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既病防变、未病先防。日常生活中注意养生,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今天主要给大家分享几种有助于养生的常用中药材及使用方法。
一、黄芪
黄芪,可以延缓细胞的衰老。黄芪能补一身之气,可以用来缓解气虚乏力、中气不足。
现代研究发现,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使机体细胞生长旺盛,消灭体内自由基,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
取黄芪5-6片,用沸水冲泡饮用。可以有效的缓解身体困倦、无力、气短等症状。
二、黄精
黄精,具有补虚添精气的作用。中医将黄精视为气阴双补药,有养阴润肺、补脾益气、补肾填精的功效。
还有抗疲劳、延缓衰老的作用。用黄精30g,用冷水泡发,加冰糖50g,小火煎煮一小时。这样吃既补脾气又补脾阴,还有润肺生津、益肾补精的作用。
三、三七
三七可以消除血脂,强健心脏。还可以扩张血管、消除血脂、恢复血管弹性、降低心肌耗氧量。
用三七粉和西洋参粉各0.5g,每日冲水服用,三七活血化瘀,西洋参滋阴补气,可以弥补三七稍微温热的特性,对气血瘀阻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你好;中药店有卖.很便宜.
黄 芪
黄芪是豆科植物,它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它的主要药理作用是“益气固表”,可以“利水”,也可以“托毒生肌”。什么是“益气”呢?凡是中医认为是“气虚”、“气血不足”、“中气下陷”的情况,都可以用黄芪。平时体质虚弱,容易疲劳,常感乏力,往往是“气虚”的一种表现。贫血,则常属“气血不足”。而脱肛、子宫下坠这些病状也常被认为是“中气下陷”。有上述症状的人,冬令吃些黄芪有益处。当然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中医称为“表不固”,可用黄芪来固表。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中医有一个有名的方子,叫“玉屏风散”,有三味药,主药就是黄芪,是可以用来治疗经常性感冒的。
因为身体虚弱,或者年纪大了的人,往往下肢有些水肿。如果属于“气虚”,也可以常服黄芪。有慢性肾病的人,也可能常有浮肿,中医治疗时,黄芪有时也是常用的中药。
所谓“托毒生肌”,意为手术后伤口容易恢复,或使久不愈合的脓肿化脓生肌。
服用黄芪,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针对个人体质不同适量服用,黄芪的吃法很多,现介绍几种:
1、每天用黄芪30克左右,水煎后服用。或水煎好后代茶饮用。用黄芪30克,加枸杞子15克,水煎后服用,对气血虚弱的人效果更佳。
2、取黄芪50克左右,煎汤以后,用煎过的汤液烧饭或烧粥,就变成黄芪饭、黄芪粥,也很有益。
3、还有些人喜欢在烧肉、烧鸡、烧鸭时,放一些黄芪,增加滋补作用,效果也不错。
有一个病例,39岁男,糖尿病、脂肪肝已3个月,平常口干,喜热饮,夜尿多,睡眠不好。舌淡红,苔薄白腻,舌苔部分剥脱,舌体稍大。
处方:
党参、山药、黄柏(盐水炒)、砂仁、炙甘草,水煎服,每天1剂。 20剂后血糖得到控制,90剂后脂肪肝消失,血脂恢复正常。
所用方为固元封髓丹,为封髓丹加党参山药而成。
封髓丹 最早见于元代许国祯编纂的《御药院方》“补虚损门”中。
原文:“封髓丹:降心火,益肾水。黄柏,缩砂仁,甘草。
上药捣为细末,水煮面糊稀和丸如桐子(绿豆)大,每服五十丸,用苁蓉半两,切作片子,酒一大盏,浸一宿,次日煎三四沸,滤去滓,送下,空腹饭前服。”
后来火神派名家郑钦安去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之苁蓉,取前三味收录于《医理正传》,方名同样。
组成: 黄柏,砂仁,炙甘草。
郑钦安在临证中体会到: 本方调和水火,治一切虚火上冲。
虚火上冲,元阳上越,以炙甘草固守心肺脾胃,收敛并阻止虚火作乱。再以砂仁导五脏精气归元。
为防其再次浮越, 以苦寒之黄柏补肾水,不仅上济于心(心属火),令水火相济, 还因肾水充足而彻底阻断虚火产生。
具体来说,
黄柏 ,苦寒沉降于肾、膀胱、大肠经。长于清泻下焦湿热,泻火解毒,尤能制肾经过于旺盛之火。
肾为水脏,主藏精,若火势太过,蒸腾肾水,容易造成盗汗,尿频等多种问题。黄柏将这个乱窜的火压制下去,可补肾水之不足。被金元名医朱震享视为大补肾水之物。
砂仁 ,其性香而能窜,温而不燥,升散可行气调中,醒脾开胃,凡是湿阻、气滞所致之痰饮瘀浊,脘腹胀痛等脾胃不和诸证皆可用,尤对寒湿气滞适宜,能宣通阳气,散出寒气。
又能和五脏之精,引阴阳和合之气归于肾,在本方之固元封髓丹则是将虚火从上往下归根。以大于黄柏的用量,在黄柏大补肾水之后通肾气,润肾燥,固元阳。
炙甘草 以甘平之性,调和上下,且以甘和黄柏之苦,苦甘化阴。
再以甘和砂仁之辛,辛甘化阳。由此阴阳化合,水火既济,心肾相交,达到封髓(肾生髓)不乱动之功。
被清代官修医书《医宗金鉴》赞为“ 固精之要药” 。
而郑钦安则指出其治一切虚火上冲, 如牙疼、咳嗽、喘促、面肿、喉痹、耳肿、面赤、鼻塞、遗尿、滑精诸症,屡获奇效。
高血糖、高血脂、脂肪肝等病症,根在于脾肾阳虚,标在于气郁、痰饮、瘀血、湿浊等。
比如脂肪肝之脂肪,正是痰湿、水饮、湿浊之类。
脾虚则水湿运化失司,肾虚则气化不利,最终水湿蓄积为病。
并且,亦有外伤或久病瘀血内停,肝经气机不畅,而使有形之物,滞于肝脏。
砂仁除了常见的入于脾肾消痰湿浊液,还因其性温和,宣畅三焦,能入肝舒达肝之不平气,甚至能理气安胎。
在固元封髓丹中,加上山药,且用量最大,取其甘平,滋阴又利湿,滑润又收涩,补肺补肾兼补脾胃,能以气阴双补的姿态收纳浮阳,运脾固摄,使津液得以正常生成输布及代谢,避免痰湿瘀浊阻滞为害。
党参则健脾肺补中益气,巩固根本。多味合用,共同固元封髓,得治文章开头所述病例之病症。
提醒提醒: 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据情况辨证加减,建议找专业医生指导。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6292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