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二十多年的糖尿病患者,文化程度一般,是多年的糖尿病经历让自己慢慢总结出来的经验,也许这些经验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但应该会有所帮助,下面给大家简单说说。
准时定量吃饭
糖尿病人最重要的是让血糖达标,想让血糖达标放在第一位的就是饮食问题,不要只想着我吃药我打针就可以平稳血糖,试想下,吃一包糖,打多少胰岛素能降下来呢?恐怕的住院治疗了,所以胰岛素和吃药并不是万能的。
要让血糖达标,饮食就必须严格,每顿饭的主食量要在130克熟食---150熟食之间,这是通常情况下的主食量。如果你的血糖值相对偏低,可以在这个主食量基础上增加30克左右,每顿饭的其他食物可加入蔬菜瘦肉类。
如果你的空腹血糖偏高,需要相应减少晚餐的主食用量,可相对减少30克左右。
运动一定要有
在规律饮食的基础上,每餐后进行走路,这个按个人时间,最好是在饭后1小时后走路1小时,让身体充分进行糖分的利用消耗,这是非常有利于胰腺健康的。如果你非常疲惫或者时间不充足,应避免躺、坐的姿势,尽量站立或者来回走动。提醒:运动最好和饮食一样,定时定量,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运动和饮食做到相辅相成,事半功倍。
培希元主食面条,糖尿病专用主食,控糖好,营养均衡,血糖能正常。
测血糖是总指挥
要想不吃药,你就要做到对自己的血糖了如指掌,这样就可以时刻调整自己的饮食量与运动量,让饮食的运动配合起来,血糖就能达标。一旦血糖控制的不好,可立即恢复用药,至今停药十几年了,就是靠这个总指挥实时调整饮食的运动做到的,到现在也不吃药不打针,血糖还不错,糖化6%以下,这也是我的经验。
管住吃饭 迈开双腿
这是每个想“裸奔”的总原则,这也是血糖达标的基础,做不到其他都免谈。但并不是每位糖友都适合裸奔,一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制定自身的方案。
最适合糖尿病吃的主食,连吃15天血糖恢复正常,保证身体所需营养全方位血糖类知识分享,转发功德无量糖尿病饮食指南糖尿病禁忌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加,并呈现年轻化趋势,生活方式快速改变,超重/ 肥胖的患病率快速增长是2型糖尿病激增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前认为 2 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慢性进展性 代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生活方式和药物干预。然而,随着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深入,新的治疗靶点和治疗方法不断涌现,给糖尿病治疗带来更多选择。
治疗糖尿病使其缓解的治疗路径有以下几个临床方案:
一、生活方式干预
生活方式干预是糖尿病患者需要维持一生的课题, 结果显示病程 6 年内的肥胖 ?2 型糖尿病患者在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后,糖尿病缓解率为 46% ,且减重越多,糖尿病缓解率越高,当体重减轻≥ 15 kg 时,?2 型糖尿病的缓解率可达 86% 。所以超重/ 肥胖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应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减重≥5% ,减重越多越可获得更好的代谢疾病控制,提高糖尿病缓解的机会。
二、药物治疗
减重干预 3 个月无法获得至少 5% 的体重减少患者,需要调整干预措施,若生活方式干预失败,则应考虑药物与手术治疗。推荐的减重药物主要是奥利司他(其他药品在我国未获批上市)。 美 国 食 品 药 品 监 督 管 理 局 (FDA)批准胰高糖素样肽-1 受体激动剂(GLP-1RA) 类药物利拉鲁肽和司美格鲁肽的减重适应症,尽管两者目前在我国未批准减重适应症,但已获批降糖适应症而广泛应用。
对于严重 高糖状态的新诊断糖尿病患者,可以先使用短期(2 周) 胰岛素强化治疗实现缓解。 多项研究表明,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 改善新被诊断出的?2 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 β 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其中66. 2% 的患者糖尿病缓解。? 因此,对于超重/ 肥胖?2 型糖尿病患者,如在诊断初期 存在严重高血糖, 并伴有明显高血糖症状或出现酮症酸中毒,推荐短期 给予胰岛素治疗。
三、减重手术
对于 BMI≥35(BMI=体重÷身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亚裔≥32. 5),可考虑采用代谢手术以缓解2型糖尿病。 代谢手术方法包括多种,目前最常用的包括袖状 胃切除( LSG) 及腔镜 Rouxen-Y 胃旁路术( LRYGB)。 相比生活方式干预, 联合药物治疗减重不理想的 2型糖尿病 合并肥胖患者,手术干预结合药物治疗的患者 能够在3 年内实现 糖化血红蛋白≤6% 。 其中行 胃旁路术 的患者 糖化血红蛋白 缓解率可达 38% ,行 胃切除 的患者缓解率可达 24% ,而单纯药物疗法缓解率仅为 5%? 。
四、内镜下介入疗法
如果患者BMI≥37 ,那么由于肥胖患者手术并发症风险高,需要先实现 10% 的减重目标后才能进行手术治疗,这也意味着减重手术不是人人都能做,需要达到一定的BMI值等,需要符合其严苛的手术指征,以提高手术安全性。
除一部分不满足手术指征无法手术的患者外,还有很多患者对减重手术需要改变脏器结构而望而却步。目前国内已有创新型内镜下介入治疗技术 ——“胃转流支架系统”,不同于手术会对人体造成损伤,其可以通过无痛胃镜进行“胃转流支架系统”的置入膜管,隔离食物与肠壁,食物从膜管中通过,从而减少肠壁吸收。据目前临床结果显示3个月后取出,患者体重、糖化血红蛋白、肝脏硬度等代谢性疾病指标均得到显著下降。
总之,糖尿病缓解状态并非永久,处于糖尿病缓解状态的患者仍需每年随访,确定糖尿病缓解状态的存续。 迄今为 止,没有 T2DM 被治愈的证据。 T2DM 缓解后,即使诱导缓解的措施仍被保持,但仍有部分患者的血糖水平可再次升高至需使用降糖药物控制的水平。 因此,2型糖尿病缓解的患者仍需定期随访,最好每 3 个月、最长 不超过 1 年检测 1 次 糖化血红蛋白。
参考文献:
刘烨,王海宁. 2021年ADA/EASD《糖尿病缓解专家共识》与《2022年ADA糖尿病指南:2型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中肥胖与体重管理》解读——糖尿病缓解的定义与治疗策略[J]. 临床内科杂志,2022,39(5):299-302. DOI:10.3969/j.issn.1001-9057.2022.05.003.
汗,楼上的回答····
其实,只要你通过饮食运动可以将血糖控制满意就可以不吃药打针,什么是满意,得看年龄,年轻人要求严格点,年纪大的要求宽松点。一般的,如果你通过饮食运动餐前能在6-7,餐后能在8-9左右就可以不吃药,不打胰岛素。
由于目前还没有能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糖尿病成了终身性疾病,但是,长期吃西药会产生很多副作用。近几年,采用口服蜂王浆对糖尿病进行辅助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广泛关注。
国内外关于蜂王浆辅助治疗糖尿病的报道很多,长期服用蜂王浆会产生这样的效果:抗病能力显著提高,四季不易感冒、四肢麻木现象消失、不再感到口渴、气色好转,精气神提高、睡眠好,彻底消除疲劳、血糖平稳下降、伤口愈合好。糖尿病要大剂量服用蜂王浆,每次治疗量10--15g。蜂胶是糖尿病患者的保护神,增加蜂花粉补充身体营养。多种蜂产品要并用效果很好。
糖尿病胰岛细胞分子的改变,其实是一种氧化损伤,糖尿病血管、神经系统,乃至全身细胞病变都是“氧化损伤”,只有最大限度地减少这些损伤,才是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防治的关键。病情严重的一定要药物治疗;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配合多种蜂产品综合治疗。这些物质的搭配使用的奇妙效果,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任何降糖药不能达到的。
糖尿病患光靠食物跟运动,就能降血糖吗?1位51岁的张先生,早在20年前就发现有糖尿病与高血压,崇尚自然疗法的他,只愿意经由运动和饮食来控制,但血糖不降反升,直到5年前逐渐感觉身体虚弱,才开始服用口服药,但仍坚决不施打胰岛素治疗,硬撑1年后方开始施打;4个月前身体不适就诊,经医师检查肾与视网膜已经产生病变。
单靠饮食运动,无法完全控制血糖,仍须按时服药、使用胰岛素,并做好血糖监控。
书田诊所新陈代谢科主任医师洪建德表示,张先生4个月前初至诊所检查时,糖化血红素为7.3%(正常人约在4~6%左右),经4个月的治疗已降到7%,另外像是控制糖尿病的参考依据肌酸酐、微量蛋白尿都慢慢恢复正常,且不再发生低血糖,体力逐渐变好,但肾与视网膜的病变却已无法恢复了。
洪建德医师指出,国人健康意识上涨,但对正确、完整的医疗卫教资讯尚待了解,经常听信似是而非的传闻,例如「台湾人吃太多药,有伤身体」或「单靠饮食运动就可以治百病」,导致许多名人甚至带头错误示范,明明有糖尿病,却未规则服药和自行监测血糖,不幸发生猝死的案例时有所闻。
【糖尿病常见迷思】
洪建德医师强调,门诊中像张先生这样,「只看病,不吃药」的人越来越多,且常见在看诊时,会质疑医师开药的动机与药物安全性的病患,即使经过吃药、打胰岛素后身体逐健康复,仍然相信「吃药和打胰岛素」会越来越严重等毫无根据的传言,缺乏正确认知对身体有害无益。
常见的糖尿病迷思包括:饮食运动、药物、并发症等3大方面,病人最常在门诊中提问许多似是而非,或观念完全错误的问题,让医师觉得有必要提出纠正。
1. 单靠饮食、运动可以降血糖吗?
对糖化血红素在8.0%以下的病人,确实对部份人有帮助,但每个人表现症状不同,若一味的少吃饭,不计算热量,自以为是少量多餐,当总热量更多时,还是可能飙高血糖,或是不规则的多餐时,更可能使血糖起伏不定造成伤害!
运动的部分,若血糖在350mg/dl以下对降低血糖有益;但超过350mg/dl且有酮酸血症时,则会引起不可逆且急遽上升的血糖与酮酸。建议应依医嘱正确服药,「搭配」饮食与运动治疗,才能使糖尿病好转,否则没有监测时,反而适得其反。
2. 药物副作用大伤身?
许多患者认为,少吃药就没有副作用,然而,传统药物不但没有副作用,若减药或不吃反而导致血糖上升;还有认为越晚吃药就越不伤身,或是少吃药物就不会生病等,据临床上统计,少吃药物的人很早就有如肾病变等严重并发症,越晚治疗并发症只增不减。另外,也有患者觉得现代药物多伤肝肾,但对糖尿病的口服药来说,非但不伤肝肾,胰岛素也有缓解肝肾慢性衰竭的效果。
3. 并发症无法避免?
所有的并发症均与控制糖化血红素有关,只要控制得宜,就能有效预防。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的身体,自己靠「感觉」最清楚,生理上并没有机制可以感觉血糖高低,甚至当飙高时也无感。
建议民众若罹患糖尿病,应该坦然面对,立即就医咨商、治疗、监测,改进,而非只看医生不吃药、自行发明疗法,或全凭自己感觉,就任意改医嘱或自行减少药物,若停止药物,容易发生败血症、酮酸血症、心血管病、或末期肾病,对身体将造成严重的伤害。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6182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