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鸡蛋的小身板里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它被称为“理想的营养库”,国内外营养学家和医学家的研究发现,每天吃1个鸡蛋,可以给你带来“从头到脚”的健康。
1补充营养在营养学界,鸡蛋一直有“全营养食品”的美称。鸡蛋中的蛋白质组成是与人体最接近的,吸收率要比牛奶、肉类或大豆都好。
鸡蛋中含有丰富的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K等,对于人体健康都至关重要。是一种最优质、最天然的补品,价格不贵,且蛋白含量高,是海参的两倍。
2降血脂鸡蛋中含有珍贵的卵磷脂,可以帮助脂类代谢,有助于降低血脂。
3预防心脏病蛋黄中的脂肪以单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中一半以上正是橄榄油当中的主要成分———油酸,对预防心脏病有益。
4保护视力蛋黄中的两种抗氧化物质——叶黄素和玉米黄素,能保护眼睛不受紫外线伤害。它们还有助于减少患白内障的风险。早上吃个鸡蛋,对用眼过度的电脑族也大有益处。
5保护肝脏鸡蛋中的蛋白质对肝脏组织损伤有修复作用。蛋黄中的卵磷脂可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增强机体的代谢功能和免疫功能。
6防止动脉硬化美国营养学家和医学工作者用鸡蛋来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他们从鸡蛋、核桃中提取卵磷脂,每天给心血管病人吃4—6汤匙。3个月后,患者的血清胆固醇显著下降。
7延缓衰老鸡蛋含有人体所需的几乎全部营养物质,不少长寿老人的延年益寿经验之一,就是每天必食一个鸡蛋。中国民间许多养生药膳也都离不开鸡蛋,如何首乌煮鸡蛋,醋泡鸡蛋等。
8预防老年痴呆鸡蛋黄中的卵磷脂、卵黄素等,对神经系统和身体发育有很大作用。卵磷脂被人体消化后,可释放出胆碱,促进大脑发育,改善记忆力,预防老年痴呆。
吃蛋“十不要”但是这枚小小的蛋,你真的会吃吗?
1不要丢弃蛋黄蛋黄整体营养价值远超蛋清,是蛋类营养的精髓。
鸡蛋确实含有较多胆固醇,但最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取消了以前的饮食胆固醇限量,认为没有证据表明饮食胆固醇多一些会导致高血脂或心脏病。
2不要吃太多鸡蛋虽然一般人群每天吃1个或多个鸡蛋不会导致心血管病或糖尿病风险增加,但也不要吃太多。若奶类、肉类和鱼虾摄入不足,可多吃鸡蛋代替一部分。
3不要吃生鸡蛋生鸡蛋不容易消化,还含有不利于蛋白质和生物素(一种维生素)消化吸收的物质,并且也不卫生,容易有细菌污染。
4不要煮过火或煎过火煮或煎,都是最常见的烹调鸡蛋的方式,切记不要过火。
煎煮时间过长,会使蛋白质过分凝固,鸡蛋变硬变韧,影响口感以及消化吸收。
5不要在室温下存放鸡蛋鸡蛋在室温下(20℃~30℃)存放一天,相当于在冰箱放一周,所以鸡蛋应该冷藏。买鸡蛋要看标签,一周内的品质最好。
6不要用鸡蛋补铁网传鸡蛋是“补铁神器”,特别适合婴幼儿食用。鸡蛋黄中铁含量丰富,但其吸收率只有3%。蛋黄并不是婴儿添加辅食的首选。
7不要在乎鸡蛋是红皮还是白皮鸡蛋皮颜色与鸡的品种(遗传)有关,与营养价值毫无关系。有检测数据表明,红皮鸡蛋和白皮鸡蛋在营养成分方面各有千秋,不分伯仲。
8不要迷信“土鸡蛋”土鸡是指散养的、没有专门饲料,主要以虫子、蔬菜和野草为食物的鸡。
检测数据显示,土鸡蛋的蛋白质、钙、锌、铜、锰含量略多一些,而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B2、烟酸、硒等略少一些,其他营养素差别不大。
9不要相信鸡蛋与豆浆相克大豆中的确含有不利于蛋白质消化吸收的物质,但豆浆充分煮开后,这种物质就被破坏了,不会再抑制蛋白质消化吸收。
这种物质如果没有被破坏,那也不会专门针对鸡蛋,而是影响所有食物蛋白质,包括豆浆本身含有的蛋白质。
10不要忽视鸡蛋过敏一项针对中国3~12岁儿童食物的研究表明,8.4%的儿童有食物过敏,其中对鸡蛋过敏的人数最多,占所有过敏人群的一半以上。
鸡蛋过敏的人要注意看食品标签,有时上面会提醒含有鸡蛋或其他致敏食物。
鸡蛋健康吃法排行榜煮鸡蛋冷水下锅鸡蛋冷水下锅,沸腾后微火煮3分钟,停火后再浸泡5分钟。当然了,时间长短不同,煮出来的蛋也不同。
提醒:
鸡蛋在烹调前一定要洗净,但洗过的鸡蛋不能存放,要尽快吃,否则会变质。
想要煮鸡蛋不破,水没过鸡蛋即可,水太多会让鸡蛋在翻滚时磕到锅底,要注意冷水煮,让鸡蛋和水一起加热升温。
隔夜的全熟蛋,只要及时冷藏,放3~4天也可以吃,但如果没熟,那隔夜还是不要再吃了。
蒸蛋羹加点牛奶蒸蛋羹相对鸡蛋汤,可溶性营养素的损失少一些,蒸的时候最好用中火或文火,一般开锅后8分钟左右为宜。酱油、盐、葱花等调料应在蒸熟后再放。蒸蛋羹时加入少许牛奶,能让其口感更滑嫩,营养价值也更高。
鸡蛋汤加点料鸡蛋汤与水煮蛋在营养上差别不大,消化起来也容易,尤其适合儿童和老年人享用。
稍微不同的是,由于鸡蛋被打散,其中的水溶性维生素(比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及矿物质(比如钙、磷)会有所损失,融到蛋汤中。
做鸡蛋汤的时候,可以加些其他食材一起煮,比如菠菜、番茄、丝瓜,营养更全面。
荷包蛋加点醋清水中加入少许醋,待水开后,使开水保持微开而不太翻滚,将鸡蛋打入,煮3~4分钟后将鸡蛋捞出,这样煮出的荷包蛋口感更嫩。
鸡蛋吃对了养生,吃错了伤身!这一篇文章都说清楚了,以后别再吃错啦~放到圈子里,让家人朋友都看到这篇文章吧!
早上吃热乎乎的早餐会让我很有幸福感。有一项稍微早一些的数据,在2010年以20~60岁的在职人士为对象,进行了一项「关于幸福度与生活方式的调查」。这份调查结果表明,有吃早饭习惯的人,与没有吃早餐习惯的人相比,自己感到幸福的比例要多得多。早上有享用营养平衡的早餐习惯的人,与没有此习惯的人群相比,不论是在工作中还是闲暇中对自己的生活更为满足、经济方面也更为满足。甚至,健康状态也更为优越,特别是在与「与家人共同度过的时光」等精神面上也感到更多的幸福感与满足感。
然而,仔细观察没有吃早餐习惯群体的数据发现,比起「幸福感」此人群更为重视「经济上的充足」、也经常会感到「不安的情绪」。休息天常常躺着过完一天、现在的工作待遇稍微过得去的话,也不会想着让自己的工作更上一层楼。和家人共处时,也难以感到幸福的感觉。
因为有「早餐习惯」、无论从身心健康面、经济面、对于工作或是家庭的满足度都会高、或是由于经济面满足度相对高才能保持「早餐习惯」、这两者其中的关联性很难说明。但是可以肯定的就是,养成吃早餐的习惯,可以确确实实提升自己每天的幸福度。
高「幸福度」人群的「营养平衡」早餐习惯
上文综述了「有无早餐习惯」的内容、我们也对早餐的内容做出了调查,大多数人早餐吃什么呢?果汁、牛奶、咖啡等饮品、选择面包、三文治等主食或米饭为主食。要想知道饮品或主食会造成哪种「幸福度」的差异、感到高幸福度的人群比较倾向于「香蕉或苹果等水果」「沙拉等副菜」。很多人依靠单一食用香蕉或苹果来减肥,但生活幸福度高的人群更喜欢把这些水果与其他料理相组合,来摄取营养均衡的早餐。
吃早餐的孩子,学习成绩也更优秀。东北大学的川岛隆太医生曾直言:「不好好吃早饭的话会变傻」。虽然这种说法听起来很刺耳而且略显武断,来不论从营养学的角度、或是生活习惯的角度来看,都是有道理的。不给孩子养成吃早饭的习惯,孩子出社会后就很难再养成吃早饭的习惯。简单来讲,习惯的养成不容家长忽视。
甚至有医生发现,在他们所工作的医院里,完全没有吃早饭习惯的人,不仅存在内科类疾患,更并发精神类疾患而同时接受治疗的患者大有人在。虽然这种现象不能说明疾患的出现与早餐有关,但早餐在健康管理中的意义十分巨大。
通过早餐与家人一起度过的时光,更增加幸福度
调查中幸福度比较高的人,除了健康状态,还认为与家人一起度过的时光也比较重要。特别是决定孩子饮食基础的关键时期。亲子一起做饭、可以有助于孩子大脑的发育。例如,每周都和孩子共同制作蛋糕,不仅可以降低家长的育儿压力,孩子也可以接受到正面影响。像这样共同培养家庭幸福感的举动,对大人来说可能仅仅是一餐,而对于孩子来讲却是感受到父爱母爱的关键。
如何养成吃早餐的习惯?
从上文我们已经了解到吃早饭不仅对健康有益,也对家庭幸福有益。但是,对于上班族来说,早上的时间是宝贵的,如何在繁忙的早上快速做出一顿完美的早餐是个问题。首先,让我们来明确吃早餐的目的,「先是让沉睡的身体觉醒、再确保一上午的能量来源」。晚上临睡前设定好电饭锅的定时,早上起床后就有一锅香喷喷的米饭了,再随便加几个小菜,一顿不花时间的早餐就准备好了。
早餐不仅可以维持身体健康,更能提升人的幸福度。如果最近的生活不甚如意,或是发现自己很久没有笑过了的话,就试着改变养成吃早餐的习惯吧。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5652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饭后一根香蕉,太厉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