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药食同源 >> 饮食营养

夏天出汗多补充盐分可以预防中暑

金钱草 2023-07-16 05:36:19

盛夏酷热,人体最大的反应就是出汗多,喝水多。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应该补充一些含盐的食物或饮料呢?今天我看到两篇文章,一篇文章认为除了高温作业或室外高强度运动员外,对于一般人群,在适宜环境下,不需要刻意多吃盐,甚至认为可以补充含钾多的食物。另一篇文章是介绍日本预防中暑的含盐食品和清凉饮料销量大增,并认为,补充盐分预防中暑的意识在日本已逐渐普及。

补充盐分为什么可以预防中暑?在此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钠在人体中的基本作用。一是调节体内的水分,当体内钠量增高时,人们就会感觉到口渴,就需要补充水分,其储水量也增加,反之,钠量低时,储存水量减少。二是维持酸碱平衡。钠在肾小管重吸收(指进一步吸收的一个过程)时,与H+交换,清除代谢产物(如CO2),保持体液酸碱平衡。三是钠泵功能,人体细胞有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中主要是钠离子,细胞外液中的钠离子是细胞内液中钠离子的10倍,构成细胞外液渗透压,可以将营养物质送入到细胞内;而细胞内液则主要是钾离子,细胞内液中的钾浓度比细胞外液的钾浓度高20~30倍,形成细胞内的渗透压,可以将细胞内需要排泄的物质送到细胞外。四是维持血压正常。五是增强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即肌肉的收缩、心脏的跳动、肠道的蠕动等都需要钠的参与才能够实现。

当人体处于高温环境中,由于出汗多,体内的盐分随之流失,在出汗多的情况下,盐分流失就多,此时,可能有两种情况出现,一种是钠丢失过多,一种是水分丢失多而出现脱水。当血清钠降低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降低,水分进入到细胞内,引起细胞肿胀,可出现脑水肿、肺水肿等情况,同时有效血容量明显降低,可引起循环衰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当水分丢失过多发生脱水时,细胞外液和血容量首先减少,尿量变少,严重时,由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超过细胞内液,于是细胞内的水分逸出至细胞外液中,引起细胞内脱水。

本人认为,在高温出汗多的情况下,要适量补充一些盐分,如每天的饭菜要咸一点,也可以补充一些淡盐水,这样才可以预防中暑。补充盐分要视出汗的多少,出汗多就要补充盐分多一些,出汗少就少补充,如果整天在室内有空调的环境下,就不用补充盐分。

===================================================

1、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添加朋友”--查找公众号--搜索“ ”--点击关注即可。

2、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下图二维码点击关注即可:

如何防中暑

暑天气候炎热,老年人容易中暑,中暑后常使人头晕、脑胀、胸闷、心烦、恶心、欲吐甚至发热。老年人暑季应该注意防暑:

一、尽量避免在阳光强烈的时候做户外活动,必需外出时应采取防晒措施,带上饮水及仁丹、十滴水、清凉油等解暑用品。

二、夏天人体出汗多,应及时补充水分,适当补充盐分。饮水彩适量多次的喝水法,不可大量急饮而出汗更多。

三、外出回家或活动出汗后,不能马上用冷水洗脸、冲脚、洗澡,也不能马上吹电风扇、开空调,降温过急可使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关闭导致疾病。

四、合理摄入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三餐清淡营养、容易消化,如豆腐、鸭肉、水产品等,更提倡食用些具有清暑作用的食品,如西瓜、丝瓜、冬瓜、绿豆、扁豆、藕等。

夏季如何预防中暑

随着酷暑的来临,一种让人头疼的疾病也开始来临,那就是——中暑。天气热的时候,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中暑发生。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有效预防中暑的发生呢?

1.多喝水

在夏季一定要多多的补充水分,不要等到感觉口渴了才去喝水。因为当你感觉口渴时,说明身体已经开始缺水了。除了喝水外还可以多吃一些水分比较高的新鲜水果来补充水分,如西瓜、桃子等。出汗比较多的时候则可以适当的使用一些盐水来补充补充体内所失去的盐分。

2.出行防晒

夏天尽量不要选择在上午10:00到下午4:00的时候出门,如果实在要出门的话,一定要提前准备好防晒工具。比如说可以携带太阳伞、太阳帽等。对于老人、孕妇、小孩出门的时候除了带防晒工具外,一定要多备一些水。

3.充足的休息 由于夏天是日长夜短,而且气温比较高,会导致人体的新陈代谢比较旺盛,消耗也很大,平常会容易感到疲劳。这时保持良好的睡眠状态不仅可以放松身心,还可以达到预防中暑的效果。科学研究表明,每天最佳的睡眠时间为晚上的22:00~23:00。注意睡觉的时候不要躺在空调的风口下面,直吹空调是很容易引发空调病的。

4.衣着 在夏日穿衣服的时候尽量要选择棉麻类,宽松舒适的衣物以达到良好的通风散热效果切记不要穿过于紧身的衣裤。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5725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