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药食同源 >> 饮食营养

中医师指出:冬天这样进补才有效

金钱草 2023-07-17 16:42:06

生活在都市中的现代人,大多精神压力较大,工作超负荷,晚上熬夜情况较多,所以经常会因睡眠不足等原因而有疲劳乏力、精力下降之感,因此适当进补有助于消除疲劳、调节人体阴阳平衡。这也是为什么俗语会说“秋冬进补,春天打虎”。还有一个因素是,进补的药物多数是温性的,冬季吃不容易上火,而且冬季吃,补肾的效果比较强。中医师提醒,秋冬进补适合所有人,但中老年人、办公室白领、脑力劳动者、身体较虚弱者或者平日容易感觉疲劳而力不从心者,秋冬进补更能祛病驱邪,调和气血,使身体达到最佳状态。

进补前先调脾胃

立冬一到,很多老百姓急着开始进补大餐。可大餐过后,却常又觉得肠胃不适。于是有的人便认为自己虚不受补,放弃了进补计划。中医师称,其实问题不在于进补的食物,而在于进补的方法不对头。冬季进补时,最好先做引补,调整好脾胃功能,为大补做好准备,这样就可以避免进补的不耐受反应,使得进补事半功倍。什么是引补呢?就是先把脾胃功能调好,可用些健脾开胃的药材,如党参、太子参、炒意苡仁、山药、莲子、砂仁等。

感冒时不能进补

根据各人的体质来选择补品和进补方式。在进补之前应先了解自己的体质。有的人不辨体质,看到别人进补什么自己也跟风,或者根据个人想象给自己下结论,结果往往达不到进补的效果。中医把人的体质分为九种:有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血淤质、特禀质。而这个体质往往不是单一的,常常是几种体质的混合,如既有阳虚,又有气虚,同时还有痰湿症。这就和单纯的阳虚或气虚的进补法不同。辨证错了,很有可能导致后面进补医治的错误。

中医师特别提到,伤风感冒时不能进补,不管是温补的人参、鹿茸,还是清补的沙参、玉竹,还是平补的枸杞、燕窝,都一概不能食用。等感冒完全好了之后,再行进补。

进补药材每次量少,每周服1-2次

中医师指出,进补的药材必须遵循“量要少,持续时间长”的原则。例如:人参每人每次不超过5克,每周服1-2次。阿胶每人每次不超过10克。剂量小了不奏效,剂量大了则会出现副反应。如有的老百姓喜欢一次用药材较多,导致出现“上火”,也有的老百姓每次吃一点,全家人一起用。有个老人家,听说黄芪补气,每次煲汤,不管什么汤,都要放两片黄芪,然后煮上4升水,全家人一起喝两天。这样的用法起不了什么效果。

药补在于扶正,食补在于养生,两者不可或缺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中医师称,很多老百姓重视进补的方剂,而忽视了日常饮食里,也有很多效果上好的进补材料。如羊肉是治疗气血两亏的上好食品,雪梨则可以滋阴润燥,是养阴的好帮手等。药补在于扶正,食补在于养生,两者不可或缺。但要提醒的是,尽管药食同源,药材可以制作成食物入膳,但药材也是药,进补要遵循服药的原则,不能用浓茶送药,如吃人参、花旗参喝浓茶等。同时也要注意中药的“十八反”、“十九畏”,以免药物相互作用,给人体带来伤害。

Tips

进补食疗方(1人分量)

男士温肾壮阳汤

● 海马核桃杜仲汤

用料:瘦肉50克,海马10克,核桃20克,杜仲15克,大枣3枚,生姜2片。

●黄精锁阳枸杞鸡肉汤

用料:鸡肉50克,黄精15克,枸杞10克,锁阳15克,大枣3枚,生姜3片。

●肉苁蓉淮杞猪尾汤

用料:猪尾1条,肉苁蓉20克,山药15克,枸杞15克,大枣3个,生姜2片。

女士滋阴养血汤

●当归黄精首乌瘦肉汤

用料:瘦肉50克,当归10克,黄精20克,何首乌10克,大枣3枚,生姜2片。

●参芪枸杞鸡肉汤

用料:鸡肉50克,党参15克,黄芪15克,枸杞10克,大枣3枚,生姜2片。

●参枣当归牛肉汤

用料:牛肉50克,党参15克,当归10克,大枣5个,生姜2片。

老人滋补汤

●芪党当归杜仲羊肉汤

用料:羊肉250克,黄芪20克,党参20克,杜仲15克,生姜2片,陈皮1块。

制法:将羊肉洗净,切成小块;将黄芪、党参、杜仲、陈皮、生姜用水洗净,将以上材料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用大火煮沸,再转成小火慢慢炖煮至熟烂,少量油盐调味,即可食用。特别适合那些脾胃虚寒、肝肾功能减退的中老年人。

儿童养脾汤

●太子参莲子瘦肉汤

用料:太子参10克,莲子15粒,瘦肉2两。一天一次,连服15天。适合脾胃虚弱,体弱多病的儿童。

===================================================

1、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添加朋友”--查找公众号--搜索“ ”--点击关注即可。

2、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下图二维码点击关注即可: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6039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