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宝宝太娇嫩,需要我们精心的护理,但是由于新手爸妈没有经验,对宝宝的一丁点变化都非常担心,总害怕是宝宝出现什么问题。所以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新生儿会常见的9种异常情况。1、脸上、身上长了很多的毛
出生后的宝宝身上长有很多毛,主要分布在额头和耳朵,并且密密麻麻的。按常理说,刚出生的宝宝应该是白白嫩嫩的,皮肤很光滑才对。
其实,宝宝在母体内,就已经全身都布满了胎毛。胎毛在母体内脱落,然后再长出柔毛。通常家长所看到的宝宝身上的毛,大多为柔毛。这些柔毛具有缺少色素,无髓质,生长力有限的特点,一般一两个月后就会自然脱落,所以不必担心。
2、脱衣服时,有皮屑掉落
月嫂在给宝宝洗澡、换衣服时,都会有不少皮屑随着衣服飘落下来。是不是宝宝的皮肤干燥引起的呢?
其实,这是因为宝宝皮肤表皮的角化层发育还不完善,而且皮肤表皮和真皮之间的基底膜不够发达,细嫩松软,因此表皮脱落。
另一方面,宝宝出生前处在温暖的羊水中,出生后受寒冷和干燥空气的刺激,一冷一热导致皮肤收缩,也会引起脱皮。
这种情况下,只要注意皮肤的清洁就可以了,千万不要强行撕扯即将脱落的表皮,以避免外来的感染和损伤。
3、打喷嚏、流鼻涕
有的月嫂发现刚出生的宝宝,会出现无端端打喷嚏、流鼻涕的现象,这不一定是宝宝感冒了。
由于新生的宝宝鼻腔内血运丰富、鼻腔狭小、鼻毛还没长出来,外界很微小的刺激就会令宝宝打喷嚏,所以如果宝宝没有其他症状或不适并不用过度担心。
4、经常打嗝
有时发现宝宝会经常打嗝,遇到这种情况,家里老人认为是宝宝受凉引起的,会用小被子把宝宝整个包住。
事实上,大部分宝宝都会时不时打嗝,有的甚至在妈妈的肚子里就会打嗝。打嗝的原因有很多,一般是因为消化系统受刺激而引起的。
打嗝并不是病,随着宝宝的长大,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发育完善,打嗝会自然消失,因此,遇到宝宝打嗝不必紧张。如果宝宝打嗝,可以将宝宝的背竖起来轻拍,或者让宝宝连续喝几口母乳或白开水。
5、下巴不时抖动
有些月嫂发现宝宝的下巴会经常性的抖动,感觉就像是成人受冷时,打寒颤的感觉。但是在给宝宝添衣后,这种情况还是会出现。究竟是不是宝宝受凉了,或者是其他什么问题呢?
其实,这些现象都是由于新生儿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受到刺激引起的兴奋泛化造成的。新生宝宝听到外来的声响时,往往会全身抖动,四肢伸开。
这时可以用包被把宝宝包住,给宝宝安全感,但是不要包得太紧。
6、肚子老是咕咕响
有些宝宝平时肚子里经常会发出咕咕响声,即便刚吃奶不久并不饿时也会这样。其实,这是宝宝的肠鸣声。是由于宝宝腹壁薄,肠蠕动快产生的,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7、头发细黄,并容易掉落
宝宝的头发又细又黄,并且在洗澡、睡醒后,发现有很多头发掉落。其实,宝宝头发细黄多半是因为毛发一直浸泡在羊水中而未接触空气造成的。
宝宝出生后,头发接触到了空气,就会变得越来越有韧性,颜色也会慢慢变黑。头发脱落则是因为刚出生的宝宝处于休止期的头发多于生长期头发而造成的。等到宝宝休止期的头发掉光了,新长出来的头发就不会容易掉落了。
8、脸上长了很多小疙瘩
有的宝宝自从出生后,先是长满了白色的小疹子,然后脸上又出现一片片的红斑。宝宝还小,又不敢给他随便抹药,不知道该怎么办。
其实,部分刚出生的宝宝鼻尖或小脸上长满了黄白色的小疹子,这种疹子叫做粟粒疹,是由于宝宝皮脂腺分泌旺盛造成的。
一般来讲,粟粒疹在宝宝出生后2-6个月时就会自行吸收。这段时间期间千万不要用手去挤,以免会引起局部感染。
有的宝宝头部、面部、躯干和四肢等部位会出现大小不等、边缘不清的多形红斑,这是由于宝宝皮肤表面的角质层还没有完全形成,皮肤娇嫩造成的,即使是轻微的刺激也会使宝宝的皮肤发生充血,不过,这些红斑不会让宝宝感到不舒服,而且一两天内就会自行消退的。
9、睡着了还在使劲儿
有些宝宝在睡着的时候,身子一直绷得紧紧的,转来转去,睡得很不安稳。
宝宝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发育不完善导致的,并不是生病不舒服。
温馨提示:
月子餐食谱顺产月子餐食谱
不要用手腕或手臂抱着宝宝。基于大家的惯性,很多新手妈妈在第一次抱宝宝的时候,都会用手腕来承受宝宝的重量。所以长时间抱着宝宝,手腕会特别酸痛,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腱鞘炎等症状。所以宝妈们可以尝试把手腕改成手肘,让手肘承受宝宝的重量。这样不仅能给宝宝更好的支撑,也能让妈妈更轻松。不要把宝宝竖着抱,尽量横着抱。新生儿最实用的姿势是横着抱,但有些新手父母会改为竖着抱,认为这样会让宝宝更舒服。其实竖着抱对宝宝的伤害很大,不仅会损伤脊椎,还会对宝宝的颈部造成很大的压力。因此,新生儿最好采用水平抱的方法。
当宝宝直立时,宝宝头部的重量会全部压在颈椎上。新生儿头部占全身长度的1/4,颈椎不足以支撑整个头部,会伤到宝宝的脊椎。这些伤害在当时不容易发现,但可能会影响孩子以后的生长发育。所以在宝宝1 ~ 2个月,颈部肌肉还没有发育完全的时候,就要防止这种不正确的姿势。因为胎儿在母亲体内已经习惯听到母亲的心跳,出生后让他再次听到这样熟悉的声音会产生一种亲切感,更容易适应这种情况,从而平复自己的情绪。所以抱宝宝的时候,把他的头放在靠近心脏的左侧,让他能听到大人心跳的节奏,这样会让他有安全感。国外有人做过实验:婴儿哭闹时,家长把他们抱起来,怀里抱着一群婴儿,家长用手轻轻拍打;另一组把婴儿抱在靠近左胸的位置,让他们听父母的心跳。结果发现,后一组婴儿比前一组婴儿更安静。
这种方式最合适。让新生儿的颈椎、腰椎、胸椎在同一水平线上,新生儿的头部和腰部需要支撑。这种方式符合新生儿的生理发育特点。当母亲抱着刚出生的婴儿时,让婴儿尽可能靠近她的胸部。这样,宝宝听着妈妈熟悉的心跳声就更有安全感了。双手抱头,用手托住宝宝的屁股、后背、头和脖子。你的姿势越放松,宝宝就会越舒服。拥抱,马宝的双臂可以作为宝宝的枕头,自然地将宝宝抱在胸前。另外,在新生儿时期,宝宝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躺着是最舒服的,也最有利于身体发育。新生儿时期,尽量让宝宝多躺着,少抱抱。
新生儿常见护理问题及措施
新生儿常见护理问题及措施, 新生儿常见生理现象及护理方法家里添了新生命,在高兴的同时,不免会有些手忙脚乱,加上新生儿常会出现一些让人手足无措的生理现象,下面是新生儿常见护理问题及措施。
新生儿常见护理问题及措施1 低体温
众所周知,胎儿温度一般比母体温度高0、5℃。
出生前,宝宝在妈妈体内正常宫内环境温度保持在36、7—37、3℃之间,出生后由于环境稍低,机体需要动用较多的热量来维持新生儿体温。新生儿主要靠棕色脂肪产热。
此时,宝宝为了维持正常体温和代谢,首先耗氧量需增加2-4倍以上,故呼吸较快,另外,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又很容易散热。
同时,我们成人感觉最舒适的温度在23-26℃之间,问题在于,这个室温对于新生儿就过低了。
所以,如果宝宝生后不注意保暖,持久的低温环境会使新生儿消耗过大,并造成代谢性酸中毒、低血糖、微循环障碍、血液粘稠度增加等一系列机体内环境变化,久而久之,就影响宝宝的体重和身高的增长。
饥饿
新生儿生后基础热量消耗为50kcal/kg,每日总热量约需100-120kcal/kg。
一般而言,饥饿后的代谢变化首先表现为血糖下降,肝糖异生增加,机体蛋白质分解,脂肪消耗,引起组织器官重量减轻,功能下降,当宝宝面临饥饿时也不例外。
新生儿生后吸吮力普遍较弱,消化功能差,水分丢失多,所以,出生7-10天左右,新生儿可能会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
如果生后喂养延迟、喂养不足,还会影响新生儿体内多种重要激素分泌水平变化,引起其胃肠排空运动延迟,消化酶分泌减少,肠上皮细胞萎缩,从而导致日后的消化吸收功能减弱。
目前,每天门诊就有许多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生长发育迟缓的宝宝来就医,那么问诊时追溯病史,大多父母在新生儿期的喂养都不是很积极,私以为这种情况可能与新生儿期饥饿有关。
吸收不良综合征
新生儿吸收不良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小肠的先天性消化酶缺乏,或继发于肠道感染后,导致小肠壁粘膜上皮细胞损伤,功能障碍,产生以腹泻为主的肠道功能紊乱,并可导致生长发育迟缓甚至停滞。
其主要表现在乳糖不耐受和牛奶蛋白过敏等。
其实新生儿有吸收不良综合征也不必刻意给宝宝减少饮食,可以仍旧坚持母乳喂养,待月龄大些后适当添加酸牛奶,或者适当提早增加辅食,试用要素饮食(一种化学精制食物,含有全部人体所需的易于消化吸收的营养成分),逐渐肠道脱敏。
不过,前提一定是摄入的热量必须要能满足新生儿生长发育需要。
新生儿泌尿系感染
新生儿肾盂、输尿管较宽,输尿管壁肌肉和弹力纤维发育未完善,弯曲度大,且女婴尿道短,男婴包茎污垢积聚,再加上新生儿免疫力较低,这就非常容易引起泌尿系感染,而且症状不典型。
如果新生儿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吃奶减少、皮肤苍白、表情不愉悦,或者嗜睡、不吃、不哭、不动、黄疸退而复现等,又查不出其他原因,请家长一定要注意留取尿液标本送医院做尿常规和艾迪氏检查。
新生儿外伤
新生儿关节韧带比较柔嫩,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颅骨软,如果在沐浴、更衣、换尿片时用力不当,容易导致锁骨骨折、髋关节脱位、桡骨小头脱位、青枝骨折等,有时轻微的脑部碰撞都容易引起脑震荡。
而新生儿患以上疾病时不会表达,痛苦时多数表现为神情淡漠、吃奶减少、少动。如果损伤后家人没能及时发现,持续时间久了很可能影响生长发育。
建议平时新生儿家庭护理操作时一定要用力轻柔,平稳抱放,防止滑落,细心检查。
新生儿常见护理问题及措施2 一、不可避免的'胃食管反流(吐奶)
胃食管反流是指胃中的食物和胃酸反流到食道或口腔。小儿胃食管反流的主要表现是吐奶。由于宝宝食道下括约肌尚未发育完全,新生儿在头六个月经常吐奶。
当孩子吐奶时,奶会从孩子的嘴和鼻子里溢出来。如果孩子精神很好,没有异常情况,也不用担心,这是正常现象,大多数孩子在12~14个月时会消失。如果没有消失,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病,需要寻求医生的帮助。
那么,新手妈妈应该如何减少宝宝吐奶呢?
1、少量多次喂奶
2、喂奶中途给孩子拍嗝
3、喂奶后垂直抱孩子半小时左右,给孩子拍嗝
4、喂奶时尽量减少孩子吸入过多气体
5、在安静、轻松的环境下喂奶
二、常见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由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升高而引起的。大多数婴儿会在出生后的第一周遇到。新生儿黄疸分为两类,一类是生理性黄疸,一类是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多发生在宝宝出生后2~3天,并在2周左右消退,早产儿一般在4周左右消退。在此期间,多给宝宝哺乳,多吃多拉可以有效缓解。
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家就可以护理,仔细观察,不用太担心。不过,如果孩子四肢发黄,尤其是手掌和脚发黄,家长就要小心了,需要尽快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有一种黄疸叫母乳性黄疸,属于生理性黄疸。对于这类黄疸,可暂停母乳3天,观察黄疸是否减轻,减轻了基本可以确定母乳性黄疸。如果确定为“母乳性黄疸”,没有其他疾病,可以继续母乳喂养。
一般的母乳性黄疸大多会在6~12周消退,但如果宝宝被医生判断为重度母乳性黄疸,一定要遵医嘱及时治疗,防止宝宝受到伤害。
病理性黄疸在出生24小时内出现,起病早,加深快,持续时间长,并可能反复。对于这种类型的黄疸,家长要小心,早发现,早治疗。
三、有一种不明原因的哭闹叫“肠绞痛”
“天惶惶地惶惶,我家有个夜啼郎”。对父母来说,最让人崩溃的是孩子哭了,而你却找不到原因。常在黄昏时分出现的肠绞痛,在孩子出生后2周至3个月内出现,目前尚未找到确切病因。
但随着肠道的成熟,大部分孩子的肠绞痛会在五个月后自行消失,目前还没有发现对孩子发育有影响。当孩子绞痛时,我们如何安抚他?飞机抱、按摩、遵医嘱服药等都是缓解儿童肠绞痛的有效方法。
四、饭后“肠胀气”
在宝宝两个月左右的时候,如果宝宝出现脸通红、全身发硬、腿乱蹬、哭闹等情况,那么孩子可能出现了肠胀气。为什么会出现胀气?如果是母乳喂养,可能与母亲吃的食物有关。如黄豆、萝卜等容易产气的食物。
如果用奶粉喂养,可能是对奶粉的反应,食物不耐受。最常见的原因是喂食时吸入了大量空气。此外,孩子哭闹时,常吸入气体,引起肠胀气。
如何减少肠胀气的发生?
1、哺乳时少吃或不吃易产气的食物;如含酸食品、乳制品、豆制品等;
2、尽量减少孩子喝奶时吸入的气体。哺乳时,要让乳房与孩子的嘴贴合,不留空隙。瓶喂时,瓶体倾斜放置,呈30~40度角倾斜并排出多余气体;
3、给孩子喂奶时,让孩子头部高于腹部,然后通过给孩子打嗝的方式排出气体;
4、孩子吃完奶后,让孩子趴着或给孩子飞机抱等姿势,排出多余气体;
5、排气操。宝宝胀气后,给他来套排气操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还能增加亲子互动。
新生儿常见护理问题及措施3 新生儿肺炎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
新生儿肺炎的护理工作极为重要,它对宝宝恢复健康有积极作用。不能把护理简单地看成只是喂奶、吃药、换尿布。护理的内容很多,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要密切观察宝宝的体温变化、精神状态、呼吸情况。
二、室内空气要新鲜,太闷太热对肺炎患儿都非常不利,可使咳嗽加重,痰液变稠,呼吸更为困难。室内的湿度也要适宜,火炉上应放上水盆,地上应经常洒些水,使室内空气不要太干燥。
三、新生儿得了肺炎往往不愿吃奶,应注意补充足够的液体和热量,除注意喂奶外,可输葡萄糖液。
四、患儿因发热、出汗、呼吸快而失去的水分较多,要多喂水,这样也可以使咽喉部湿润,使稠痰变稀,呼吸道通畅。
五、由于吃奶时可以加重喘,所以不要用奶瓶喂奶,应改用小勺喂。
六、要注意宝宝鼻腔内有无干痂,如有可用棉签蘸水后轻轻取出,以解决因鼻腔阻塞而引起的呼吸不畅。密切观察病情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保证抗生素及其他药物有效进入体内。尤其注意并发症先驱症状,注意药物毒副作用,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
当患儿烦躁不安、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肝在短时间内显著增大时,提示合并心力衰竭,应给予吸氧、控制补液量和速度、使用强心药等。当患儿突然气促、呼吸困难、青紫明显加重时,可能合并气胸或纵隔气肿,应作好胸腔闭式引流的准备,配合医生穿刺,做好胸腔引流护理。
新生儿肺炎的护理的注意事项
一、观察身体变化
要密切观察宝宝的体温变化、精神状态、呼吸情况。要注意经常变换宝宝的体位,取头高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利分泌物的排出。
二、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室内空气要新鲜,太闷太热对肺炎宝宝来说非常不利,会使咳嗽加重,痰液变稠,呼吸更为困难。新生儿室内温度应在20℃—24℃为宜,相对湿度维持在60%,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要避免对流,以防受凉。
三、补充液体和热量
新生儿得了肺炎往往不愿吃奶,应注意补充足够的液体和热量,除注意喂奶外,可输葡萄糖液。如果喂奶的时候,宝宝口鼻周围出现青紫、呛咳,要立即停止,并给他吸氧。病情稳定后,喂奶也应少量多次。
四、多喝水
宝宝因为发热、出汗、呼吸快而失去的水分较多,要多喂水,这样也可以使咽喉部湿润,使稠痰变稀,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以到医院做痰液雾化。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6016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这样的科学育儿群是害了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