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药食同源 >> 饮食营养

最新的研究表明,糖尿病是可以“治愈的”

溪黄草 2023-07-17 11:35:04

最新的研究表明,只要积极改变生活和健康饮食,糖尿病是可以治愈的。

糖尿病虽然是遗传疾病,但环境和生活诱因也很大。

引起糖尿病原因有两条:

第一是遗传因素,比如1型糖尿病。

第二是环境因素,比如2型糖尿病,是基因加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诱发二型糖尿病的因素包括热量摄取太多、活动量下降、肥胖、吸烟以及心理压力过大等等。遗传与环境这两条因素长期、共同作用,就使人得了糖尿病。

积极改变生活饮食习惯,糖尿病能好!

对于大部分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环境才是关键。得糖尿病就是终身的,其实,如果能够积极改变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通过低脂、低糖、低热量的摄入,再辅助非药物的营养摄取,糖尿病还是能够康复的。

科学控糖,从管理你的饮食和运动开始吧!

管理饮食:恰当的饮食可以让胰脏得到休养

彻底改变生活状态非常重要,而饮食和运动是生活改变的硬指标。主食一定要控制量,既然胰岛素分泌出现问题,那只有大幅减少高淀粉食物,让身体有时间休息和恢复,同时注重睡眠、减少压力,胰脏就会慢慢恢复功能。

管理运动:恰当的运动可以降血糖

运动也可以降血糖。有研究认为,持续性的中度运动,可让血糖进入肌肉细胞的速度加快20倍,从而有效降低血糖。

点击查看:得了糖尿病喝哪些茶比较好?这种茶是糖尿病的克星糖尿病的饮食,糖尿病饮食指南糖尿病禁忌 糖尿病饮食指南糖尿病禁忌全方位血糖类知识分享,转发功德无量糖尿病饮食指南糖尿病禁忌

胃转流手术能根治糖尿病,是否真实?

胃转流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早已是公认的事实,所以当然是真实的。胃转流手术之所以能治疗糖尿病,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利用外科手术改变胃部食物的生理流向,减少营养吸收,改变肠内激素分泌,消除胰岛素抵抗,恢复胰岛功能。但值得说明的是,手术不是人人都能做,胃转流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是有严格的手术限制的,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才能做,至于什么样的人符合手术指征,可以网上查一下便知。
胃转流手术在国际上早已经被广大糖尿病专家和患者接受,并且国际糖尿病联盟已经声明,适合手术的患者应该尽早选择手术治疗。并且随着胃转流手术的发展和普及,国内已经有几家具有开展胃转流手术资质的医院,所以并不是每个医院都可以做,提醒想做手术的患者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盲目选择。

如何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的治疗

糖尿病治疗的目标

要有效地治疗糖尿病,必须要先明确糖尿病的治疗目标,从而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糖尿病治疗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纠正高血糖和高血脂等代谢紊乱,促使糖、蛋白质和脂肪的正常代谢。

(2)缓解高血糖等代谢紊乱所引起的症状。

(3)防治酮酸症中毒等急性并发症和防治心血管、肾脏、眼睛及神经系统等慢性病变,延长患者寿命,降低病死率。

(4)肥胖者应积极减肥,维持正常体重,保证儿童和青少年的正常生长发育,保证糖尿病孕妇和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的顺利分娩,维持成年人正常劳动力,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糖尿病治疗之一:心理治疗

很多人认为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是饮食,运动以及药物治疗。其实心理治疗对糖尿病的控制非常重要。乐观稳定的情绪有利于维持病人内在环境的稳定,而焦虑的情绪会引起一些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拮抗胰岛素,引起血糖升高,使病情加重。正确的精神状态和对疾病的态度应该是在医生正确指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防治糖尿病知识,通过尿糖和血糖的监测,摸索出影响病情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掌握自己病情的特点,有坚强的信心和毅力,认真治疗而不紧张,坚持不懈的 进行合理的饮食、体力活动,劳逸结合。正确使用药物使体重、血糖、尿糖、血糖、血脂维持在合理水平。有感染、手术、重大精神负担时,要及时正确处理。总之,通过心理治疗的配合,达到有效的控制和防治糖尿病的目的。

糖尿病治疗之二:饮食治疗

民以食为天,人不一定每天都运动,但肯定每天都得吃饭。而饮食对糖尿病又有直接的影响,所以控制饮食对糖尿病治疗十分重要。传统中医认为:消渴多因嗜酒厚味,损伤脾胃,运化失职,消谷耗津,纵欲伤阴而改阴虚燥热发为本病。如《黄帝内经》曰:“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素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景岳全书》曰:“消渴病,其为病之肇端,皆膏梁肥甘之变,酒色劳伤之过,皆富贵人病之,而贫贱者少有也。”指出肥胖者、生活富裕者多患此病,这与现代医学认识糖尿病的病因相一致。血糖的高低因胰岛素的分泌与进食物的多少和种类密切相关,因而饮食疗法是各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无论何种类型的糖尿病,病情轻重或有无并发症、采用何种药物治疗,都应该严格进行和长期坚持饮食控制。
早在50年代以前,中外治疗方案均以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高蛋白质饮食为主。据临床实践证明,这种饮食结构对糖尿病病人的胰岛功能并无益处,而高脂肪饮食还会加重糖尿病病人的血管病变,高蛋白饮食则会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增高。当前医学专家则提倡高碳水化合物量,降低脂肪比例,控制蛋白质摄入的饮食结构,对改善血糖耐量有较好的效果,饮食疗法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饮食定时定量
根据年龄、性别、职业、标准体重[(身长-100)×0.9]估计每日所需总热量。男性比女性每天所需热量要高约5%。而年龄大小不同所需热量也有差异,一般是每公斤体重需要热量千卡数为青少年>中年人>老年人>,平均各高5%~10%每公斤体重/日。而不同体力劳动者每天消耗能量也不同。轻体力劳动者每公斤体重每日消耗30~35kcal热量;中等体力劳动者每公斤体重每天消耗35~40kcal热量;重体力劳动者每公斤体重每天需40kcal以上热量。一般来说,孕妇、乳母、营养不良者及消耗性疾病应酌情增加,肥胖者酌减,使病人体重保持正常体重的5%左右,常可使病情得到满意控制。
二、合理调整三大营养素的比例
饮食中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素的比例,要合理安排和调整。既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又要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目前,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主张:糖尿病病人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的55%~60%;蛋白质摄入量不应超过每日总热量的15%。以每日每公斤体重0.8~1.2g为宜。发育期的青少年及孕妇、乳母或特殊职业者及其它合并症的病人可酌加至1.5g左右;每日脂肪摄入总量不能超过总热量的30%,以每日每公斤体重0.6~1g为好,如肥胖病人,尤其有血脂过高或有动脉硬化者,脂肪摄入量应视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三、饮食计算及热量计算
供给机体热能的营养素有3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其中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每克可供热能4kcal(1kcal=4.184kj),脂肪每克供热能9kcal(37.74kj)。糖尿病病人可据其劳动强度将每人每天需要的总热量(kcal)按照碳水化合物占69%、蛋白质占15%、脂肪占25%的比例分配,求出各种成分供给的热能,再按每克脂肪产热9kcal,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每克产热4千卡换算出供给该病人不同营养成分需要的重量,可一日三餐或四餐。三餐热量分布为早餐1/5,午餐、晚餐各2/5。四餐热量分布为早餐1/7,其余三餐各2/7。例如:一个体重60kg的中等体力劳动者,正常体型的成年糖尿病病人,按每日每公斤体重40kcal的热量计算,一天总热量为2400kcal,按以上比例分配即1440kcal热量来自碳水化合物,360kcal热量来自蛋白质,600kcal来自脂肪。提供这些热量需供给360g碳水化合物,90g蛋白质,66g脂肪。
我们强调通过饮食控制热量的方法,并不是要求糖尿病患者每天一定要机械地去计算,而应在掌握这一计算方法后,每隔一段时间或体重有较大幅度改变时计算一下,制订出下一阶段饮食方案,而少食甜食, 油腻的食品,饮食选择既有原则但又要力求多样。

糖尿病治疗之三:运动治疗

运动疗法是依据患者的功能情况和疾病特点,利用体育锻炼防治疾病、增强机体抵抗力,帮助患者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有效方法。 运动给身体带来的好处将在下面列举的锻炼法中具体阐述。在 糖尿病的治疗中,运动疗法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老年患者、肥胖患者更为重要。祖国医学很早就认识到运动对糖尿病康复的重要性,隋代的《诸病源候论》、唐代的《外台秘要》都记载了消渴病的体育运动疗法。此后,历代医家皆有论述。

到十八世纪中叶,国外的一些著名医学家也开始主张糖尿病患者应做适当的体力活动,并把体力活动、饮食控制、注射胰岛素列为治疗糖尿病的三大法宝。有些轻型糖尿病患者只坚持体育锻炼并结合用饮食控制即能达到康复。

游泳锻炼法

1.游泳对人体健康的好处
游泳不仅同许多体育项目一样,对多种慢性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而且还有其独特的治疗价值,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l)游泳是在阳光、空气、冷水三浴兼并的良好的自然环境中进行的体育运动项目,从而集中了阳光浴、空气浴和冷水浴对人的所有疗效。
(2)游泳锻炼是一种全身性的锻炼,因而它对疾病的治疗也是一种综合性、全身性的治疗。通过游泳锻炼,可增强人体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从而能增强体质,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并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3)游泳锻炼能增强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慢性病人通过游泳锻炼,可增强发育不健全的器官、系统的功能,使已衰弱的器官、系统的功能得到恢复和增强,从而使疾病得到治疗。
(4)游泳锻炼既可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培养人同大自然搏斗的拼搏精神,又能使病人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克服对疾病畏惧烦恼的消极心理,因而十分有利于健康的恢复和疾病的治疗。
2.游泳运动量的掌握
游泳锻炼,与人们从事的其他体育锻炼项目一样,只有科学地掌握运动量,才能使每次锻炼既达到锻炼的目的,又不致发生过度的疲劳和使身体产生不良反应。
游泳锻炼时,应如何科学地掌握运动量呢?
掌握游泳锻炼的运动量的方法有多种,但对普通游泳爱好者来说,最为简便的方法,是根据游泳者脉搏变化的情况,来衡量运动量的大小。
我国正常人安静脉搏频率为每分钟60-80次。经常参加游泳锻炼的人,安静脉搏频率较为缓慢,为每分钟50-60次;锻炼有素的人,脉率还要低一些。对普通的游泳爱好者来说,每次游泳后,脉搏频率达到每分钟120-140次,此次锻炼的运动量则为大运动量;脉搏频率为每分钟90 - 110次,则为中运动量;游泳锻炼后,脉搏变化不大,其增加的次数在10次以内,则为小运动量。
选择游泳锻炼的运动量时,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普通的游泳爱好者,即使是年轻力壮者,每周大运动量的锻炼,也不应超过2次;而中年人则以中等的运动量为宜,不要或少进行运动量过大的游泳锻炼;老年人最适宜小运动量和中等偏小的运动量的游泳锻炼。

慢跑锻炼法

跑步是一项方便灵活的锻炼方法,老幼咸宜,已日益成为人们健身防病的手段之一。
1.跑步与健身
(1)锻炼心脏,保护心脏。坚持跑步可以增加机体的摄氧量,增强心肌舒缩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防止冠状动脉硬化。
(2)活血化瘀,改善循环。跑步时下肢大肌群交替收缩放松,有力地驱使静脉血回流,可以减少下肢静脉和盆腔瘀血,预防静脉内血栓形成。大运动量的跑步锻炼,还能提高血液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防止血栓形成。
(3)促进代谢,控制体重。控制体重是保持健康的一条重要原则。因为跑步能促进新陈代谢,消耗大量血糖,减少脂肪存积,故坚持跑步是治疗糖尿病和肥胖病的一个有效“药方”。
(4)改善脂质代谢,预防动脉硬化。血清胆固醇脂质过高者,经跑步锻炼后,血脂可下降,从而有助于防治血管硬化和冠心病。
(5)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生命在于运动,人越是锻炼,身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就越强。
2.跑步健身法
健身跑应该严格掌握运动量。决定运动量的因素有距离速度、间歇时间、每天练习次数、每周练习天数等。开始练习跑步的体弱者可以进行短距离慢跑,从50米开始,逐渐增至100米、150米、200米。速度一般为100米/30秒-l00米/40秒。
(1)慢速长跑:是一种典型的健身跑,距离从1000米开始。适应后,每周或每2周增加 1000米,一般可增至3000-6000米,速度可掌握在6-8分钟跑1000米。
(2)跑行锻炼:跑30秒,步行60秒,以减轻心脏负担,这样反复跑行20-30次,总时间30-45分钟。这种跑行锻炼适用于心肺功能较差者。
跑的次数:短距离慢跑和跑行练习可每天 1次或隔天1次;年龄稍大的可每隔2-3天跑1次,每次20-30分钟。
跑的脚步最好能配合自己的呼吸,可向前跑二三步吸气,再跑二三步后呼气。跑步时,两臂以前后并稍向外摆动比较舒适,上半身稍向前倾,尽量放松全身肌肉,一般以脚尖着地为好。
3.注意事项
(1)掌握跑步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健康的中老年人为预防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控制体重;轻度糖尿病患者,体力中等或较弱者,为增强体质,提高心肺功能,都可进行跑步锻炼。
肝硬化、病情不稳定的肺结核、影响功能的关节炎、严重糖尿病、甲亢、严重贫血、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心血管病如瓣膜疾病、心肌梗死、频发性心绞痛等均不宜跑步。
(2)跑步应避免在饭后马上进行,或在非常冷、热、潮湿及大风的天气下进行。
(3)跑步锻炼要循序渐进。从短距离慢速度开始,做到量力而跑,跑有余力,不要弄得过分疲劳或使心脏负担过重。
(4)跑步最好在早晨进行,可先做操然后跑步,临睡前一般不宜跑步。

散步锻炼法

(1)普通散步法:用慢速(60-70步/分钟)或中速(80-90步/分钟)散步,每次30-60分钟,可用于一般保健。

(2)快速步行法:每小时步行5000-7000米,每次锻炼30-60分钟,用于普通中老年人增强心力和减轻体重,最高心率应控制在120次/分钟以下。

当你感到情绪低落,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劲时,不妨快步走上十几分钟,就能使心理恢复平衡。

(3)定量步行法(又称医疗步行):在30度斜坡的路上散步100米,以后渐增至在50度斜坡的路上散步2000米,或沿30度-50度斜坡的路上散步15分钟,接着在平地上散步15分钟。此法适用于糖尿病、心血管系统慢性病和肥胖症的患者。

(4)摆臂散步法:步行时两臂用力向前后摆动,可增进肩部和胸廓的活动,适用于呼吸系统慢性病的患者。

(5)摩腹散步法:一边散步,一边按摩腹部,适用于防治消化不良和胃肠道慢性疾病。

(6)小雨中散步法:在雨中散步比在晴天散步更有益。雨水不仅净化被污染的空气,雨前阳光中及细雨初降时产生的大量的负离子还具有安神舒气,降低血压的功能。在细雨中散步,还有助于消除阴雨天气引起的人体郁闷情绪,使人感到轻松愉快。毛毛细雨犹如天然的冷水浴,对颜面、头皮、肌肤进行按摩,令人神清志爽,愁烦俱除。

糖尿病治疗之四:药物治疗

对于那些病情较重的患者,光靠运动,饮食可能无法控制病情。这时就需要配合药物治疗。以下是对一些常用药的介绍。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西药

磺脲类
最早应用的口服降糖药之一,现已发展到第三代,仍是临床上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餐前半小时服药效果最佳最。

双胍类
口服降糖药中的元老。降糖作用肯定,不诱发低血糖,具有降糖作用以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如调脂、抗小血板凝集等,但对于有严重心、肝、肺、肾功能不良的患者,不推荐使用。为减轻双胍类药物的胃肠副作用,一般建议餐后服用。

糖苷酶抑制剂
通过抑制小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苷酶,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就像人为的造成“少吃多餐”),从而降低餐后血糖,故适宜那些单纯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患者。餐前即服或与第一口饭同服,且膳食中必须含有一定的碳水化合物(如大米、面粉等)时才能发挥效果。

噻唑烷二酮
迄今为止最新的口服降糖药。为胰岛素增敏剂,通过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而降低血糖,并能改善与胰岛素低抗有关的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该类药物应用过程中须密切注意肝功能。

甲基甲胺苯甲酸衍生物
近年开发的非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对餐后血糖有效好效果,故又称为餐时血糖调节剂。进餐前服用。

胰岛素

胰岛素的种类非常繁多,常见的分类方法主要有:

根据作用时间分类
短效胰岛素:即最常用的一种普通胰岛素,为无色透明液体,皮下注射后的起效时间为20~30分钟,作用高峰为2~4小时,持续时间 5~8小时。

中效胰岛素:又叫低精蛋白锌胰岛素,为乳白色浑浊液体,起效时间为1.5~4小时,作用高峰 6~10小时,持续 时间约12~14小时。

长效胰岛素:又叫精蛋白锌胰岛素,也为乳白色浑浊液体,起效时间3~4小时,作用高峰 14~20小时,持续时间约24~36小时。

预混胰岛素:为了适应进一步的需要,进口胰岛素又将其中的短效制剂和中效制剂(R和N)进行不同比例的混合,产生作用时间介于两者之间的预混胰岛素。

根据来源分类
牛胰岛素:自牛胰腺提取而来,分子结构有三个氨基酸与人胰岛素不同,疗效稍差,容易发生过敏或胰岛素抵抗。动物胰岛素唯一的优点就是价格便宜。患者可以轻松负担。

猪胰岛素:自猪胰腺提取而来,分子中仅有一个氨基酸与人胰岛素不同,因此疗效比牛胰岛素好,副作用也比牛胰岛素少。目前国产胰岛素多属猪胰岛素。

人胰岛素:人胰岛素并非从人的胰腺提取而来,而是通过基因工程生产,纯度更高,副作用更少,但价格较贵。进口的胰岛素均为人胰岛素。国内日前也渐渐开始具有生产人胰岛素的能力了。

根据胰岛素浓度分类
U-40:40单位/毫升
U-100:100单位/毫升,常专用于胰岛素笔。
国内胰岛素均为40单位/毫升,
国外胰岛素则两种都有。患者在用注射器抽取胰岛素之前必需搞清楚自己使用的是哪种浓度胰岛素,否则后果严重。
不同浓度的胰岛素有不同的用途:
U-40用于常规注射
U-100主要用于胰岛素笔

完整版请看这里:/diabetes_gb.htm

糖尿病如何治疗

糖尿病是一个古老的疾病,祖国传统医学称之为"消渴症",公元前400年,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中就记载过这一病名,其中“消”的含意是消瘦,“渴”的含意是干渴,仅仅两个字就形象、生动地勾勒出糖尿病人的典型症状。

西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远远晚于中医学,糖尿病的英文名称是Diabetesmellitus,这个名词源于希腊文,大约在1675年由英国人ThomasWillis首先提出,Diabetes的意思是虹吸管,而Melltus是蜜或甜的意思,所以其完整的含义是排泄多量甜味的尿液。

纵观人类与糖尿病的斗争历史,人类经历了传统经验应用、化学药物兴起、胰岛素使用、综合技术发展4个阶段,可谓征途漫漫。然而,到目前为止,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糖尿病的患病率及病死率仍呈逐年上升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到2025年,全球成人糖尿病患者人数将增至3亿,而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将达到4000万,其中9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为2型糖尿病(T2DM)。T2DM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口服药物及胰岛素治疗等综合方案,然而上述内科治疗不能使病人血糖完全恢复正常,也不能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及病情的进一步加重。现在研究表明:胃转流手术(GBP)对T2DM有确切疗效,治愈率可高达95%,美国及欧洲已经广泛采用GBP治疗T2DM,尤其是伴有肥胖症的病人。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糖尿病是一种内科治疗范畴的疾病,何时外科医生加入到治疗T2DM的大军中的?GBP手术又是怎么一回事?GBP为什么能治疗T2DM,机制何在?回答上述几个问题,我们首先要追溯到上个世纪减肥手术的演变。

减肥手术的“意外收获”

上个世纪50年代,减肥手术开始用于治疗肥胖症病人,长期随访发现:减肥手术后肥胖症病人的体重明显减轻,同时伴随的T2DM病情也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然而不同术式的减肥手术对T2DM的治愈率存在较大差别,其中以胃转流手术(GBP)的治愈率最高,可达83-95%,是目前临床上常常采用的一种治疗T2DM/肥胖症的术式。

GBP的独特之处在于改变了食物的正常生理流向,按照食物是否通过分为两部分消化道区域:①食物转流区,即大部分胃、十二指肠及近段空肠,为一盲段消化道,此部分消化道无食物通过;②食物流经区,即远段空肠及回肠,此部分消化道提前接纳食物。

GBP与2型糖尿病

目前GBP治疗2型糖尿病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该领域研究已经成为科研工作者追逐的“热点”课题,并因此产生了许多观点和假说。

最初有人认为GBP术后血糖水平的下降与肥胖症病人体重减轻有关,但是大量的临床病例研究又否定了这一观点。意大利热那亚大学医学院Scopinaro等人研究发现:GBP术后10天内,病人的血糖水平即可迅速恢复到正常水平,此时尚未发生体重的减轻;GBP术后1月,病人血糖水平已经恢复正常,体重指数仍然超出正常标准80%;国内武警总医院的临床研究发现:GBP术后1月,体重减轻的效果尚不明显时,患者的糖耐量已经明显改善,因此上述资料表明术后血糖水平恢复与体重下降并无必然联系。

第二种观点认为GBP治疗T2DM的作用与病人术后进食量减少有关,但是也被否定,原因如下:①从临床研究的角度来讲,限制摄食量作用最强的减肥手术不是GBP,而是可调节式胃束带术(AGB)等纵行减肥手术,但是AGB术后未见血糖水平的明显改善;②从动物实验研究的角度来讲,武警总医院的张新国、高宏凯等人采用GK大鼠(T2DM动物模型)实施保留全胃的转流手术,术后动物摄食量没有减少,体重反而增加,术后4周空腹血糖水平及糖耐量明显改善,因此上述研究结果不支持手术后进食减少与GBP的降糖作用相关。

现在多数的学者认为:GBP术后胃肠道内分泌激素对糖代谢的调节作用是GBP治疗2型糖尿病的重要机制,即肠道神经内分泌学说——GBP手术改变了食物的流向,通过肠道-胰岛轴,调节胰岛内分泌功能,提示胃、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是否接触食物与糖尿病病情的改善相关,由此出现了两种假说:①后肠道理论(hindguthypothesis):食物刺激诱导肠源内分泌激素合成和/或分泌增加,如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通过肠道-胰岛轴调控胰岛内分泌功能,增加胰岛素的合成和/或释放,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②前肠道理论(foreguthypothesis):即营养物质避开对胃十二指肠的刺激,减少“胰岛素抵抗因子”等物质的释放。目前,关于GBP术后肠道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变化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

国内最新研究动态

武警总医院普外科糖尿病课题组,依托国内最早开展“GBP治疗2型糖尿病”的技术、手术例数最多的临床学术优势,首次采用保留全胃、不同区段小肠转流的新型GBP手术动物模型,探索食物转流的确切效应部位,研究转流手术后GK大鼠糖代谢与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及胰高血糖素原mRNA表达变化的关系,初步研究结果显示:①保留全胃的GBP手术,并不减少胃腔容积,仍具有较好的控制血糖水平作用;②食物转流的效应部位是远段空肠及回肠;③GBP手术可能通过刺激小肠L细胞,增加回肠胰高血糖素原mRNA合成,导致血浆GLP-1增加表达水平,通过肠道-胰岛轴,调控血糖水平。

武警总医院自2004年开展GBP治疗T2DM的临床研究,目前手术例数累计已经达200余例,术后T2DM治愈率达95.2%,采用的手术术式为缩小胃腔,离断小肠,远端小肠与近端胃行Roux-en-Y吻合,而非近期媒体报道的十二指肠切除术。

综上所述,国外研究及国内武警总医院的临床研究初步结果可以肯定:“GBP手术可以治愈T2DM,有确切疗效”。然而GBP手术治疗T2DM的机制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相信随着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揭开手术治疗T2DM神秘面纱的时刻为期不远了,千百万糖尿病患者将由此走向健康人生!

武警广西总队医院是西南地区首家使用胃转流手术治疗糖尿病的诊疗机构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5992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