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药食同源 >> 饮食营养

糖尿病患者这样运动,降血糖效果立竿见影

百薇 2023-07-18 00:45:32

运动对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很有益,包括即时的影响和长远的好处。即时影响一是降低血糖,轻度至中等强度的运动,就足以降低血糖;二是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长远影响有降低血脂,降低血压,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肺功能,防治骨质疏松,放松紧张情绪,使身体匀称,增加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等。

运动时间要相对固定,每周150分钟左右。每次运动开始的时间,应从第一口饭算起的饭后40~60分钟。运动的持续时间是每次30~60分钟,每周3~5次或更多。患者可以参照以下表格中的信息选择锻炼的项目和时间。

培希元玉参茶降血糖效果很好,防治并发症,糖尿病人都在用。

以下这些糖尿病患者暂时不适宜运动:血糖极不稳定的脆性糖尿病患者,反复低血糖发作者,血糖高于16.7mmol/L的患者,收缩压大于180mmHg的高血压患者,有严重心脏疾病的患者,经常有脑供血不足的患者,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有严重视网膜病、眼底出血的患者,有发热、严重感染、活动性肺结核的患者,有严重外周神经病变,如糖尿病足病的患者。

全方位血糖类知识分享,转发功德无量糖尿病饮食指南糖尿病禁忌

怎样才能利用运动,让糖尿病病人顺利降糖?

首先切记一定不能空腹运动。很多老人喜欢不吃早餐就去做运动,尤其是那些打胰岛素的人,这样非常的容易导致低血糖的发生,很多人对糖尿病患者运动有一个误区,以为自己没有吃早饭就去做运动的话,就会变得食欲好,这个东西就会马上转化为能量,但这其实是不对的,你很有可能过量饮食,从而导致把你吃的东西我给储存起来了,就要反而导致血糖更高。

如果糖尿病患者没有什么皮肤病的话,其实是可以考虑水里面的运动的,比如说游泳,这样的运动可以增加能量的消耗,并且不伤害关节。

如果是不太喜欢水里运动的,可以考虑一些力量上面的锻炼,比如说举哑铃。举哑铃可以快速消耗用量的储存降低血糖。但是要记住适量的运动,每周只要三次左右就可以了,每次运动大约15分钟就好。至于以后根据你现在的量,再酌情增加。

还有就是去一些健身器材比较多的地方去进行锻炼,比如说空地上面可以锻炼平衡能力什么的。因为很多糖尿病患者都会觉得自己走路会变得有些失态。轮流双脚去练习,做金鸡独立的姿势,可以帮助你训练平衡能力。

最后一个比较简单的运动就是打太极拳了,太极拳的运动门槛比较低,而且还可以平静你的心情,加上运动又不需要耗费什么体力和脑力,每天早上找一个空地打上个一个小时。对于降低血糖水平的成效也是非常的好。

糖尿病患者应该怎么运动?糖尿病患者运动要注意什么?

糖尿病患者也是可以通过运动降糖的,但是由于疾病因素的影响,在运动时也有许多要注意的地方,那么糖尿病患者应该怎么运动?糖尿病患者运动要注意什么?糖尿病患者适合的运动有很多,下面就来详细了解正确的运动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内容吧。
1、糖尿病患者怎么运动好
1.运动次数并非越多越好
糖尿病患者并不是每天运动次数越多越好,而是应在恰当的时间以合适的运动方式完成一定的运动量。运动开始的时间、运动方式、运动量三者都要配合好,才能达到收益最大化。其中,运动持续时间和运动强度决定运动量的大小。
“糖尿病病友A”的运动时间选择在三餐后30分钟,此时,食物未消化吸收,且运动持续时间较短。相对于“糖尿病病友”A,从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的角度看,“糖友”B的运动方案较为合理。
糖尿病相关指南推荐的是一周运动的总时间,按一周5天计算,每天为30分钟,旨在督促糖尿病患者应该多运动。但需要注意每次运动间隔的时间不宜超过两天,因为有文献报道,一次运动所产生的胰岛素改善效应可以维持48小时。这点糖尿病患者一定要牢记,不能连续两天不运动。
2.餐后何时运动最好
运动疗法是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因为运动锻炼可改善糖耐量水平。有研究对患者餐后不同时间进行中等量负荷运动的观察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中等运动负荷的降糖作用与餐后进行运动的时间有关,降糖作用最好为餐后90分钟,餐后60分钟次之,而餐后30分钟进行运动,其降糖作用最差。可见,餐后30分钟运动,降糖效果并不理想。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糖尿病病友”不宜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作用最强的时候运动,因为这时运动可能导致低血糖。尤其应避免晨起服药后出去运动而后再回家吃早餐的不良运动习惯。
3.运动强度和频率
运动疗法能有效控制患者血糖、血脂水平,改善生物学指标,降低糖尿病危险因素水平,一定程度上抑制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推荐糖尿病患者采取中等强度运动。“糖尿病病友”可以通过自己的呼吸简单判断是否达到中等运动强度:如果在运动过程中微微气喘,还能与同伴正常交谈,这就是合适的中等运动强度;如果一点都不气喘,说明运动强度太低;如果上气不接下气,不能与同伴正常交谈说明运动强度过大。
建议糖尿病患者每次运动30~40分钟,热身运动和整理运动各5~10分钟即可,每周运动3~5次。
4.运动方式需因人而异
身体条件较好、无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采用运动强度中等偏高的运动如健身跑。糖尿病患者年龄较大、体质较差时宜采用强度小的运动方式,如散步。
同时,糖尿病患者也可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适宜的运动方式包括步行、慢跑、游泳、阻力自行车、有氧体操等。
5.运动方案合理性评估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血液指标,及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情况来评价自己的运动方案是否合理。每一位糖尿病患者的身体状况不一样,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个性化的运动方案。让自己可以通过运动来提高身体素质,从而更好地控制糖尿病。
2、如何预防糖尿病
1、控制饮食
治疗糖尿病的关键在于控制饮食。通过饮食控制,可促进尿糖消失,空腹血糖降至正常,纠正代谢紊乱,防止各种并发症。应根据病人体重、劳动强度测出所需主粮的量。每天主粮不高于250克。如再感觉饥饿时,可增加些既含有高纤维,又能降血糖的蔬菜量,如洋葱、芹菜、海带、菠菜等。蛋白质类副食品如豆制品、牛奶、瘦肉等都可食用。
2、经常运动
保持运动对于1型糖尿病的预防至关重要,每天运动30分钟,可以选择散步、慢跑、游泳等,绝对有益。1型糖尿病发生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胰岛素抵抗,就是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无法正常利用,而运动恰好可以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可以有效预防2型糖尿病。芬兰一项调查发现,运动能激发胰岛细胞的活性。每周运动4小时,或每天运动35分钟的人,即使体重没有变化,其患糖尿病的风险也会下降80%。
3、劳逸结合
一般病人可参加正常工作,但不宜过度劳累。要节制房事。保持精神乐观,避免精神创伤。运动可增强对糖的耐受性和降低对胰岛素的依赖性,减少胰岛素需要量,降低血糖,改善血脂的代谢异常。适当的运动可控制肥胖。选择慢跑、散步、练功十八法、健身操、太极拳等项目,从短时间,小运动量开始,持之以恒。但空腹时及重症糖尿病人不宜运动,以防发生低血糖休克等疾病。
4、控制血压
通过运动和饮食来实现减肥,特别要关注腹部脂肪,因为腹部减肥能大大提高糖耐量。控制高血压,这与糖尿病病情发展密切相关。
5、控制体重
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胖孩子越来越多,糖尿病开始“瞄上”青少年,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有效预防1型糖尿病,首先就要把体重降下来,使体重接近正常。
6、控制盐量
多尿是1型糖尿病的症状之一。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血压和肥胖,多吃盐会使血压升高,不利于高血压的防治,故必须限盐。少吃盐可以减少患心脏病和中风的可能性。

怎样运动降血糖

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运动方式
糖尿病患者因病不能起床活动,或者不易入睡,醒后不愿意起床的,可以选择卧床运动。
卧床运动有以下几种方法。调息运动法:全身放松,入静,缓慢呼吸,先呼后吸,以呼为主,自然吸气。顺其自然,以舒服为度。呼吸可深可浅。意念运动法:闭目调息,想着做体操、打太极拳、做八断锦、打球等自己平时喜欢的活动。四肢或全身运动法:双手十指交叉握拳做松紧活动,双足十趾伸曲运动,双手腕、双足腕活动,四肢伸曲活动,挺胸、收腹运动。患者还可以坐着活动,方法为:下肢单或双肢颤抖,脚趾抓鞋底,自我全身按摩活动。
如果条件许可,患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量力选择各种运动,如散步、走路、骑车、跑步、爬楼梯、打球、游泳、滑船、滑雪等。打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跳舞也是很好的运动方式。
根据体型选择运动强度
运动的强度决定运动的效果,患者应根据自己的体型选择运动强度,既达到运动效果,又确保安全的心率(安全心率即最大心率的70%~80%,一般人最大心率=220-年龄)。正常体重型的病人应选择轻度运动,如散步、做饭、清扫、购物、拔草、步行、下楼梯、广播操、平地骑车等;偏胖体型的病人应选择中等强度的运动,如慢跑、上楼梯、坡路骑车、快步走、滑雪、滑冰、打台球、登山等;偏瘦体型的人应选择长跑、跳绳、打球、游泳、击剑等活动。
运动负荷量应由小逐渐加大;运动时机选择在餐后1小时左右,有规律、持之以恒地进行。
根据病情掌握运动“宜忌”
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满意,高于14mmol/L,不宜参加运动,以免产生酮症;新近发生的血栓、各种急性感染、急性并发症者,不宜运动。患有高血压者不举重、屏气;有视网膜病变者不举重、不潜水,运动时头不低于腰;有周围神经病变者避免过度伸展,不负重;严重的糖尿病肾病、眼底病变、心功不全、严重心律失常、糖尿病足、高血压者,运动宜轻缓不宜剧烈。
做好细节准备防意外
外出活动安全第一,要告诉家人时间、地点,佩带标明姓名、住址、疾病的名签,以便发生意外时能及时救治和与家人联系。着装要宽松,特别是鞋袜,鞋不能太硬,以免磨脚;袜子不宜太紧,以免影响血供。运动时间长的病人应随身携带食品,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运动量增加前应适当减少胰岛素剂量或少量进食以防运动后低血糖反应。运动中若有心血管方面不适应及时停止运动并到医院处理。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6120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