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药食同源 >> 饮食营养

比糖和盐更“可怕”的调味剂,我们可能每天都在吃!怪不得三高、肥胖找上门

推拿按摩助人为乐 2023-07-18 16:27:06

糖和盐都是常见的不可缺少的调味剂,而我们也都知道,过量食用会诱发各种健康问题。

盐超标,增加高血压、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风险;还会加重肾脏负担、损伤胃粘膜等;

而“嗜糖之害,甚于吸烟”,过多的糖会加速衰老、影响智力、损伤视力、诱发肥胖……

虽然现在很多人为了健康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控制糖和盐的摄入。但你可知,其实我们身边隐藏着比二者更可怕的“健康杀手”!

一,放多了的味精味精、鸡精是烹饪时常用来提鲜的调味剂,而为了增加食物的口感,很多人喜欢多放点;但也有人认为味精会致癌,不能吃,选择鸡精更好……这些想法到底对吗?

01鸡精和味精,主要成分一样在化学成分上说,二者都是谷氨酸钠构成,都有提鲜调味的作用,功能差别不大。

只是鸡精的谷氨酸钠含量比味精少,并且在味精的基础上,额外添加了鸡肉或鸡骨粉、香辛料、肌苷酸、鸟苷酸、鸡味香精、淀粉等物质,使之更加鲜美。

02味精不会致癌,但多吃无益在超过120℃的温度下,谷氨酸钠就会变成焦谷氨酸钠,不过目前并没有证据证明其致癌性,只是会失去鲜味。

但味精虽然无毒无害,却含有不少盐,如果吃味精的同时不减少食盐等其他钠盐的摄入,容易钠超标。而高钠饮食容易带来肥胖,还可能增加2型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等疾病的患病风险。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03正确使用才是安全的①出锅前再放

谷氨酸钠常温下不易溶解,在70~90℃时溶解最好,鲜味最足。因此,不管是炒菜,还是炖汤,都不宜过早放味精、鸡精,而应该在将出锅时放入。

②加醋,不加味精

因为味精在酸性食物中加热,更容易产生焦谷氨酸钠,使菜肴走味。

③控制量

谷氨酸对人的安全摄入量是每天每公斤体重30毫克。对于一个60公斤的成年人,相当于每天不超过1.8克。大概就是三分之一啤酒瓶盖的量。

二,摄入过量的食品添加剂为了延长保质期、改善品质、增加营养成分等,基本上加工食品(像碳酸饮料、冰激凌、果脯、蜜饯、汉堡、罐头等)都会有食品添加剂的存在。

不过,这类食品添加剂,只要不超范围,完全按照规定限量使用添加,对于人体健康基本无害。

但有些添加剂存在于很多食品中,一不小心就摄入过量了。

01无处不在的的果葡糖浆从奶茶、啤酒、果汁,到番茄酱、面包、即食麦片,都有果葡糖浆的身影,可以说它真的无处不在。

但是摄入过量,其危害也是所有添加剂中最大的!

①引发脂肪肝、糖尿病

食品及饮料中的果葡糖浆,是液态果糖,摄入后,会被人体以最快的速度吸收。而且果糖易被肝脏摄取,过量摄入后,会促进肝脏大量合成脂肪,长期如此易导致脂肪肝;人胖以后容易出现胰岛素抵抗,造成糖尿病。

②诱发痛风

果糖在肝脏代谢会产生嘌呤基,嘌呤的最终产物是尿酸,过多的尿酸堆积以及结晶,会形成痛风石。所以长期食用含果葡糖浆添加剂的食物,还可能引发高尿酸血症,增加痛风风险。

02会破坏代谢的外源添加性丙酸奶制品、火腿肠、面包、蛋糕、方便面,这些耳熟能详的食品由于制作、保存、运输以及保持风味的需要,难免会加入一些防腐剂,而丙酸则是最常使用的一类防腐剂。

人体结肠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膳食纤维生成丙酸,而作为一种短链脂肪酸,其能调节免疫、改善系统性炎症,减轻高血压造成的心血管损伤。

然而外源性的、添加在食品中的丙酸对人体的影响则完全不同。

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报告称:外源性丙酸可能导致肥胖和胰岛素抵抗。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对14名健康人开展了对照试验,受试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的餐食中添加1克丙酸盐,另一组添加安慰剂。

结果显示,进餐后不久,丙酸盐组受试者血液中的去甲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水平明显增长。

由此证明,丙酸盐可能会作为“代谢破坏者”,潜在地增加人类患糖尿病和肥胖症的风险。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03反式脂肪酸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衡量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而胆固醇有两种。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就是常说的“坏”胆固醇。如果它的含量过高,就会慢慢地在动脉管壁沉积下来,形成粥样小瘤,导致动脉硬化。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就是“好”胆固醇,可以帮助保护心脑血管的健康。

近20年的医学研究发现,反式脂肪酸可以增加体内总胆固醇水平,使易导致血管堵塞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增加,而令有助于防止血管硬化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减少,相当于双重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为了健康,更推荐大家选择天然的、未加工的食物,更要控制好量。

三,不用各种“精”也能提鲜的调味剂1

香菇粉

干香菇中各项营养成分均得到浓缩,特别是蛋白质、维生素B2、钙等含量比鲜香菇还要高出几倍!丰富的营养素使得香菇的味道也特别鲜美,是“天然味精”的第一选择。

做法:

干香菇150克,擦掉表面浮灰后(千万不要用水清洗),用手掰成小块儿,放入搅拌器里打碎成粉末,放入密封瓶中保存即可。

用法:

可以用于各种炒菜和咸菜的制作中,用来代替味精;在做饺子、包子、肉饼馅时可以加一些,提鲜增香。

2

紫菜粉

紫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以及维生素和无机盐等,味道鲜美,不仅是天然的提鲜食物,还是补碘的佳品。

做法:

将紫菜剪成小块儿,放入搅拌器里打碎成粉末,放入密封瓶中保存。注意千万不要进水或受潮,否则会成团,没法使用。

用法:

“紫菜味精”可以放入各种汤里和炒菜中,味道非常好。

3

虾皮粉

虾皮味道鲜美,富含多种营养,能很好地保护心血管系统,预防自身因缺钙所致的骨质疏松症;老年人的饭菜里放一些虾皮,对提高食欲和增强体质都很有好处。

做法:

1、虾皮洗净,浸泡五分钟,冲洗干净,沥干水分;

2、然后放入锅中,不要倒油,开小火加热,不断翻炒至彻底干燥。关火后再继续翻炒一会,使热量尽快散去。

3、 炒好的虾皮晾凉后,放入搅拌机的研磨杯中,搅打成粉状即可。

用法:

炒菜的时候,捏上一点放进锅里就可以了,由于虾皮含钠较高,菜中放了虾皮味精后,盐的用量要相应减少。

俗话说,过犹不及,吃东西也是一样!

平时一定要多加注意哦!

文章来源:BTV我是大医生官微、人卫健康

全球最容易长胖的十种食物

1、油炸类食品
我国传统食品之一,因其酥脆可口、香气扑鼻,能增进食欲而深受大家的喜爱。比如:油条、炸薯条、炸鸡腿等,但是含有较高的油脂和氧化物质,所以它的热量也是极高的。吃进去不易消化,容易转变成脂肪引起发胖。

2、腌制类食品
众所周知,腌制类食品是利用大量的食盐腌渍制成的,比如最常见的酸菜、咸菜等等。更有研究表明,高盐饮食则会促进胰岛素分泌,而过量的胰岛素就会让身体内的糖分更多的转化为脂肪,最终导致体重增长,甚至超重肥胖。

3、加工类肉食品
这类食品之所以会比其他食品色泽更好、味道更香更美,是因为添加了不少的色素和调味剂。而造成肥胖的罪魁祸首,正是调味剂中大量的糖和盐。

4、饼干类食品
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食品,除了味道好还能补充人体需要的能量。别看它块头不是很大,所内藏的脂肪含量一直都很惊人,往往不知不觉中就把肥肉囤积了下来,尤其是威化饼干、夹心奶油饼干等。

5、汽水类食品
主要原因是碳酸饮料中的糖基本属于单糖,也就意味着这些糖会直接进入血液。导致血液中的血糖迅速升髙,从而剌激胰岛素无规律地大量频繁释放,最终促进脂肪合成,导致肥胖。

6、方便类食品
特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因方便、省时、经济的特点,而成为广大消费者的理想食品。但其主要成分是以高盐、高脂肪和低维生素、低矿物质为主,说白了就是「只有热量,没有营养」。据调查统计,经常食用它们的人往往身材比较臃肿。

7、罐头类食品
随时随地,开罐即食的确是它的优点,当然属于它的潜在危害也同样存在。就拿水果类罐头而言,千万别以为热量会很低,为了增加口感其实是添加了大量的糖,如果长期食用也会变胖。

8、话梅蜜饯类食品
话梅、蜜饯以其香甜的口感而受到大多数人的喜欢,但是在这里也要提醒大家,它们在制作过程中所用的白砂糖纯度可达99.9%以上,如此之纯的糖中除了大量热能之外,几乎没有其它营养。如果长期这样食用大量的糖,你不胖那又会是谁胖呢?

9、冷冻甜品类食品
雪糕、冰淇淋是一种极具诱惑力的美味冷冻奶制品,是以奶油(或植物油脂)、食糖等为主要原料,口感润滑舒爽,但也同时带有高热量的风险,并容易引发肥胖。

10、烧烤类食品
烧烤所散发出的诱人香味和欢乐气氛往往使人们无法抗拒,而恰恰就是这种诱惑力极高的食品所含的热量也是极高的。事实证明,这类食物基本就是包含了高油量和高脂肪,所以想瘦还是别吃了吧。

宝宝可以吃盐糖吗能不能吃

亲,你不要放盐就可以的了,甜食吃多了会影响长牙的哦,而且还容易饱肚了,盐要一岁后才可以的,糖的话少量给吧,我家宝宝有吃米粉,鸡蛋,胡萝卜瘦肉粥,南瓜粥,猪肝粥,青菜水果,红薯粥,瘦肉泥,鱼泥,虾泥,土豆泥,还有海带排骨汤,紫菜蛋花汤,鲫鱼汤等,面包,小饼干。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6258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