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状态与免疫力密切相关,稳定的情绪是抵抗病毒的强有力屏障。
武汉同济医院专家提出多种居家隔离解压方法:休息、运动、阅读、有节制地获取信息……一起看看↓↓
来源:人民日报新媒体
本期编辑:胡程远、杨翘楚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我们可以给自己安排工作,制定计划表。把以前自己挖的坑拿出来填。比如当初说要做的手工,比如当初要拼的拼图,比如当初说要做的蛋糕甜点,比如当初买了说要看的书。把它们都拿出来,去做起来。
当我们感到焦虑和急躁时,我们可以通过呼吸放松的方式,让自己暂时脱离出不好的情绪,平复心境,冷静下来。做起来也很简单,我们先暂时离开引起你情绪的环境,走到一边,闭上眼睛做几次深呼吸。什么也别想,把自己的注意力完全放在呼吸上。感受自己的呼吸,温暖、湿润,舒缓而悠长。
让自己冷静下来,再去处理问题。
当我们感到抑郁和悲观时,我们可以和身边的人说出来。或许你会觉得身边的人不理解你。但我们说出来不是为了对方理解我们,而是让我们宣泄出来,不要积压在心里。而且一旦有人说开了,说不定能引起对方的共鸣。这样不仅能一同分担情绪,还能拉近彼此的关系。
在抱团取暖后,我们就可以进一步的一同规划居家隔离生活。相互监督,相互帮助,不仅让隔离生活有了伙伴,还让生活有趣、有意义起来。
一起过有意义的生活,一起做想做的事,相互去做彼此的倾诉对象,才能更好的一同“熬”下去。
所以,在居家隔离期间,我强烈建议(要求)大家不要刷手机了。甚至是放下手机,做点其他事,不碰手机。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国人的心,从1月23日至今已有多个省份先后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实行最严格的科学防控措施。政府、专家和媒体多次督促大众“少去人口密集、空气流通不佳的地方,如要前往,请务必戴好口罩”。但是我们依然看到有少数人在公共场所没有佩戴口罩,这让与其同处一个封闭空间的其他人心中多少会有些不安、担心,甚至有人会有愤怒、憎恶或者过激行为。面对这样的场景,我们很难改变别人,但是我们可以调节自己,下面我们从心理学的视角来解读这件事情,可能会有一番新的认识和应对。
一、觉察自己情绪,是否过度焦虑
专家指出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近距离接触和飞沫进行传播,佩戴口罩是阻隔病毒传播的重要方式。因此,看到有人在公众场合不佩戴口罩,我们担心被传染,对对方行为感到愤怒,这些是正常的情绪,我们应该予以接纳。但是如果我们的情绪非常高涨,有想攻击对方的冲动,或者非常焦虑,回去之后反复担心自己有没有被传染,这时我们需要觉察一下自己的情绪是否符合当下的情境,是否存在焦虑过度的可能。
如果有,请您试着让自己放松一下,暗示自己:“我已经做好防护措施,不会被传染”,以稳定自己情绪,同时观察自己的身体症状一段时间。如果发现这种焦虑让您无法专心做事,甚至影响睡眠,那您可以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二、理解他人行为,稳定自己情绪
我们对“公众场合不戴口罩”行为产生愤怒、憎恶、攻击等情绪,是因为这种行为可能会给我们自身健康带来威胁,更因为我们无法理解他人行为,往往将其简单的归因于“没素质”“故意出来祸害人”等原因。
面对疫情,大众常出现恐慌、不敢出门、盲目消毒、失望、恐惧、易怒、攻击行为和过于乐观、放弃等心态(肺炎机制法[2020]8号),有人过度紧张,有人过度松懈,其根源都是对自我无法掌控疫情的应激反应。当人过度紧张时,会去搜集很多关于疫情的信息,非常在意防护措施,也很担心自己被感染;当人过度松懈时,会自动屏蔽相关信息,让自己处于疫情之外,“掩耳盗铃”让自己心理好过一些,但也会因为疏于防护将自己和他人置身于危险中而不自知。
在公众场合不戴口罩有很多原因:可能是个体面对应激时的自我保护意识不足,可能是对疫情信息没有充分了解,也可能是因为口罩供应紧张没有及时购买到手······我们理解他人行为不代表我们赞同,而是通过对他人的理解,来化解不合理的情绪,更好的反思自己:遇到这种情况我可以怎么保护自己,我身边的亲友有这类情况我该如何帮助他们?
三、做好自身防护,影响身边亲友
面对这些情况,我们无法改变公众场合不戴口罩的“他”,指责、谩骂、焦虑只会给自己增加心理压力,我们能做的是:(1)做好个人防护,尽量少乘公共交通工具,少去公共场所,实在无法避免,在公众场所发现有人没戴口罩,则尽快远离;(2)身边亲友如果有此类现象,我们要积极宣传科学信息,用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鼓励他们出门戴口罩,让我们从身边做起,共同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
面对疫情,在高度重视疫情的前提下,我们采取适当措施调适压力,尽量减少疫情对心理的冲击。
疫情是我们共同的敌人,我们一起面对!作为普通人,如何调整自己的压力?
第一,照顾好自己。
1. 尽可能维持正常的生活作息,要有适当的休息,尽量保持生活的稳定性。
危机事件的发生会令人手忙脚乱,自乱阵脚,因此让生活作息维持规律,是处理危机的必要条件。
2. 给自己列一个令自己感到愉悦的清单,并执行它。
平日里一定知道做什么事情会令自己开心。列出来,执行它。
例如,允许自己哭一哭,写出你的想法或感受,玩一些不费脑子的小游戏,运动,深呼吸,抱抱可以慰藉你的物体,泡泡热水澡或冲澡,找出令你愉悦的事,与人聊天等等。
当负面情绪要淹没我们时,这些也是我们应该做的事。
第二,处理负向情绪。?
1. 减少因信息过载带来的心理负担。
在危机时,尽量控制自己每天接收有关信息的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在睡前不宜过份关注相关信息,不道听途说,关注必要的信息,减少杂音。
2. 与自我对话,自我鼓励。
身为人类,我们都有一种自言自语的特殊能力,不论是大声地或无声地自言自语,都能利用这种能力训练自己克服艰难的挑战。
因此我们可以告诉自己:“它可能不好玩,但我可以应付它”,“这会是一段很重要的经历”,“我不能让焦虑和生气占上风”。
第三, 适量的运动。
运动的好处在于帮你减少精神上的紧张, 增加心血管机能,增加自我效能,提高自信心,降低沮丧等。
哪怕被隔离,也可在隔离的地方做做运动,可以很好地调整心态。
第四,运用正向思维。
面对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时,可以运用如下的思考方式:
不要只往坏处看,很多文章也许只是在贩卖焦虑。注意每日的资讯中,其实正面信息是多于负面的。留意事实和数据,根据事实,判定自己的担忧是否合理,多回忆在每一次遇到危机时你曾如何面对,重新肯定自己身为一个个体的能力。
以合理的态度看待事情,尝试以更广阔的角度了解问题的影响,问题会带来短暂的影响,但长远而言事情最终能改善及成为过去。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5667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