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药食同源 >> 饮食营养

大寒节气保暖驱寒宜适量吃些羊肉、羊肝

佩兰 2023-07-18 10:47:10

大寒节气,保暖驱寒是必不可少的,专家建议饮食上适量吃些羊肉、羊肝。

从现代营养学来看,羊肉的蛋白质含量在20%左右,其氨基酸组成与人体需要较接近,营养价值较高。羊肉中蛋白质的含量要比猪肉高,脂肪含量要低于猪肉。羊肉中铁主要以血红素形式存在,经常吃些羊肝,有助于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羊肝中维生素A、B族维生素含量和铁的含量也很高,每100克羊肝中维生素A含量可达2万微克以上,经常吃些羊肝,可以预防微量营养素的缺乏,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

羊肉的吃法有很多,包括炒、烤、炖、涮、炸、煲汤等。在炖羊肉的同时,可以配上萝卜、山药、栗子、核桃仁一起炖,营养会更加全面。做羊肉的时候,葱、姜等调料不可少,可以去掉膻味,增加羊肉的鲜香味。

专家建议,考虑到目前我国居民中体重超重肥胖的人较多,建议多采用炖或涮的方法烹调羊肉,少用炸或烤的方法。炖羊肉的最大优点是既能吃肉又能喝汤,在寒冷的早上,来上一碗羊肉汤,配上一个刚刚烙好的火烧,既能饱腹又能驱寒。涮羊肉要注意选用新鲜的肉片,肉要涮透,不要贪图口感吃不熟的羊肉,小料中盐的含量比较高,要少吃。烤羊肉串味道鲜美,广得人们的喜爱,但在烤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害健康的物质,不宜经常吃。酥羊肉虽然可口,但能量较高,最好少吃。

另外,有些人爱吃羊脑、羊杂,建议要少吃。因为羊脑、羊杂中含有较多的胆固醇,每100克羊脑中含2400毫克以上的胆固醇,100克的羊杂中含的胆固醇在300毫克左右,是瘦肉的2倍~3倍。

推荐食谱 萝卜炖羊排

材料:羊肉800克,萝卜500克

做法:1.羊排洗干净后,放冷水锅中烧开捞出。将羊排用温水冲洗干净,放漏篮中沥干水分。

2.大葱切段、生姜切片、大蒜瓣拍破。白萝卜洗净切滚刀块备用。

3.起油锅,将葱段、姜片、蒜瓣、干辣椒、桂皮、八角、香叶、花椒、小茴香放锅中爆香。

4.倒入羊排翻炒,表面微微焦黄,倒入适量料酒、老抽、生抽翻炒上色。倒入开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煮。www. .com

5.羊排炖的差不多软烂时,加入萝卜,再炖煮20分钟,放入盐和少量白糖调味即可。

===================================================

1、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添加朋友”--查找公众号--搜索“ ”--点击关注即可。

2、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下图二维码点击关注即可:

春天吃羊肉好不好?吃羊肉有什么要注意的?

羊肉是一种常见肉类,很多人都喜欢吃羊肉,羊肉可以驱寒暖身,很多人都会在冬季的时候吃羊肉来让自己暖和,羊肉的吃法有多种,不仅可以煮火锅,还可以做烧烤食用,有人可能会想到春天吃,那春天吃羊肉好不好?吃羊肉有什么要注意的?
1、春天吃羊肉好不好
一、可不可以吃
羊肉能助元阳、补精血、疗肺虚、宜劳损,可起到很好的温补效果,在冬天吃羊肉,不仅可以增强人体的热量,帮助抵御寒冷,还能增强消化酶,促进消化,保护胃壁,还能起到抗衰老的作用。但是人体肠胃在冬季经过长期的进补,因此积滞较重,所以在春天不宜再食用油腻的食物。而羊肉也属于油腻食物中的一种,因此春天最好还是少吃,或者是不吃羊肉,不然容易对身体造成不利的影响。
二、会不会上火
春天不仅万物萌发生机,而且人体的阳气会比较旺盛,肝火也会比较旺盛,肝脏可以很好的疏泄,人体新陈代谢会比较活跃。但羊肉是热性食物的代表,在春天吃的多了,很容易导致上火的现象。另外,春天在吃羊肉的时候,需要搭配冬瓜、萝卜等凉性食物一起,可以缓解羊肉的热性,能起到消积滞、化痰热的作用。
三、一些人慎食
1、肝病患者
羊肉虽有良好补益功能,但也有其适应证。倘若患慢性病,尤其是患肝病者,均不宜食羊肉。已经患有乙型肝炎的患者是不能吃羊肉的,因为羊肉甘温大热,过多食用可能会导致肝炎加重。另外,由于羊肉的蛋白质含量非常的丰富,一下大量摄入蛋白质和脂肪,会加重肝脏负担,可能会导致发病。
2、有内热者
某些热性病如痰火湿热及传染病早期,浮肿,以及患外感、牙病、疖肿、痤疮、痔疮等症者也不宜食羊肉。高血压、肝阳旺盛的人也不宜多吃羊肉,否则易引起头晕。经常口舌糜烂、眼睛红、口苦、烦躁、咽喉干痛、牙龈肿痛或腹泻者,或服中药方中有半夏、石菖蒲者均忌吃羊肉。
3、小孩子
小孩是纯阳之体,肝常有余,因此不适合多吃。专家提醒,羊肉温热而助阳,小朋友进补吃羊肉应谨慎,小朋友的体质特别容易燥,不适合进补,也不宜吃羊肉,如果食用,尝一两块即可,无论是焖煮的羊肉还是涮羊肉片,羊肉更适合成年人食用。
2、孕妇食用注意事项
孕期是可以吃羊肉的。但需注意的是,由于羊肉性温产热量。因此,对于孕妇来讲,虽然可以吃羊肉,但也不宜过多地食入,以免助热伤阴,引起不适。同时,孕妇吃羊肉的同时要注意适当的多喝水,适当的多吃一些水果、蔬菜等,均衡补充营养。
3、煮食羊肉的禁忌
1、忌用铜器煮
“羊肉以铜器煮之:男子损阳,女子暴下物;性之异如此,不可不知。”这其中的道理是:铜遇酸或碱并在高热状态下,均可起化学变化而生成铜盐。羊肉为高蛋白食物,两者共煮时,会产生某些有毒物质,危害人体健康,因此不宜用铜锅烹制羊肉。
2、忌与醋同食
“羊肉同醋食伤人心”。羊肉大热,醋性甘温,与酒性相近,两物同煮,易生火动血。
3、忌与西瓜同食
吃羊肉后进食西瓜容易“伤元气”。这是因为羊肉性味甘热,而西瓜性寒,属生冷之品,进食后不仅大大降低羊肉的温补作用,且有碍脾胃。
4、忌与茶同食
茶水是羊肉的“克星”。这是因为羊肉中蛋白质含量丰富,而茶叶中含有较多的鞣酸,吃羊肉时喝茶,会产生鞣酸蛋白质,使肠的蠕动减弱,大便水分减少,进而诱发便秘。
5、不宜与南瓜同食
中医古籍中还有羊肉不宜与南瓜同食的记载。这主要是因为羊肉与南瓜都是温热食物,如果放在一起食用,极易“上火”。同样的道理,在烹调羊肉时也应少放辣椒、胡椒、生姜、丁香、茴香等辛温燥热的调味品。
4、羊肉去膻味方法
1、加醋去膻味
羊肉洗干净切成小块,放入开水中,再加醋。醋与羊肉的比例是,500克羊肉,500克水,25克醋。水煮沸后,水面会浮出血污,取出羊肉,羊肉膻味即没有了。
2、加咖喱粉去膻味
在烧煮羊肉的时候,加适量的咖喱粉。一般是500克羊肉,加10克左右咖喱粉,这样烧出来的羊肉也没有膻味。
3、加萝卜同煮去膻味
烧煮羊肉的时候,可以取一根萝卜,在萝卜上多钻一些孔,待萝卜煮熟后一般膻味就会没有了。500克羊肉放半个白萝卜就够了。
4、加酒、姜去膻味
羊肉的膻味还可以通过加生姜和白酒去除,一般是在做羊肉的时候就多放几块生姜,再加5毫升左右的白酒一起煮,煮出来后如果有葱花再撒些葱花,去膻味的效果会更好。

节气食俗:大暑吃羊肉有什么说法?

提到羊肉,或许会有不少人觉得在冬天吃才有滋补作用,但其实在一年中最热、人体营养消耗最大的 大暑节气,吃羊肉也是有保健养生作用的。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大暑吃羊肉有什么说法。


你可能喜欢》》 大暑吃西瓜好不好?

羊肉,性温味甘,入肺经,食其皮肉,可补虚治劳,能充长形气;食其肝,补肝明目;食其肺,能止久咳;食其肾,可益精助阳;食其肚,能除反胃吐食。羊血,解毒;羊乳,益阴润燥,治反胃消渴。医学常说“补在三伏”,要以温食为主。味干性温的羊肉,能益气补虚,是夏天进补,养阳气的佳品。

羊心极其嫩,食之不废牙力,且少膻味,很适宜老年人享用。羊肝有糯硬之分,须观其色,褐者硬,粉者糯。因羊仅食草,其内脏及肉内决无“瘦肉精”,故比食猪肝、猪肉安全得多。

羊肚中的“花瓶头”,肥而软,且无瘦肉塞牙之苦,由于含有丰富的“胃膜素”,有胃病之人应该吃它。羊脚,皮包骨头,若欠火候,食其累牙、费力;酥软者,有滋有味。羊皮内富含胶原蛋白,同时按中医羊入肺经,肺主皮毛,以及以皮补皮的说法,其美容的功效不能轻估。

羊血,趁热饮,在缺医少药,交通不便之地,若遇急性砒中毒者,以此可作救急用。羊血、豆腐作羹,一红一白,上面再放蒜叶几片,色、香、味俱全,是一道经济实惠的大众菜,老少咸宜,且能清除人体内之有氧基。

羊腰粥,即把羊腰切成小块,与米一起煮粥。也有放麻雀一两只同煮者,书上说专治老年肾亏。麻雀虽能补阳,但其受法律保护,为补肾而食雀,若为之而刑拘,得不偿失。舍麻雀而多加一两只羊腰子亦可。

有的地方过去也有冬天吃羊膏的习惯。取1/4或1/2只羊洗净,放镬内,加萝卜、生姜、黄酒及水,煮熟。去萝卜、生姜,剔除羊骨后,再放回镬内,加冰糖、水,将羊肉煮烂。取出,俟冷,切成小块,即是羊膏。每日吃一两块或多些,可根据自身情况而定。把羊膏放在暑天吃,便有了大暑吃羊肉的由头,也有了大暑吃羊肉烧酒这一招。于是也就有了羊肉节,有了伏羊节。

暑天,人体的能量消耗比较多,此时,以补虚治劳,充长形气的羊肉补充能量,应该说是非常合适和必要的。由于有效果,所以这个习俗得以保存,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但羊肉辛温,并非人人都适宜。感冒咳嗽、皮肤病在发作及咯血的人,是不宜吃羊肉的。至于阴虚火旺的人,还是少食为好。另外,吃羊肉不宜过量,如果吃羊肉后出现了腹胀,可用桑叶茶解之。

立冬节气即将来临!关于立冬的知识点孩子们知道多少呢?




立冬节气由来


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看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和“立秋”一样,古人同样在这个季节用占卜的方法来看冬天的冷暖,如“立冬晴,一冬凌(寒冷);立冬阴(阴雨),一冬温(暖冬)”。不无例外,古代也有到立冬这天,皇帝会亲自率领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行“迎冬”之礼。


立冬时节,太阳已到达黄经225°,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由于此时地表夏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剩余,所以一般还不太冷。晴朗无风之时,常有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不仅十分宜人,对冬作物的生长也十分有利。但是,这时北方冷空气也已具有较强的势力,常频频南侵,有时形成大风、降温并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气。


中国的节气是农耕风俗的载体,历史过去了,留下的是文化。节令风俗实际是农俗文化(食俗也是其中之一)。在现代生活中虽然已无实际意义,但增添了生活情趣。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现在,人们在立冬之日,也要庆祝一下,立冬进补各地“吃得”五花八门。北方人大多在立冬这天要吃饺子,而在我国南方,立冬这天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等。





立冬天气特点


立冬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空气一般渐趋干燥,土壤含水较少。高原雪山上的雪已不再融化。在华北等地往往出现初雪,北京的初雪比较难预报,影响也大,往往需要特别关注。长江以北和华南地区的雨日和雨量均比江南地区要少。此时,降水的形式出现多样化:有雨、雪、雨夹雪、霰、冰粒等。当有强冷空气影响时,江南也会下雪。


西南地区典型的华西连阴雨结束,但相对全国雨水基本都少的情况,它还是雨水偏多的地方。按照西南降水的时间分布,11月进入了一年中的干季。西南西北部干季的特点更加明显。四川盆地、贵州东部、云南西南部,11月还有50毫米以上的雨量。在云南,晴天温暖,雨天阴冷,流传有“四季如春,一雨便冬”的说法。如果遇到较强的冷空气入侵,有暖湿气流呼应,南方地区的过程雨量还会较大。


随着冷空气的加强,气温下降的趋势加快。北方的降温,人们习以为常。从10月下旬开始,先后供暖,人们好在还有一个避寒之地。而对于此时处在深秋“小阳春”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们,如果遇到强冷空气迅速南下,有时不到一天时间,降温可接近8-10℃,甚至更多。但毕竟大风过后,阳光照耀,冷气团很快变性,气温回升较快。气温的回升与热量的积聚,促使下一轮冷空气带来较强的降温。此时,令人惬意的深秋天气接近尾声,明显的降温使这一地区在进入初霜期的同时,也进入了红叶观赏期,并在11月底陆续入冬。





立冬习俗


迎冬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


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的比喻。古时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后世大体相同。


《吕氏春秋.盂冬》:“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斋。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还,乃赏死事,恤孤寡。”高诱注:“先人有死王事以安边社稷者,赏其子孙;有孤寡者,矜恤之。”


晋崔豹《古今注》:“汉文帝以立冬日赐宫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袄子。”又“大帽子本岩叟野服,魏文帝诏百官常以立冬日贵贱通戴,谓之温帽。”


贺冬


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


东汉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


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


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见顾禄《清嘉录》卷十一)。


民国以来,贺冬的传统风俗,似有简化的趋势。但有些活动,逐渐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办冬学、拜师活动,都在冬季举行。


冬泳


有些地方庆祝立冬的方式也有了创新,在黑龙江哈尔滨、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汉等地立冬之日,冬泳爱好者们就曾用冬泳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


拜师


冬季里,好多村庄都举行拜师活动,是学生拜望老师的季节。入冬后城镇乡村学校的学董(学校管理人员),领上家长和学生,端上方盘(盘中放四碟菜、一壶酒、一只酒杯),提着果品和点心到学校去慰问老师,叫做“拜师”。


有些老师人家,在立冬或冬至这天,像过大事一样,设宴招待前来拜师的学生。在庭房挂孔子像,上书“大哉至圣先师孔子”。学生在孔子像前行脆拜礼,口念:“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孔子以前未有孔子,孔子以后孰如孔子!”然后学生向老师请安,礼毕,学生分头在老师家中做一些家务活。


冬学


冬天夜里最长,而且又是农闲季节,在这个季节办“冬学”是的时间。


冬学非正规教育,有各种性质:如“识字班”,招收成年男女,目的在于扫盲;“训练班”招收有一定专长的人,进行专业知识训练,培养人材;“普通*”主要提高文化,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冬学的校址,多设在庙宇或公房里。教员主要聘请本村或外村里人承担,适当的给予报酬。


祭祖祭天


旧时,立冬这天,人们还要举行祭祖祭天的活动。即便再忙的农人也要在家休息一天,杀鸡宰羊,准备时令佳品,一方面祭祀祖先,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一方面祭祀苍天,感谢上天恩赐的丰年,并祈求上天赐给来岁风调雨顺;而祭祀仪式后的酒食也可让辛苦一年的农人,好好犒赏一下自己。


烧香


满族有烧香的习俗。立冬,秋粮一入库,这个季节便是满族八旗和汉军八旗人家烧香祭祖的活跃季节。汉八旗的祭祀称“烧旗香跳虎神”,满八旗称“烧荤香”。“烧荤香”5—7天,在操办祭祖烧香的头三天,全家人一连十天吃斋,不吃荤腥。


   吃饺子


北方有立冬吃饺子的风俗。饺子的原名据称叫“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他的“祛寒娇耳汤”的故事至今还在我国民间流传着。“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立冬意味着冬天的到来,天凉了,耳朵暴露在外边很容易就被冻伤了,因此,吃点长得像耳朵的饺子,补补耳朵,这可是家里人对亲人最贴心的关怀了。


立冬为什么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现代人延续着这一古老习俗。


我国以农立国,很重视二十四节气,“节”者,草木新的生长点也。秋收冬藏,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选择了“好吃不过饺子”。所以《礼记》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说法。





立冬饮食原则


立冬饮食养生以增加热量为主


冬天气温比较低,由于温度降低,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会受到影响,需要足够的热量来维持这个变化,这样才能增加御寒的抵抗力,这样我们的身体就会散失过多的热量。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被称为产热营养素。所以,冬季我们要适当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摄入,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应。狗肉、羊肉、牛肉、等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以食用这些是身体可以抵御严寒。也可以食用一些含碘的食物,也可以帮助身体增加热量的消耗。


   立冬养生要注意补充维生素


冬天蔬菜的种类就不多了,一般都是大棚蔬菜,蔬菜种类少或者是过于挑剔不喜欢吃大棚蔬菜的,这个时候最容易出现人体维生素缺乏。如缺乏维生素C,并因此导致人发生口腔溃疡、牙根肿痛等等。这时候就可以食用一些富含维C的食物,如甘薯、马铃薯等。多吃薯类,不但可以补充维生素,还可以清除体内湿热的作用。除了这些冬季最常见的就是大白菜,但是如果食用的话除了白菜可以再食用一些圆白菜、心里美萝卜、白萝卜、等。因为这些蔬菜里的维生素含量都很高,经常替换吃合理搭配,补充身体所需,也不至于吃腻。


   立冬饮食要增苦少咸


冬天肾的功能偏旺,如果再多吃一些咸味食品,肾气会更旺,从而极大地伤害心脏,使心脏力量减弱,影响人体健康。所以冬天要少吃咸味的食物,多吃些苦味的来减轻心脏负担如橘子、猪肝、羊肝等。


   立冬不可盲目“进补”


冬天滋补身体的时候要注意在进补的时候要先使肠胃适应一下,不要开始就吃好多补身体的给肠胃带来负担。要先把肠胃调理好再进行滋补。冬季的时候喝粥是的食物,不仅容易消化吸收,还可以保护肠胃。





立冬养生给孩子喝这9种粥


1、养血健脑:小米红枣粥


功效:红枣和小米营养价值都很高,熬煮成粥可以补气养血、清热除湿、养胃健脾、安神健脑,特别适合身体虚弱、睡眠不好、贫血的孩子食用。


材料:小米、红枣、红糖。


做法:小米清洗后浸泡30分钟;红枣洗净、去核、切小片;将准备好的小米和红枣放入锅中,倒入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慢熬煮1小时;待粥煮至粘稠,用勺子不停翻搅,避免糊锅;出锅前10分钟加入少许红糖融化到粥里即可。


   2、养肝明目:菠菜猪肝粥


功效:补铁养血、养肝明目,幼儿食用,可以预防贫血、夜盲症,还可以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有利于生长发育。不过,猪肝胆固醇含量较高,最多一周食用一次,不可多吃。


材料:猪肝、菠菜、大米、盐。


做法:大米淘洗干净,放入水中泡30分钟;猪肝切成薄片,放在凉水中浸泡去除血水;菠菜洗净切碎备用;将泡好的大米放入锅中加水熬煮成粥;放入猪肝、菠菜搅匀煮至猪肝熟透,加少许盐调味后即可关火。


3、补脾止泻:山药瘦肉粥


功效:滋补脾肾、促进消化、敛汗止泻,非常适合体质虚弱、消化不良、容易腹泻的孩子食用,也是一款非常有效的冬季腹泻食补方子。


材料:铁棍山药、猪肉、大米、盐。


做法:大米淘洗干净放入水中泡30分钟;猪肉洗净切末或小丁;山药去皮、洗净、切小块备用;将泡好的大米放入锅中加清水熬煮成粥,再放入山药块、猪肉末搅匀煮至山药和猪肉熟透;最后加少许盐调味后即可关火。


4、风寒感冒:葱白粳米粥


功效:解表散寒,和胃补中,适用于小儿风寒感冒。


材料:葱白、生姜、大米、白糖。


做法:将葱白摘去外皮,冲洗干净,切段;生姜洗净、去皮、切片;大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将大米倒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后加入葱白段、生姜片;再改用小火熬煮成粥;关火前加入少许白糖调味,即可食用。


   5、滋阴润燥:鸡蛋蔬菜粥


功效:补肺养血、滋阴润燥、补脾和胃、促进消化,是一道非常有营养的快手早餐粥,非常适合营养不良的孩子食用。


材料:大米、鸡蛋、青菜、盐。


做法:大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煮制成粥;将鸡蛋在碗中搅拌打散,缓慢淋入粥中,边煮边搅拌;再加入切碎的青菜熬煮3~5分钟,起锅前加适量的食盐调味即可。


   6、强身健体:胡萝卜牛肉粥


功效:补虚壮健、强筋骨、消水肿、除湿气,是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和免疫力的补益佳品。


材料:牛肉、胡萝卜、大米、盐。


做法:胡萝卜洗净去皮,切成碎末;牛肉洗净后用清水泡20分钟,再剁成肉末;大米洗净放入砂锅,加清水大火煮开,转小火熬制;待粥煮至浓稠时,放入胡萝卜、牛肉,大火煮开,小火熬15分钟即可;出锅前加少许食盐调味。


7、明目补锌:南瓜玉米粥


功效:补中益气、补钙补锌、明目护眼,非常适合长时间用眼过度或视力疲劳的孩子食用。


材料:南瓜、甜玉米、大米(或小米)。


做法:南瓜洗净、去皮、切小块;玉米洗净,剥出玉米粒备用;大米(或小米)淘洗干净后浸泡半个小时,倒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煮开;放入南瓜块和玉米粒转小火熬煮45分钟;待粥煮至粘稠即可。


8、清热养血:红豆花生粥


功效: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微量元素和B族维生素,有清热、养胃、养血的功效,特别适合儿童食用。


材料:红豆、花生、大米、冰糖。


做法:红豆、花生仁洗净,用冷水浸泡回软;大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锅中加入水,放入红豆、花生仁、大米,旺火煮沸后,再改用小火慢熬至成粥;出锅前加少许冰糖调味即可。


9、补钙健骨:海鲜粥


功效:增强钙质,富含多种微量元素,鲜香诱人,有开胃的功效。无胃口的小孩,可用这几种鲜物的美味激发胃口。


配料:2小颗瑶柱+牡蛎干一个+大虾一只。


做法:将牡蛎和大虾切成小块,将配料煲至软糯出味,再加入面或米煮熟即可。如果孩子消化不好,可以将瑶柱、大虾、牡蛎剁成糊状,再与面或者米一起煲。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6202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