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药食同源 >> 饮食营养

「重磅」王辰院士:做好准备!我们可能与新冠病毒长期共存

半枫荷 2023-07-16 06:23:37

昨晚播出的央视新闻频道《新闻1+1》,主持人白岩松连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对于是否有可能要做好与新冠病毒长期共存的准备,王辰院士表示,像这个病(新冠肺炎)我们就是说有可能转成慢性的,像流感一样长期在人间存在的病。这种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对此我们要做好准备。

1、14天过去了,感到高兴的变化是什么?王辰:由于床位的增加,应收尽收的战略目标正在一步一步实现。2、担心的是什么?王辰:病人收治比较晚,收治之前可能已经传染他人。这个问题不解决,不利于控制疫情传播。除了应收尽收,应收早收很关键。3、武汉到底有多少病人?摸排出来了吗?王辰:摸排很重要,目前已经摸排9成以上。但具体有多少病人还不太清楚,而每天确诊的病例是实实在在的。4、武汉床位供给够了吗?王辰:我觉得现在床位的问题很大幅度解决了。方舱医院到明天将有三万张床位,其他定点医院也达到两万左右。但现在的问题是,这些床位是不是能够及时用上。比如现在收治病人的时间还相对较长,需要尽早收治。这需要规范流程,而这个流程或许还需要摸索。5、武汉危重症病人占病人的比重降到18%,什么原因?王辰:最主要的原因是收治的病人总量多了,分母变大了。6、现在可利用的手段和药物是否明显增多?王辰:有所增多,但也还在探索阶段。因为这个病是一个新出现的疾病,对它的规律还不了解,此前是基于过去的一些经验现在制订的一些治疗的方法。随着对病情规律的认识,我们的治疗针对性越来越强、越来越规范了,但我们的认识还非常粗浅,包括对新药、新疗法的探索都还在初级阶段。大家知道医学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对于一个新药和新疗法绝对不是简单能够一蹴而就的,在这个时候,我们既要有急迫的心情,感受到病人急迫的需要,同时要有非常清晰的头脑、非常稳健的行动,这样才能推动科学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我要特别提示的就是一定要尊重科学程序。7、方舱医院轻症转成重症的比例高吗?王辰:我做了一个调研,这个比例在2%-5%左右。这个或许也跟方舱医院里有一些存量、病人发病时间比较长有一定关系。另外,在方舱医院有效规范的治疗之下,一旦有重症病人,会及时转到正规医院去,流程比从家里转病人要通畅很多,能够帮助病人得到规范及时的治疗。8、方舱医院里的广场舞是否有积极作用?王辰:这个病本身特点就是目前大部分都是轻症病人。方舱医院病人是轻症病人,从体力上、心态上都能够进行一些社会活动和交往。方舱医院里组织一些人文活动,对于舒缓病人紧张情绪、提高生活状态和质量是非常有帮助的,对病情也有帮助。9、钟南山说武汉还存在人传人,在武汉阻断人传人还需要做什么?王辰:这个病能够人传人,是由病毒的生物学规律所决定的。阻断人传人,就要让它不具备人传人的条件,也就是说把传染源隔离起来,把传播途径切断。这也是我们过去采取一系列措施,比如封闭小区、收治和隔离患者等的原因,用这些措施防止交叉感染。10、无症状感染者怎么发现?怎么治疗?王辰:对无症状感染者的判断主要是靠核酸检测,以后还会有抗原检测、抗体检测,这些检测方法是甄别无症状感染者有效的手段。新冠病毒或许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针对它所反映出来的生物学特点,我们随着认识加深,会对应制订一些医学上的防范和诊断治疗方法,并做出相应的安排和预防。11、第六版诊疗方案中也明确提到了气溶胶传播,如何防范?王辰:气溶胶是在一定空间内传播,所以通风至关重要,人和人之间不要太密集,保持一定的距离至关重要。另外,跟风向的上下风口也有关系。12、拐点来了吗?王辰:我们感觉到现在发病的趋势在放缓。总的来说,拐点是否到来取决如何定义拐点。一定要基于疾病本身的规律和基于这个规律之上,我们所采取的社会动员和一系列防控、干预措施的综合影响,拐点是一个因变量,我们控制好它的若干自变量才是重要的。13、新冠病毒可能跟我们长期共存吗?有这种可能性。王辰:新冠肺炎与SARS不同,SARS传播性和致病性都很强,很快把宿主杀死然后病毒自身也不容易存活。而新冠肺炎有可能转成慢性疾病,像流感一样与人类共存。对此我们从临床诊治和生产生活防范方面都要做好相应的准备。14、如何做好长期共存的准备?王辰:真正地防控这个疾病,最强有力的生产力一定来自科学研究、对于科学规律的认识和科学方法的发明发现。15、病人痊愈之后,损伤的肺部能完全恢复吗?王辰:我们有限的观察提示它能恢复,甚至完全恢复,但这还有待更进一步、更长期的观察,我想大家不必过于担心独享不如共享!!好文章发给大家!▲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你若喜欢,点个在看

疫情在短时间内可以结束吗?钟南山院士给出答案,说了什么?

一. 钟南山院士说新冠病毒可能是长期存在的,短时间内不可能结束。

钟南山院士是这样说的:就当前来看,新冠病毒可能是长期存在的,但是,病毒的大规模传播是可以控制的。如今三年时间过去了,我们看到钟南山院士的预判仍然有着现实意义。



二. 从全球范围看,新冠疫情不会在短时间内结束。

既然新冠病毒有可能长期存在,就说明新冠疫情在人类世界不会在短时间内结束,原因是什么呢?至少有着以下两点:

1. 新冠疫情的控制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我们国家一直抱着“零容忍”的防疫策略,发现一起疫情,消灭一起疫情,但是,彻底清除新冠病毒,毕竟不是我们一个国家的事情。新冠疫情几乎遍及了世界的每一个国家和地区,再看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疫情一波又一波,每天都有着大量的确诊病例被发现,对于这些,我们必须正视。

2. 新冠病毒还在不断发生变异。

新冠病毒是人类遭遇的一个极其狡猾的对手,疫情以来,它一直在通过不断的变异来适应人类,比如说,变异之后的新冠病毒,虽然其毒性有所减弱,但是,其传播速度却更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在这里列举一下有关的数据:

病毒的传播指数(RO值)是衡量病毒传播性的直接数据,新冠病毒原始毒株的RO值为2.5-3,变异毒株德尔塔的RO值为5-8,变异毒株奥密克戎BA.2的RO值为13.3,变异毒株奥密克戎BA.4/ BA.5的RO值为18.6。

变异之后的新冠病毒,传播速度加快的同时,还出现了隐匿性传播等特点,这些,都加大了我们疫情防控的难度,也对新冠疫苗的接种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 从全球范围看,新冠疫情会以什么形式结束?

1. 从全球范围看,人类终将战胜新冠疫情。

人类在历史上遭遇过各种各样的严重疫情,但是,还是一路坚强地走过来了。就危害人类长达三千多年的天花来说,仅仅在十八世纪,就导致1.5亿欧洲人失去了生命,而在后来,人们还是通过天花疫苗的推广接种,彻底消灭了这个病毒,所以,对于战胜新冠病毒,我们也应怀有必胜的信念。




2. 今后我们将借助各种科学手段战胜新冠疫情。

对于如何战胜新冠疫情,钟南山院士也曾为我们分享了“三个科学”的理论,这“三个科学”即:科学管理、科学预防、科学治疗。

其一,科学管理是借助核酸检测、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战胜疫情,以最大程度降低新冠病毒的伤害。

其二,科学预防是普及新冠疫苗的接种,并研发出更有针对性的新冠疫苗。

其三,科学治疗是从不同路线推进新冠药物的研发和面市,以大大降低新冠病毒患者的痛苦。



3. 再来谈以美国为首西方国家的“躺平”政策。

对于以美国为首西方国家的“躺平”政策,不久前,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全球没有一个国家是真正意义上的完全“躺平”。从我们掌握的全球防控政策来看,各国都在不同程度地开展新冠防控措施,最起码的,都在做疫苗接种工作。

也就是说,以美国为首西方国家的“躺平”政策,更多是表现在疫情的防控管理方面,但是,在新冠疫苗的接种和新冠药物的研发和推广方面,还是做出了努力的。就整体来说,与我们国家实施的科学免疫不同,这些国家的免疫是自然免疫和科学免疫的结合。



结束语:说了以上这些,大家应该明白了,人类终将以战胜新冠病毒的方式结束这场疫情,只要我们越团结,疫情结束的时间就会越早地到来。

新冠病毒有可能长期存在吗?

一. 新冠病毒有可能长期存在。

新冠病毒引发的全球大规模疫情,已经三年了,各地仍然疫情不断,再看国内,也有不断的疫情反弹情况出现,未来的疫情的态势将会怎样呢?对此,钟南山院士早有说法:我不认为可以彻底消灭这个病毒,它可能是长期存在的,但是病毒的大规模传播是可以控制的。

二. 为什么新冠病毒发生这么久了,疫情还是得不到有效控制?

要回答这个问题,或者,理解钟南山院士的观点,至少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解释。

1. 美国为首西方国家的消极防疫政策帮了新冠病毒的忙。

新冠病毒是人类过去百年遭遇的最大敌人,面对这样的敌人,需要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努力才能战胜,用我们的一句俗语说:人心齐,泰山移,但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整个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更多考虑的,是本国统治者小集团的利益,没有把精力真正用到抵御新冠病毒方面去。

以美国为例,不管是特朗普政府,还是拜登政府,一直罔顾本国民众的健康和生命,把所谓的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采取了消极抗疫,甚至是躺平的防疫政策,结果不仅导致了本国数千万民众感染新冠病毒,百万余人死亡,还间接帮助了新冠病毒的全球传播。

纵观新冠疫情的三年,疫情第一年,应是人类最有机会,或者最容易战胜新冠病毒的时间阶段,但是,美国为首国家的“短视”、不合作抗疫,使得全人类失去了这样的机会。

2. 新冠病毒在通过不断变异适应人类。

错失了战胜新冠病毒的良好机会,也就给它提供了发生变异的足够空间和时间;比较2003年人类战胜非典疫情的经历,当时,正是人类及时战胜了疫情,才没有给非典病毒发生变异的空间和时间。

英国发现阿尔法变异毒株,南非发现贝塔变异毒株,巴西发现伽马变异毒株,印度发现德尔塔变异毒株,到后来,更有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兴风作浪,这一过程中,也引发了全球一波又一波的疫情。

新冠病毒是人类面对的一个极其狡猾的对手,一次次的变异,虽然毒性减弱了,但是,其传播性、隐匿性却更强了,这也无形增加了人类抗疫的难度。

3. 新冠病毒是人畜共患的病毒。

两年多前,世界卫生组织就曾宣布:新冠病毒来自自然界。既然新冠病毒来自自然界,那么,是由哪种动物把病毒传播给人类的呢?对于这一点,一直还没有结果,不过,后来,专家们却在二十九种动物身上检测出了新冠病毒,其中,包括变异毒株奥密克戎。

就长远而言,人类要控制新冠疫情,不仅是要控制新冠病毒在人际间的传播,还要研究如何切断新冠病毒在人和动物之间的传播,很显然,这是一个艰难的课题,也不是短期内能解决的。

三. 人类真拿新冠病毒没办法了吗?

有办法,但是,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对于这一点,钟南山院士也曾说过:我们要在动态清零中逐渐开放。就具体的过程来说:

1. 在新冠病毒依然给我们带来危害的情况下,继续坚持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

我们之所以要继续坚持动态清零的防疫方针和策略,是因为新冠病毒还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危害,其高强的传染性和毒性,还是我们无法承受的。

2. 加强和普及新冠疫苗的接种。

从个人角度来说,接种新冠疫苗可以预防新冠病毒的侵害,从社会角度来说,接种新冠疫苗可以建立防疫屏障,只是,我们还需要根据新冠病毒不断变异的情况,研发和推出更有针对性的新冠疫苗来,并尽可能地普及接种,尤其是老弱群体。

3. 推进新冠药物的面市和使用。

新冠疫苗是人类防御新冠病毒的有效办法,新冠药物是人类对抗和消弱新冠病毒危害的有效办法,目前,我国有多款新冠药物处在临床实验三期阶段。

结束语: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对于未来的抗疫,不管怎样,我们应该有信心。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5737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