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养阴”是秋季养生的原则,在秋冬应养收气、养藏气,不应耗精而伤阴气,从而适应自然界阴气渐生而旺的规律,为来年阳气生发打下基础。
中医认为秋季对应人体的肺,养生的原则是秋要“养肺”,防外感“六淫”中的“燥和火”。《管子》指出:“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就是说秋天,由于阳光渐收,而阴气逐渐生长起来;万物成熟,到了收获之时。秋季的三个月中,人体肺气当令。阳光和煦,硕果累累,气温渐降,气侯干燥,由热转寒,即“阳消阴长”的过度阶段。“秋冬养阴”是秋季养生的原则,是指在秋冬养收气,养藏气,不应耗精而伤阴气,从而适应自然界阴气渐生而旺的规律,为来年阳气生发打下基础。中医认为保护阴气的关键是要“防燥护阴”。“燥”为秋季的主气,故称“秋燥”,燥气伤人以耗人律液,津液即耗,必现一派“燥象”,常易发生燥邪之患。此季节对应的脏器是肺,肺司呼吸,外合皮毛,且与大肠相表里,故当空气中湿度下降,就会出现肺、皮肤、大肠等部位的“燥”为特征的病理现象。从养生来讲,健康人士在秋季精神调养就是保持精神上的安宁,要达到这一点,首先要培养乐观情绪,静想收获的喜悦,保持心神稳定,收神敛气。要经常晒太阳,让阳光给你温暖,当情绪不好时要注意有排解的方法,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生活中要防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如咳嗽、哮喘等,因为肺燥易使肺气不宣而引起咳嗽。中医认为鼻子功能好坏由“肺”来主持,此时易患鼻炎,所以要多饮水,少吃冷饮,以防伤肺而诱发或加重咳嗽、哮喘、鼻炎等。每天的饮水量因人而异,一般一天2000毫升;还要忌寒凉之饮,中医有句名言“形寒饮冷则伤肺”。“少言”是为了保护肺气,当人每天不停地说话时会伤气,其中最易伤害肺气和心气,所以要“少说多干”。加强皮肤护理:因为肺合皮毛,而此时“秋燥”又易伤肺,所以人们会感到皮肤干燥。皮肤护理重在保湿:为了保护好肌肤,一年四季的皮肤护理都很重要。而秋天,风沙较多,护肤就显得更重要了,保持皮肤湿润的好方法就是晨起、晚睡洁面后,不要急于擦干水迹,应轻拍面部使余水渗入面部皮肤,再进行保湿护理;每周可自行做保湿面膜3~4次,以睡前为益。
秋季气侯干燥,多风多尘,人体肺阴易亏、胃肠易燥、皮肤易干。从五味来看,肺主辛味、肝主酸味、辛能胜酸,故秋天要减辛味以平肝气,增酸味以助肝气,防肺气太过胜肝,而致肝气郁结。秋季饮食要尽可能少食葱、姜、蒜、韭菜等辛味之品,多食些酸味果蔬,如:山楂、柠檬、柚子、杨桃、芒果、葡萄、苹果等。还有蜂蜜、芝麻、杏仁、银耳、菠菜、豆浆等,有补脾胃、养肺防燥、润肠通便的作用。
总之,秋天多风、多燥,养肺润燥是关键,饮食多酸少辛为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安度秋天。
===================================================
1、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添加朋友”--查找公众号--搜索“ ”--点击关注即可。
2、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下图二维码点击关注即可:
立秋后,防暑、防秋燥,收阴养肺是养生的主要方面。
炎热之中 仍需防暑
原所贤介绍,立秋后,气温会出现白天很热,而夜晚比较凉爽,早晚温差变大。而自然万物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变为阴盛的转折点,人体阴阳代谢自然也进入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因此中医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养生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也就是说,秋天养生一定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夏秋之交,昼夜温差大,气温忽高忽低,往往是疾病多发的“多事之秋”。针对这一时期的气候特点,饮食起居既要防暑,又要御寒。
调节心情 谨防秋燥
原所贤介绍,人们在夏季酷热大汗之后,常损耗过多,会出现体内营养及水分不足。而进入秋季之后,天气渐凉,气候干燥,因此极易出现秋燥。中医认为,燥乃六淫之邪,为秋季主气,其性干燥,易耗津液。常见口干舌燥、鼻涩咽痛、皮肤干枯、大便干结、烦躁不安等一系列症状,医学上称之为“秋燥综合征”。老年人对秋天气候的变化适应性和耐受力较差,更应重视预防。
秋季防燥,要以养阴清燥、润肺生津为基本原则。立秋后基本上是以温燥为主,表现为湿热、阴虚,火旺。初秋免不了出现“秋老虎”的炎热天气,这种天气很容易令人心情烦躁,应积极防范“情绪中暑”。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如果人体违逆了秋季收敛之气,就要伤害肺气。秋季伤害了肺气,到了冬季,就要发生病变,这是因为人在秋季养“收气”不足,到冬季奉养“藏气”力量不够的缘故。
早卧早起 少辛多酸
提起养生,日常起居和饮食自然是重中之重,原所贤医生指出,立秋后,大家应在饮食起居上进行调整,夏季的饮食结构和起居时间已经不适合这个节气的养生了。
立秋之际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做到“早卧早起”,早卧以顺应阴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以防收敛太过。另外,昼短夜长,天气又凉爽,人们往往比较贪睡,睡多了情绪会变得萎靡,起居有常,早睡早起会让人情绪饱满。此节气多加强夜里的睡眠时间以补偿夏日的睡眠不足。秋季早睡,完全符合“养收之道”的养生原则。
这是个中医的概念,中医认为春夏阳气生发,阳气由内向外到达体表而阴气由外向内内收,这时养生应当助长阳气外守,这时应当多吃辛辣、扶火、热的食物并且多加运动以利阳气的“动 ”!而秋冬养阴是阳气内收阴气外越,这时养生不能多吃辛辣而应增加酸性的食物以利收敛!养生是个大学问中医有应四时四季养生的原则,早上养阳晚上养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等等,这些需根据个人体质长期坚持才能获得效果。比如春夏养阳早上晨起喝一杯“生姜红糖水(热的)”有助于阳气在早上的升发给机体提供热源(动力),晚上则以喝一杯白萝卜汁(可加白糖)有助于阴气的收敛,而在秋冬季早上吃一片醋泡生姜或是喝一杯蜂蜜生姜水(温水)在给机体动力的时候又不伤及阴气是个不错的方法!总之春天省辛增甘(春季多吃甜食少吃辛辣),夏季省苦增咸(少吃苦的适当增加点咸味儿的食物),秋天省辛增酸(少吃辣的食物增加酸味的食物),冬季省咸增苦(冬天少吃咸的食物增加苦味儿的食物)等等方法用以食疗养生!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6088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秋季养生巧服露水入药疗疾
下一篇: 秋食粗粮好处多善于搭配能让营养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