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药食同源 >> 饮食营养

腹泻、牙痛、便秘、反复感冒的中医“方子”,一味药就灵!

槐米 2023-07-18 15:53:57

不少名医因善用某种中药而被人们用药名昵称,从明代被叫成“张熟地”的张景岳,到现代因善用大黄而被称为“焦大黄”的焦东海……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几个有关老年腹泻、感冒、牙痛口臭、便秘的超简便名家用方!

石膏治感冒,乌梅止腹泻,大黄化便秘,柴胡解郁闷!

刘乌梅:刘鸿恩善用乌梅清代名医刘鸿恩用乌梅治各种内科杂病,他还为乌梅写了一本《医门八法》。对于年老体弱、腹泻不止,各种药物无效时,自创了“独梅汤”。

年老腹泻独梅汤:大乌梅5个煎汤,白糖25克为引冲服。如果是老年人的五更泻,就用“独梅汤”送服“四神丸”,用乌梅帮助止住虚性的腹泻。

还推荐一个解暑酸梅汤:麦冬10克,乌梅三四个,五味子10克,陈皮10克,煎汤后加适量冰糖即可。

陈柴胡:陈平伯善用柴胡清代名医陈平伯喜用柴胡治病闻名,他把《伤寒论》中的“小柴胡汤”,变换了2000多个方子,每张方子都有柴胡。

现在药店能买到的“小柴胡颗粒”,就是“小柴胡汤”的现代剂型。可惜人们把它当成了普通感冒药。其实它只适合体质虚弱,感冒拖延五六天不见好的患者。

此外,张仲景的《伤寒论》中的“柴胡桂枝汤”最适合抑郁症患者,虽没有中成药,但可自制。

解郁柴胡桂枝颗粒:小柴胡颗粒+小建中颗粒,各取一半后兑在一起冲服。

孔石膏:孔伯华善用石膏近代名医孔伯华是“北京四大名医”之一,以善用石膏一药,为医林所景仰。

石膏清热又不伤胃气,至今仍是中医大夫开给自己孩子的主药:用生石膏15克,大米一把,大火煮开后再煮30分钟,让孩子服用,多数高热会消除。

石膏的另一个名方“玉女煎”,治的是因胃热或阴虚导致的牙痛、齿松动,还可以除口臭,除了漱口,也可偶尔喝上几口。

石膏香口液:生石膏20克,连翘10克,藿香10克,生石膏先煎20分钟后再下后两个药,待锅开后10分钟就可关火,每天以此漱口四五次。

................................................................................................................

焦大黄:焦东海善用大黄因善用大黄而成名的有上海名医焦东海先生。大黄苦寒,适应证明显:腑中实热,大便干,舌质红的。

大黄敷脐治便秘:共用大黄粉30克,每次取大黄粉5克,用蜂蜜或75%酒精调匀外敷脐部及其周围皮肤,用胶布固定,持续敷10-12小时,每日换药1次。

这几个名家用方,生活中的小问题可以解决的,服用请咨询当地中医师。⊙注: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常识,不做为处方。

长期便秘太痛苦?可能脾阳虚所致!中医1个方子,温运脾阳通大便

最近有不少患者朋友问到“长期便秘,曾用过不少乳果糖,番泻叶,甚至开塞露助排便,但便秘依然反反复复,应该怎么办?”

事实上,导致顽固性便秘的病因有很多,肠道实热、气滞、气虚、湿气重等均可导致便秘的发生,除此之外,脾阳不足所致的便秘在临床上也很常见。针对这类便秘,只要正确的调理,温运脾阳,即可取得良好的通便效果。

那么,脾阳不足到底是怎样诱发便秘的呢?应该如何温运脾阳助排便?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 阳不胜其阴,则五藏气争,九窍不通。” 中医认为,阳气有温煦和推动体内气血运行的作用,如果五脏的阳气不足,温煦推动无力,就会导致体内气机的升降失序;而阳气化液不及,水液不归正化,体内津液缺乏,也会使肠道失润,从而导致便秘的发生。

打个比方,阳气就好比一团火,体内的水液好比一锅水,在火的烘烤下,水液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布散到身体各个地方,如果水蒸气不能顺利布散到肠道,肠道就会变得“干燥”,失去润泽,肠道传导糟粕的功能就会减弱,从而导致便秘的发生。

另一方面,在阳气的烘烤下,体内的气机会鼓动起来,该往上升的就往上升,该往下降的就有序地往下降,从而维持体内正常的生理功能。反之,阳气不足,体内气机升降失调,也会导致便秘的发生。

其中,脾胃作为人体的后天之本,饮食水谷的运化均与其息息相关,如果脾阳不足,则会导致脾胃气机升降失常,继而导致大肠无力传导,糟粕停留在大肠中,自然而然就会发生便秘。此外,脾阳虚则易生湿,湿邪产生则导致阳气更加容易被阻遏,大便更不得下。

乐启生中医团队指出,临床上,因脾阳不足而导致的便秘屡见不鲜,个中的缘由可能有二:其一,便秘初期,未予重视,延误病情,导致病机日久由实转虚,出现脾阳虚衰,中阳不振,推动无力则大便不畅;其二,过用寒凉泻下之品,如大黄、芒硝、番泻叶等,损及脾阳,反而加重便秘。

因此,出现便秘,应当辨证施治,而不是盲目服用泻下药或者寒凉之品。

温运脾阳是应对这一类便秘的主要治则,正如清代名医陈士铎所讲“阳气一升,阴气立降,安能阻塞哉。”

乐启生中医团队临床实践发现,便秘的治则虽然以下为主,但下中稍佐升提之药,使脾阳得升,从而升降并行,有助于大便排出。而且脾阳充足,如果存在湿邪的情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湿气,脾也能够将湿气运化掉,保持体内干爽舒适的环境,使得大便成形且排便正常。

举个例子,比如前段时间前来就诊的68岁的刘女士,便秘长达十多年,经常三五日如厕一次,且排出不畅,便后总有擦拭不干净之感,便质黏腻不干不稀,粘便池。平时胃口欠佳,腹胀;腹痛绵绵,喜揉喜按,用暖水袋温腹部则舒缓;手脚冰凉;心情烦闷急躁,睡眠差,辗转不能入睡,心悸,多梦,常有腰部酸痛,肤色晦暗,肤质粗糙有色斑。其舌象可见舌质暗淡,苔白干。中医辨证为脾阳不足,兼心肾不交。

拟方:炒酸枣仁,川芎,知母,首乌藤,肉苁蓉,牛膝,当归,山药,枳壳,茯苓,杜仲,白芍,炙甘草。7剂,日1剂,分2次服。嘱咐刘女士避风寒,清淡饮食。

二诊:刘女士前来复诊,自述服药第3天起晨起排便,黏便,腹部冷痛稍减轻,仍有腹部胀满。睡眠有改善,但夜里仍然会醒来2次,醒后有心悸感,不能再入睡,舌象与之前相较无大改变。故在原方基础上加莱菔子,甘松,茯神,继续服7剂。

三诊:患者仍三、五日排便一次,排便较之前轻松一些,腹痛腹胀减轻,食量增多,睡眠质量好转,夜里醒后可再次入睡,心慌减轻,面色稍暗有光泽,仍时有腰部酸痛,舌质淡,苔白。调整药方,前方基础上增加杜仲用量,并加入桑葚,继续服7剂,并且以药渣煎煮汤液泡脚半小时。

四诊:患者便次增多,临厕有通畅感,腹部胀满明显减轻,无腹痛,食欲较佳,睡眠质量持续好转,偶有心慌,但患者无明显不适,腰部酸痛减轻,舌象同前。上方去莱菔子,7剂,用法用量同前,继续服用。

五诊:患者自觉排便正常,睡眠香甜,可一觉睡到天亮,心情舒快,精神状态佳,嘱患者继续服用上方7剂巩固。

在这个案例中,患者为老年女性,便秘多年,脾阳不足,日久及肾,肾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以致心肾不交,因而失眠,伴有心悸。因此,以健运脾阳通便,滋肾养心安神为主要治法,首诊方中,除用济川煎助阳通便外,方中还合用酸枣仁汤以养心安神。茯苓健脾养心安神,与茯神两药相合,增强本方养心安神之力;加入莱菔子降气除胀,甘松理气止痛;杜仲强腰膝,桑葚滋阴补血,生津润肠;故脾阳得运,虚秘得通,腹痛腹胀消除,心神得安,睡眠也恢复正常。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便秘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尤其是中老年人,因年龄、饮食、活动、环境、精神心理及服用药物等诸多因素,该病的发病率较青壮年明显更高,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群中就有大约30%患有功能性便秘。

而且更为可怕的是,便秘的同时往往伴随着其他症状的出现,比如腹胀、腹痛、乏力、失眠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较大的不良影响。出现这种情况,更应辨证施治,找到病因病机,从根源上调理改善,毕竟,泻剂的滥用会使得人体阳气更加损耗,无异于雪上加霜,导致便秘加重。

以上相关内容表述望能让更多朋友受益,有需要辨证指导的朋友也可通过点击我头像进行私信。

润肠通便的中成药有哪些?有什么注意事项?

1.芒硝:服用芒硝想要看到效果,通常需要4到6个小时,并且这期间没有腹痛,所以使用起来很受便秘患者的欢迎,芒硝具有润肠、泻热、通便的作用。因为在芒硝中,含有大量的硫酸钠、硫酸钙和硫酸镁等不易被人体吸收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大肠中处于高渗状态,会增加了大肠中的水分从而引起腹泻。

2.大黄:大黄是常见的泻药,服用大黄六小时可以排出软便,因为它含有大量的单宁酸。大黄具有清洗胃和肠的作用,可以释放热量和泻药。其中含有的泻下的成分,可以有效地刺激大肠,增加大肠的蠕动,引起排便。
3.番泻叶也是常见的泻药,含有大量的蒽醌衍生物,但服用番泻叶后会伴有腹痛,通常需要3个小时才能拉下粪便。

4.巴豆也是常见的泻药,可降低胃肠道,但毒性非常强。其中含有的巴豆油会导致严重的腹泻。口服半滴就会对胃肠粘膜、口腔和皮肤有产生刺激作用。一般服用三小时后。就会腹泻,但是伴有腹痛。

5.麻仁:麻仁含有30%的脂肪油,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B和挥发油,不仅可以通便,还可以降低血压。
6.牵牛子:含有大量的牵牛子甙,在大肠里面遇到胆汁会刺激肠道,增加了胃肠的蠕动,具有导致腹泻的功效。

7.芦荟含有大量的蒽醌衍生物,它们具有很强的刺激性,具有通便作用,并伴有盆腔出血和腹痛。

8.郁李仁也是经常使用的泻药,具有润肠通便的功效,具有润滑性缓泻的功效。

感冒了,喝 了藿香正气水,现在便秘了怎么办?

藿香正气是根据宋代《太平惠民合剂局方》中的藿香正气散制成的,方剂学里将其归类于“祛湿剂”,功用是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症,增强食欲等。例如,暴雨之后的闷热天气,或者长时间的“桑拿天”。这时环境湿度往往超过60%,人们会觉得恶心、头痛、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用藿香正气比较合适。 而中暑是因为暑热内侵,临床以高热、大量出汗、疲倦乏力为主要表现,严重的可能会出现虚脱。治疗应当以清热泻火、养阴解暑为主。医生强调,藿香正气药性偏温,可能加重不适的症状。而且,在烈日曝晒下人体会缺水,而藿香正气具有“除湿”的作用,此时应用反而会“火上浇油”。 夏季感冒用藿香有讲究 近日,本市各医院感冒患者均有所增加,在前来治疗感冒的病人中,医生们发现患者有个误区,认为夏天患感冒就得喝藿香正气水。其实,不是所有夏季感冒都适合使用藿香正气。 藿香正气由藿香、大腹皮、白芷、茯苓、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桔梗、紫苏、甘草、生姜、大枣等组成,具有辛温解表、散寒、除湿、止呕等作用,主要用于治疗体内寒湿较重,同时又受风寒外邪所导致的感冒。由于室外持续高温,办公室、商场等场所又“寒气十足”,一冷一热频繁转换,造成感冒呈现寒热交集的特点,患者却多未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症状,如果靠喝藿香正气水治疗,只能造成感冒“久治不愈”。 其实,藿香正气类中成药用来治疗寒湿所导致的腹泻呕吐等胃肠型感冒很见效。医生称,根据藿香正气的配方,不难看出藿香正气类产品具有明显的燥湿作用,对于一些大便稀烂、无明显臭味的腹泻患者效果最好。 需要注意的是,夏季感冒一般比较复杂,常常是几种感冒交替进行。因此,如果服用感冒药2~3天后症状没有好转,一定要去医院就诊。 藿香正气的其他功效 藿香正气有一些特别的用法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于老人、幼儿、急症及昏迷等服药有困难的病人,夏天可用藿香正气水外敷点脐来达到治疗目的。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清洁病人脐部,取一块干净的纱布折叠成4~6层,将藿香正气水置于水中预热,待药温适宜时倒在纱布上,以充盈不溢为度,用塑料布覆盖纱布后,再用医用胶布固定,2~3小时后取下,每日2~3次。 这种做法有利于燥湿和理气和中,对中风后因气滞、或寒湿阻滞而形成的便秘的病人,或是腹部术后气胀、产后尿潴留乃至腹泻的小儿都有明显的疗效。 另据,藿香正气水还有以下不少其鲜为人知的作用: 治湿疹:每日用温水清洗患处后,直接用藿香正气水外涂患处,每天3~5次,连用3~5天。 防蚊咬:夏日若不慎被蚊虫“侵袭”,可用藿香正气水外涂患处,半小时左右可减轻或消除瘙痒感。 去头癣、手足癣和灰指甲:藿香正气水中的藿香、紫苏、白芷、桔梗分别对多种致病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故而对头癣、手足癣、灰指甲有较好的疗效。用藿香正气水涂擦患处,每日1~2次,亦可多搽几次。5天为1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见效。 防痱子:中医认为痱子由表热夹湿引起,而藿香正气水有解表祛热除湿的功效,所以对痱子有良效,配合止汗爽身粉疗效更佳。 防晕车晕船:乘坐车、船前,可用药棉蘸取藿香正气水敷于肚脐内以预防晕车晕船。 解酒:醉酒的人往往易出现嗜睡、呕吐、头晕等症状,及时喝1支藿香正气水可止吐顺气和醒酒。 患者使用时要特别注意,有过敏体质者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7岁以内的小孩最好不要擅自服用,而外用时3岁以内的儿童也不太适宜。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6251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