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过后,进入了炎热的夏季。气温渐升,日光渐燥,身体各脏器也随之发生不小的变化。有专家指出,作为暮春与盛夏的过渡期,立夏前后要格外注意做好各脏器的调养,为盛夏后身心渐入佳境奠定坚实基础。
养心增静减怒
自然界的四时阴阳消长变化,与人体五脏功能活动相互通应。中医认为夏与心相通,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功能最强。立夏后的高温容易引起情绪焦躁,导致心火过旺,引发各种疾病。
特别是老年人,受情绪起伏及气候外感因素的影响,发生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并不少见。因此,立夏后养心是第一要务。养心要做到“戒躁戒怒”,静养身心,保持内心安静、情志开怀,以降心火。健康饮食网 .com
调胃增稀减肉
立夏后人常因气候燥热而食欲不振,其实这是因为湿热蕴积在内,肠胃缺乏运化动力的反映。调养胃气,让胃口这个吸收营养的“加油站”动力十足,才更有利于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胃喜潮湿,因此多吃稀食是顺应胃气的重要方法。早晚喝些大米或薏米粥。体质弱的人还可以增加一些红枣或者生姜。这样既有助于生津止渴,还能帮助滋养胃阳。
肉类与油腻性食物则是阻碍肠胃消化的“绊脚石”,在保证每日所需的基本蛋白质以外,最好减少肉类的摄入。
护脾增酸减凉
中医认为,脾为化生之源,是人体的气机枢纽。但如果脾气不足,吃进的食物就不能顺利转化为水谷精华,或者已经转化为精华的也不能顺畅运送到身体各个脏腑。
夏季更易发生脾胃不和及脾虚等症状。吃冰冷食物,往往最先损伤的就是脾胃。因此,护养脾气不能过多食用寒凉食品,而应以温补为佳。
此外,适当进补酸味食物有助于增强脾胃的消化功能,具有健脾的功效。夏季出汗过多容易损耗津液,常吃一些番茄、山楂、猕猴桃等略带酸味的水果,能够敛汗祛湿,有助于生津解渴、健脾消食。
===================================================
1、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添加朋友”--查找公众号--搜索“ ”--点击关注即可。
2、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下图二维码点击关注即可:
每年的立夏是5月5日或者是6日,立夏之后就是表示到了夏季了,气温开始升高,我身体的各项机能指标也是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对于我们养生来说就是需要很好的注意了,那么,我们怎么养生才是可以很好的避免养生误区呢?
一、禁忌熬夜贪睡
在夏季是昼长夜短,所以很多年人都是非常的喜欢熬夜,而且在早晨的时候也是喜欢赖床,这样做其实是不对的,是不利于我们的养生,我们在夏季是需要静养,我们不要熬夜贪睡,我们在夏季养生是要保持早睡早起的良好习惯,起床后做一些休闲的运动,有利于增强体质,抵抗疾病的侵袭。
二、禁忌浮躁冲动
我们养生的目的是为了增强体质,净化自身,我们不仅是需要注重身体上的养生,也是要注重心灵上养生,夏季天气是比较的闷热,是容易引起我们出现各种不良的情绪,导致我们出现心情烦躁郁闷,出现心神不宁的状况,而这些症状是会诱发身体机能的变化,引起对我们身体的损害,所以夏季养生的重点还是要心胸畅快,心情愉快,与世无争的状态这样最好。
三、禁忌贪凉喜冷
在夏季温度是比较的高,有很多的朋友都是喜欢贪凉,而且是会无节制的给自己的身体降温,尤其是在大中午的时候冲凉水澡,或者是急剧食用冷饮冰块等制品,这种做法是非常的不对的,夏季人体温度随着外界的温度升高也在升高,体内犹如火炉,急剧接受外界的冰冷刺激,虽然能很快降低体内的温度,但对人体的健康是极其不利的,甚至导致日后并发症的隐患,所以在夏季养生降温,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切不可贪凉喜冷伤了自己身体。
四、禁忌饮食油腻
在夏季温度是比较的高,很多人都是喜欢吃一些熟肉或烧烤吃点油腻性食物,再搭配上一些饮料啤酒,虽然说是满足我们的胃了,但是却是非常的不利于养生保健,我们在夏季养生饮食是需要清淡一些,重在“养心”为主,应多喝奶制品,营养品,食用豆类、蔬菜、水果、粗粮等食物,食材应选择易消化的为主,用来增强人体纤维素及维生素的供给,提高人体免疫力,到达强健体质的效果。
看了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也是很好的知道了我们在立夏之后养生的一些禁忌了,我们在养生的时候是要很好的避免一些误区,上面为大家介绍的事情一定是不能够做了,我们是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立夏即将来临,天气逐渐转热,闷热的天气也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习惯,所以在这个时候养生保健的方法也要做出调整,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了24节气立夏时节养生要点,欢迎参阅。
立夏时节养生要点
多进稀食有利补养
专家指出,多进稀食是夏季饮食养生的重要方法。如早、晚进餐时食粥,午餐时喝汤,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在煮粥时加些荷叶,称荷叶粥,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开胃,有消解暑热、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作用。在煮粥时加些绿豆或单用绿豆煮汤,有消暑止渴、清热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
晚睡早起加午休
立夏后,昼长夜短,人们晚睡早起,睡眠往往不足,再经过一上午的忙碌,体力和精力的消耗都比较大。因此中医提倡夏季午睡,可以起到“加油站”作用,促进身体健康、减少疾患发生。
一般来说,夏季午休以30分钟至一小时为宜,时间过长反而感到疲倦。醒来后不要匆匆起床、马上投入工作或学习,因为此时大脑的供血量不足,可能会出现短暂的功能性紊乱,让人感到头昏脑胀,最好再躺10分钟左右起床。
不过,夏日午睡固然重要,但却不是对所有的人都有益。德国的研究发现,有些人的身体状况不适宜午睡,比如患有低血压疾病的人,以及血液循环系统有障碍、特别是由于脑血管硬化变窄而出现头晕的人,则不宜午睡。
心静自然凉
立夏后气温逐渐炎热,人体容易感到烦躁不安、爱发脾气,有些平时不太急躁的人,到了夏季也会为一些小事情发脾气。专家认为,这是由于过高的气温加剧了人们的紧张心理,为心火过旺所致。他说,心脏的生理功能为主血脉、主神志。心脏是重要的血液循环器官,心脏阳气推动血液循环,把营养物质供养到全身,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而人的心理、情绪与躯体可以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因此夏季心火过旺,不仅情绪容易起伏、出现波动,还会降低人体免疫功能,稍有不妥就会发生各种疾病,特别是老年人出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并不少见。
因此,专家提醒,夏季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切忌狂喜大怒伤心。“夏季静养心脏很重要,尽量避免发脾气,保持心态平和、笑口常开,听音乐、钓鱼、绘画、下棋、种花养草之类的活动可以怡情养性,让人心情安静,而心一静下来,即便是炎热的夏季,人体也会感到舒畅、精神好。”
避免出大汗
《黄帝内经》指出:“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夏季的三个月是春华向秋实的过渡,为万物生长的重要时期,中医认为,一年四季中,夏天属火,火气通于心,故夏季与心气相通,因此夏天要晚睡早起、重视“静养”。
立夏养生的四大禁忌
1.忌冷水洗浴
冷水洗浴是很多青中男性最喜欢的消暑方式,但夏季天气炎热,人的汗孔肌腠均处于开泄状态,因此,寒气极易侵入人体,导致阳气暗损。可以见到的病症如手足发冷,小腿转筋,双目视物不清,甚则变生原因不明的发热证。同时,即使是热水洗浴,亦要注意浴后避风,对小儿尤其如此。
2.忌空腹饮茶
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喜欢阴凉处饮茶消暑,但需要注意的是,夏季人体的阳气浮于外而虚于内,过多饮茶,尤其是空腹时饮茶,极易导致茶水消耗人体的阳气,如果再是喜欢食咸之人,咸味引茶入肾,消烁下焦肾阳,使人易于罹患手足疼痛之痹症,以及下元虚冷的腹泻、阳痿、痛经等病症。因此,夏季饮茶,应是在餐后饮二到三杯为宜,有饥饿感则立刻停饮。
3.忌夜食生冷
夏季夜短,年事稍长之人,或体质稍弱者,腹中常冷,不易消化饮食,生菜、瓜类等,本为夏季忌食之品,夜间尤其要注意食用此类食物。夜间亦要注意不要吃肉、面、生冷、粘腻之物,否则可见腹胀、吐泻交作等病症。
4.忌夜卧贪凉
古代曾有一人,因其家人代代均不长寿,特来请教养生大师彭祖。彭祖随此人到其家中细细查寻,发现这家卧室中的墙壁上有一个孔洞,这个孔正对着睡觉之人的头部,彭祖就让人把那个孔堵上,自此以后,那家人果然长寿了。原来,中医认为“头乃诸阳之会”,头部是人体阳气的汇聚之处,夜卧吹冷,极易导致阳气折损,天长日久,则阳气散尽而毙命。因此,我们现代人尤其要注意,不可晚上睡觉整夜开空调冷气,这种习惯易导致伤风、面瘫、关节疼痛、腹痛腹泻,对身体的损伤是严重的。对小儿甚至不要在其睡着之后扇风取凉,否则,易于罹患手足抽搐、口噤不开、风痹等病症,人们往往不知其害,所谓爱之深,则害之甚。谚语有“避风如避箭,避色如避乱,加减逐时衣,少餐申后饭”的养生口诀,均可以理解为夏季的养生要求。
立夏养生文化
进入初夏时节,人们的新陈代谢加快,心脑血液供给不足,常使人烦躁不安,倦怠懒散。此外,夏天气温高,能量消耗大,营养物质随汗液流失多,体质虚弱者尤其是孩子和老人,如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感染疾病,损害健康。
立夏保健与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因此,从初夏开始,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及时补充营养物质,采取正确的养生保健方法,以便更好的度过夏天。
立夏时节注意预防菌痢,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除与苍蝇繁殖活动有关外,还与夏季气候适宜痢疾杆菌繁殖、天热AT门喜欢吃生冷食品引起肠胃功能紊乱有关。要不吃生冷蔬菜,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或不新鲜的食物,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初夏易发口疮和红眼病。初夏时节气候干燥,人易上火,所以口疮患者在这一时节会陡然增多。发生口疮的诱因除了干燥的气候,焦虑、紧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摄入不足也很有关系。症状严重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毛用局部烧灼、涂抹口疮药膜和服用维生素B2等方法进行治疗。
此外,初夏还要注意预防流行红眼病。此病潜伏期短,受感染后24小时内发病,自觉双眼剧烈疼痛,畏光流泪,有异物感。得了红眼病,一要防止传染,二要及时治疗。
很多人在夏天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胃肠道问题,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入夏后人体胃口自然变差,消化功能本来就随天气受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人们贪凉嗜好冰寒的食物,刺激肠胃,使胃受到强烈的低温刺激后,血管骤然收缩,血流量减少,从而影响胃肠道消化液的分泌,导致生理功能失调。很多老人、儿童以及消化功能不良者就往往在夏季出现腹部疼痛、胃炎等情况。
从养生方式来说,在夏季养护脾胃,最好能多进稀食,吃粥喝汤,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此外,新鲜蔬菜水果能补充足够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在食物中,清热利湿的食物有西瓜、苦瓜、桃、乌梅、草墓、西红柿、黄瓜、绿豆等,这些都有一定消暑作用。而从冰箱里取出来的食物,最好不要急着吃,应在常温下放一会儿再吃,且一次不要吃得太多,特别是老年人、儿童及有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的人更应少吃或不吃。
初夏天气都比较干燥,人体每天的进水量应达到2000-2400毫升。由于早上人体血液浓度非常高,容易形成血栓,所以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应该喝一杯水。一天水分的补充和保持也是很重要的,保持体内足够的水分可以清洗肠道,预防上火。
不宜用饮料代替水,汽水、果汁、可乐等饮料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及电解质,这些物质会对胃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
夏季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疲劳。因此,夏季保持充足的睡眠对于促进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保证充足的睡眠,首先应做到起居有律;其次应注意卧室通风、凉爽;第三要保持平静的心境,力求“心静自然凉”;第四要有适当的午睡时间,夏季午睡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有利于下午的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有力措施。
随着气温的上升,人们外出归来往往喜欢冲冷水澡。由于人体在阳光下吸收了大量的热量,冷水澡会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热量不能散发而滞留体内,引起高热,还会因脑部毛细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供血不足,头晕目眩,重则还可引起休克。因此,最好的办法是让自己出汗,带走身上大量的热,然后再洗澡。
立夏时节养生要点相关文章:
★立夏时节应该从哪些方面养生
★2021年立夏时节养生注意事项
★立夏养生小贴士
★立夏节气如何养生的方法最有效
★立夏如何养生
★立夏养生秘诀
★立夏后如何养生
★立夏饮食养生需要注意的事情
★二十四节气养生法之立夏养生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6249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立夏养生:多吃香菇避免进补
下一篇: 夏季吃薏米红豆祛暑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