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打坐者,非言形体端然、瞑目合眼,此是假打坐也。
——《重阳立教十五论》
诸位同修,今天我们来谈谈打坐这件事。现在很多人都在打坐,可是真正明白打坐真谛的,恐怕不多。《重阳立教十五论》里头说得好:"凡打坐者,非言形体端然、瞑目合眼,此是假打坐也。"这话说得透彻,可惜现在很多人都在这个"假"字上打转。
南怀瑾先生在《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里头也提到过:"现在人学打坐,多半在姿势上计较,这个腿怎么盘,手怎么放,其实都是枝节。"这话说得实在。张至顺道长在世时常说:"打坐打坐,关键是心要坐得住,身子倒是其次。"这些前辈的话,都说到了一个根本处。

《文始真解大佩服》里头讲得更明白:"性功命功,本是一体,如手心手背,不可分割。"《清静经》这部经典,表面看是讲性功,其实性命都在里头。为什么要分开说?这是祖师爷的慈悲,就像妈妈哄孩子走路,"马上就到了,再走一点点",其实永远都在往前走。这是方便法门,度人的舟筏。
现在打坐出偏差的为什么这么多?就是因为都在形式上下功夫。有人问修道一定要吃素吗?一定要双盘吗?这都是着了相。重阳祖师为什么要专门强调真假打坐?就是见多了走错路的人。
记得南怀瑾先生在《易经杂说》里头打了个比方:"过河要用船,过了河就要把船放下,总不能背着船走路。"打坐的姿势、方法,都是这条船,过了河就要放下。可惜现在很多人,船还没过河,就在船上雕花刻凤,把船装饰得漂漂亮亮,就是不肯开船。
那么什么是真打坐?祖师说"把断四门,眼耳口鼻",这是个门槛。为什么要把断四门?因为我们平常都被这些感官骗了。眼睛看见的,耳朵听见的,都是幻相。《道德经》上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这些东西都在消耗我们的元神。
好比说森林里一棵树倒了,如果没有人在场,它只是个振动,算不得声音。我们闻到的香味,刚闻到时觉得香,过一会就闻不到了。这些都是相对的存在,不是究竟。可是我们整天被这些幻相牵着鼻子走,元神就这样一点点被消耗掉了。
毛主席打仗有个高明之处:要把战场摆在敌人的国土上。我们打坐也是这样,战场就在自己身体里头,所以火候特别重要。火大了要焦,火小了又煮不熟饭。会打坐的人,治国、治病、做饭,样样都通。为什么?因为他懂得调和阴阳,掌握火候。
张至顺道长说过:"会做饭的人就会修道。"这话有深意。熬粥要文火慢炖,火大了要溢出来,火小了又熬不熟。这个火候,言语难以形容,非得明师指点不可。以前私塾里,先生都是手把手教,以身教为主。修道也是这样,光讲理论没有用,要实修实证。

那么怎么找到真打坐的感觉?祖师说:"十二时辰,住行坐卧,一切动静中间,心如泰山。"关键在"心如泰山"这四个字。行住坐卧都是打坐,不一定要盘腿。就像擒贼先擒王,千军万马中,直取主帅。小李广花荣一箭射中敌将,仗就打完了。
我们打坐也是这样。万千杂念,不必个个去对付,只要找到那个"真主人",死死抱住不放。就像抱着神仙的大腿,任它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但是这个抱,又不能太紧,太紧就死了。要像栓马桩,给马一定的活动范围,但是不能让它跑丢了。
这个分寸最难把握。松了,心就跑了;紧了,又僵化了。要在不松不紧之间,找到那个中道。这就是文始派强调的"执中守一"的功夫。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非得有明师指点,自己又肯下功夫才行。
现在很多人打坐,要么是枯坐,要么是瞎坐。枯坐的人,心如死灰,毫无生机;瞎坐的人,跟着感觉走,最后走到邪路上去了。这些都是重阳祖师说的"假打坐"。
真打坐是什么?是生机勃勃的,是活泼泼的。就像春天里的树木,看起来不动,其实内在生机盎然。这个生机,就是我们的先天一气。找到这个,才是真打坐。
所以诸位同修,打坐不在形式,而在实质。你的腿能不能双盘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能不能安住。你的姿势标不标准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找到那个"真主人"。把这个道理参透了,行住坐卧都是打坐;参不透,就算坐穿蒲团,也是枉然。
希望大家都能跳出形式的束缚,找到真正的打坐之道。这条路,祖师们已经指明了方向,剩下的,就要靠我们自己脚踏实地去走了。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xiudao/827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