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药食同源 >> 饮食营养

【提醒】被“降糖二字”毁掉的糖尿病人,最后落得一身并发症!

推拿按摩助人为乐 2023-07-17 05:09:29

“降糖二字”,每天牵动的千万的糖尿病人的心,一天很大一部分时间都交给了“降糖二字”,但并发症该出现的还是出现了,为什么整天忙于降糖还是会出现并发症呢?为什么有些几十年的糖尿病人却身体依然很好呢?

1、盲目降低出现低血糖

出现过低血糖的糖尿病应该都清楚,自低血糖后身体就会感觉不如以前,很长时间难以恢复,因为节食过度,用药过度,盲目“降糖”追求“血糖”过低的糖尿病患者要特别注意了。一次低血糖对身体造成的危害你无法弥补。

2、降糖重要还是体质重要

血糖高需要降到正常是正确的,但不要太过刻意,偶尔的一两次血糖高是正常的。必须清楚,降糖和体质的关系,如果你为了降糖不敢吃不敢喝,没有好的身体作为载体,降糖又有何用,血糖稍高不一定会出现并发症,但体质不行绝对会出现并发症。保证营养的基础上降低血糖才可取。

3、为了降糖超负荷运动

糖尿病用运动疗法是没有错的,但不可取的是过度运动,想当然按消耗热量算法,来进行运动降糖,进行激烈运动、较长时间运动等,是不可取的,糖尿病本身心脑方面、骨骼方面承受压力相对会脆弱一些,采取不合理的运动,会直接导致并发症出现。

点击查看:得了糖尿病喝哪些茶比较好?这种茶是糖尿病的克星糖尿病的饮食,糖尿病饮食指南糖尿病禁忌 糖尿病饮食指南糖尿病禁忌全方位血糖类知识分享,转发功德无量糖尿病饮食指南糖尿病禁忌

红薯的升糖指数高达77,竟是糖尿病肾病患者最优主食?

红薯大家一定不会陌生,这个香甜软糯的“家伙”,可是很多人的最爱呢。红薯富含膳食纤维,能够缓解胃肠道对脂肪和糖的吸收,虽然吃起来甜,但却有平稳血糖的作用。又因为红薯有较强的饱腹感,能够有效减少总体热量的摄取,所以红薯又是很多减肥人士和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物。

红薯的升糖指数跟红薯的凉热有关,刚煮熟的红薯升糖指数为77,属于高升糖指数食物,放冷的红薯,升糖指数明显下降,只有53,这个凉红薯又属于中升糖指数食物了。判断红薯适不适合糖尿病患者吃,不能光看升糖指数,还要看升糖负荷。什么是升糖负荷呢?升糖负荷就是升糖指数乘以碳水化合物含量,然后再除以100,经过计算,红薯的升糖负荷只有13.3,糖尿病患者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虽然说糖尿病患者可以放心吃红薯,但是也不能不限制,只不过可以将平时主食的量折算为红薯的量。比如平时以米饭为主食,那么100克米饭相当于300克红薯,可以将100克米饭折合为300克红薯的量来兑换。不能换成红薯为主的就不计其数,那是要不得的。

说完糖尿病患者可以吃红薯,我们再来看看肾病患者为啥可以吃红薯呢?肾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蛋白质的摄取量,红薯中蛋白质的含量比较低,而且红薯富含膳食纤维,有饱腹感,还能减缓消化道的吸收。红薯比米饭更适合肾病患者食用。

市面上红薯种类繁多,糖尿病肾病患者都可以吃吗?红薯的种类确实挺多,有白心的,也有黄心的,有板栗红薯,也有蜜薯,还有紫薯。这些品种的红薯不仅味道好,营养高,而且微量元素也不太相同,但是这些红薯的升糖指数和升糖负荷差别都不太大,所以,每种红薯都可以吃。

虽然理论上糖尿病和肾病患者可以使用红薯,但是也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确定。比如血糖已经很高了,就要先控制住血糖然后才可以吃一些升糖负荷较低的食物。

糖尿病患者如何保证营养?糖尿病就是因为血糖升高,血糖主要来源于食物,有些糖尿病患者担心血糖升高,对自己的饮食会严格控制,甚至吃很少的东西。但是人体能量的来源主要是食物,如果控制饮食过于苛刻,势必会引起一些身体所必须的营养成分的摄入不足。所以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要根据身高、体重指数等来综合选择食物。

糖尿病患者的主食尽可能选择一些粗粮,像玉米、燕麦等,蛋白质的含量控制在一天总热量的15%左右,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兼顾。植物蛋白主要就是豆制品,动物蛋白要选择优质动物蛋白,像牛奶、鸡蛋、瘦肉等。

糖尿病患者要少吃水果,在血糖控制稳定的情况下,两餐之间可以适当吃一些水果,但是不能过多。尤其是饭后不要吃水果,避免血糖波动。

【饮食】12岁得糖尿病,84岁还活着,他只做了一件事

Andrew:越来越觉得这个世界很奇妙,不同的认知导致每个人眼中都是不同的世界。
少数人思维。只有那些少数真正相信,并且认真执行,他们成为成功的人。

图/均出自网络

我们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张白纸,整个世界任我们图画。

当我们 6、7 岁,我们会想做科学家、发明家、作家……

当我们 20 多岁,我们的人生有无限的可能性。

当我们 30 岁的时候,我们慢慢开始追求稳定安逸,人生路越走越窄……

当我们到 40 岁的时候,开始步入中年,人生似乎也看到了尽头,失去了可能性。

但有这么一个人,他 12 岁的时候,就确诊为 Ⅰ 型糖尿病患者。此后 20 年,他一直靠打胰岛素苟延残喘。在他 31 岁时,发生了肾病变,医生说他活不过?5?年,还说他人生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在病床上慢慢等死。

但倔强的他不认命!经过努力,他成功控制了血糖,每天注射的胰岛素不到 10 单位。他不仅逆转了糖尿病并发症,还在 45 岁的时候,考上医学院!现在,84岁的他,健康地活着,还是个享誉国际的医生。

他就是伯恩斯坦医生(Richard K. Bernstein),一位致力于 推广低碳水饮食的糖尿病治疗专家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任何人在任何年龄任何境地,都有无数的可能性!

现年84岁的伯恩斯坦医生,可以像年轻人一样运动

特别提醒:以下文章不能取代专业的医疗意见。糖尿病患者有任何的健康相关问题,请与自己的医生商量。如果要进行任何大幅度的饮食或生活习惯的调整,请咨询医生!

01

痛苦童年

1934 年 6 月 17 日,伯恩斯坦在美国纽约出生。他在 12 岁的时候就被诊断出先天 Ⅰ 型糖尿病,又因为他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很高,医生认为他不适宜摄入脂肪,所以推荐他进行低脂高碳水饮食。

他的父母对医生的话唯命是从,所以他每天的饮食就是 各种碳水化合物 。可想而知,这些食物推高了他的血糖,所以他在 13 岁的时候,就要每天注射? 200 单位的胰岛素 。

每次注射胰岛素的时候,他的皮下脂肪都会凹陷下去,过程又慢又痛。有时候胰岛素不小心注射过量,他还会出现低血糖的症状。

每个夜晚,伯恩斯坦的父母总会守在他旁边,深怕他在睡梦中,一不小心因为低血糖而突然死亡。

就这样,他一直遵照着医生的建议,乖乖地打胰岛素。可是,他长得又矮又瘦,身体状况越来越差。

02

悲惨青年

20 岁到 30 岁,应该是一个人最强壮的十年,但对伯恩斯坦, 却是最痛苦的十年 。

这十年,他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糖尿病并发症:黄斑瘤、肾结石、胰腺管结石、肩膀僵硬、双腿变形……日复一日地折磨着他。

但他的主治医师却告诉他:“这些症状和你的糖尿病没有关系,你已经把糖尿病控制得很好了,不用担心。”

如果他还是当年那个听话的孩子,他可能还会相信,“虽然我浑身难受,但是医生说的不会错”。

但是,一年又一年, 他能感受到 自己的身体状态不好,糖尿病也控制得不好!

1965 年,31 岁的伯恩斯坦拥有一位医生妻子,3个可爱的孩子,还是个很有成就的工程师。但因为糖尿病的关系,他的身体被诊断出更多并发症——血管疾病、心肌症、夜盲症、白内障……

他每天晚上躺在床上,全身疼痛难忍,时而暴躁时而忧郁。但他的医生除了安慰他和让他继续注射胰岛素外,什么方法也没有。

一天,他的尿检中出现了大量的蛋白,这是肾病变的征兆。他之前得的肾结石只是让他疼痛,并没有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但肾病变若控制不好,会引发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医生告诉他,如果 Ⅰ 型糖尿病患者出现肾病变,他的预期寿命 只剩下 5 年 。

死于肾病的人,因为体内积水,整个身体会发胀。他开始每天晚上发噩梦,梦见自己像气球一样涨破而死。

03

自救中年

伯恩斯坦知道,如果自己再继续听医生的话,下场就是在病床上慢慢等死,他不再有机会看到三位孩子的成长,他还将离他的老婆而去。

既然医生帮不了他,他决定自救。他开始阅读各种书籍,尝试各种方法。

1967年,他在父亲的建议下开始运动。但运动没有改善他的情况,反而带来低血糖。到了1969年,经历两年的举重运动后,他还是弱不禁风,没有一点肌肉,所以他放弃了运动。

直到 1969 年 10 月,已经 35 岁的伯恩斯坦在一本叫《实验室世界》的杂志上看到了? 监测血糖的广告 。

这个广告,最终成了让伯恩斯坦一直活到现在( 84 岁)的救命稻草。

广告上写着,只需要一滴血,这个仪器 能在一分钟之内测出血糖值来 。有了这个仪器,任何人都能随时监测血糖值,预防低血糖发生!在那时候,只有医生才有资格购买,所以他用妻子的名义,买了一台 650 美元的血糖监测仪器。

从那以后,他开始每天测量? 5-8 ?次血糖。他发现自己每天血糖的波动非常大,在?2.2 — 22.2mmol/L 之间疯狂上下。

这时候他才明白,为何他时常乱发脾气,因为高高低低的血糖,让他一会儿亢奋一会儿低落,他的情绪就随着血糖一起过山车。

有了新仪器的帮助,伯恩斯坦可以在低血糖的时候补充葡萄糖,防止昏厥。为了平衡血糖,他调整了注射胰岛素的策略,从每天一次改为每天两次,但每次的剂量减少。但这些改变只让他避免了血糖值? 极低 ?和? 极高 ?的状况,他的糖尿病并发症还是没有改善。

直到 1972 年,他读到一篇文献,上面提到了一个全新观点:“糖尿病并发症可以预防甚至逆转,方法是让 血糖值正常化 。” 文献里用动物实验证实了这个观点。

伯恩斯坦如获至宝,他第一时间就和他的主治医师分享,没想到医生却反驳他,说这只是痴人说梦

“人和动物不一样。况且使血糖值正常化根本是不可能的。”

主治医师狂泼冷水,但也减轻不了伯恩斯坦的并发症。伯恩斯坦决定继续坚持自己的路。

他把自己当做 动物来实验 ,研究自己每餐 饮食 和 胰岛素 对血糖的影响。

经过一整年,每天 5-8 次的测试,伯恩斯坦发现他的身体: 每吃下 1 克糖,会增加 0.28 mmol/L 的血糖值 ,每 1 单位的牛(猪)胰岛素能降低 1.68 mmol/L 血糖值。

在这一年中,他精确地调整饮食和注射胰岛素的剂量,让自己的血糖尽量随时保持在 4.6 mmol/L 左右。为了找出对血糖值影响最低的食物,每次进食结束,他都会测量血糖。

最后他发现,最能控制血糖的饮食方法,就是 低碳水饮食法 。

他在饮食中避免开几乎所有的糖,主要摄入脂肪和蛋白质。以下食物都列入了黑名单:所有添加 糖 或 蜂蜜 的食物,所有由 谷物 和谷物面粉制成的食物,如面包、谷类、意大利面和大米;所有含淀粉的蔬菜,如? 土豆、玉米、胡萝卜、豌豆、西红柿 ?和? 豆类 ;所有新鲜或腌制的? 水果 ;除黄油、奶油、发酵奶酪和全脂酸奶之外的所有乳制品……

一年后,伯恩斯坦的? 血清胆固醇 ?和? 甘油三酯水平 ?就不再高到爆表,降到了正常范围之内。他像普通人一样开始长肌肉,胰岛素使用量降到了原来的六分之一以下。他眼皮上的黄斑瘤消失了,让他担心得难以安睡的蛋白尿也消失了!

这让伯恩斯坦坚信:“ 每个糖尿病人都应该有知道自己血糖值的权利。”? 通过血糖仪,可以随时监测血糖值,从而自行控制血糖。

04

打败不了他们,就成为他们吧——45岁读医

伯恩斯坦无私地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世界上所有受糖尿病折磨的人,但他“血糖值正常化治疗糖尿病”的理论,却遭受医学界无尽的打压。

其中打压他最多的,就是 美国糖尿病协会 (ADA)。

因为美国糖尿病协会的主要收入,就是他们杂志上的药物广告。如果糖尿病人因为采用了低碳水饮食,减少了对药物的需求,协会的广告收入就会大幅降低。另外, 如果病人开始自行监测血糖,他们对医生的依赖就会减少,医生们的收入、权威性也跟着下降 。

这是美国糖尿病协会千方百计阻止病人自行监控血糖、低碳水饮食推广的主要原因。靠糖尿病赚钱的人,痛恨那些提倡正常血糖值概念的人,因为他们损害了这些人的经济利益。

伯恩斯坦的理论一直无法在权威医学期刊上发表,一部分原因是美国糖尿病协会的打压,另一部分原因是他没有医学文凭。

为了推广他的理论,45 岁的伯恩斯坦决定放弃工程师的工作,重回学校,当个学生——医学院的学生。他说了这么一句: “我打败不了他们,所以我只好加入他们”。

1977 年,伯恩斯坦以高分进入了艾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1983 年,他在纽约马罗内克开了一间自己的医疗诊所,开始了漫长的医生生涯。因为他的努力,“只有医生才能购买血糖仪的限购政策”被取消了。1981 年,糖尿病病人终于可以自行监控血糖值。

他鼓励糖尿病患者监测自己的血糖、饮食和胰岛素剂量。他认为, 只有让患者参与到自己的治疗计划中 ,患者才能自行控制血糖,也才能逆转糖尿病并发症。

05

控制血糖,掌控命运

伯恩斯坦的 “ 控制血糖值治疗计划 ”,最后终于获得医学界认可,造福了数百万的糖尿病患者,也让他健康快乐地活到现在。

可以说,没有伯恩斯坦,现在的糖尿病人,可能只能一个月去医院测一次血糖。而这些人,也完全不会知道自己每天的进食后的血糖变化。

现在 84 岁的伯恩斯坦,比 Ⅰ 型糖尿病患者的预期寿命足足长了十年。他把自己的长寿,归因于?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法带来的血糖稳定——他的血糖值一直控制在 4.6 mmol/L 左右 。

控制血糖,让他掌控了自己的命运。曾经被医生宣判只剩 5 年寿命,曾经肾结石、黄斑部病变、白内障,让他不禁想:如果那个 12 岁的少年,早一点知道这个道理,可能就不需要承受那么多的非人折磨。

目前,伯恩斯坦依旧精力充沛、雄心万丈,他还有太多的事想做:学习物理、自由航海、帆船运动……但为了让更多的糖尿病人受益,他无暇顾及自己的爱好。

“ 我很幸运,从糖尿病的集中营逃出来了,但是世界各地还有千百万人被囚禁着 。为了他们,我也不能停止推广低碳水饮食、推广测量血糖的工作……” ,他说。

伯恩斯坦的愿望,就是希望告诉每一位糖尿病人:“糖尿病不是世界末日,只要让血糖值正常,就能重新掌控你的身体!”

为什么有些糖尿病患者仍然毫无节制的饮酒,他们是怎么想的?

对这种人我还真的做过简单的了解,主要有下列几种原因。

其一是自己奢酒成隐,酒对于他来说己刻骨铭心,三天不吃饭可以,一日不饮酒则如饿虎挖心。其二是抱有侥幸心理,不听医生的、听酒友的,误以为医生夸大其词。其三是这种人一般无所事事,家庭关系、夫妻关系一般不顺,有的离异且孩子也不站在自己立场,由于性格内向且任性,很难同他人勾通交流,即是交流也是我行我素,你有你的千条计,他有他的老主义,说了也等于白说。

总而言之,这主要是由于自己生活环境和成长过程中爱的缺失原因造成的。在我调查的数十个人中,现在透析的、烂足的、眼底出血的等占百分之七十,百分之十已离开人世。特别透析的,三天两头透,不说经济负担和无任何生活质量,单是透析就把他们搞的痛不欲生。往往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方觉醒的大有人在,望还在把生命当尔戏的糖尿病患者且莫为了解口馋而害了性命,不但自己遗憾终生,而且愧对父母、妻儿和亲朋好友……

我十几年的糖尿病了。本来不是太喜欢喝酒,最近十年,变得比较喜欢这一口。一来喝酒对控制餐后血糖有帮助,二来我的血糖一直控制得比较好,各项指标基本上都达标,每个月几乎能喝二十五天。不过,随着年龄大了,联系四十多天以上天天喝酒的话,空腹血糖会忽然飙升的7以上甚至8以上,需要三到五天才能降下来。原因有二。一则长期饮酒使热量体内积蓄,必定会通过血糖表现出来,二则,不喝酒的话,会按时服用降糖药,喝酒不能吃药,时间长了,自然会让空腹血糖缓缓上升,进而突破正常值。

尿病是 社会 人民的公敌,病的原因主要是由生活影起的,有的人自己有糖尿病不能饮酒,总是毫无节制的喝酒,我的感觉,这些人是对家庭和自己,不负责任,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这种病主要是要管住嘴,迈开腿,活到99,起床万步走。

糖尿病人能不能喝酒,很多糖尿病人问过,医生也回答过无数人。

只要是糖尿病,又发出这样的疑问的,都是想喝酒的,因为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喝酒对身体不好,就像都知道抽烟有害 健康 一样。

医生会详细的解释,

喝酒的害处 喝酒会导致酒精肝: 长期喝酒的人群会导致体内的脂代谢异常,血脂增高,脂肪细胞包绕肝细胞,出现脂肪肝,称为酒精性脂肪肝,有轻度、中度、重度之分,还可能导致肝功能损害,肝脏的解毒能力下降,长期发展下去,可能会出现肝硬化、肝癌等。

喝酒可能出现低血糖: 空腹时,机体主要通过糖异生和肝糖原分解来提供能量,保持血糖的稳定。糖尿病患者如果大量饮酒,尤其是空腹,当体内储存的肝糖原被耗尽,糖异生又被酒精所抑制,就会出现低血糖。严重时会出现低血糖昏迷,而这种情况与醉酒非常难以区分,可能就会导致延误治疗,有生命危险。

喝酒会使血糖升高: 喝酒的人通常会在朋友聚餐,食物非常丰富的情况下大量饮酒,同时大量进食热量极高的食物,这样,就会导致摄入的热量过高,导致血糖的升高和大量的热量转化为脂肪储存在皮下,导致肥胖。过高的体重会出现明显的胰岛素抵抗,也会逐渐升高血糖。

但是听的人听完表示我听明白了,但是仍然还是会喝,仍然还会毫无节制的喝,这是什么心理呢?我来简单的分析一下,

我为什么要喝酒?工作需要:很多人说,工作需要,不得不喝。政务接待要喝,做生意要喝,自己请客得喝,别人请客更得喝,在这些人看来,所有的事情都必须在酒桌上解决。

这种借口看来冠冕堂皇,是呀,工作需要,赚钱有限,总不能不工作、不赚钱吧?

但是自从八项规定以后,我觉得喝酒的借口应该会少了很多,政府接待明显少了,办事效率高了,求人办事先喝酒的时候应该少了很多。

做生意更不需要以牺牲身体为代价,有很多高雅、高档的消费,不一定要喝昂贵的酒。

悲观心理:有些糖尿病人说,反正糖尿病治不好,喝吧,痛快一时是一时,先不管身体怎么样,喝完再说。

存在这种心理的大有人在,虽然糖尿病目前尚不能除根,但是积极治疗,保持血糖的尽量平稳,是不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比起非糖尿病人,糖尿病朋友需要的无非是饭前吃一些药,打一针,难道会比饭前喝一些酒会更麻烦吗?

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平时不喝酒,但有亲朋好友在,必喝,不是不珍惜自己,而是觉得不喝点酒,太没意思了,唉人生苦短,命由天定,开心才是最好的。

作死的节奏。我同事的哥哥今年39岁,去年单位体检确诊糖尿病,他看了一眼体检报告就扔到一边,转身到超市买了一箱雪碧,回到家三天喝完一整箱。直接酮症酸中毒120救护车拉到医院抢救,父母老婆孩子哭死。出院回到家还是不控制,一天到晚他吸烟喝酒,熬夜打牌,不控制饮食,不运动。,我同事说她带着哥哥去医院内分泌科看那些截肢的,尿毒症的,眼睛看不到的糖尿病晚期患者,他她哥哥还是无动于衷,现在全家都没辙了,自己不爱惜身体,别人都没办法

我的观点是:这样的人不把自己当回事,自暴自弃,最终毁掉的是自己

一一恕我直言

谢谢理解!!!

人能拿住病就什么也不当一回事,一旦病拿住人就什么也当回事了,无论怎么样一定不要让病拿住人。

听专家狗把人吓死了。早晚是死。死要死的明白,宁愿清醒死,不要无价值的死。所以该吃的吃,该喝:的喝。不能饿死。

你好,三诺讲糖很高兴为你解答!

为啥明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应该戒烟戒酒,但是还是毫不节制的喝酒?我认为可能出于大多数人都会有的侥幸心理。

在疾病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认为自己会是那个幸运儿,当疾病真的来临时,一开始可能会严格要求自己,保持 健康 的生活方式,但一旦病情控制住了,又开始管不住自己了。

就好比喝酒,一些糖尿病友饮酒,发现自己的血糖不但没升高,反而降低了,就开始无所顾忌的饮酒了,其实,他们可能根本不知道患糖尿病饮酒的危害。

糖尿病饮酒的危害
1、糖尿病患者喝酒可以使血糖发生波动,能会出现血糖过高,也可能出现血糖过低,总是不在正常的范围内,空腹大量饮酒可以导致严重的低血糖,甚至危及生命。

2、长期饮酒会使酒精当中的乙醇影响各种降糖药物的功效。

3、糖尿病患者如果长期饮酒,酒精摄入过多,有可能会导致患者糖代谢的紊乱,引起胰岛细胞慢慢的走向衰亡,加重病情。

4、酒精对肝脏和肾脏功能损伤较大,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如果长期饮酒会引起高脂血症、高血压、脂肪肝、酒精肝、糖尿病肾病等病症的发生。

如果实在戒不掉酒,那么,也应该满足下列条件的情况下,少量饮酒:

(1)血糖控制平稳,空腹血糖在7,8毫摩尔/升以下。

(2)无糖尿病严重并发症。

(3)不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胰腺炎等)。

(4)肝功能正常。

(5)非肥胖者。

同时,每次饮酒量以1个酒精单位为限,大约相当于啤酒(含4%酒精)400毫升,或葡萄酒(约含10%酒精)150毫升,或30度白酒50毫升。每周饮酒不宜超过两次。尽量选择度数低的酒类,不要饮用高浓度白酒。

晚上注射胰岛素或服用降糖药的糖尿病患者,喝酒前一定要吃主食,切忌晚餐空腹大量饮酒,以免夜间发生严重低血糖。

总之,饮酒的危害很多,建议糖尿病友,能不饮酒还是不要饮酒啦!

纯手打,码字不易。若您赞同文中观点,就赏个赞、点个关注呗,如有疑问可留言或邀请“三诺讲糖”回答!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5924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