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药食同源 >> 饮食营养

看看大量食用板栗的危害

绿色饮食在行动 2023-05-18 01:05:20

看看大量食用板栗的危害

提到板栗,相信我们大家日常生活中也是非常喜欢食用的,当然,适当的食用板栗不仅可以补充营养物质,更是可以起到不错的保健功效,但是大家要知道,不能大量的食用板栗,大量食用板栗的危害是比较多的,下面我们来看看大量食用板栗的危害。

影响血糖

首先,如果我们大家日常生活中经常性的大量食用板栗,那么会严重的影响我们人体的血糖,并且还有可能会导致高血糖的出现。板栗属坚果类,淀粉很高。干板栗的碳水化合物达到77%,与粮谷类的75%相当;鲜板栗也有40%之多,是马铃薯的2.4倍。鲜板栗蛋白质含量4%-5%,虽不如花生、核桃多,但略高于煮熟后的米饭。因此,吃栗子时,应避免吃得太多,尤其是糖尿病人,以免影响血糖的稳定。

发胖

另外,板栗中的营养物质的含量是非常丰富的,并且热量也比较高,如果经常大量食用板栗,还有可能会引发发胖的现象,尤其是我们想要减肥的朋友们,更是不能经常食用板栗的。板栗吃多易发胖的原因是板栗淀粉含量很高,升血糖指数GI较高(GI值高的食物对减肥不利),100克板栗的热量达到212大卡,而100克米饭的热量才112大卡,可见板栗的热量比起米饭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们上面详细的为大家介绍了大量食用板栗的危害了,我们可以知道,日常生活中如果经常大量的食用板栗,那么不仅会影响大家的血糖,导致出现高血糖的症状,更是会导致我们大家出现发胖的情况,对于身体的健康也是不利的。

板栗什么人不能吃 吃板栗有哪些注意事项?

1、控制体重的人

这种群体在平时是需要控制体重的,所以不能过多的食用板栗。因为板栗中富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热量非常高,控制体重的人摊水化合物的摄入过高,就会造成体重不平衡。而且板栗中的淀粉含量很高,过量的食用会造成热量升高,影响体重平衡。

2、糖尿病群体

板栗富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淀粉水解产物,葡萄糖元素,糖尿病患者过多食用,会造成血糖升高,容易出现高血糖,尿血糖的症状。所以糖尿病患者尽量不要吃板栗,或许可以少量食用。

3、消化不良群体

板栗中富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食物纤维以及膳食纤维,脂肪含量也是比较高的,容易消化吸收。但是很多本身有消化不良的群体,在平时尽量不要过多的食用板栗,偶尔食用可以促进消化,过量食用,就会产生消化不良的症状,危害性比较大。

4、体质燥热的群体

板栗性味温和,过度的使用会增加热度,本身体质燥热的群体,在食用板栗后会加重燥热之气,变得容易上火,甚至出现咽喉肿痛,便秘,口腔干燥的症状。所以板栗在平时不要过多的食用,一定要特别注意。

板栗吃多了对身体有害吗?

板栗营养丰富,味道廿美,据测定,含淀粉62~70%,糖分10~20%,蛋白质5~10%。脂肪7~8%,以及各种维生素、脂肪酸等,生食、炒食、蒸饼、做菜都很可口。板栗重要的健疗作用,历代医学家认为板栗可益脾补肝,强壮身体。主治反胃、泄泻、吐血、便血、腰脚病等。用板栗250克去皮,精瘦肉500克,做成板栗红烧猪肉,可治疗肺燥型久咳,少痰的慢性气管炎,常吃糖炒栗子,可治疗缺乏维生素B2引起的疾病;用板栗20个,大米、小米各100克,煮栗子粥吃,可治肾虚、腰脚疲软症;用板栗10枚,去壳捣烂,加水煮成栗糊,加适量白糖调味,可治小儿消化不良,腹泻。
栗子的营养保健价值虽然很高,但也需要食用得法。栗子不能一次大量吃,吃多了容易胀肚,最好在两餐之间把栗子当成零食,或做在饭菜里吃,而不要饭后大量吃。这是因为栗子含淀粉较多,饭后吃容易摄入过多的热量,不利于保持体重。

板栗可以多吃吗?

不过板栗不宜食用太多,生吃太多不易消化,熟吃太多容易滞气,糖尿病患者应少吃或者不吃,因为板栗的含糖量是非常高的。
但是好处很多啊,可以看看:
板栗俗称毛栗子,是我国的特产,享有“千果之王”的美誉。板栗中约含糖60%、淀粉26%、蛋白质3.7%、脂肪2%,此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板栗中所含的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能防治高血压病、冠心病和动脉硬化等疾病。

中医学认为,板栗有养胃、健脾、补肾、壮腰、强筋、止血和消肿等功能,十分适合于治疗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腰腿不利、小便增多,和脾胃虚寒引起的慢性腹泻,以及外伤后引起的骨折、瘀血肿痛和筋骨疼痛等症。

板栗的吃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l)风干栗子:用网袋将板栗悬挂风干,每日吃15个生票子,吃时要细嚼慢咽。可治老年肾亏、腰腿酸软。

(2)栗子粥:取栗子 10个和大米适量,共煮成粥,也可将栗子风干磨粉,粥成兑入,再加适量红糖后食用。可补肾气、强筋骨、治腰腿无力。

(3)糖水板栗:取于板栗30个,加水煮熟,再放适量红糖后食用,可治病人体虚、四肢酸软、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3350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