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相大师申箕源先生曾意味深长地说:“世上从未有完美无缺的面相。整容虽能改动皮相,却动摇不了命理根基;唯有积德修行,才能真正改变一个人的气场与面相。”

七十一岁的申箕源大师,取出他珍藏六十余年、翻阅无数次的《麻衣相书》。书页早已泛黄残破,他却依旧恭敬地轻翻细读。尽管走遍韩国拜访名师,这本书始终是他心灵的归宿。他认为,唯有心性纯净,才能领悟相学真谛。
千年前,华山石室之中,麻衣道者与弟子陈图南(陈抟)围炉静坐,传授“以心传心”的相法。二人不发一语,陈抟将疑问写于炉灰,麻衣亦以灰书回应——相学圣典《麻衣相书》便由此诞生。“麻衣本是仙真,陈抟虽为修道之人,却心似水晶,清澈通明,故能感通师心。心性浑浊之人,是无法领受这等教诲的。”
清晨拜访申大师时,他正襟危坐,以锐利如刀的眼神透过镜片端详我们,仿佛要将面相层层剖析。他言语简练却掷地有声:“相法至高境界,乃是一览无遗、洞彻本质,所谓‘一念之间,尽入心底’。这是麻衣先生所传,我修为尚浅,仍在路上,还须继续修行。”
谈及命运是否天定,申箕源说:“先天之命为‘宿命’。生为贫者难成巨富,福薄之人怎得厚报?”有人问努力能否改命,他答:“不信可试,贫者真能致富吗?丑人能变美吗?天地造物,自有其律,非人力可强逆。”
对于韩国盛行的整容风,他直言:“以手术造美,犹如工厂制偶,失却天然。面相乃五脏六腑之气外显,属自然伦理,科学岂能超越造化之秘?整容改不了根本,更动不了福运。”
他进一步阐释,所谓“红颜薄命”,并非指寿短,而是指福分浅薄。“古代以丰润为美,如月满玉盘、眉如柳叶。杨贵妃被称为‘肥妃’,实指肤润体丰,非今人所谓肥胖。美却福薄,是命运本质如此。”
然而,当被问及“如月明亮、如日光辉的眼神能否通过修行获得”,他语气一转:“只要肯修,人人皆可。俗人忙于逐利,连‘修行’二字都排斥,自然无法达到。”他强调,虽然先天命数难改,但面相确可因修心而变化。
“面相是五脏六腑之气象外显,观相即观心,所谓‘相由心生’。因此看四柱不如看面相。”他举例,胆怯者面显畏缩,肝火旺者貌露凶悍,心肾气弱之人神采不足。“四柱虽有‘目为心窗’之说,但不可单凭一眼断吉凶,必须整面参详。”
申大师透露,相学不仅看脸,更重全身:“面相占四成,身体占六成。即便面如满月,身若浮萍,仍是薄命之人。”他举一对双胞胎为例,四柱完全相同,命运却迥异——兄为医,弟屡试不第。“唯一不同在眼神与声音。声音发自丹田,终归是心性差异。”
他还指出,东方相法同样适用于西方人。“我曾为不少黑人、白人看相,道理相通,只因血统不同而略有差异。”
谈及“三岁定终身”,他引明代相学大家袁忠澈之言:“三岁可知八十一生。”
面对如今多数人只问钱财的庸俗之风,申箕源叹道:“世间是否已近末路?十之八九来问如何发财,却不知面相须‘加减乘除’,并非某处生得好便是全吉。阴阳造化,组合得宜,方为佳相。万物皆循天道,人亦如是。唯有积德修善,面相才会真正转好。”
他苦笑坦言,自己虽心向修行,却不得不以相命为生:“对那些只问财禄之人,还须费心解释,实在辛苦。”言毕,他点起一支烟,长叹一声。
“相由心生”,一个人的性情、心念、善恶,皆映于脸上。反过来,行为善恶也会影响相貌。善者慈眉善目,恶者凶相毕露。现代科学谈基因遗传,佛家讲累世业力,而真正决定相貌美丑的,实为往昔所造善恶之业。《文始真解大佩服》中亦指出:“精神魂魄,皆由心造,至精运行,映于面目。”张紫阳真人《悟真篇》更有“一粒金丹吞入腹,我命由我不由天”之句,点明修行不仅能改相,更能改命,乃至“一人得道,九祖超升”。不信业力因果者,终究难明此理。
南怀瑾先生在《易经杂说》中曾言:“命由心造,相随心转。”张至顺道长也强调:“修道之人,气象日新,骨骼亦更。”可见心性修为,才是面相与命运的真正转机。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xiudao/828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坐忘论讲什么:道家修心精髓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