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鸡蛋对身体好,相信在很多人心中,这句话基本是不接受任何反驳的。营养专家认为,鸡蛋是自然界对人类的一个“奇迹般”的馈赠——它不仅是人类已知的最古老的食物之一,且是最完美的食品之一。每天吃一个鸡蛋,不仅能提供优质蛋白质,补充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还能提高记忆力、保护视力。
但是吃对了,才是好蛋
一不小心吃了“坏蛋”
对身体也会造成一些危害
千万要注意了!
10种蛋要少吃1
皮蛋:铅、钠含量高
很多人都爱吃皮蛋,外出点凉菜,红辣椒皮蛋也是点单率非常高的菜品,没有皮蛋瘦肉粥的粥铺那肯定不叫粥铺。但是因为制作工艺的问题,皮蛋含铅量比较高。
如果经常吃皮蛋,铅元素可能会大量积蓄在体内,铅过量后果很严重,它可能导致成人贫血、高血压、肾脏受损,孕妇流产、早产、婴儿畸形,也会影响儿童智力发育。皮蛋属于含钠量很高的隐形盐食品,钠含量是鲜鸭蛋的5倍。对于需要控制钠摄入量的高血压人群,一定要谨慎食用。
另外,对于儿童和孕妈妈,对铅的吸收率比普通人群要高一些,尤其是儿童对铅会更敏感(儿童胃肠道的可溶性铅的吸收率是 40%~50%,而成人只有 3%~10%)。为降低风险,建议这两类人群对皮蛋还是“禁止食用”为好。
建议:对于正常人而言, 偶尔吃一两个皮蛋是安全的,皮蛋的碱性较强,吃的时候最好加入少量醋,可以中和下碱性。
2
糖水蛋:常吃易中毒
鸡蛋中的蛋白质和高浓的糖一起煮,时间过久,会发生“美拉德反应”:让血液产生果糖机赖氨酸。这种物质具有凝血的作用,如果经常吃这种物质很有可能有毒性反应!
建议:把鸡蛋打散,做成蛋花,最后放糖,就不会产生美拉德反应。这样做出来的糖水蛋,你就可以放心的吃了。
3
虎皮蛋:可能致癌
虎皮蛋都是油炸过的。炸鸡蛋就是炸蛋白质,高温油炸会导致蛋白质在我们的肠道中堆积的时间过长,诱发癌症;并且会导致胆固醇过度氧化,对血管不利。
建议:虎皮蛋在醋中煮20分钟,不但入味并且能稀释有致癌风险的物质,切成4份备用。吃的时候,加点草头焯水一起吃。
4
毛鸡蛋:细菌堆积物
毛鸡蛋实际上是受精蛋。在卵化小鸡的过程中,受到沙门氏菌的感染,所造成的死鸡胎,这是一个没有成功完成卵化的鸡蛋!毛鸡蛋中的营养在孵化过程中都发生了变化,绝大多数的营养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都被消耗掉了,跟新鲜的鸡蛋是没法比的。
而且毛鸡蛋本身就是由细菌堆积出来,是细菌的温床。即使经过高温煮熟,剩下的也还只是细菌!专家指出,吃毛鸡蛋不仅不能滋补,甚至有可能危害身体健康。
5
裂纹蛋:易被细菌侵入
鸡蛋在运输、储存及包装等过程中,由于震动、挤压等原因,会使有的鸡蛋造成裂缝、裂纹,很易被细菌侵入,若放置时间较长就不宜食用。
细菌是无孔不入的,所以说裂纹鸡蛋就等于给细菌开了一道大门。所有的细菌蜂拥而至,就容易导致鸡蛋变成一个细菌蛋,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好别吃裂纹蛋。
6
长斑蛋:沙门氏菌感染
一般来说,鸡蛋壳上长斑的鸡蛋最好不要吃,因为这种长斑点的鸡蛋,很可能是因为感染了细菌,尤其是沙门氏菌,严重的话可能致命。
在恒温下,鸡蛋保质期只有半个月左右,天气炎热的时候,鸡蛋更容易变质。这种长斑的鸡蛋,表面上看似没有明显的腐坏症状,但其实蛋的质量已经下降了,也不够新鲜了。
7
隔夜的半熟鸡蛋:胃肠胀气
半生熟的鸡蛋,隔夜了之后最好还是不要吃了。鸡蛋如果没有完全熟透,未熟的蛋黄隔夜之后食用,在保存不当的情形下,营养的东西容易滋生细菌。因此会有害健康,食用未煮熟的过夜鸡蛋容易导致肠胃不适、胀气等症状。特别是孕妇建议最好不要吃。
8
死胎蛋:有毒
鸡蛋在孵化过程中因受到细菌或寄生虫污染,加上温度、湿度条件不好等原因,导致胚胎停止发育的蛋称死胎蛋。这种蛋所含营养已发生变化,如死亡较久,蛋白质被分解会产生多种有毒物质,故不宜食用。
9
散蛋黄:坏肚子
因运输等激烈振荡,蛋黄膜破裂,造成机械性散黄,或者存放时间过长,被细菌或霉菌经蛋壳气孔侵入蛋体内,而破坏了蛋白质结构造成散黄,蛋液稀混浊。若散黄不严重,无异味,经煎煮等高温处理后仍可食用,但如细菌在蛋体内繁殖,蛋白质已变性,有臭味就不能吃了。
10
粘壳蛋:对身体有害
这种蛋因储存时间过长,蛋黄膜由韧变弱,蛋黄紧贴于蛋壳,若局部呈红色还可以吃,但蛋膜紧贴蛋壳不动的,贴皮外呈深黑色,且有异味者,就不宜再食。
一天一颗蛋,健康又漂亮!不过要记得尽量避开10种“坏蛋”!吃蛋也是有讲究的~~
吃蛋7不要1
不要丢弃蛋黄
蛋黄整体营养价值远超蛋清,是蛋类营养的精髓。鸡蛋确实含有较多胆固醇,但专家认为没有证据表明饮食胆固醇多一些会导致高血脂或心脏病。
2
不要吃生鸡蛋
生鸡蛋不容易消化,还含有不利于蛋白质和生物素(一种维生素)消化吸收的物质,并且也不卫生,容易有细菌污染。
3
不要煮过火或煎过火
煮或煎,都是最常见的烹调鸡蛋的方式,切记不要过火。煎煮时间过长,会使蛋白质过分凝固,鸡蛋变硬变韧,影响口感以及消化吸收。
4
不要在乎红皮还是白皮
鸡蛋皮颜色与鸡的品种(遗传)有关,与营养价值毫无关系。有检测数据表明,红皮鸡蛋和白皮鸡蛋在营养成分方面各有千秋,不分伯仲。
5
不要迷信“土鸡蛋”
土鸡是指散养的、没有专门饲料,主要以虫子、蔬菜和野草为食物的鸡。检测数据显示,土鸡蛋的蛋白质、钙、锌、铜、锰含量略多一些,而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B2、烟酸、硒等略少一些,其他营养素差别不大。
6
不要相信鸡蛋豆浆相克
大豆中的确含有不利于蛋白质消化吸收的物质,但豆浆充分煮开后,这种物质就被破坏了,不会再抑制蛋白质消化吸收。这种物质如果没有被破坏,那也不会专门针对鸡蛋,而是影响所有食物蛋白质,包括豆浆本身含有的蛋白质。
7
不要忽视鸡蛋过敏
一项针对中国3~12岁儿童食物的研究表明,8.4%的儿童有食物过敏,其中对鸡蛋过敏的人数最多,占所有过敏人群的一半以上。鸡蛋过敏的人要注意看食品标签,有时上面会提醒含有鸡蛋或其他致敏食物。
原来吃鸡蛋还有这么多讲究
快发出去,告诉更多人吧⊙注: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常识,不做为处方。
现如今,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了,而在饮食中,鸡蛋一直是众说纷纭的焦点食材——有些人觉得鸡蛋的胆固醇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而不敢吃;但又有研究显示吃鸡蛋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降低有关~
那到底是吃还是不吃呢?
01
新研究:鸡蛋
能改善血脂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
鸡蛋,几乎包含了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被誉为“理想的营养库”,在健脑益智、保护肝脏、保护视力、辅助延缓衰老等方面都有好处。
而2018年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立明教授课题组在BMJ旗下期刊《心脏》上发表的研究成果:一天一个鸡蛋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降18%,出血性中风死亡风险降低28%有关。
普普通通的鸡蛋,为什么有这么大的作用?
近日,北京大学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系的研究人员使用靶向核磁共振的技术检测了4000多名参与者血浆样本中225种代谢物,发现了其中的机理——适度的鸡蛋摄入,或许能够通过增加血液中心脏 健康 代谢物的数量,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具体表现为:
①鸡蛋摄入与高密度脂蛋白(好胆固醇)的浓度呈现正相关;
②鸡蛋摄入量与载脂蛋白A1指标呈正相关。
两者都有助于改善胆固醇代谢,从而保护心血管。
02
健康 吃蛋,还需知道这几点
1一天吃几个?
鸡蛋有益,却不是吃得越多越好,日前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每周食用3 6个鸡蛋更有利于 健康 。
研究纳入了60952名成年人,结果显示:每周吃鸡蛋3~6个的受试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都降低了,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升高,此时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低。
2蛋黄不要丢
很多人都知道蛋黄中的胆固醇含量较高,就只吃蛋白。其实并不推荐。
因为蛋黄就像是鸡蛋的核心,其集中了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包括所有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和微量的维生素C;钙、磷、铁、锌、硒等矿物质则都比较丰富。
因此,除了高血脂等特殊人群,建议吃整蛋。
3挑蛋别纠结
吃鸡蛋的第一步,在于“选择”,但白皮蛋、红皮蛋、乌鸡蛋、土鸡蛋……市面上鸡蛋种类多,而价格也相差很大,那它们的营养成分有什么区别呢?
其实,有研究员做过相关实验发现,各种蛋里面的成分相差不多,营养含量并没有因为价格的升高而增高。
所以买鸡蛋,选新鲜的就好~
03
这些鸡蛋“新吃法”,值得一试
1流沙咸蛋黄酿番茄
一说起番茄、鸡蛋,大家都会不自觉得想到番茄炒蛋,但这次咱们换个吃法——流沙咸蛋黄酿番茄~
西红柿咬进嘴里会爆汁,咀嚼时还会产生流沙的感觉,酸酸甜甜是当下年轻人喜爱的潮流口味。
2千层蒸糕
天气一热,很多人都没胃口,更不喜欢自己做饭,快试试这道快手菜——千层蒸糕,营养丰富,还冷热皆可食用。不论是当早餐还是夜宵,都非常适合!
3京酱肉丝二代
京酱肉丝是北京市的一道名小吃,其选用猪瘦肉为主料,辅以甜面酱、葱、姜及其它调料,用“酱爆”烹制而成,咸甜适中,酱香浓郁,风味独特。但如果裹上一层蛋皮儿,又是另一种滋味~
(CCTV回家吃饭)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6218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