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听到“意守丹田,气沉丹田”这样的语句,然而对于没有明师指导的自学者,往往容易理解错误,盲修瞎练,贻害匪浅。一般常说的“气沉丹田”、“意守丹田”指的就是下丹田。古人把丹田看作是储藏精气神三宝的地方,所以就有“性命之根本”的说法,《难经.六十六难》里说:“丹田者,人之根本也。”又说:“脐下动气者,人之生命也。”也就是说丹田是生命的大本营,是气的工厂和仓库,是人体全身“气”的营运供应中心。
真正的意守是什么?古人说的好:不可用心守,不可无意求,用心守着相,无意求落空。
譬如我们的钥匙、手机、钱,你不能一直紧握不放,那样你会很紧张,无法放松。但是也不能完全不留意,那样很容易丢失。
意者,神也火也。太执着,死火猛烈,东西烤坏了。不管它吧,火灭了,东西烤不成。
真意守就像放羊,不会目不转睛的盯着羊,也不会忘了羊,然后我们来说丹田,真正的丹田在哪。
我们知道普遍有三丹田之说,上丹田在眉心,中丹田在膻中,下丹田在小腹。一般以为“气沉丹田”就是气沉小腹,呼吸深到小腹那里或者注意力放到小腹那里,这些都对,又都不对,有一点点对,但是不深刻,不全面,不正统,要点就在“丹田”二字。
丹田丹田——丹落处为田。“丹”和“田”是密不可分的。
丹指的是内丹,精气神融合而成的产物。有玉丹有金丹。甭管什么丹,首先得有。先有丹,然后这个丹在哪儿安家,哪儿就是丹田。
三丹田是基本说法,实际上人身上下内外无处不丹田。真正的丹田是一个虚空,也可以叫神气穴。没有彼此、内外、上下、大小等等的概念。
所以没有丹的人,就不要去想丹田在哪,不要研究怎样是意守丹田,不要纠结怎么才能气沉丹田。
因为气也不是你理解的那个气,真正气沉丹田的气,你还没有练出来,你感觉不到,也无法掌握。
你只需要调好你的桩架、你打坐的坐姿,在不硬挺也不懈怠的状态下,保持下去,尽量的放松、放松、放松,其他就不用操心了。
如果你非要守个什么东西的话,注意力放在胸部以下,意守全身好了,如果做不来,意守脚底板也行。
等放松的功夫到家了,身体有旧疾的会开始排病,病好了,气脉畅通到了一定程度了,你会开始入静了。
入静,是一种状态,当你进入这个状态以后,会感到身心皆空,身体似乎不见了,消失了,思维也似乎停止了。
这个时候,外界的鸡飞狗跳声、邻居吵架打孩子声……无论任何喧嚣,你都一清二楚,但是又不会感到吵闹,那些声音特别清晰,又特别模糊;特别近,又特别远;特别实在,又特别缥缈……同时,你也懒得去分析去思维,正经的“不思善也不思恶”。
不是你人为的控制自己不去思,而是你“思来想去”的那个妄心消退了,那种“思”也就升不起来了。
真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不关心。
你没有胳膊啊腿啊的物质身体的明显区别,脑子一片清明,皎如日月,恍若浮云,你是你,又不是你,浑圆状态,你是无极,你也是太极,你是纯粹的——临在。
到了这个阶段,你自然知道什么是气;你早已感受过了“清升浊降”;你清楚的知晓了气的阴阳;玉丹金丹什么样,还没怎么品尝猪肉,差不多也知道猪怎么跑了。
同时,你也理解了老祖宗造的词——“虚怀若谷”,你会亲身体验到这个词的真形真意。
一切都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
阻止人静下来的是杂乱的思想,产生这些思想的是人心,你喜欢什么就会挂念什么,你害怕什么就会担忧什么,人的喜怒哀乐都是执著心造成的。有人说自己不知道该去什么心,你就看看在入静时你思考的什么,保证就是你执著的东西。入静时想到今天单位发的奖金多了或者少了,那就是没有放下对物质的追求;入静时想到孩子或者父母的病情,那就是没有放下对亲情的执著;入静时想到有人讲你坏话了,那就是没有放下对名的执著。
古人有句话,圣人无梦。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多表示杂念多,白天的妄念在人睡着时还是向外冒,就体现在做梦上。圣人无梦,因为他消灭了颠倒妄想,没有常人的欲望,心中一直保持正念。这样的人,他想静就能静下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udao/528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丹道修真:详细剖析,道家修炼之秘!
下一篇: 丹道证悟:打通“奇经八脉”以及炼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