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是很常见的一种养生保健方式,尤其是在三伏天,很多医院的中医门诊都会进行艾灸治疗。艾灸可以起到祛湿、通络、活经的作用,那么艾灸出来的水是湿气吗?
1、艾灸出来的水是湿气吗
艾灸出来的水不是湿气,只是单纯的汗液。艾灸时会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以及增加治疗局部的温度,使毛孔出现受热舒张,从而就会出现流汗的现象。这是艾灸时的正常反应,与湿气没有很大关系。
2、艾灸后怎么看湿气排出
艾灸后看湿气是否排出,主要是观察自身的不适症状是否有改变。如果在进行疗程性的艾灸治疗后,自身的不适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那么湿气多半是有排出和减轻的。
3、艾灸没出水是体内没有湿气吗
艾灸没出水不一定是体内没有湿气。艾灸是否会出水与个人体质有关,少部分人群可能在进行艾灸后,治疗局部只会出现红热、汗珠等症状,但这并不代表没有湿气或湿气没有排出。
4、艾灸肚子出水说明湿气太重吗
艾灸肚子出水不能说明湿气太重。艾灸出水是一种正常的治疗现象,它是由于体内血液循环加速,导致体内水分排出所致,与个人湿气是否严重没有很大关系。
寒气
艾灸具有除湿驱寒、疏通经络的功效,而在艾灸的时候,需要经过点燃艾叶,经过较长时间的艾灸,身体就可能就会出现出水的情况。
此时可能是因为艾灸开始起作用,体内的湿气在往体外排出的表现,是可以不用太过于担心的,但具体的寒湿性质,则跟出水的颜色有关。
汗液
艾灸时出现出水的现象,可能不一定是体内的寒气排出,也有可能是因为艾灸时产生的热力,长时间地刺激身体的穴位,导致人体的血液循环加快,体温升高,这个时候人体就会通过出汗来进行散热。
1 艾灸哪个部位最祛湿艾灸又被称作灸疗或者灸法,主要是用艾叶制成艾条或艾柱,通过艾热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达到治病作用的一种方法。
临床上艾灸祛湿的穴位比较多,一般丰隆穴,是祛湿除痰的要穴,可以每天用艾条灸10-12分钟;其次阴陵泉穴、脾经穴位,位于小腿内测,膝关节附近,配合丰隆穴治疗脾湿病症,每天艾灸10-15分钟即可。
再一个就是承山穴,膀胱经穴位,位于小腿后侧正中部位,适当艾灸可发挥较好的祛湿功效;中脘穴,任脉穴位,与胃关系密切,也是临床上祛湿的要穴;除上述穴位外,足三里穴、极泉穴、曲池穴、合谷穴、外关穴、委中穴、太冲穴等穴位,都是可以帮助去湿气的。
2 艾灸后怎么看湿气排出艾灸排湿之后主要有以下症状:
3 艾灸去湿气多久见效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而定。
一般要是患者体内的湿气不是很严重,艾灸3-5天左右就可以明显的看到去湿气的效果,因为艾灸可以对湿气重者身体产生局部的温热刺激,促进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使皮肤局部充血,促使毛细血管扩张,可以加速排出湿气。
但要是患者湿气过重,那么艾灸排湿气的时间需要长一些,需要半个月或者一个月左右才能看到排湿效果。
小贴士:自身体内湿气加重时,除了进行艾灸之外,还可以用过饮食来帮助去湿,常见的去湿食材有薏仁、红豆等。
4 艾灸多久能排出体寒艾灸具有温中散寒的功效,经过艾灸后排出体寒的时间,却主要是依据个人的体质以及体寒的严重程度等共同决定的,没有明确时间点。
一般来说,艾灸暖宫驱寒的疗程为12-15天,坚持1-3个月左右会有较为明显的效果;为了更好更快地排出体内的寒气,在艾灸时需要注意保暖、多喝热水、避免熬夜、适当运动等。
1 艾灸后有水是出汗还是排湿都是。
艾灸是利用艾叶制成的艾条、艾柱,产生艾热来刺激穴位或特定的部位,激发经气活动从而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功能,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治疗方式。
而在这个过程中,艾热让人体受热,使毛孔扩张,并促进体内血液循环,当机体感到发热时,就会产生汗液通过毛孔排出。
体内会出现湿气,主要也是由于体内水分调控失衡,多余水分排解不出去导致,因此在排汗的同时,也是去除湿气。
2 艾灸出水多好还是出水少好出水少好一些。
一般来说,艾灸后出水是一种正常现象,但要是出水较多,说明体内的湿气较重,需要及时治疗,其次出水较多,肯能水艾灸产生的热量过大,导致机体受热严重,体内大量水分通过汗液流失,这样可能会导致体内水分失衡,出现口感舌燥、上火等症状,因此艾灸时出水少更好一些。
3 艾灸出水要不要及时擦掉建议擦掉。
艾灸出水代表体内的湿气排出,并且从体内排出的水分含有无机盐、尿酸、乳酸、脂肪酸等多种物质,要是长期停留在皮肤上,容易对皮肤产生刺激,不利于皮肤健康,其次少部分人群可能会出现过敏现象,因此艾灸出水后,建议使用毛巾或者纸巾及时将其擦除。
4 艾灸不出水珠正常吗正常。
并不是所有艾灸的患者都会有出水的情况,大多只有湿气较重或者受热严重时,才会出水,要是体内湿气较轻,或者温度较为适中时,不出水珠也属于正常情况。
并且艾灸是通过激发经气活动来进行治疗的一种治疗方式,出水只是艾灸的过程中,其中的一种临床表现,根据其不同的病因,还可能会让皮肤出现水泡、发红、发痒等情况。
1、艾灸有健脾和胃的作用,可以祛除湿气,湿气在中医上称为湿或者湿邪,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脾胃运化能力弱,水液在身体里停留、化湿、聚而生痰,湿邪困于肌表,可以见湿疹、湿疮,手指尖可能会见小水泡,这都是湿气重、湿邪重的表现。艾灸可以增加脾胃的运化功能,使身体的水湿被代谢出去,湿邪也就自然而然的减轻,湿气会逐渐消失。
2、艾灸祛湿,一般会艾灸腹部的穴位,因为腹部的穴位温中补虚、健脾和胃的能力比较强,另外还会配合腿上的足三里、三阴交等穴,共同起到健脾和胃、化湿消肿的作用。通常艾灸祛湿只是健脾,每周艾灸2-3次即可,不用每天都灸,每次艾灸的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212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没有榨汁机怎么榨葡萄汁
下一篇: 鸡爪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