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 心理健康

你有手机分离焦虑吗?(你知道什么是分离焦虑症吗)

佚名 2023-07-05 00:26:53

无疑,手机会令人们分心。当人们在做一些不需要手机参与的事情时,手机的出现是一种干扰。反之,手机不在身边,也会令我们手足无措。以前,心理学研究的分离焦虑集中在儿童身上。小孩子从母亲或者其他抚养者那里获得食物、保护和关爱,所以孩子对母亲产生依恋,如果分离,就会产生分离焦虑。如今,手机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另外一个依恋对象。心理学家认为它满足了我们三方面的心理需要:效能感、自主性和归属感。如果跟它分离,我们会出现手机分离焦虑。

手机在场效应

当人们在开车、走路、工作或学习的时候,同时使用手机必然对人们正在做的事情是一种干扰。但是,我们在这里要谈的不是使用手机带来的干扰问题,而是“手机的出现”对我们的干扰(即便我们并未使用手机),可以简单地称这种现象是“手机在场”现象。

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的研究者招募了一些志愿者来参加一个手机在场效应实验。实验是两两进行的,研究者让两个人把所有个人物品留在另一个房间寄存后走入一个房间里。这个房间有一个书桌和两张椅子。如图所示,1代表手机;2代表书桌上的一本书;3代表椅子。两个人坐在椅子上进行10分钟的谈话。谈话内容是过去一个月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谈话完之后,研究者将测量志愿者感觉到的与谈话对象的关系质量和亲密度。当然,有一半志愿者在谈话时,书本上放着手机,而另一半志愿者谈话时,书本上没有手机。这部手机是很普通的手机,看不出是什么牌子的。

实验结果发现,当有手机放在书桌上时,谈话者感受到的双方关系质量和亲密度都相对低。后来,研究者重复了一个类似的实验,结果跟这个实验一致。这表明,手机在场会影响人们的人际关系。虽然手机是通过什么来影响人们面对面交谈的效果,但是它的影响被认为是确定无疑的。

在手机上发现的这些现象似乎不是新事物。因为早在1965年,心理学家扎荣茨就发现,当有其他人在场的时候,人们的生理唤醒更强,因而人们在简单的任务中表现更佳,但是在困难任务中表现受阻。小孩子在做简单的数学题时若感受到自己父母在关注着他,那么可能他会做得更好,但若是在做奥数等对他来说有难度的题目,那么他会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手机扮演了一种“他人在场”的角色。

除了唤醒作用,他人的出现也会争夺人们的注意力资源。人们会被他人所分心,在任务和他人之间分配注意力。所以,手机在场现象可能反映了手机使得我们心绪发生波动,也可能反映了它对我们有限的注意力资源的占用。

如果人们只是在做简单的工作,那么手机的出现对人们不会有影响。但是在复杂的工作中,只要有手机出现,人们的工作表现就会打折扣。有研究表明,人们在讨论有意义的话题时,手机出现在视线内会影响人们在讨论中达成的效果。但是,在闲谈的时候,手机出现与否都没关系。形象地比喻一下,这貌似在提示我们,在路上散步偶遇朋友时手里拿着手机是没关系的,但是如果我们在开会,或者要找朋友敞开心扉谈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时,最好是“净身”(不带手机)认真地对话。

手机分离焦虑

正如前面说的,手机让人有一种“连结”之感,即通过手机与自己的朋友圈子和信息源连在一起。这种连结感使得人们形成条件作用,乃至一天到晚不停地检查自己的手机(包括手机里的APP)是否有新的消息。直到睡觉前,人们仍会守在手机屏幕前。很多人无法做到有一天离开手机。如果将手机与人分离,人们会感到焦虑。

美国南缅因大学的研究者把参加实验的志愿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要将手机交出后再进入教室。另一部分可以将手机带入教室,但是要调为静音且不准拿出来使用。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测量了他们平时的手机使用量,并且追踪他们的情绪变化。

结果发现,那些无法把手机带在身上的人感到更加焦虑,而日常手机重度使用者在接下来一个多小时里会越来越焦虑。轻度手机使用者则不会产生焦虑。对于中度的手机使用者来说,当他们交出手机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焦虑,但是如果手机可以带在身上,则不会有焦虑感的产生。

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研究者让实验参与者在两种情况下做单词搜索任务。在第一种情况下,他们在完成任务时,他们的手机就放在眼前,只是调为静音。第二种情况下,手机以“会扰乱实验器材”为由被研究者放在了房间的另一端,他们必须与手机分离的情况下做单词搜索任务。而且,研究者会在任务中途故意拨通这些参与者的手机,让它响6下才挂。一半的参与者先经历第一种情况再经历第二种情况,另一半参与者则反过来。

结果发现,不能接手机会让参与者的心跳加速、血压上升,做单词搜索任务的表现也会更差。因为心率和血压是压力和焦虑的生理指标,所以我们可知这些参与者在第二种情况时会更加焦虑。

为何人们会出现手机分离焦虑?有学者认为这是因为人们害怕错误精彩瞬间,害怕失去与别人连结在一起的感觉。这也回到了最初我们说的,手机满足人在社会中的一种连结感或归属感。如今若没有手机在身边,则会感到失落。另外有学者认为,因为手机能够满足人们的自主性和效能感,所以慢慢地已经成为很多人自我延伸的一部分。失去手机就像夺走画家的画笔、音乐家的乐器或者宠物爱好者手里的猫。失去手机对很多人来说就像是失去了自我的一部分。

警惕无手机恐惧症

对于与手机分离的焦虑在人群中如此盛行,以致于有人提出了一个叫作无手机恐惧症(Nomophobia)的概念。“nomo”指的是没有手机(no mobile phone),而“phobia”是指恐惧。在这种恐惧症的驱动下,人们不断地想去看手机。这类似于一种行为成瘾的现象。这使得人们一天内持续地受到这种想法(想去看手机)的打扰,以致于无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来深入思考其他问题。这是现在人们感觉自己的生活和时间“碎片化”的其中一种原因。人们难以长时间专注在一件事情上,总是被其他消息打断。

你是否无论去厕所、去洗澡、去游泳都要带着手机?是否经常担心手机没电?是否随身携带便携式充电器,以免出现手机没电的“悲剧”?是否无论到哪里都要检查是否有信号或者网络接入信号(wifi等)?是否有时误以为手机在振动却实际上不是?是否有时手里拿着手机去找手机?睡觉时你的手机放在何处?这些都是检查自己对手机依赖程度的思考问题。

你知道什么是分离焦虑症吗

分离焦虑症(也称为分离焦虑)是一种情绪障碍,通常在青少年和儿童期出现。它表现为与主要的照料人分开时出现的焦虑。这种焦虑可能包括过度担心、紧张、恐惧和不安,其程度可能从轻微到严重不等。
分离焦虑症产生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如环境突变的影响、对父母过于依恋、父母焦虑遗传以及畏惧综合征等。在临床上,分离焦虑症主要以心理治疗为主,如放松疗法、系统脱敏疗法、催眠疗法和心理疏导等,以缓解患者焦虑的精神状态。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预防或减轻分离焦虑症,父母可以尝试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扩大孩子的交友圈,鼓励他们与其他小朋友互动,以及用关爱来化解孩子的不良心理。同时,对于那些因身体不适或幼儿分离焦虑症而情况严重的孩子,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并做好分离焦虑症的防治工作。
请注意,如果您的孩子或您自己出现了分离焦虑症的症状,建议尽早寻求专业医疗帮助,以便得到适当的治疗和管理。

分离焦虑的问题引起网友热议,你知道什么是分离焦虑吗?

分离焦虑症一下子肯定好多人都觉得陌生。这是宝宝们很容易出现的一种情况。在婴儿期学前期都会有所提现。但遇到这些情况也不要过于担心。通常遇见的情况是刚入园的孩子。和学前毕业要升一年级的孩子。

第一,先拿刚入园的宝宝为例,宝宝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家长去送,孩子们会搂着你的脖子,哭闹不止。这些情况是分离焦虑的一种表现。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要理性对待,因为刚入园的宝宝适应能力不是太好。家长可以提前带着宝宝到幼儿园里多玩耍,让宝宝提前适应这个环境。同时也要学会安慰宝宝,多给宝宝讲些幼儿园美好的事情。在给宝宝分别之前要亲亲宝宝的联想或者摸摸宝宝,让宝宝感觉有安全感,平时那就多做些安抚宝宝的动作。这样可以减轻宝宝的入园焦虑。还要多肯定宝宝,鼓励宝宝。

第二,家长此时也要正确的面对。不单单是孩子与你分离,家长的内心也会一下子变得失落、难过。这时,都要学会适应,让孩子明白他能勇敢,可以独立的去面对。

其次,还有一种就是学前分离焦虑症,宝宝们在幼儿园朝夕相处了那么长的时间,毕业了一些宝宝就是表现的特别明显,担心害怕以后没有朋友,更担心自己上小学一年级后该怎样。

这些大宝宝的表现也反应了,孩子内心不安全的一面,面对新的学校的害怕。面对新的朋友不知如何相处。面对这些,家长要做好引导。

最后,提醒每个孩子。会有很多的朋友。人生中会有很多次分别,但下一站的风景不同。不要害怕,勇敢的去面对。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给孩子多讲解。

后分离焦虑,看看你家娃有没有

作者:我是超宁,双胞胎-幸福吉祥的麻麻,爱思考更爱逗比,爱手工更爱旅行,爱钱更知道赚钱不易,带着7岁娃闯荡未来。

这是关于孩子上学分离焦虑的第三篇文章,前两篇说了分离焦虑产生的深层原因和解决之道:

- 开学分离焦虑,打好这个基础超级重要

- 4个分离焦虑缓解妙招,双胞胎亲测有效

这篇来说说娃送去学校了并不是万事大吉了,就算上学痛快去了,可能娃的焦虑依旧在,这些焦虑你不看到,依旧没有办法彻底帮娃把分离焦虑搞定哦。

听话娃开始各种“作”

不管是刚上幼儿园或者小学的孩子,还是已经是老学生了,嚯嚯,都会经历新鲜期和焦虑期,最后进入平稳期。

看着娃放学回家特开心,先别高兴太早,大概一周左右的时间,通常听到比较多的是:这孩子在学校很乖,回到家简直要炸天了,说什么都不听还对着干,动不动就哭和发脾气,好像变了个人。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父母先不要指责孩子不听话,心里绷根弦,可能是孩子在家里释放焦虑呢。

你想想人家在学校规规矩矩待了一天,要听话要按规则做事,要控制自己的情绪,等等等等,在学校压抑了那么久,回到家终于可以安全释放了。

所以当孩子情绪失控,和你对着干的时候,不骂孩子很重要,否则在学校积压的压力和焦虑还无处安放,又被爸妈一通训,内心再强大的孩子也会经受不住。

那你该怎么做?

回家后的高效陪伴。

孙瑞雪老师说,儿童是在抱中成长的,抱是爱的身体语言。小孩子,大孩子都需要爱。没有爱,我们就不再成长。

她还认为,儿童是通过皮肤来思考的,也是通过皮肤来获得爱的。要尽可能触摸0—3岁孩子的肌肤,拥抱孩子,亲吻孩子。

这和哈洛的理论不谋而合。哈洛在《母爱本质》演讲中说:「爱存在三个变量:触摸、运动、玩耍。如果你能提供这三个变量,那就能满足一个灵长类动物的全部需要。」

在孩子情绪稳定的时候多多高效陪伴,这个高效陪伴可不是你一边看手机一边陪孩子,或者索性丢个ipad给孩子,而是真的陪着孩子一起干点啥:亲子阅读啦,一起手工啦,哪怕出去一起疯跑也是极好的。

看到自己的分离焦虑

总说孩子分离焦虑,其实我见到最多的还是家长的分离焦虑而不自知。

总说孩子可粘人了,一上学哭天喊地的,其实孩子只是把父母的分离焦虑通过自己的哭天喊地给照出来而已,孩子是父母的照妖镜不是么。

先来看看面对孩子上学,你是不是这样式儿的:

1.焦虑不安,放心不下

这应该算是分离焦虑症最典型的表现了。

看到孩子在幼儿园门口痛哭的样子,心如刀割,甚至怀疑自己让孩子上幼儿园的决定是否正确。

总是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哭的厉害吗?

能自己吃好饭吗?

老师有没有耐心?

有没有小朋友愿意跟他玩?

2.希望24小时了解孩子的情况

孩子已经在幼儿园开开心心的玩上了,父母却总是忍不住在幼儿园外面偷看孩子:玩的好么,哭了吗?摔了吗?

恨学校不能提供实时的摄像监控,恨不得时时刻刻了解孩子情况;

如果学校提供实时摄像监控,那恨不得一直盯着看。

如果以上两种情况你种了其中一种,恭喜你,你的分离焦虑也比较严重。

焦虑是可以传染的。

你越是不放心离开宝宝,不放心把他交给别人看护,孩子也会越发忧虑。

这种不放心其实也是对孩子的不信任。

你不信任小小的他有足够的能量去适应新的环境和生活;

你不信任幼儿园的老师有足够的经验来陪伴孩子;

幼儿园是你千挑万选的,其实归根结底你是不相信自己。

所以如果孩子的分离焦虑很严重,先来反观下自己是不是也很焦虑。

相信“相信”的力量(我这里没有打错字,没有打错词,就是相信“相信”的力量)你的相信就足以让孩子有能量和力量去应对新生的世界。

所以想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先来搞搞自己的分离焦虑同样重要。

好啦,分离焦虑这件事就先说到这吧,简单地“分离焦虑”四个字其实一点都不简单。

挑战孩子,更挑战父母内心的力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nli/7501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