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药食同源 >> 饮食营养

得了糖尿病寿命会减多少年?简单的三句话告诉你

金樱子 2023-07-16 07:58:59

糖尿病不用怕,并发症才可怕。单纯糖尿病是不会引起寿命问题的,导致寿命减少的是并发症。

第一句话是:糖尿病只要不出现并发症,和正常人是完全一样的。

第二句话是:糖尿病的治疗,不只是降血糖,阻止和提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句话是:血管的寿命将决定或影响自身的寿命。

保护好血管有三点

1、血糖要平稳,不能忽高忽低,忽高忽低比血糖高更损害身体。

2、保证血压的正常,血压不正常,会造成动脉硬化进一步发展。

3、保证血脂的正常,血脂是血压和血糖正常的基础,糖尿病你建议没两个月查一次血脂。

血糖、血压、血脂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尽量让这三个指标都正常。

努力做好这些,糖尿病寿命与体质并不会比正常人差。

点击查看:得了糖尿病喝哪些茶比较好?这种茶是糖尿病的克星

糖尿病的饮食,糖尿病饮食指南糖尿病禁忌

糖尿病饮食指南糖尿病禁忌

全方位血糖类知识分享,转发功德无量

糖尿病饮食指南糖尿病禁忌

糖尿病人控制的很好最多能活多少年

关于糖尿病人控制的很好最多能活多少年的回答
您好,得了糖尿病的人,如果控制的好的话,也和正常人一样的,也可以长寿的,这个不要担心的。我外婆50岁得了糖尿病,最后活到了83岁,只要控制好血糖,避免并发症,就能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平时注意少食含淀粉高的食物,像土豆、藕等,少食坚果类的食物像花生、瓜子、开心果等,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尽量使空腹血糖小于6.0,餐后2小时小于8.0。
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1型糖尿病一般能活多久?

关于能活多久,是糖尿病病友最关心的问题

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只要血糖控制好,也能长寿,这里我举几个例子,大家可以看看。
病龄最长的1型糖尿病病友
确诊年龄:7岁

带病生存:84年

她的寿命远远超过她的4个兄弟姐妹和老伴,她说:“我很庆幸自己患了糖尿病”
最长寿的1型糖尿病病友
确诊年龄:47岁

带病生存:55年

寿命:102岁

人物特点:运动员,幽默,有活力
兄弟两1型糖尿病,病史加在一起长达154年
Bob和GeraldCleveland,哥哥Gerald去年90岁,弟弟Bob 86岁。这对兄弟两人都患有1型糖尿病,病史加在一起长达154年。

弟弟Bob 5岁的时候患上了1型糖尿病,就是以前说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那年是1925年。胰岛素的发现是1923年的事情,也就是说从确定诊断的第一天起,Bob就开始了长达81年注射胰岛素的生活,而且这样的生活还在继续。

哥哥Gerald 16岁的时候也患上了和Bob一样的1型糖尿病,但是,病情并没有影响他的寿命和生活质量。Gerald有很好的教育职业,教育工作过程中,他获得了博士学位,27年后获得公立学校的助理院长,并最终担任院长一职。

回答此类问题一直感觉很残忍,心中隐痛。1型糖尿病又被称为青年发病型糖尿病,因为它常常在青少年时期,也即35岁以前发病。据统计,我国的1型糖尿病病人的平均寿命约为正常人的80%,一般为60多岁。

1型糖尿病的病人因为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即胰岛细胞不能分泌胰岛素,导致血糖升高,所以,1型糖尿病人必须从发病开始就应用胰岛素进行治疗,而且要终生应用,不能依靠口服降糖药来降糖。

其实,对1型糖尿病的生命最大的威胁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它的并发症,如休克和酮症酸中毒,它们是导致1型糖尿病人生命危险的最重要因素。

如果1型糖尿病人及时正确地应用胰岛素治疗,控制好饮食,坚持科学的饮食疗法,配合合理的运动,保持心情的舒畅,从而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不发生并发症或保持病情在轻度水平,糖尿病是不会影响到寿命的。

1型糖尿病,发病原因尚不明确,遗传、自身免疫系统缺陷、病毒感染等。是一种常见病,此病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再则除了儿童之外,实际上1型糖尿病也可能发生在一生中各个年龄段,特别是更年期。起病急骤,口渴、多饮、多尿、多食伴随着乏力消瘦,患者的体重下降很明显,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是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一般建议采用外来胰岛素进行终身治疗,尚无口服的特效药物,本病目前尚无法根治。但是近几年湖南省湘雅医学院在胰岛干细胞移植上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在被移植的个体上,发现其胰脏胰岛分泌明显比被植入前活跃和增强,此项技术虽然不能彻底根治1型糖尿病,但是可以使病患的胰脏恢复胰岛细胞的活力,减少外来胰岛素的注射单位,给1型糖尿病患者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治疗理念。1型糖尿病患者应该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选择低血糖生成的食物和相应的运动,依附于现代的生物医学 科技 ,定期监测血糖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促使血糖达标。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 健康 的饮食和运动,合理的使用外来胰岛素,在血糖达标平稳状态下1型糖尿病患者的寿命和正常人群的寿命无异。

一型糖尿病是人体的胰腺β细胞无法分泌胰岛素。胰岛素的作用是将血糖运送到肌肉细胞在这里被氧化供能。在没有合成胰岛素前,一型糖尿病人的寿命很短。自从胰岛素可以人工合成后,一型糖尿病人的寿命大大延长。而且有胰岛素泵,可以随时监测人体血糖而调节胰岛素的注射,这样,很更好的稳定血糖。对 健康 更好。

1型糖尿病是因为胰脏内的β细胞受损而不能分泌胰岛素或分泌的胰岛素不足造成血液血糖过高的一种常见病。

而胰脏β细胞在20岁之后,一般不会再生。因此1型糖尿病需要长期补充胰岛素,但只要合理饮食、加强运动,严格控制好血糖,应该也可以有较长的生命期。

我国1型糖尿病人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
跟欧美国家相比,我国1型糖尿病人有这样的特点:

1.血糖控制达标的人比较少。

2.发生糖尿病急性、慢性并发症的人比较多。

3.平均寿命比较短。

这个很好理解,如果血糖长期控制不达标,就容易发生糖尿病急性、慢性并发症,从而影响生活质量,甚至会影响寿命。

但是,人的命并非天注定,而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得了1型糖尿病,如果你不想跟正常人一样长寿的话,可以这样做:
1.继续胡吃海喝,不要控制饮食。

2.继续伏案久坐,不要规律锻炼。

3.继续抽烟酗酒,不要戒烟、限酒。

4.继续忽视血糖,不要定期检测血糖。

5.继续忽视 糖尿病急性、慢性并发症,不要定期复查血压、糖化血红蛋白、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尿蛋白、眼底、心电图等。

6.继续远离医生,不要定期咨询医生,不要及时调整降糖方案。

相信我,事在人为,你的选择决定你的寿命!

(大海捞针啊121) 的回答: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慢性进行性疾病。1型糖尿病患者需终身胰岛素替代治疗,2型糖尿病经适当的饮食、运动和药物有机结合治疗后,病情可迅速得到控制。只要认真对待,精心治疗,两种类型的患者皆可维持正常生活,并与一般人一样参加体力劳动,同享天年。另外,无论哪种类型的患者,只要平时在饮食、药物、运动三方面配合得很好,糖尿病可长期控制在满意水平,没有并发症,都可以结婚。要达到满意控制病情,生活上注意要有规律,需掌握主动、灵活地药物治疗,长此以往,可使家庭生活和正常人一样幸福、美满。还有糖尿病患者结婚后,如果病情控制一直理想,无心脑肾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可以怀孕。但应选择血糖控制最佳浓度时受孕,有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尤其妊娠的前3个月非常关键。

1型糖尿病有2中人会有。第一就是遗传,这个加强锻炼,注意饮食。第二中就是吃的垃级食品太多,引发1型糖尿病。以前报道过9岁男孩天天自己给自己打针,好可怜。最后不幸离世,病从口入,人人自爱。

我身边就有一个1型糖尿病患者,和我一样大今年39岁。注意饮食!加强锻炼,一样可以长寿。。。。不管啥病要有好的心态,向上的精神,生活一样幸福美满!

活到100岁很难,只要好好控制,七八十还是没问题的,这是我常对病人的回答。不少奥运冠军也是1型糖尿病终身戴胰岛素泵治疗的。如果自暴自弃,那就不好说了,所以关键的在于心态,对自身的关注,还有经济实力。

糖尿病是怎样引起的?得了糖尿病会影响寿命吗??

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中国的糖尿病患者已经超过了1.1亿人,而处在糖尿病前期的人群也已经超过了1.4亿人,这部分人群如果不注意饮食习惯也可能在一段时间后成为糖尿病患者。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一旦被诊断为糖尿病后,糖尿病就与您为伴,这一生都会被糖尿病缠身。

糖尿病的发病因素比较多,2型糖尿病主要是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引起来的。胰岛素抵抗是指肌肉、脂肪组织社区及利用糖的时候出现了障碍。肝脏摄取糖的能力减弱,餐后对于肝糖原输出不能有效抑制。

引起胰岛素抵抗的原因除了遗传因素之外,环境因素也非常重要。比如激素紊乱、药物影响、应激等等,而在环境因素中,最为重要的是不合理的生活方式。这些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如果长期存在,也就会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其中,以下几种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更容易引起糖尿病。

高脂饮食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吃起来会更香。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与膳食脂肪所提供的能量百分比呈正相关。含有高饱和脂肪的膳食早已经被证明可以增高血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并可以引起胰岛素抵抗的情况发生。

缺乏体力锻炼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对于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缺乏体力活动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研究发现,与缺乏体力活动的人相比,那些能够坚持中等体力活动的人,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明显降低。高强度的体力活动与低血浆胰岛素水平有关,体育锻炼能够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胰岛素抵抗的情况发生。

超重或肥胖体重超重和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体重超重24的人,糖尿病的发病率是体质指数正常者的两倍。而肥胖的人,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是体重正常者的三倍。原因在于肥胖者的胰岛素受体减少和受体缺陷,发生胰岛素抵抗现象比较高,会影响到葡萄糖的转运、利用和蛋白质的合成。

微量元素缺乏如今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人认为自己不存在营养素缺乏的情况。而实际上,也正因为物质水平的提高,以前吃不到的时候现在吃得太多,这就会造成部分营养素出现了缺乏。而在这些营养素中,铬、锌和硒元素的缺乏,都会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比如硒元素缺乏会导致机体对氧化损伤的敏感性增加,过多的自由基积累则会引起生物膜磷脂汇总不饱和脂肪酸的一系列反应而加重胰岛细胞的损伤和血管神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糖尿病,虽然是一种代谢病疾病,但是因为糖尿病而引起的一些并发症却会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糖尿病的并发症分为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低血糖、感染。慢性并发症主要是包括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严重者会出现昏迷并危及生命,慢性并发症虽然不会直接致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血糖控制不好也会造成糖尿病死亡。比如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大血管病变,就是糖尿病引起大、中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控制好血糖,才能够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风险。而控制血糖,不能仅仅依赖于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仅仅是糖尿病治疗的一个方面。在糖尿病的治疗中,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也是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与药物治疗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药物治疗、运动治疗和饮食治疗,三者不能缺少,三管齐下,血糖才能控制好。而血糖控制好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风险才会降低。有些血糖控制比较好的人,可能患上糖尿病已经三四十年的,但是出现的并发症却比较少,这就需要坚持药物治疗、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控血糖,更有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5758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