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药食同源 >> 饮食营养

腹痛疾病怎么区分

生活小常识 2023-07-14 03:54:10

腹痛是比较常见的不适症状,腹痛也是很多种疾病的表现,导致腹痛的疾病也是多种多样的,那么腹痛疾病怎么区分?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右上腹的器官主要是肝和胆两个器官,如果这个地方发生疼痛,一般预示着肝胆有可能出现了问题,常见的有:肝炎,肝肿瘤,胆囊炎,胆结石等。右下腹所牵涉到的器官较多,一旦发生疼痛,有可能是以下几种病所引起的:阑尾炎,前列腺炎,尿道炎,宫外孕盆腔炎,结肠炎等。左上腹主要有胃和胰脏,一旦这个地方发生疼痛,有可能就是这两个器官所引起的,常见的疾病有:胃炎,胃溃疡,胰腺炎等。左下腹这个地方发生疼痛,有可能是附件炎,宫外孕,卵巢囊肿,结肠病变等原因所以引起的。

而上腹这个位置的主要器官是食道跟心脏,因此,发生疼痛的原因有可能是心脏或消化道疾病所引起的。中腹主要器官为肠道和胃,这个部位的疼痛尤为常见,出现疼痛一般是由下面几种病因所引起的:腹泻,肠炎,蛔虫病,胃炎,胃溃疡等。下腹发生疼痛可能是盆腔炎,前列腺炎,尿路结石,尿道炎,直肠癌病变等引起的。

如果是肚脐周围疼痛,这个位置属于小肠,肚脐周围疼痛,应先考虑可能是小肠疾病引发腹痛。而如果是整个腹腔痛,可能是腹膜受到刺激发炎,包括内出血、溃疡穿孔、子宫外孕破裂等都是有可能的。

患者如果出现腹痛,需要根据腹痛的特点,在鉴别时须多加观察。例如,腹痛时,按压后可使腹痛加剧多为炎症;按压后腹痛减轻多属痉挛性腹痛;腹痛兼急性发热,提示有急性炎症;腹痛而后出现恶心、呕吐,多见于急性阑尾炎和肠梗阻。肠梗阻的患者,一般于呕吐或排气后即可缓解。

腹痛的中医辨证病机分析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发生疼痛的部位而言;其中又分大腹与小腹两个部分。凡在此范围内出现疼痛的症状,均称腹痛。 腹痛一证,牵涉的范围很广。肝、胆、脾、肾、大小肠、膀胱、胞宫等脏腑器官均居腹内。手足三阴、足少阳、冲、任、带等经脉,亦循行腹部,上述脏腑,经络因外感、内伤所致的气机郁滞,气血运行受阻,或气血虚少,失其濡养,皆可发生腹痛。临床常见的有泄泻、痢疾、肠痈、虫积、淋症、疝气、积聚等多种疾病。西医之急性肠炎、急慢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过敏性紫癜、膀胱炎、疝气等疾病,均可出现腹痛。

1、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不通则痛"。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不通”,皆可致痛。

(1)感受外邪:外受寒热暑湿诸邪,侵入腹中,使脾胃运化功能失常,邪气留滞于中,使气机不畅,不通则痛。其中诸邪又可互相转化,如寒郁化热,湿热交阻等,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临床表现。

(2)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或恣食不洁之物,或过食膏粱厚味辛辣之品,致使食物停滞不化,酿成湿热,或热结肠胃而腑气不通,均可导致腹痛。《内经》中记载:“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即是此意。

(3)情志失调: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失疏泄,气血郁滞;或肝气横逆,乘犯脾胃,以致脾胃失和,气机不利而成腹痛。气机阻滞日久,无以推动血行,血络瘀阻,而为血瘀腹痛。

(4)素体阳虚:阳气不足,脾阳不振,运化无力,寒湿内停,气血虚少,脏腑失其温养而致腹痛。

2、辨证论治 腹痛的临床辨证,应根据病因、疼痛部位、疼痛性质等,明确其主要的受病脏腑,在气在血,以及证情之寒、热、虚、实等。 治疗腹痛,根据“通则不痛”的理论依据,以“通”为原则,“通”有行气活血之分。应按临证表现,分别采取不同的“通”法,即实则攻之,虚则补之,寒则热之,热则寒之,气滞者理气,血瘀者活血。

(1)虚寒证:

证候:腹痛绵绵,或拘引作痛,时作时止,喜热恶冷,痛时喜按,饥饿及疲劳后更甚,大便溏泻,兼有神疲气短、畏寒肢冷,面色无华等症。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甘温益气,助阳散寒。

主方:小建中汤。

(2)气滞证:

证候:脘腹胀满,走窜攻冲,痛引两胁或下连少腹,胸闷嗳气,得暖气或矢气后痛减,恼怒则痛甚,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主方:柴胡疏肝散。

(3)血瘀证:

证候:少腹刺痛而拒按,经久不愈,疼痛剧烈,痛处固定不移,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弦或涩滞。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药:少腹逐瘀汤。

(4)食积证:

证候: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厌食呕吐,嗳腐吞酸,或痛而欲泻,便后痛减,或大便秘结,舌苔厚腻,脉滑实。

治法:消食异滞。

主方;枳壳导滞丸。

3、辨证施护

(1)虚寒证:

①在腹痛遇寒而发,故病室庆温暖向阳,多加衣被。尤需注意腹部保暖,可用腹带,护腹保健品或在腹部放置热水袋。

②注意体温情况,因正气虚弱,机体反应能力低下,即使体温不高,也可能是病情危重,若体温突然升高,是为病情恶化,应及时诊治。

③针灸止痛常用穴位有:足三里、合谷、内关、天枢、中脘。本证患者多用温热疗法,如艾灸神阙、关元、中极等穴,或腹部热敷、葱熨法、盐熨法,及口服生姜红糖水等,以温中散寒止痛。

④患者以绵绵作痛为主要表现,多喜拥被俯卧,故被服宜柔软。

⑤若饥饿时疼痛者,可令其稍进热食或热饮,能缓解疼痛。

⑥饮食以温热为宜,忌食生冷与烈性酒浆,可适当选用姜、葱、芥末、胡椒、大蒜、韭菜等作调料。应指导患者注意饮食调养、多选用温中益气之品,如羊肉、牛肉、南瓜、扁豆、山药、莲子、胡桃、龙眼、大枣、栗子、豆制品、乳类、蛋类等。

⑦脊柱两侧用梅花叩打,有促进脾胃功能的作用。

(2)气滞证:

①气滞多由情志波动而致气机郁滞。应向患者说明,保持心情舒畅可以减轻疼痛,烦躁恼怒能加重病情的重要性,使其配合医疗护理,保持稳定情绪。

②气遇寒则凝,得热则行。故应注意保温,勿使受凉,使气行而痛减。

③病室温湿度适宜,患者易急躁恼怒,不愿受打扰,故应注意室内安静,治疗和各种操作尽量集中进行。

④中药和饮食宜偏热服用,或可缓痛。

⑤气滞腹痛或腹胀者,应忌食南瓜、土豆及过甜之品等易壅阻气机的食物,可用白萝卜、大蒜、韭菜、香菇、柑橘等有行气温中作用之品作为食疗。

(3)血瘀证:

①观察腹部有无肿块,以及肿块的部位、形状、有无压痛和肿块同腹部的关系等,一般气属无形,血属有形,故血瘀者多有肿块,且固定不移。若肿块变化无常,时大时小,时有时无,可能由气滞引起,需当鉴别。

②腹部多刺痛,患者多喜仰卧,护理操作时尽量减少触动患处。

③如见腹痛呈进行性加剧,疼痛不止,全腹硬满拒按,并伴寒战、高热、或突然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四肢逆冷,脉微欲绝者,是为危险重症。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切不可滥用镇痛剂。

④此时患者多有恐惧忧伤情绪,需耐心劝慰,消除紧张心理。

⑤血得热易散,故中药和饮食宜温热为好。

⑥饮食以易消化之温性食品为主,山楂、酒酿有行气活血功能,可用于食疗。

(4)食滞证:

①应严格控制饮食,腹痛严重者可暂禁食,等疼痛缓解后,先给予素淡流食或半流饮食,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②若食后不久,即出现脘腹胀痛,可试用探吐法,使患者将胃内积食吐出,或用缓泻剂泻出,可以缓解症状。

③呕吐重者,可针刺内关、合谷。嗳腐吞酸时口含生姜片或咸菜,或可减轻症状。

④做好口腔护理, 以淡盐汤漱口。

⑤鼓励患者食用萝卜、金橘、橘子、苹果、山楂等有宽中理气消食之物。

⑥可用捏脊疗法,以促进胃肠功能,缓减腹痛。

4、 养生 指导

(1)养成生活规律,注意寒温适宜,避免外邪侵袭,特别要注意腹部保暖。

(2)调节情志,善于处理生活中不愉快问题,勿使七情过激,避免一切不良刺激。

(3)注意饮食卫生,防止饥饱无度,不食不洁之物。腹痛初愈,不宜生冷,并应节制饮食,做到定时定量,食后不作剧烈活动。

肚子痛怎么区分?

若女性是妇科炎症导致的腹痛,则会是在下腹子宫周围出现胀痛感。若是肠道疾病所引起的腹痛,则是在肚脐周围出现疼痛,根据不同位置的疼痛,去不同科室查找病因。腹痛一定不能忽视,妇科炎症和肠道炎症的基础表现就是腹痛,及时治疗才能早日根除。
有些病人患有阑尾炎和胃痛。很明显,这是肠道问题,还有胃痛。在这个时候,普通人很难分辨。共同的区别是仰卧,放松腹部,感觉肚脐以上几厘米处,或肚脐下,肚脐左侧或右侧疼痛。如果剑突下、上腹部有疼痛,通常是胃痛。如果是脐周或脐下,通常是肠痛。如果这个判断还不清楚,建议到门诊部请医生做一次简单的体检,这样才能确定疼痛的部位。
疼痛性质都可以是胀痛,隐痛,闷痛,剧痛,绞痛等。胃痛常伴有反酸,嗳气,恶心,呕吐,饱胀,早饱,食欲不振等症状;肚子痛常伴有便秘,腹泻等,还可以出现排血便。

引起胃痛的疾病,可以为急性胃炎或者慢性胃病,包括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胃部肿瘤如胃癌,胃淋巴瘤等。而引起肚子痛的常见疾病是肠结核,炎症性肠病,结肠癌,缺血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5610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