接联通着身体内部,平时有时间多拍拍手,刺激穴位与经脉,可以达到强身健体、保护内脏的神奇作用。1拍拍手心——改善消化系统
将两手十指伸直张开,手心相对,两手相合拍打手心100次,以微微发红发热为度。拍完搓一搓手心,可加快局部血液循环及产热。手心所在的穴位区域对应着我们的消化系统,如果有脘腹胀满、腹痛腹泻、打嗝反酸等脾胃不良的症状,可以试着拍手心。2拍拍手背——缓解脊柱不适
将两手伸直张开,手背相对,两手相合拍打手背;或用一手手心拍打另一手手背,做100次,拍到手背微红微热。手背所在的穴区对应整个脊柱,包括颈、胸、腰、骶椎,颈椎、腰椎等脊椎病,多拍拍手背有利于缓解症状。3拍拍掌根——改善泌尿系统
将两手向上翘一翘,再手心相对,露出掌根;或将两手十指相扣,掌根相对,两手掌根相合拍击100次,到掌根微痛时就可以了。掌根所在的穴区代表的是泌尿生殖系统,包括肾、输尿管、卵巢、子宫、前列腺等。这些脏器有问题的人,建议经常拍一拍掌根,身体健康的人同样也能起到预防作用。4十指互叩——缓解关节疼痛
两手十指相对,一手的五指分别与另一手的五指叩击100次,以指尖微痛微胀为度。十指从指根到指尖分别对应着肩、肘、腕及髋、膝、踝。互叩这个动作,对相应关节引起的关节炎、关节疼痛都有不错的缓解效果。5虎口对击——调养肝脾
两手拇指、食指张开,虎口交叉轻轻接触,再相互对击100次。左手虎口对应脾,右手虎口对应肝,两手虎口相击,两脏关联,对于肝郁脾虚、肝脾不和的人,有助于调养肝脾。这类人一般有胁肋胀痛、脘腹胀满、食少没胃口、排便不爽等症状,建议经常做一做。想不到每天拍拍手还能对身体有这么多好处,平时在家可以边看电视边做,休闲的同时还强健了身体,快转发给亲朋好友动起来!
冬天气候干燥,我们的肌肤会很缺水,日常的补水保湿工作一定要做好,很多人在冬天的时候都会出现脚后跟开裂的现象,平时就一定要懂得护理,那么冬天脚后跟开裂怎么办?冬天脚开口子怎么办?
冬天脚后跟开裂怎么办
冬季之所以会皮肤干裂,是因为空气中的水分减少。对于干性皮肤来说,就很容易造成皮肤干燥,如果你恰好是一位冬天常手脚冰凉的女生,那么很容易因为脚后跟血液循环弱,而引发冬天脚后跟开裂的症状,来看看脚后跟开裂了怎么办。
1、冬天脚后跟开裂需要处理伤口
用凝胶水泡贴保护脚后跟凝胶水泡贴可防止因双脚与鞋子摩擦产生的各类水泡,对已存在的水泡可即刻缓解其疼痛,加快水泡愈合。一般在大型超市,或者个人护理连锁店——屈臣氏、万宁,便利店——全家、7-11都可以找到,如果已经在冬天时候,脚后跟开裂导致走不了路,那么可以选着同城网购,快递到家,省得自己出门买,后脚跟会疼。
2、伤口未长好暂时不洗脚
因为水流会对裂开的脚后跟皮肤造成刺激,所以这段时间尽量不要泡脚,顶多冲个脚。因为伤口没有长好不能做进一步的护理工作,如果此时洗脚,也能导致快要复合的脚后跟伤口又裂开,所以在脚后跟的伤口没有长好之前,都不要洗脚,更不能泡脚。
3、冬天脚后跟开裂需要后期护理
泡脚后用护足霜
这一步是需要等到后脚跟伤口长好,皮肤完整,能正常运动后才进行的。泡脚一方面是为了温暖脚后跟,另一方面是为了软化脚后跟的皮肤,让后续使用的护足霜可以更快更高效地渗入脚后跟,滋养保湿脚后跟皮肤。晚上泡脚,加点艾叶煮的水更好。脚后跟皮肤此时是新生肌肤,所以更需要一款特别滋润的护足霜、可以选用资生堂尿素护手霜、悠斯晶药膏,这类口碑不错的护手霜作为护理后脚跟肌肤的药膏。
在显著干燥起皮、变硬、干裂但是没有伤口的地方,打上护脚霜。等到护足霜有一定程度的吸收后,就可以穿上厚实的袜子。值得注意的是,这样护理完双脚后,第一夜脚很可能会又热又痒,千万要忍住不要抓挠和脱下袜子。
日常穿防裂袜子
双脚后跟曾经干裂过,我们在秋冬季节就可以穿上保护全脚的防裂袜。这种特殊的双脚护理袜子是普通的袜子内里加一层凝胶那种。等脚上的皮肤不僵硬的时候,就可以穿上防裂的袜子,护理双脚后跟。不想买的同学,可以用创口贴贴脚后跟来替代,等到皮肤变软后,减少贴创口贴的次数,进入单纯涂护脚霜阶段了,也可以随意洗脚泡脚,换穿正常的棉袜。
穿着鞋面蓬松保温鞋袜
冬天脚后跟开裂,在整个护理和恢复时期都不可以穿小鞋子或者高跟鞋。这类鞋子难免会有挤脚或者长时间穿着脚部不适的问题。冬天脚受伤了,最好是选择穿着不适太紧的棉袜,穿温暖蓬松的雪地靴更加有利于后脚跟的恢复。
温水泡脚
冬季干燥,皮肤很容易失水干燥,所以建议每天使用温热水浸泡手足,可以起到预防及缓解开裂的效果。冬季热水泡脚也利于睡眠,不容易手脚发冻。
按摩增加脚后跟微循环
冬天脚后跟裂开根本原因是身体肢端的微循环较弱。按摩起到借用外力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按摩脚后跟需要刺激阴陵泉、三阴交、太溪、照海等穴位及阿是穴,沉默差双脚。让热乎乎的感觉传遍双脚。
擦凡士林
先用热水泡一下脚,然后用消毒过的刀片,将脚跟的硬皮和干皮一层层削掉,再用凡士林油纱布裹在脚跟上,每天换一次,多坚持数天就能治愈裂口。
4、冬天脚后跟开裂需要增加运动量
运动增加双脚后跟的血液微循环是对抗脚后跟开裂的治本办法。等到脚后跟裂开的伤口恢复好以后,每天选择快走、慢跑或者居家跳操的方式,让自己习惯的运动四十分钟以上。充分运动全身,让脚后跟的血液循环加快,手指和脚趾都有显著热感。
冬天脚开口子这样做
1、冬天脚开口子可天天泡脚
泡脚不仅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手脚冰凉的毛病,它也能为脚部提供水分,让脚底皮肤细胞充分地吸收水分,达到充盈的状态,使细胞活跃起来,促进脚开裂处坏死细胞的脱落和新细胞的生成。
2、冬天脚开口子可饮食调理
冬天脚开口子的原因之一,就是体内可能缺乏维生素,维生素可以起到御寒的作用,还能保护皮肤和防止皮肤干燥皴裂。因此我们的日常生活注意补充复合维生素B和维生素C,注意补充体内水分,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减少辛辣、油腻的食物摄入。
3、冬天脚开口子可涂抹滋润霜
我们的手部护理经常要用到护手霜,脚部同样也是需要护理的,所以在每天洗澡、泡脚后,要及时擦干脚上的水分,再涂抹上脚部的专用滋润霜,保持脚部的皮肤水分和滋润,也可以减少脚开口子而引起疼痛。
4、冬天脚开口子要保持“油脂”
脚部皮肤保持一定的油脂,就不会显得干燥,部分网友应该都用过一种贝壳油(又称蛤蜊油、瓦壳油)的滋润物,它就是一种很油的东西,但是效果却是出奇得好,对冬天手足裂开口子的治疗和预防是非常有效的,网上也有出售,可以自行搜索购买,效果是得到过一致好评的。当然,其他的脂类、霜类、乳类滋润物也是一样有效的,注意使用不要过敏。
5、冬天脚开口子要注意防寒
保暖寒冷、干燥是导致脚开口子也就是脚后跟皴裂的主要要换因,所以防寒保暖对于预防脚后跟皴裂是非常有必要的。脚部要注意保暖,穿厚实的袜子,穿暖和又透气的鞋子。
6、冬天脚开口子也要注意运动
锻炼冬天虽然冷,但是适当的运动和锻炼对我们防寒保暖是有效的,简单的锻炼如经常摩擦脚部皮肤、活动脚后跟部位的关节,就可以促进血液的循环,增强耐寒的能力,天气暖和的时候,也要适当进行户外运动。
治疗冬天脚开口子的偏方
1、药物鞋垫
花椒、吴茱萸、五味子各等分,研末,按鞋子大小缝制布袋,将药末装入布袋内,封口,放入鞋内,每五天更换袋内药末一次。
2、足跟膏药贴
将膏药直接贴在脚后跟的痛处,一般有效的膏药可直接透入皮肤产生消炎、镇痛、活血化淤、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等,刺激神经末梢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和镇痛之目的。
3、黄蜡油
取香油100g、黄蜡(中药店可买到)20至30g,用火将香油热熬放黄蜡,待黄蜡熔化即成。先用温热水泡洗手(脚)部10至15分钟,待手(脚)泡透擦干,擦蜡油于患处,用火烤干当时就有舒适感,每日两次,一周即愈。
4、黑云豆
将70克纯黑云豆用火煮烂,连汤带豆食用,每日二次,食用五千克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停食此方半个月,共三个疗程后即可。
5、橘皮
桔子皮2-3个,放入锅或盆里加水煎二至五分钟后,先洗手再泡脚至水不热为止,每天最少要洗一次,连洗多天,就有明显的效果。
脚后跟干裂起硬皮是什么原因
一到秋冬季节,有很多人便会受到后脚跟起硬皮裂口的困扰,严重的后脚跟开裂症状甚至会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导致后脚跟角质便后,起硬皮又有裂口的原因可以分为:天气干燥、真菌感染、糖尿病、缺乏运动引起的。
1、天气干燥角质层脱水引起干裂
秋冬季节,因为气温逐渐下降,皮脂腺的分泌也就随之减少,再加上冬季常有冷空气侵袭。许多人的皮肤都变得不是特别嫩滑,我们平常缺乏对于双脚的养护,双脚的皮肤表层的水分很容易就流失掉了,如果是不常运动的女生,手脚冰凉,就表明肢体末端的血液循环很弱。脚后跟会干燥得容易起裂口。
如何缓解干燥引起的脚后跟干裂
如果是已经裂开的部分,需要用用凝胶水泡贴保护脚后跟。伤口长好之后,每天艾叶泡脚20分钟,涂抹上身体乳或者护足霜,按摩双脚(尤其是脚后跟),促进脚后跟的肌肤吸收保湿成分,缓解干燥症状。(相关链接:冬天脚后跟开裂怎么办)
2、真菌感染引起脚后跟开裂
我们的双脚特别容易因为挤压受伤,如果以前鞋子穿得太紧,这种真菌感染引发脚后跟开裂的可能就会大大增加。真菌感染引发的病症,脚后跟除了干裂之外,还有脱皮、水泡、瘙痒等症状。这种情况的脚后跟干裂一定要要到正规医院的皮肤科就诊。这种情况原因引发的脚后跟裂口,需要尽早控制,以免扩散到其他它身体部位。
如何缓解真菌感染的脚后跟开裂
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口服药和外用药的形式控制住深藏在真皮层的真菌,疗程应持续,间断容易引起复发。
3、缺乏运动血液循环不佳导致干裂
如果只是暂时有点儿干、摸起来手感上没有那么润滑,可能就只是皮肤干燥而已。加上很多女生在冬天食不求饱,不爱运动,穿的衣服也不防寒,这样很容易就手脚冰冰凉凉的。冬天脚后跟干裂起皮的人,建议每天进行40分钟左右的有氧或五羊运动,加快新陈代谢,促进双脚和双手的血液循环。
如何缓解缺乏运动导致的脚后跟开裂
冬天可以每天进行运动,让身体学医循环加快。坚持常年累月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让后脚跟干裂的情况不是那么容易发生。
4、糖尿病引起的干裂多发于中老年
导致脚后跟干裂的两大风险因素是糖尿病和肥胖。糖尿病人会因为脚部神经损伤(由血糖失控引起皮肤干燥)而造成脚后跟开裂。但是一般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但是糖尿病,因为脚后跟干裂到医院去诊治,进行血液检查才知道是糖尿病引起的脚后跟开裂。所以,患者应该先到医院请专家诊断。
如何缓解糖尿病引发的叫后跟开裂
在医生指导下,控制血糖。每日膳食中可以将主食白米白面换成粗粮,粗粮的升糖指数更低,适合控制血糖,从根本上缓解后脚跟开裂的症状。
抱胸
武国忠先生的一套抱胸放松法因为简单易学、效果好,很受老年人的欢迎。这套“抱胸法”几乎只有一个动作,站立后把手抬高,然后在胸前做抱球状。
此法放松的道理是因为人在做抱球状的时候,身体的重量会集中在前脚掌的2/3处,这时整个足阳明胃经的气血就会充盈起来,因为足阳明胃经是一条多气多血的经络,它对激活人体气血是非常之快的。肩背放松下来,全身也就放松了,心也跟着放松下来,人会进入一种喜悦的状态。
背部撞树法
人的背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它们都与脏腑有密切的关系。比如膀胱经是人体最长、穴位最多的经络,从头到脚,几乎贯通全身,因而当它出现异常时,也会牵连全身;督脉是诸阳之会,是人体阳气的总库,打通督脉,即可祛除许多疾病。还有,比如风门穴位于大椎下第2胸椎与第3胸椎间的中心,肺俞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处,心俞穴位于第五胸椎棘突下,其他还有心俞穴、膈俞穴、胃俞穴、胆俞穴等,都与五内相呼应。
用背部撞击树木,目的就是通过动作按摩、挤压背部经络及其上穴位,以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活络全身血脉。
可以用背部撞击树木,也可以撞击墙壁、沙袋等。除垂直撞击外,还可以将背从左向右旋转撞击,或用身侧面撞墙,力求让整个背部都获得适当的挤压。对于老年人来说,虽然撞树法简单易学,但注意在撞击时要由轻到重,时间由短到长,一般每次10至20分钟就可以了。另外,由于老年人机体功能已经开始退化,撞击时不宜用力过猛,以防出现骨折,甚至伤及内脏。
跪膝法
跪膝法简单地说就是跪着用膝行走,一般会在地板垫一个软垫子,每天花20分钟以膝代足,徐徐前行。
中医称膝为“筋之府”,膝就被叫做筋的房子,而肝又主筋,所以跪膝法大补肝脏,可以促进老年人的血液循环。跪着走把气血引到膝盖上去,再引到腿上去,慢慢就可以把肥胖者腿上的赘肉减去。
中里巴人先生认为,做完跪膝后可以结合金鸡独立法进行锻炼。
所谓金鸡独立,就是单脚独立,只需将两眼微闭,两手自然放在身体两侧,任意抬起一只脚,试试能站立几分钟。由于双眼微闭,老年人金鸡独立时,调节自己的平衡就不是靠双眼和参照物之间的协调,而是通过调动大脑神经来对身体各个器官的平衡进行调节。这时脚上6条重要的经络通过脚的调节,经络对应的脏腑和它循行的部位也就相应得到了调节。此法可以使意念集中,将人体的气血引向足底,对于高血压、糖尿病、颈腰椎病等疗效显著。
抛砖操
抛砖操是长寿之乡如皋老人喜欢的一种运动方式。它基本是甩手操的变异,方法是:身体站直,眼睛平视,双足距离与肩同宽,膝可以微微弯曲,有点像太极拳蹲马步。两臂放松慢慢上举至与肩同高。由上向下、由前向后用力平甩,向后甩的手臂高度尽可能高,上举时吸气,下甩时吐气。这样持续重复动作至100次。
抛砖操主要是通过经络运动使气血满足脏腑的营养,促进五脏六腑的阴阳协调。比如甩手过程能活动肩肘关节,促使手臂振动,活动筋骨,有助于人体“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经络气血的循环与通畅,对心肺健康十分有益。现代医学实验证实,甩手运动还有助于增强人体脑部内啡呔的产生,从而达到镇静、安神、稳定情绪的功效。 要注意的是,做甩手运动时,以空腹为宜,否则会波及肠胃。
搓绳
早年南方农事需要的草绳、麻绳都是由手工加工而成,江浙一带的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自己搓结的绳索。这项家庭农事活动现在成为了当地老年人强身健体的手段。
搓绳的方法很简单,把稻草或麻放在手心,通过双绞原理,两手一搓就成了绳子。搓绳长寿的秘密,是因为手心的穴位经过搓磨刺激了全身的经络,同时两臂的规律性活动带动了肩、背、手腕的肌肉和骨骼的运动。因为人体最重要的12条正经中,与手相关的有6条,手部与此相关的穴位有23个。如果加上手上分布的经外奇穴等,手部的穴位多达90多个,按摩或按压这些穴位,几乎可以治疗全身疾病。
搓绳宜在早上10点和下午3点左右进行,因为这个时间胃部消化处于相对安静的状态,心血平和。如果变动一下搓绳的方法,比如将一根小木棍放在掌上模仿搓绳的动作来回搓,或者用铅球在手上转动作搓绳状,或者十指并拢,两手心相对而搓,也同样能达到刺激手心穴位强身健体的目的。搓手的动作不受时间和环境的制约,灵活方便,随时随地随性,很适合老年人。
揉腹
中医学认为腹部是“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黄帝内经》将脾胃誉为“后天之本”,认为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和赖以生存的“水谷之海”。脾胃作为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只有在升清降浊的条件下,方能气化正常。而肚脐下方的丹田是调控经络气血运行的中心部位,其中的关元、气海两穴为保健操要穴,揉腹则能通和上下,外除诸邪内安五脏,从而使阴阳气血达到动态平衡,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揉腹方法非常简单,随时随地可以操作。如皋长寿村的老人一般选择在夜晚入睡前及早晨起床前揉腹。其方法是:先用右手全掌在胃脘部作顺时针方向揉摩100次;后以神阙穴(肚脐眼处)为中心,用右手全掌顺时针方向揉摩整个腹部100次,然后再用左手全掌绕神阙穴反时针方向揉摩100次。按揉时,用力要适度,精力集中,呼吸自然。但要注意的是,太饱或太饿的状态下,以及腹内有急性炎症和恶性肿瘤时,就不要揉腹了。
擦胸
人体胸骨内膜有左右两叶胸腺,随着年龄的增长,胸腺会逐渐出现萎缩,老年人大部分胸腺会被脂肪所代替。如果胸腺过早萎缩,浓度降低,就会加速人的衰老,人的抗病能力也就越来越差,影响寿命。而擦胸是调节胸腺素、提高免疫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可以使“休眠”的胸腺细胞处于活跃状态,增加胸腺素的分泌,作用于各脏器组织。
擦胸的动作为:将右手掌按在右乳上方,手指斜向下,适度用力推擦至左下腹;然后再用左手掌从左乳上方,斜推擦至右下腹,如此左右交叉进行,一上一下为一次,共推擦30至50次为宜。
擦胸可以和揉腹的动作交替使用。老年人坚持揉腹擦胸,不但能防治慢性脾胃病,改善脏腑血液循环,促进胃肠和肺肾的代谢,还能使腹部的肌肉强健,具有减肥的功效,对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糖尿病、肾炎都有着良好的辅助疗效。
臂跑
臂跑不是用臂代替脚走路,而是以运动手臂的方法来代替跑步。由于臂跑运动不受运动场地的限制,也没有受伤的风险,所以非常适合老年人。
臂跑有以下4个基本动作:
模拟蹬车:仰卧,手臂向上伸直,用手模拟脚蹬车的动作,每次1~2分钟。
模拟展翅:站立,两臂向身体两侧平伸,慢慢扇动手臂,进行鸟拍翅膀的动作,每次1~2分钟。
模拟打沙包:想象面前有一个吊着的沙包,用拳头击沙包,或与一个假想对手拳击,每次1~2分钟。
抛球:将球抛向空中,然后接住。或将球掷到地上、墙上弹回接住。若无球,则可做模拟运动。每臂做10次,稍稍休息后再做10次。
一般来说,在从事臂跑活动前,先活动手指、甩动手腕和手臂,以促进血液循环。持之以恒地进行臂跑可加速体内脂肪、糖和蛋白质的分解,提高心肺功能,减少外周血液循环的阻力,从而减轻心脏的负担,有效地预防心血管疾病,延长机体各脏器的工作寿命。
旱地划船操
旱地划船,顾名思义就是在平地上模拟划船的动作。在划船运动中,双臂拉桨动作锻炼了人的颈背腰肌群,不仅锻炼价值高,对缓解背部不适症状也有很大的益处。
其动作为:身体先挺直,双脚开立。由髋处上体前倾,直腰挺胸,抬头向前看,双手前举如抓住划船的双桨。然后双手从前位向后,如拉船桨的动作,此时后背肌肉用力夹紧。这时上身前倾,双手由前向后运动,连续做50次左右。
以上动作,每天做一次,对老年人的颈椎、胸椎、背部肌肉是一种综合锻炼,而且可以增加肺活量,提高脏腑机能抗衰老的能力。
抖空竹
“空竹”也叫“风葫芦”,它是中国传统杂技中,以简单小巧、信手可得的物件练出高超技艺的代表节目。在中国北方,逢年过节人们都喜欢抖空竹,并能耍出许多花样,其实它也同样适合老年人。
很多人认为抖空竹的动作只是很简单的上肢运动,其实它是真正的全身运动,需靠四肢的巧妙配合才能完成。
当空竹上下飞舞起来的时候,玩者需要用上肢做提、拉、抖、盘、抛、接的动作,而下肢在走、跳、绕、落、蹬。与此同时,腰在扭动,头在俯仰,颈在转动,身体在转,而眼睛则是目不转睛地跟着运动物瞄、追、随,以控制空竹的运动。所以抖空竹不但可以锻炼老年人的身体平衡能力、四肢的协调能力、大脑的反应能力,更主要的是通过这种运动可以提升肝胆肺等脏腑的机能,延年益寿。
椅式瑜伽
椅式瑜伽就是借助椅子练习瑜伽的活动,它特别适合老年人锻炼韧带和肌肉。
传统瑜伽中的经典动作是双腿直立,然后俯身弯腰以手触地。而椅式瑜伽则需要将两把椅子面对面放好,在其中一把椅子上坐下,把腿平放在另外一把椅子上,然后用双手去够那把椅子的靠背。
还有一种方法是:双脚合并,双手置身侧,掌侧贴腿;先吐气,再鼻吸气,由手尖带动双手往上移动到肩膀处,同时做微屈蹲屈髋动作;嘴吐气时,有如坐后方椅子的动作,膝不超过脚尖;吸气时肩膀后收,吐气时下巴微扣,眼睛睁大凝视正前方,鼻吸气时再夹紧臀部;嘴吐气时,以头顶带动身体站直,双手回身侧,完成此式。
椅式瑜伽减少了身体弯曲的幅度,而且不会让老人头冲下,因为那样容易引发脑溢血。除了倒立,基本上传统瑜伽的动作,椅式瑜伽都有。
手指操
每个人的10个手指都对应着身体的某个部分,手指对于人的健康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手指操能起到消除疲劳、减轻精神负担、缓解紧张情绪的神奇功能。
双手动作:用右手的拇指指尖与左手的食指指尖相触,右手的食指指尖与左手的拇指指尖相触,使两手手指在交替相触中得到运动。动作熟练后加快速度。再以右手拇指指尖与左手中指指尖、左手拇指指尖与右手中指指尖交替做相触的动作,依此类推直做到小指。
单手动作:拇指指尖与食指指尖相触,松开后拇指指尖与小拇指指尖相触,松开后拇指指尖与中指和无名指的根部相触,松开后拇指指尖与中指指尖相触,最后拇指指尖与无名指指尖相触,重复进行。
其他的手指操还有:
挤压中指:左手自然伸平,右手大拇指顺手掌方向放在左手中指上,其他手指与大拇指轻轻挤压左手中指。过一会儿用同样的方法换到右手上。
作用:具有提神、消除疲劳、减轻精神负担等功能,让人很快平静下来,有助于呼吸和增强视力。
轻攥中指:左手伸平,右手大拇指放在左手中指一侧,右手其他手指轻轻攥住左手中指,过一会儿用同样方法换到右手中指上。
作用:积蓄力量,帮助呼吸通畅,增强视力与听力,消除脚痛,使人摆脱萎靡不振和动作迟钝。
轻挤无名指:右手大拇指从手掌方向放在左手无名指和小指上,其他手指放在左手背上,一起轻轻挤压,片刻后再到右手上重复此动作。
作用:安神,减轻疲劳,缓解精神压力和紧张情绪,帮助呼吸,增强心脏功能。
挤压手心:右手大拇指放在左手食指和中指上,右手其他手指从手心方向挤压,过一会儿用同样方法换到另一只手上。
作用:消除疲劳,减轻精神压力,帮助人摆脱仇恨、恐惧、愤怒等情绪,逐步恢复自信。
顶大拇指:右手大拇指内侧和中指指甲盖顶住左手大拇指,轻轻按压,随后换到左手上。
作用:积蓄力量,激活身体各部组织,消除疲劳,有助于减肥,改善脸色。
按压指肚:两手中指指肚合拢,其他手指交叉放在指根处,轻轻按压。
作用:有助于消化,清除体内油脂,帮助呼吸,减轻疲劳,减轻头痛、背痛和脚痛。
沙发操
老年人利用家中的沙发进行运动,因地制宜,简单方便,效果很好。但沙发健身操的次数完全凭自身感觉,以舒适为宜,不必超负荷运动。早晚饭前各一次为宜。
单沙发靠摩运动:背对单沙发后靠背外侧站定,先由颈椎开始,顺序向下至双肩、腰背、腰眼处,以感觉舒适为准,向沙发靠背滚压数次。
单沙发蹬车运动:正向坐在沙发前沿处,双臂扶在左右扶手上,向上前方斜举双腿,左右腿交替蹬出,如同骑自行车,反复练习。
单沙发托体运动:坐在沙发上,左右手臂撑住沙发两边扶手,将全身托起,屁股离开沙发座位,将两腿向前方尽力伸直,反复托起,再落下。这是正向托体。反向托体则面对沙发,将双手臂扶在左右扶手上,双腿向体后弯曲成跪姿,将身体托起在沙发上,起落数次。
双沙发举腿运动:两只单沙发相互对放靠紧,身体躺入两沙发内,双腿先左后右,轮流交替向上方伸举。以感觉舒适为宜。
双沙发托肩运动:躺入两沙发中,左右两肘压在扶手上,利用肘力将上身提起放下,反复数次。
踮脚尖
踮脚尖养生的机理主要是通过增加下肢血液循环来防止下肢静脉曲张及皮肤色素沉着,继而调适脏腑特别是老年人心脏的功能。
人的腿部肌肉中分布着大大小小的血管,人在踮脚时,腿部肌肉就会一张一弛。当肌肉放松时,来自心脏的动脉血液会增加向肌肉的灌注量;而当肌肉收紧时,通过挤压血管加快静脉血液回流心脏,从而促进血液循环。医学人员经过测试发现,当人踮起脚尖时,双侧小腿后部肌肉每次收缩时挤压出的血液量,大致相当于心脏脉搏的排血量。所以不要小看这简单的踮脚动作,它不受场地、时间的影响,却能改善整个身体的血液循环,尤其适合那些运动不多的老年人。
踮脚动作的具体做法:双脚并拢,用力踮起脚尖,脚后跟离地面约1厘米,然后用力着地,这样算1次(1秒钟内不得多于1次),30次为1组,每次锻炼1至2分钟,每天重复3至5次。
在做这项运动时,还可以利用环境附加一些动作,以获得更好的效果。比如男性会踮起脚尖小便,以起到强肾强精的功能;女性会在坐蹲的同时,把第一脚趾和第二脚趾用力着地,踮一踮,也可起到强肾利尿的效果。特别是在冬天,当人解小便后,人体毛孔和毛细血管松弛,因而会打寒战,中医称为“表气破于邪”,感冒便乘虚而入。如果你此时做踮脚运动,就可以避免寒气侵身。
按照这样的方式,在洗脸刷牙、散步、放风筝的过程中,都可以同时练习踮脚尖,实在方便简单。若能在一天内做上五六次这样的踮脚尖运动,持续一个月,身体就会变得像芭蕾舞演员一样轻盈,脏腑功能也变得年轻有生机。
敲腿
敲打大腿可以视为一种复合性的刺激经络的运动,可兼治胆、胃、膀胱三经之疾患。敲腿几乎适合每位老年人。
敲击大腿的基本动作很简单,把两手握成空拳,用力敲打大腿正面和两侧,各二百下不等,直到大腿有麻麻的感觉即可。
胃经是人体很重要的经脉,起于迎香,往上走到山根,分成两支,一支沿着头角至额颅,另一支沿着颈部一直往下走,由乳中过大肠,再沿着腿的前侧走,经过膝盖,一直到脚趾的中趾第二个脚趾底下。
胃经是人体一条很长的经脉,它牵动着身体上很多地方,所以经常敲打大腿的表面就是让胃经受到刺激而使气血运行通畅。
胃经上有一个很重要的穴位叫足三里,在膝下三寸处,它被认为是长寿穴。经常按摩足三里可以养护胃气,比吃香砂养胃丸还要有效果。
胆经从外眼角开始,一直沿着人的头部两侧,然后顺着人体的侧面下来,一直走到脚的小趾、四趾间,是人体经络中唯一两条在大腿外侧的经脉。敲打大腿外侧就是敲打胆经。胆经敲打起来十分方便,通行的做法是:每天在大腿外侧的风市、阳陵泉、光明、悬钟四个穴位点用力敲打,每敲打四下算一次,每天敲左右大腿各两百下即可。
按压手掌
拍手疗法类似推拿、按摩。它通过刺激双手掌的经络穴位和手反射区,达到疏通经络、排除体内寒气、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拍手疗法对许多慢性病都有改善作用,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肝病、胃病等。
方法是:将双手十指张开,手掌对手掌,手指对手指,进行均匀拍击。开始时,两手可轻拍,以后逐渐增大力度。拍击时,意念专注于两掌之间,心情保持轻松愉快。
老年人如果每天起床后拍手10分钟,晚上一边散步一边拍手半小时,血压就会稳定在正常水平,消化不良现象也会消失。
另外,按小鱼际100次,可治疗腹痛、腹泻;按大鱼际上方右侧100下,可治慢性胆囊炎;如果按第四、第五指下端之间,可以治疗咳嗽。
拉耳朵
肾是人体的重要脏器之一,中医五行学说则认为,肾主藏精,开窍于耳,医治肾脏疾病的穴位有很多在耳部。所以经常进行一些双耳锻炼法,可起到健肾壮腰、养身延年的作用。
比如,把双手食指放在耳屏内侧后,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耳垂,自内向外提拉,每次3~5分钟。此法可治头痛、头昏、神经衰弱、耳鸣等疾病。如果用双手握空拳,以拇、食二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推摩,直至耳轮充血发热,可以有聪耳、明目之功,可防治阳痿、头昏等病症。
如果用双手拇、食指夹捏耳廊尖端,向上提揪、揉、捏、摩擦20次,使局部发热发红,可以镇静、止痛、清脑明目,还可防治高血压。如果用双手掌心摩擦发热后,向后按摩腹面(即耳正面),再向前反折按摩背面,反复按摩5~6次。此法可疏通经络,对肾脏及全身脏器均有保健作用。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6292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1个小茶方,治好老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