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药食同源 >> 饮食营养

夏季养生提醒:这些消暑方法都是错的

百薇 2023-07-18 18:59:13

炎炎夏日,许多人恨不得整天泡在水里,或痛饮几大杯冰镇饮料,然而,有时这样做反倒会让人更难受。近日,美国“MSN健康网”邀请多位专家,总结几个最不靠谱的解暑方法,检查一下你有没有犯过错。

1.洗冷水澡。美国加州内科专家巴鲁·加德表示,冷水浴解暑看似合理,其实不然。突然遇冷会使血管迅速收缩,“凉爽”反而无法进入体内,甚至会导致机体免疫机制失调。用温水冲澡比冷水浴解暑效果更好。

2.防晒霜黏腻,不涂更清爽。美国纽约皮肤病专家黛博拉·加里曼表示,紫外线可穿过云层,晒伤皮肤,让人感到灼热。因此,即使阴天也应涂抹防晒指数至少为30的防晒霜。

3.地上洒水降温。夏天人们常常在地上洒水,借助其蒸发作用带走热量。然而,这样只能暂时降温,时间一长,室内湿度增加,反而更加闷热。蒸发时,地面的细菌和灰尘会随着水蒸气飘散到空气中,不利健康。健康饮食网www. .com

4.打赤膊。在气温接近或超过37℃时,皮肤不但散热功能减弱,反而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穿得太少还很容易被紫外线灼伤。因此越是到了暑热难熬之时,越不能只穿背心、短裤或打赤膊。当气温高于体温时,可穿一些浅色的薄长衣、长裤,阻隔日光,利于防暑。

5.整天泡在泳池里。夏天海边、泳池中常挤满想要消暑的人,然而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临床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专家菲利普·提尔诺表示,与其相比,冲个温水澡更解暑。若泳池中水质不好,还会传染疾病。

===================================================

1、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添加朋友”--查找公众号--搜索“ ”--点击关注即可。

2、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下图二维码点击关注即可:

夏天有哪些健康的解暑妙招?

夏天三伏季阶段很容易中暑,在我们北方也会出现这样情况,该怎样有效解暑降温并且不影响健康呢,很多朋友都纠结这个问题,下面,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

重点介绍三个健康解暑小妙招:

人体降温点降温解暑法 苦味食材解暑法 喝解暑汤解暑 健康解暑小妙招一:

人体降温点降温解暑法

首先,我们先找一个空的瓶子,往瓶子里装一些水,然后放在冰箱里。当自己感觉头痛乏力等不舒服时,考虑是中暑了,需要及时降温,可以向手腕内侧喷些凉水来降温解暑或是把凉水瓶放在额头部位降温。

很多老人都有这方面的经验,让这些地方凉爽就能很快使全身都凉快下来。一般都是动脉或血管密集的地方,主要有:耳朵、脖子、手臂内侧、手腕内侧、大腿内侧、膝盖后方、脚背、踝关节内侧。其中脖子和手腕是最佳的降温点。用冰袋或是冰水或者其他低温物放在这些降温点上,或是用凉水冲3—5秒,不一会儿就能驱散热气了。

健康解暑小妙招二:

苦味食材解暑法

炎热夏季容易生心火,会出现心热烦躁不安甚至中暑的情况,我自己就身有体会,就会吃一些苦味的食材来解暑解心火,很管用。

因为苦味食材含有生物碱,氨基酸苦味素维生素以及矿物质具有消暑退热等功效。可以达到清心除烦、解暑去热,增进食欲、健脾利胃的作用。例如:苦菜、苦笋、苦瓜、苦菊等苦味食材。

健康解暑小妙招三:

喝解暑汤解暑

到了三伏天非常热,甚至身体一动就出汗了,大家可以喝些解暑汤,不仅能消暑并且能及时补充体内水分。

这类汤饮能够解暑,不是因为属于凉性食材。就像我们常喝的绿豆汤,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是因为绿豆汤性凉,可以生津止渴、清除烦热,这是有助防暑清热的重要原因。

常见的解暑汤有:雪梨山楂汤、绿豆汤、金银花汤,这些都是夏季最简单易学的“防暑汤”。

注意:由于这类汤水的性质偏凉,不太适合在空腹喝,一般建议在饭后一个小时比较好。

是的,我们可以通过很多方法来达到解暑目的而且不损害健康,只要在夏季经常吃一些解暑食材,在人体降温点保持凉爽,那么,就可以轻松度过炎热的三伏天。

大暑养生6大妙招 大暑养生都有哪6大妙招

1、巧用芳香植物 消暑化湿 :

(1)大暑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这个时候往往心气容易亏耗,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难以抵御酷暑,而导致中暑等问题发生,出现头晕、心悸、胸闷、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等症状。

(2)要化解这些症状,最好的方法是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注意室内降温;保证充足的睡眠;讲究饮食卫生,正确的饮食可以帮助人体抵御暑湿的侵袭,可以多吃一些冬瓜、薏米、茯苓、山药等食物,最好的方法是以这些食材熬粥或煮汤。

(3)如果已经感觉到头晕了,也可以用芳香型植物来缓解头晕。比如新鲜的藿香叶、薄荷叶、佩兰等,用来煮汤或熬粥。因为新鲜藿香叶的主要功效是芳香化浊、祛暑解表;薄荷的主要功效是疏散风热,利咽透疹,舒肝泻热,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但专家也提醒,夏季以湿热为主,服用藿香鲜叶保健是可行的,但要注意不能过度,也不能将其作为治疗疾病的方法。而且藿香和薄荷均不宜久煎,以藿香为例,煮的时间长了其芳香之气会消失,就起不到 原有效果了,因此最好在粥、汤煲好前的几分钟才放入。

2、趁暑化湿解冬病:

(2)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故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是最佳的治疗时机,在夏季养生中尤其应该细心调养,重点防治。

(2)不过也不是所有慢性病都能利用暑天来治疗,还得依个人体质。暑天阳气旺盛,通过艾灸等方式利用补充阳气来达到疗养效果,通常情况下,一些冬天容易患的疾病也就是阳虚症的疾病是可以冬病夏治的。比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等阳 虚症疾病,有上述慢性病的人可以利用好大暑这个时节治病,若是一些体质热的慢性病人就不适合用这种方式来治疗了。

3、多饮暖水益消暑:

(1)夏季养生,水也是人体内十分重要、不可缺少的健身益寿之物。俗话说“人是水浇成的”,这话不无道理。水约占人体重量的百分之七十左右,传统消暑的养生方法十分推崇饮用白开水。

(2)需要提醒的是,为了解渴一次性饮水过多是不正确的,这样会增加心脏负担,使血液浓度快速下降,甚至出现心慌、气短、出虚汗等现象。所以,炎热季节,渴极了应先喝少量的水,停一会儿再喝。

3、药食同粥补气清暑:

(1)大暑气候炎热,可以用粥来滋补身体。李时珍认为,“粥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医学界公认,粥能补益阴液,生发胃津,健脾胃,补虚损,最宜养人。粥是在相对温度较低、时间较长的情况下熬出来的,可减少对蛋白质、脂肪的分解破坏和维生素的流失,并使一些矿物质能够溶于汤中,使粥更具营养价值。

(2)在大暑节气,典型的“度暑粥”可以选择绿豆百合粥、西瓜翠衣粥、薏米小豆粥,这些食材都具有补气清暑、健脾养胃的功效,可以帮助大家安度盛夏。

(3)药粥则对老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者均适宜,大暑喝粥,可以放一些茯苓等药材,祛湿效果会更好。

5、消暑切莫动“肝火”:另外,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们易动“肝火”,经常会出现莫名的心烦意乱、无精打采、食欲不振等问题,也被称为“情绪中暑”。“情绪中暑”对夏日养生和身心健康危害很大,特别是老年、体弱者,由于情绪障碍时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甚至还会引发猝死。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避免生气、着急等极端情绪,应尽量做到“心静自然凉”。

6、“桑拿天”健身宜散步:大暑时节天气往往闷热、潮湿,人体感觉热,但即使大汗淋漓也不能解热,很容易中暑。因此大暑养生首先要避开 “桑拿天”,闷热天气尽量少出门、少活动,即使出门也不能长时间暴露在露天环境中。为了让体内的湿气散发出来,应尽量在早晚温度稍低时进行散步等强度不大的活动。此外,三伏天里有慢性病史的病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年轻人,因此中老年人在盛夏高温中健身要避免体力消耗过大的运动项目,比如快跑、器械运动等。

夏天有什么快速消暑的好妙招?

夏季如何消暑?现在正值盛夏时节,天气酷热,高温天气让人心里烦躁,不知不觉的会“躁动”起来。身体中也会出现湿气和热气,那么在这个炎炎夏日,我们应该怎么清心解暑呢?夏季如何消暑呢?有哪些方法有效呢?

烈日炎炎,人体汗孔张开。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体力消耗致大量排汗会耗散心气,故中老年人在炎热夏季宜静养,且首当重视精神的调养,即心静自然凉。也许很多人抱怨自己太忙、静不下来,其实静养并不复杂,只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就能让你心静、体健而神安。

随时闭目养神。闭目,可使人心平气和,思绪冷静,精神静谧,从而达到养精蓄锐、振奋精神之目的。可利用工作之余或等车、乘车等一些零碎时间,随时闭目养神。特别是夜深人静时,静静地闭目端坐,凝神敛思,几分钟或十几分钟便会感到思绪宁静、心气平和,而且暑气渐消、精力渐增。经常闭目养神对健康也大有裨益。国内外研究均证明,这种排除外界精神因素干扰的神经系统自我调节,可使人体生理功能处于极佳状态,有助于益寿延年。

得空就做深呼吸。深呼吸是气功中的调息法。嵇康《养生论》认为,炎热夏季“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这里就指出了“心静自然凉”的夏季养生理念。具体做法是:用鼻深深呼吸,呼吸尽量深长、缓慢、低微,最好听不到自己的呼吸声,同时意守丹田,很快就能让自己平静下来。深呼吸与闭目相结合,养神效果更佳。

坚持午间小睡。坚持午睡是养生的重要方法,炎热夏日尤为重要。一则天气炎热,夜间不易入睡,清晨天亮早,故睡眠通常不足;二则白天工作繁忙,出汗较多,体力消耗大,极易疲劳。夏日午睡不需太长,哪怕只是20分钟的小睡,就足以补偿夜间的睡眠不足和白天工作消耗的精力,而且有助降血压,舒缓紧张度。

尤其不要生气。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期,此时人体的阳气也进入极盛阶段。由于内外夹热,人的心情比较容易烦躁。中医认为怒伤肝,大怒不止,肝气上逆,血随气而上溢,则面红耳赤、青筋暴起,重则可致呕血,甚至昏厥、猝死。所谓“静则神藏,燥则消亡”,意思是心静则心火消降、精神得养。夏季尤其要保持平和心态,切忌暴躁。若必须发泄一下,切记生气别超过3分钟。

尽量“不妄作劳”。夏季天气炎热,动辄汗出,工作学习劳心费力,体力消耗大,“不妄作劳”就是讲究不管做什么都要适度:工作强度要适度,不要超长加班、超负荷工作;老年人不要做一些力不从心的活儿;熬夜要适度,夏天宜在早上和傍晚做一些有氧运动,但别做剧烈运动,也不要到人多嘈杂的地方看热闹,高温天气里逛街或聚餐、打牌、K歌到深夜也是不适宜的。我习惯把夏天要穿的衣物和家庭必需用品提早备好,炎热的中午和下午尽量不外出,多宅在家里休息、静养,以保健康。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6280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