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药食同源 >> 饮食营养

化瘀止痛酒的功效与作用,化瘀止痛酒怎么做

饮食健康倡导 2023-06-25 20:41:34

本文关键词:跌打损伤

化瘀止痛酒

化瘀止痛酒用到的食材

生地黄汁 : 250ml

丹皮 : 30g

肉桂 : 30g

桃仁 : 30g

白酒 : 500ml

化瘀止痛酒的功效与作用

通经化瘀、止痛。适用于伤损瘀血等症。

化瘀止痛酒做法

将肉桂去粗皮,桃仁去皮尖后炒。将丹皮、桃仁、肉桂共捣为细末,并与生地黄汁、酒同煎数十沸,候温,去渣待用。每日3次,每次饮服适量。

吃什么食物可以减少来月经的时候肚子疼

民间小妙方
治疗痛经的方法:益母草煮鸡蛋。 痛经分为气滞血淤、寒湿凝滞、湿热下注、气血虚弱、肝肾不足五种证型。气滞血淤型痛经患者,食益母草煮鸡蛋是一种不错的治疗方法。 气滞血淤型痛经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往往不太规律,在月经前2~3天开始出现莫名其妙心烦、胸闷,常常为一点小事而大发脾气,伴有乳房及胸胁部胀痛,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经量少,色黯有块。 益母草煮鸡蛋的具体做法:取鸡蛋2个,益母草30克,元胡15克,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同煮,鸡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去药渣,吃蛋喝汤。经前1~2天开始服,每日1剂,连服5~7天。 益母草煮鸡蛋治疗原理:鸡蛋具有滋阴养血的作用;益母草是历代医家用来治疗妇科疾病之要药,可松弛子宫痉挛状态,缓解炎症;元胡具有行气活血、散淤止痛的作用,是临床上治疗痛经的常用药。三者合用可起到行气、养血、活血、去淤、止痛的作用,是痛经患者的食疗佳品。 除了坚持吃益母草煮鸡蛋外,气滞血淤型痛经患者平日还应适当多吃一些具有舒肝理气、活血调经作用的食物,如白萝卜、柑橘、佛手、茴香菜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经期不适可以喝加蜂蜜的热奶 妇产科专家发现,女性在月经期间每晚临睡前喝一杯加蜂蜜的热牛奶,可减轻或消除经期的种种不适。

(1)月经来潮的前一周的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营养 可以多吃豆类、鱼类等高蛋白食物,并增加绿叶蔬菜,水果,也要多饮水,以保持大便通畅,减少骨盆充血。女性在月经来潮前应忌食咸食。 (2)忌生冷,宜温热 月经期如食生冷,一则伤脾胃碍消化,二则易损伤人体阳气,易生内寒,寒气凝滞,可使血运行不畅,造成经血过少,甚至痛经。 (3)忌酸辣,宜清淡 为保持营养的需要,饮食应以新鲜为宜。新鲜食物不仅味道鲜美,易于吸收,而且营养破坏较少,污染也小。 少女痛经除原发性痛经外,常以补气养血、温经活血、化瘀止痛药物治疗。常用当归补血汤、八珍汤、十全大补汤加减益母草、艾叶、香附等药物,能取得满意效果。

中医认为痛经多因气血运行不畅或气血亏虚所致。临床常见有气滞血瘀、寒凝胞宫,气血虚弱,湿热下注等症。饮食疗法能起到较好的防治作用。

痛经患者在月经来潮前3~5天内饮食宜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应进食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不宜吃的过饱,尤其应避免进食生冷食品,因生冷食品能刺激子宫、输卵管收缩。从而诱发或加重痛经。

月经已来潮,则更应避免一切生冷及不易消化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葱、生蒜、胡椒、烈性酒等。此期间病人可适当吃些有酸味的食品,如酸菜、食醋等,酸味食品有缓解疼痛作用。

此外,痛经者无论在经前或经后,都应保持大便通畅。尽可能多吃些蜂蜜、香蕉、芹菜、白薯等。因便秘可诱发痛经和增加疼痛感。有人认为,痛经病人适量饮点酒能通经活络,扩张血管,使平滑肌松驰,对痛经的预防和治疗有作用。

如经血量不多可适量地饮些葡萄酒,能缓解症状,在一定程度上还能起到治疗作用。葡萄酒由于含有乙醇而对人体有兴奋作用。情志抑郁引起痛经者适当适时喝点儿葡萄酒,能够起到舒畅情志,疏肝解闷的作用,使气机和利。

另外,葡萄酒味辛甘性温,辛能散能行,对寒湿凝滞的痛经症,可以散寒祛湿,活血通经;甘温能补能缓,对气血虚弱而致的痛经,又能起到温阳补血,缓急止痛的效果。

痛经患者平时饮食应多样化,不可偏食,应经常食用些具有理气活血作用的蔬菜水果,如荠菜、洋兰根、香菜、胡萝卜、橘子、佛手、生姜等。身体虚弱、气血不足者,宜常吃补气、补血、补肝肾的食物,如鸡、鸭、鱼、鸡蛋、牛奶、动物肝肾、鱼类、豆类等。

中医学上酒有哪些药理作用

我国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实践中对酒的药理和药性有着深刻的认识,酒是谷类和曲锁酿成的流质,其质清、其气悍,刚烈而辛窜。其性味正如《名医别录》所说:苦、甘、辛、大热。《名医别录》认为酒能行药势,杀百邪恶毒气。孙思邈的《千金食治》则认为酒能止呕哕、摩风瘙(治)腰膝疼痛。《食疗本草》:酒可养脾气、扶肝、楚风下气,春酒常服令人飞白。《本草拾遗》:酒具有通血脉、厚肠胃、润皮肤、散湿气,消忧发怒、宣言畅意之用;酒糟则可温中消食,除冷气、杀腥,去草、菜毒,润皮肤,调脏腑的作用等等。此类著述在古人医学著作中可常见。班固更是将酒推为百药之长。 中医用酒治病历史悠久,现代医学也认为酒有极好的药理作用,主要概括为一下几个方面: 1.活血通脉、祛风逐寒。 酒能活血通脉、舒筋活络、祛风逐寒。古代医学家在增强中药活血化瘀作用时往往加酒服用或佐酒煎熬,另外民间对于跌打损伤、活血化瘀者,常佐酒以散瘀止痛。 2.改变药性,增强补益作用。 在众多医疗实践中发现,酒能改变一些药物的药性,增强补益功能。如生地性寒,功能养阴凉血,经酒蒸后即为熟地,味甘性温,含糖量增高,地黄素等有效成分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加,增强了益肾滋阴养血添精补髓的功能。女贞子用黄酒蒸熟晒干后补而不腻,补中有清,能增强有机酸类在水中的溶解度,使糖分含量增高,补益肝肾的功能加强。 3.酒是中药炮制的中药辅料。 酒是良好的有机溶剂,一般中药中的主要药效成分皆易溶于酒中,某些药物经过酒制之后能使药效成分释出,增加药物的功能。例如当归,当归内含有挥发油,经酒炒过之后药效成分在水中溶解度增加,养血活血的功能增强,香附是妇科之主帅,用酒、醋加工炮制之后能增加溶解度,使药效成分易于煎出,增强了疗效。 4.酒是调味品,具有健脾和胃,除湿矫味的作用。 《本草拾遗》:酒可厚肠胃、润皮肤、除湿气。在日常饮食中,就是不可或缺的调味品,酒既能解腥也能去毒,还能使食物味鲜可口,使人健脾开胃、增加食欲。 总结:酒不仅在生活饮食中不可缺少,在中医学中也占有重要位置。其主要的药理作用可以归纳为散寒滞、开淤结、消饮食、通经络、行气血、温脾胃、祛湿寒、养肌肤等。但需要提醒的是,酒虽然有这些好处,但是不能痛饮,凡事都要有个度,正如《养生要集》所说:酒者,既益人,亦能损人。因此千万不可贪杯。

怎样泡中草药酒及配方大全,

家庭常用药酒的配方及用法
1.补气补血酒 人参33克,黄芪25克,当归身20克,龙眼肉60克,川芎15克,熟地45克。用50度米酒浸泡1个月。
功能和用法:适用于气血虚弱、面色苍白无光泽,乏力,或月经稀少色淡,月经来迟等。每次服10~20毫升。不善于饮酒者可将此酒冲入汤水中饮用。或以此酒炖鸡效果亦佳。
禁忌:感冒发热、溃疡病、呼吸道疾病及肝病忌服。
2.壮腰补肾酒 巴戟60克,肉苁蓉45克,川杜仲33克,人参25克,鹿茸片18克,蛤蚧1对,川续断30克,骨碎补15克,冰糖75克,50度米酒1公斤。浸泡1个月。
功能和用法:壮阳健腰补肾,适用于男子腰膝酸软乏力,阳痿;亦可用于女子性欲淡漠,低血压,腰酸无力等。每次服10~20毫升。
禁忌症:同上。高血压患者勿饮。
3.活血化瘀酒 田七(即三七)85克(打碎或切片),当归25克,川续断33克,苏木28克,川芎30克,红花18克,延胡索35克,香附15克,冰糖70克,50度米酒1公斤。浸泡1个月。
功能和用法:活血化瘀止痛,适用于跌打损伤旧患,肌肉筋骨疼痛。每次服10~15毫升。亦可外搽患处。禁忌症:同上。
4.祛风活络酒 白花蛇90克,川芎32克,川木瓜20克,姜活、独活各25克,千年健40克,制川乌18克,秦艽28克,川牛膝45克,半枫荷50克,冰糖100克。50度米酒1.5公斤,浸泡1个月。
功能和用法:祛风活络,活血止痛,适用于慢性风湿筋骨疼痛,且疼痛多发生于寒冷潮湿天气者。每日服2~3次,每次10~15毫升。亦可外搽患处。
禁忌症:同上。此药酒含川乌,不能多饮。
5.养身酒 杞子90克,黄精65克,黄芪32克,当归身28克,冬虫夏草38克,龙眼肉60克,人参25克。50度米酒1.5公斤,浸泡1个月。
功能:补气血,养身益寿,是温和的健身酒,可使人面色红润光泽。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量不宜超过30毫升,老年人以10~15毫升为佳。
禁忌症:同上。
6.外用跌打酒 生川乌10克,生草乌10克,两面针15克,樟脑20克,大黄18克,冰片17克,细辛12克,苏木32克,60%酒精1.5公斤,浸泡1个月。
功能:活血散瘀,舒筋止痛。外搽疼痛部位,每日3~5次。皮肤破损处忌搽。禁止内服。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522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