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药食同源 >> 饮食营养

3种鱼再便宜也别买!重金属多还致癌,卖鱼的从来不吃,你却成天端上桌

半枫荷 2023-07-17 04:38:49

国人讲究“无鱼不成席”,随着营养知识的普及,鱼肉因其独特的营养优势,成为了众多“肉食者”的最优选。

但是,鱼肉虽好,也并不意味着它是完美食物,和其他食物一样,吃鱼也不能胡乱吃。

哪几类鱼最好别吃?

1重金属多的鱼有两种:

一是大型食肉鱼。

相信你也听过一句俗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说的正是,大型食肉鱼靠捕食小鱼生存,而那些小鱼又以其它海洋生物为生。

食物链经过层层富集,大鱼体内重金属(如汞)等有害物质的含量通常也比较高。

所以,不推荐食用鲨鱼、旗鱼、剑鱼、鲭鱼王等大型食肉鱼。

二是重量太过极端的鱼。

同种类的鱼,长得太大只通常鱼龄也更大,也就是鱼会相对老一些,吃起来肉质不够嫩。

另外,鱼年龄越大,长得越大,体内可能积聚了更多的重金属有害物质,口感和营养都减分。

而如果是个头太小的鱼,本身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肉质不够鲜嫩,加上鱼刺可能不少,万一卡着就难办了。

一般买鱼,选“八分大”左右的比较合适,比如草鱼以4~5斤、鲫鱼0.5~1斤、武昌鱼和鲤鱼1.5斤为好。

2有致癌风险的鱼比如咸鱼、熏鱼。不少人爱吃,因为很香,又下饭。

但是,早在2012年,咸鱼就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1类致癌物。

咸鱼是一种腌制食物,盐分高,含有较高的亚硝酸盐,在胃酸的作用下,会产生亚硝酸胺。

亚硝酸胺是一种间接致癌的化学物质,可能会增加食道癌、胃癌、鼻咽癌的风险。

此外,熏鱼中含有较多的亚硝酸盐,进入胃里,会变成亚硝胺而被吸收。

肉类在高温熏制时,还会产生另一种致癌物——苯并芘,烟熏、煎炸越久,苯并芘含量越高。

其实不止是咸鱼、熏鱼,其他的腌制、熏制食品如腊肠、腊肉、咸菜、熏肉等等也有同样的问题。

所以,偶尔吃吃就行,不要餐餐都拿来下饭啊!

3鱼鳞不完整、鱼眼凹陷的鱼吃鱼,最重要是新鲜。

新鲜的鱼,鱼眼球饱满突出,角膜透明清亮,富有弹性;另外,体表有透明黏液,鳞片光泽且与鱼体贴附紧密,不易脱落。

而不新鲜的鱼,鱼眼凹陷,粘液多而不透明,鱼鳞暗淡且有较多的脱落。就算买的时候还活着,腐败的速度也会比鱼鳞完整的鱼要快,因此肉质和营养都不会太好。

4未煮熟的鱼烹调鱼时,请确保鱼肉完全煮熟,吃了未经煮熟的鱼,可能会导致寄生虫感染。

此外,不要把未煮熟的鱼和其它食物的盘子放在一起,避免交叉污染。

5过度油炸的鱼油炸过的鱼虽然味道更诱人,但高温煎炸后会使鱼肉的脂肪氧化,产生自由基、苯并芘等有害物质。

其次,鱼类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在高温下会被破坏,严重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

哪五种人群不适合吃鱼

1痛风患者鱼、虾、贝类等食物富含嘌呤,因此,痛风病人急性发作期要禁食一切肉类及含嘌呤高的食物。

缓解期则应定量吃鱼肉类食物,严禁一次摄入过多。

可适量选用含嘌呤较少的鱼类(如青鱼、鲑鱼、金枪鱼、白鱼、龙虾等);

少用含嘌呤较多的鱼类(如鲤鱼、鳕鱼、大比目鱼、鲈鱼、鳗鱼、鳝鱼等);

禁用含嘌呤高的鱼类(如沙丁鱼、凤尾鱼和鱼子)。

2过敏体质者特别是曾经因吃鱼虾类食物发生皮肤过敏的人应慎吃鱼,以免再次引发过敏。

3出血性疾病患者鱼脂肪中含有二十碳五烯酸(EPA),具有防止胆固醇粘附于血管壁的作用,对于动脉粥样硬化者十分有益。

但是,摄入过多EPA会抑制血小板凝集,容易加重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出血症状,对病情恢复不利。

4服用某些药物的人扑尔敏、苯海拉明等为组胺受体拮抗药,而鱼虾等富含组氨酸的食物在体内可转化为组胺。

若上述抗组胺药与之一起吃则会抑制组胺分解,造成组胺蓄积,诱发头晕、头痛、心慌等症状。

5肝肾功能严重损害者鱼类食物蛋白质含量丰富,过多摄入会加重肝、肾担负,肝肾功能严重损害者应在医师的指导下,定量吃鱼。

鱼的这个部位比砒霜还毒

这个部位就是鱼胆。

众所周知,鱼胆是一味中药,在我国古代的一本书《证治准绳》曾经记载过它有清热解毒、明目止痛这个作用。

所以很多人便听信所谓偏方,通过吞服鱼胆的方法为自己治病,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古代医家使用鱼胆大部分是作为外用药来用,而不是直接内服!

2019年2月,河南开封一女子误信偏方,一连生吞了4个鱼胆,结果导致自己上吐下泻,脸色发白,最终确诊患者出现急性肾衰和急性肝衰。

所以,很多所谓的偏方、土方并不靠谱,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都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才能服用,

那么若是真的误食了鱼胆,病人清醒的情况下,允许他催吐的情况下可以去催吐。

如果不允许的话还是建议尽快到医院去救治,特别是有些患者催吐完了,还要尽快到医院去。

本文内容综合整理自人民日报、科普中国、成都商报四川名医、人民网、央视财经等

(放到你圈子里,朋友们会感激您)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5917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