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夏季消暑第一名,酸梅汤这三个字,一定是闪闪发光的!
酸梅汤——去暑补虚众所周知,夏季消暑,食冷是大忌,但是,食用酸梅汤却没那么大的顾虑。
而且,酸梅汤的功效远不止消暑这一项。
这是因为,乌梅是酸梅汤的主料。它味酸,能敛浮热,能吸气归元,故主下气,除热烦满及安心也。
而酸味能收敛,不但能保护体虚者使其精气不外泄,还能平肝火,补肝血、促进胆汁分泌。
此外,酸还能除心烦、敛虚火、化津液,尤其适合经常熬夜的人。
更重要的是,酸梅汤完全可以自己熬制,价格实惠、功效足,还没有添加剂,只要您平时买一杯冰饮的钱,够您喝上一个月的酸梅汤,还不快学学!
配方:乌梅40g、山楂15g、甘草3g、陈皮5g、冰糖适量
做法:
1、将搭配好的材料放入盛满水的锅中煮开。
2、煮开后将火开为小火熬制40分钟左右。
3、闻闻味熬制出来没有,再品尝一下味道是否合适,如果合适就可以等凉后饮用了,如果味道不合适可以放入冰糖调整一下。
注意:放入材料后一定要煮开一次水,再调小火熬制,而冰糖一定要最后再放。
酸梅汤一次煮1-2天的量即可,一次喝不完,最好冷藏存放,如果看到表面有细细的泡沫浮起,说明已经变质不能喝了。
切记:酸梅汤不能用铁锅熬制。
这些人不宜饮用酸梅汤:
湿气重、舌苔厚腻者:因为乌梅收敛、又生津液,湿重者食乌梅会湿上加湿。
烧心反酸、恶心呕吐者:酸梅汤味酸,易刺激胃肠黏膜,时间久了容易引发胃和十二指肠溃疡。
感冒的人:酸梅汤收敛,有外邪者饮用易把病邪关在体内。
孕妇、小儿:喝酸梅汤,要去掉山楂。
冬瓜茶——解暑祛湿上文说到,体质湿热的人不宜饮用酸梅汤,那么,这些人又该选择什么样的解暑饮品呢?
答案就是——冬瓜茶。
冬瓜性微寒,能清理肾脏、四肢多余的水分,如果身体实热,有烦躁不安、口舌生疮、尿黄等症状,可以直接喝冬瓜汁,消热毒的效果很好。
因此,想要清凉解暑热,又不凉了脾胃,就熬冬瓜茶。
配方:冬瓜150g、红糖50g、姜3片。
做法:
1、冬瓜洗净,不去皮籽,切小块,用红糖腌制两小时。
2、将冬瓜和渗出的瓜液倒入砂锅同煮,不用另外加水。
3、大火烧开之后放入姜片,转小火熬煮1小时到冬瓜透明,有些粘稠的状态即可,如遇干锅,可加少许开水。
4、滤掉大块的冬瓜肉,挤出汁水,倒入干净的容器里晾凉,放冰箱冷藏,大约可以保存两周左右。
5、喝的时候挖出几勺加开水冲开即可。
方解:红糖温热可补虚,能消解冬瓜的寒凉,经过熬煮之后,大多数体质都适合。
调理身体不适,轻松过夏天,还要注意暑天的湿热,健脾养胃,除了使用药食同源的应季药材清热消暑,消暑 养生 十分重要。
西瓜翠衣善解暑
夏季天气炎热,容易中暑,西瓜可谓是消暑解热的不二之选, 除了清甜多汁的瓜瓤,其实西瓜翠衣(西瓜皮)尤其善于解暑。
中医认为西瓜翠衣有清暑解热、止渴、利小便等作用。取处理过的西瓜翠衣,煎水代茶饮用,能够生津止渴,补充夏日流失的水分,还能解暑、利尿;若搭配益气养阴的西洋参使用,是经典的消暑益气汤;若夏日晒伤,可将西瓜翠衣洗净,切薄片外敷,有助皮肤降温、修复。
日常可取西瓜皮250克(保留红白部分)、黄瓜1个切片,与酸姜100克(帮助调和寒性)一同下锅翻炒5分钟,加盐调味即可,能够解暑醒胃、清热利水、生津止渴,适合夏季食用。
除了解暑,西瓜翠衣还可清热泻火,若有胃火牙痛、口舌生疮、口腔溃疡、咽喉肿痛,可将晒干或烤焦的西瓜翠衣研末,加入少量冰片,撒在患处,消肿止痛。若平素体质壮热,容易上火、口渴,可用西瓜翠衣、绿豆煮汤饮用。西瓜瓤、西瓜皮均性质寒凉,体质虚寒者、经期、孕期慎食。
(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杨志敏)
清热之余要除湿
天气炎热,雨水增多,暑热与湿气一同袭来,清热的同时还要兼顾除湿。
穴位除湿 :用拇指沿小腿内侧向上推,抵至膝关节下的凹陷处为阴陵泉穴,可以清利湿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行气消肿;外膝眼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是丰隆穴,有助和胃化痰、消脂减肥等,每天按揉以上两个穴位1-2次,每次20分钟。
藿香茶解乏: 若夏季大汗之后,食欲不振,或饱餐后困倦欲睡,可取藿香6克、白豆蔻3克、茯苓10克、新会陈皮1片洗净,加入800毫升清水,武火煮滚后转文火煮30分钟,倒入保温瓶,反复冲泡至味淡,饮用后有助行气化湿。
山楂饼排湿: 如果夏季湿气困重、肥胖、饮食油腻等,可将生山楂100克泡水蒸熟,用打碎机打碎;桂枝20克、甘草50克打粉,与山楂糊趁热和匀,揉至滑顺,擀成2毫米厚片,切成适合大小,烤至焦香食用。其中山楂消食、消脂;桂枝通阳,改善四肢循环;甘草调和酸味,三者合用帮助排出湿气。阴虚内热体质的人群慎用。
此外,日常生活中可选择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活动,让身体微微出汗,帮助代谢体内湿气,但夏季运动不宜大汗淋漓,以养阳护心。
(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卢佩斯、邝莉君)
荷叶莲子祛心火
荷花在夏季盛开,其荷叶、莲子适合用来应对暑热季节。
荷叶:解暑祛湿。 中医认为荷叶可以清热解暑、升发清阳、通利小便、生津止渴,缓解眩晕、头部胀闷疼痛、暑热烦渴、小便不利等不适,是解暑佳品。荷叶祛暑、祛湿作用强,可治疗因暑热、湿毒内蕴引起的脾虚腹胀、大便泄泻等症。荷叶也是降压、降脂、消水肿的保健食材,可将荷叶5克、山楂15克、薏苡仁15克一同放入砂锅煎煮30分钟,滤渣饮汤,能够利尿除湿、消痰化脂。脾胃虚寒者不宜多饮。
莲子:清热安神。 带心莲子能够降心火、安心神,对于上火引起的口舌生疮有很好调理作用;若有虚烦、心悸、失眠等病症,可与酸枣仁等搭配使用,养心、益肾、安神;如果脾虚久泻、食欲不振,多与党参、茯苓、白术等同用,补脾益气、涩肠止泻。日常可取莲子30克(脾胃虚弱者去莲心)、桂圆肉30克、红枣10枚(去核)、紫米100克(浸泡1小时),一同放入锅中加水煮沸,转小火煮至黏稠,加入适量冰糖,能够强健脾胃、补气益血等。
(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黄闰月)
消暑清热吃苦瓜
炎炎夏日消暑降温,相比空调、冷饮、雪糕,不妨选择更 健康 的苦瓜。
苦瓜粥: 将苦瓜150克洗净、切丝,入沸水余烫片刻;大米100克淘净,加适量清水煮粥,快熟时加入苦瓜丝、食盐,煮至粥熟即成,能够清热祛暑、解毒消肿,适用于中暑、暑热烦渴、痈肿疮疖等。
苦瓜茶叶饮: 将鲜苦瓜截断去瓤,在其中纳入茶叶,对合之后悬挂通风处阴干,每次取出3-5克茶叶以沸水冲泡,调入适量蜂蜜,代茶频饮,有清热解暑的功效,适用于暑热病症。
苦瓜塞肉: 将苦瓜200克洗净,切段去籽;猪瘦肉150克洗净、剁碎,加鸡蛋、酱油、盐、葱姜等拌匀,塞入苦瓜,置于油锅煎或炸熟食用,每日一剂,可以清热利湿,适合湿热下注引起的小便短黄、泌尿系感染等,以及气温升高而食欲不振等苦夏表现。
平时手足心热、午后低热、夜间盗汗或形体消瘦的阴虚体质人群,关节沉重、行动不便等骨病人群不宜多吃;脾胃虚寒、大便溏稀者及孕期慎用。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药用。
(佛山市中医院副主任中医师-贺青军)
暑热别忘养脾胃
暑热季节湿气较重,容易损伤脾胃、影响肠胃运化功能,出现胸闷腹胀、食欲不振、大便溏泻等不适,不妨选择白扁豆调理。
中医认为白扁豆生用可以清暑养胃,炒用可以健脾止泻,药性温和、补而不滞,非常适合脾虚、湿滞的人群。如果单用白扁豆功效不足,常可搭配人参、白术等补气健脾药物,增强作用。
腹泻体弱: 如果脾虚腹泻、身体瘦弱,经常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可将白扁豆15-20克、栗子20-30克(去壳)、山药30克、粳米30-50克洗净,冷水下锅小火熬煮,白扁豆软烂、米粒煮熟时酌情加入适量红糖。每天一次,具有健脾止泻、化湿和中的功效。如果因脾虚而出现白带量多、连绵不断,也适用此法。
身倦头胀: 脾虚湿盛不通的人群,常有身倦头胀、肢体困重、口腻口臭、胃胀嘈杂、嗳气肠鸣、便溏黏腻或腹泻等表现,此时可取白扁豆3克(碾碎)、炒薏米2克、陈皮1.5克、佛手1.5克、山楂2克、茯苓2克,一同装入纱布包中,加入开水300-500毫升,浸泡3-5分钟即可,饮至三分之一时续温开水,每日3-4次,能够芳香化湿、健脾理气。
(北京老年医院 健康 管理中心主任-马毅)
夏季养生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很多人夏季的时候体内的湿气较重,人体湿气重的话容易出现一些身体不适的情况,而且还容易犯困,所以夏季的时候可以吃一些祛湿的食物,喝一些祛湿的茶,那夏天祛湿茶有哪些?最适合夏天喝的祛湿茶有哪些?
1、陈皮茯苓茶
原料:茯苓5克、陈皮2克
做法:茯苓、陈皮洗净,放人保温杯中,在杯中冲入热水,等待5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健脾利湿,化痰减肥,健脾燥湿,化痰祛脂。
2、枸杞薏米茶
原料:薏米300克,枸杞子一把,红枣2-3颗,冰糖、水适量。
做法:
1、将买来的薏米拣出杂质,用清水淘净并控干水分。
2、将薏米放入平底锅中,锅中不可放油,开小火翻炒烘焙薏米,直至炒出薏米香味即可关火。
3、将红枣剖成两半或割开口子放入茶壶中,枸杞子可抓一小把放入。
如喜欢甜味可放几颗冰糖,再放入焙好的薏米,冲入滚烫的开水,浸泡5-10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薏米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薏仁枸杞茶养肝明目又利水祛湿。
3、二花蜜茶
原料:木棉花10克,槐花10克,蜂蜜适量
做法:木棉花、槐花放入砂锅,加清水800ml,大火煮沸,小火熬煮15分钟,去渣留汁,调入蜂蜜即成。
功效:具有清热祛湿,凉血止痢的功效。尤其适用于有痔疮大便不畅或大便带血的人群饮用。
4、五花祛湿茶
原料:金银花、杭白菊、扁豆花、鸡蛋花、木棉花各15克、鲜土茯苓、苡米50克。
做法:将上述材料洗净后,鲜土茯苓宜斩成细块状,加入适量水,煎煮半小时即可饮用,根据口味可以加入适量冰糖调味。
功效:选用的均为清热、解暑、利湿功效之花,使其功效不言而喻,再加入利湿、解毒、利关节的土茯苓,及健脾利水、清热、舒筋的苡米,使得本茶利湿效果更强。
5、注重补阳祛湿
“养生要‘天人相应’,顺应自然,这个时候自然界阳气上升,顺势补阳,阳气就更加旺盛。对阳虚体质的人来说,夏至是补阳最好的时候,可适当吃些羊肉、狗肉等助阳食物。”
虽然夏至后是补阳的最好时机,但主要针对阳虚体质的人,大家要注意夏至心火当令,燥热的食物要少吃慎吃,以免“火上加油”,如果多吃了助阳食物,可用寒凉食物来平衡。此外,这个时候湿气较重,不宜多吃肥腻食物,以免助湿困脾,造成消化不良。
起居上,应该多活动,但不能过量,不能“伤气”。运动过量,汗流过多,容易伤气,可多做散步、太极犬等平缓运动。
夏季暑热是很常见的,因此在生活中一定要做好清热解暑工作,以免对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那么夏季吃什么能清热解暑?夏季解暑的妙方有哪些?夏季通过饮食清热解暑的方法有很多,下面就来详细的了解这些食物,以及具体的方法吧。
1、解暑妙方有哪些
(1)养阴清热白茅根
具体做法:白茅根5克,菊花2克,乌梅3克。将3味药放入杯中,加350~450毫升开水,加盖闷泡30分钟。代茶饮。此方清热生津,适合高温、高热环境中工作或生活人群。
点评:中暑症状表现为大量出汗、口渴、四肢无力、头昏眼花、胸闷、恶心呕吐、体温升高。
此方中白茅根味甘,入肺、胃、膀胱经,《本草纲目》中记载:“白茅根,甘能除伏热,利小便。”因其性寒而不伤脾胃,利水而不伤阴津的特性,成为民间用于防暑、生津止渴的常用药物之一。暑为夏季的主气,为火热之气所化,中医认为火性炎上,上火之人总会出现头晕、眼花、耳鸣等症状,在《本草纲目》中对菊花的药效有详细的记载,“性甘、味寒,具有散风热、平肝明目之功效。”菊花不仅清热解毒,对于上班族,长时间用电脑者,也可起到清肝明目,抗辐射的作用。
中医认为暑为阳邪,其性升散,容易耗气伤津。因为夏天温度较高,人们的毛孔处于舒张状态,人体津液很容易通过毛孔以汗的形式外泄,此时养阴生津尤为重要。《本草纲目》记载:“梅实采半黄者,以烟熏为之乌梅。”乌梅酸、涩,平。归肝、脾、肺、大肠经,有生津止渴,涩肠止泻之功效。
白茅根、菊花、乌梅三药合用代茶饮,不仅可以清热解毒,还可去燥降火,酸甜爽口,为夏日祛暑之良方。
(2)健脾和胃用藿香
具体做法:藿香3克,生麦芽6克,生姜3克,大枣1个掰开。生姜洗净切片,与其他3味药共放杯中,加350~450毫升开水,加盖闷泡30分钟,代茶饮。适用于空调环境中工作或生活的人,以及贪凉、饮冷过度的人。
点评:夏季,人们常用各种冰镇食品消暑,且长时间呆在空调环境下,因此,常会出现头晕、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
防暑和胃饮中,藿香性味辛,微温,入肺、脾、胃经。《本草图经》中提到:“治脾胃吐逆,为最要之药。”生麦芽可行气消食,健脾开胃,用于治疗寒湿困脾所致的饮食不振,脘腹胀痛。
民间有“朝含三片姜,不用开药方”的说法。生姜性温,能有效治疗因吃寒凉食物过多而引起的腹痛、呕吐。五味中,生姜味辛,辛主散,故能发汗,祛风散寒。吃姜后,会有发热的感觉,这是因为生姜能加快血液流动,排汗的同时,带走体内寒气和毒素。大枣性温,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已将大枣列为上品,认为它具有补气健脾之功效。
(3)消暑解渴绿豆汤
具体做法:绿豆30克,芦根10克,白茅根10克,将芦根、白茅根用纱布包好,加水适量与绿豆同煮至熟,去药包。冷、热饮均可。
点评:在酷热难耐的夏天,人们都知道喝绿豆汤以清热解暑。民间广为流传“夏天一碗绿豆汤,解毒去暑赛仙方”这一健康谚语。《本草纲目》是这样记载绿豆的:用绿豆煮食,可消肿下气、清热解毒、消暑解渴、调和五脏、安精神、补元气。绿豆性味甘寒,归心、胃经,具有消暑利尿的作用,故为夏季补心安神、清热解毒之佳品。芦根,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的作用,常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哕。与芦根、白茅根合用,共奏生津止渴,祛暑利湿之功效。
不过应注意,绿豆属于寒凉之品,身体虚寒或脾胃虚寒者请勿过量饮用,否则会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阴虚者也不宜大量饮用。
(4)凉血解毒马齿苋
具体做法:鲜马齿苋、鲜鱼腥草、鲜穿心莲、鲜紫背天葵、鲜苏叶、鲜薄荷、鲜荆芥等任选一种,洗净,开水焯后,凉拌食用。
点评:鲜马齿苋、鲜鱼腥草、鲜穿心莲等食物既是中药,又是我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但作用各有侧重。马齿苋在民间被称为“长寿菜”,中医认为其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作用,对于预防肠道传染病效果尤其好。
“鱼腥草”又叫折耳根,属于药食同源的一种中药,是清肺最好的野菜,特别是在夏天清肺热、化痰湿的效果很好。
穿心莲有一定的清热解毒功效,夏天吃可以有效的避免中暑。
鲜苏叶味辛,微温,在《本草图经》中记载:通心经,益脾胃。《本草汇言》中也有记载,同木瓜一起食用,有散湿解暑的功效。
鲜薄荷味辛,性凉,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的作用。荆芥原名“假苏”,性温,无毒,是发汗解热药,是中医常用药草之一。
2、清热解暑的食物
1.黄瓜
我们常吃的黄瓜就是凉性蔬菜中的代表。夏季也是黄瓜上市的旺季,水量高,具高钾低钠的特点,适合大量出汗后及时补充水分及流失的无机盐。
作法:凉拌黄瓜是最好的吃法。脾胃虚寒的人可以清炒黄瓜,或者做黄瓜馅儿水饺。
2.鲤鱼
夏初的鲤鱼正值产卵季。身体肥硕而结实,因此肉的味道最鲜美,吃起来有种香甜的感觉。夏季气候温热潮湿,适当喝些鲤鱼汤,有助于祛湿开胃、利水消肿。鲤鱼富含优质蛋白、矿物质和维生素,极易被消化吸收,各类人群都适合吃鲤鱼。
作法:夏季人容易燥热,可以选择清蒸、炖汤等。
3.木耳
木耳味甘、性平,归胃、大肠经;具有益气、润肺、补脑、轻身、凉血等功效。夏天多吃点黑木耳,一方面有利于排毒通便,另一方面有凉血、增加食欲之效。
作法:清炒、凉拌、做汤均可。
4.鸭肉
鸭肉特别适合夏季食用,鸭肉富含人在夏天急需的蛋白质等养料,而且能防治疾病。中医“热者寒之”的治病原则上看,凡体内有热的人适宜食鸭肉,体质虚弱、食欲不振、发热、大便干燥和水肿的人食之更为有益。
作法:夏季在食用鸭肉时最好炖食,不但味道好且最滋补。
5.薏米
夏天用薏米煮粥,是很好的消暑健身的清补剂。薏米是清除体内湿毒的好食品,又有抗癌作用。盛夏时节阴雨连绵,空气湿黏,很多人都会“伤暑”,吃些薏米粥,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
暑热会减弱食欲及肠胃的消化功能,粥类食品易于消化,既能帮助补充因大量出汗所消耗的水分,还能快速补充血糖和能量,是消暑的最佳主食。
6.绿豆粥
在炎炎夏日,绿豆汤是最适宜的消暑饮料。绿豆亦食亦药,可用以清热解毒、消暑、利水,治暑热烦渴、水肿等。应注意,绿豆属于凉性药食之品,身体虚寒或脾胃虚寒者过量饮用,会出现腹痛腹泻,阴虚者也不宜大量饮用,否则会致虚火旺盛而出现口角糜烂、牙龈肿痛等症状。
作法:可以搭配大米或者凉粉等豆类做成粥,能补充更多的微量元素和B族维生素。
7.酸梅汤
酸梅汤的原料是乌梅、山楂、桂花、甘草、冰糖这几种。《本草纲目》记载:“梅实采半黄者,以烟熏之为乌梅。”该汤消食合中,行气散淤,生津止渴,收敛肺气,除烦安神,常饮可祛病除疾、保健强身,是炎热夏季不可多得的保健饮品。
作法:干乌梅、山楂、甘草、冰片糖或者红糖。方法:干乌梅和山楂必须先加水泡开,少量的桂花和甘草将泡开的乌梅和山楂用纱布包起来,大火烧开水,放入食材。煮沸后,加入适量的冰糖或者可以起到上色作用的红糖。小火熬煮6-7小时,在水大约被熬去一半的时候,酸梅汤也就做成了。
8.西瓜
西瓜性寒,味甘,归心、胃、膀胱经;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利尿的功效。经常饮酒的人体内偏热,常吃些西瓜能清火解热,能加强肝脏解除酒精毒性作用。新鲜的西瓜汁和鲜嫩的瓜皮能增加皮肤弹性。夏天出汗多,随着汗水的排出,丢失的营养也多,适当吃些西瓜,能补足丢失的水分,增加营养。
作法:西瓜可以生吃,榨汁。西瓜皮,可以用来煮水、炒菜、凉拌。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6041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