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养生,是中国人千年来的传统。而近年来关于喝茶保健的种种研究,让人对喝茶保健养生更为推崇。但无论是沉醉于茶香的爱好者,还是渴望利用喝茶达到养生保健目的的人来说,喝茶还是要讲究体质和方法。专家表示,只有喝对了茶才能起到真正的养生作用,才能发挥最大的养生效果。
春夏之交 喝春茶最养生
清明过后,春茶上市。中医师介绍,自古以来国人就有喝茶养生的习惯。茶叶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清心除烦、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湿等作用,还对延缓衰老、预防心脑血管病、癌症等有积极的作用。而茶叶以采摘时间分为春茶、夏茶和秋茶。其中,在春天采摘的“春茶”有其独特的养生价值。由于经过了冬季的休养生息,营养物质丰富,所以春季茶芽叶肉肥厚,色泽翠绿,而且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氨基酸。
“茶叶可以分为绿茶、青茶、黄茶、白茶、红茶、黑茶六大类。而其中绿茶以春茶的品质最佳。”中医师表示,春夏之交喝绿茶最顺应时节,春季容易肝火旺,而夏季容易心火旺,春夏之交喝些偏凉的绿茶正好可以帮助缓解肝火和心火。同时绿茶是不发酵茶,所以一般能够更多地保留茶叶内的天然物质,如茶多酚、咖啡碱、茶氨酸、维生素、儿茶素等。从而形成了绿茶“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其中,绿茶中所含有的儿茶素最丰富,因此更具抗氧化性,对致癌物质的合成有阻断功能。
中医师提醒,对于胃肠功能正常的人来说,春天喝绿茶比较适宜。不过,平时胃寒,吃一点凉的东西就腹泻的人最好不要喝绿茶。绿茶有较好的降血脂功效,而老年人则建议用陈年生普洱替代绿茶,也能起到不错的降血脂功效。
喝茶也要看“体质”
相较起其他饮品来说,坚持饮茶除了能补充身体水分之外,对于调养身体还有一定的功效。而不同种类的茶叶,对身体能起到不同的效果。中医师介绍,我们通常喝的茶叶大致分为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全发酵茶和后发酵茶。不发酵茶就是我们所说的绿茶,如龙井茶、碧螺春、毛尖等;而半发酵茶就是青茶,常喝的铁观音、乌龙茶就属于青茶;全发酵茶指的是红茶;而后发酵茶是黑茶,如普洱等。
不同体质的人群所喝的茶也不尽相同。如绿茶具有清热、利尿、生津等作用,但因为偏凉,孕妇、经期女性应该少喝,尤其是胃寒或者有慢性胃病的人群也应注意。而半发酵、全发酵和后发酵茶有消食去滞、助消化、提神等作用,比较适合大多数人群,其中老年人最好喝半发酵、全发酵或后发酵的茶,这些茶性味平和,较为适宜,而儿童不能喝浓茶。
“其实,喝什么茶除了要看体质之外,也要看习惯。”中医师认为,即使体质不太适合,但如果喜欢喝某种茶,可以少量、适当地喝一些,让身体逐渐适应。但阳虚体质的人群应该注意少喝绿茶等偏凉的茶饮。需要注意的是,容易失眠的人群、心动过速的人群、孕妇、儿童都应该尽量少喝茶。
饮茶应弃“浓”择“淡”
喝茶养生,并不是泡一杯茶喝下去就完事了,怎么喝、什么时候喝、喝什么茶都有一定的讲究。中医师介绍,首先喝茶宜早,一方面茶饮有消食、导滞、清肠胃的作用。早上一杯绿茶能帮助身体清肠排毒,让接下来一整天的身体运作处于较好的状态。中午或者下午则可以根据爱好适当饮茶,而晚上则应该少喝茶,特别是浓茶,否则容易因茶的振奋效果导致睡眠质量不高,甚至会失眠,太晚睡觉不利于养生。
其次,喝茶宜淡。太浓的茶会对身体造成较大的影响,一方面更容易造成神经兴奋出现失眠,甚至导致心动过速或者心律失常等危险;另一方面,浓茶容易对胃肠道黏膜造成刺激,出现胃肠道疾病。
值得一提的是,喝茶应避免空腹,最好在饭后喝,而喝茶最好就是热茶,冷茶会对胃产生刺激,应尽量避免。
专家推荐
●冷水煮茶——适用于腹泻、久泻不愈
把冷水和茶叶同时置于壶中同煮,水沸后即可,最好使用半发酵茶。
●玫瑰花茶——适用于急躁、抑郁等人群
中医认为,玫瑰花味甘微苦、性温,有解郁、活血散淤的功效。
●菊花枸杞茶——适用于眼睛干涩的人群
中医认为,菊花枸杞茶可以清肝明目、祛肝火,对眼睛不适等症有较好的疗效。每次取3克菊花、10克枸杞一同泡茶,少放菊花可以让茶饮不至于太寒凉,比较适用于大多数人。
===================================================
1、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添加朋友”--查找公众号--搜索“ ”--点击关注即可。
2、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下图二维码点击关注即可: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624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教您怎样消除腌腊食品中的致癌物
下一篇: 春夏交替多吃红色果蔬预防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