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朋友都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模糊间仿佛听到手机铃声在响,但是一看却根本没有来电,而这种情况被称作做“手机幻听症”。传统医学上的幻听是一种歪曲或奇特的听觉,并没有相应的外部声刺激作用于听觉器官。病人有时会听到有人在喊救命,但这种声音在现实的外部声场中并未存在。
为什么会出现“手机幻听症”
专家表示,这种“幻听”往往是由于工作压力造成的,偶尔出现并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但如果这样的情况频繁出现就要小心“强迫症”了。依赖手机引发“幻听”。
专家分析,“手机幻听”的心理问题很大部分源于现代白领对高科技产品过分依赖所造成的“强迫症”。“幻听”现象多与职业有关,如销售、咨询、媒体等从业人员频繁使用通讯工具,往往在铃声一响时就得立即投入工作,这些人长期处于“待机”状态,强烈的心理暗示会诱发“幻听”,而在就业高峰时期,不少应届毕业生也会加入手机“幻听一族”。
对此,专家认为,“手机幻听”现象尚不能归入“幻听症”的范畴,因为后者在医学上被认为是精神分裂的前期症状,而目前普遍困扰都市人生活的“手机幻听”现象其实质是一种强迫症的表现,“人们有的时候是在明知道不是自己的手机在响,还是不自觉地拿出手机,这其实是身体里的潜意识给出提醒,告诉你,必须要缓解压力了。”
心理缓解小贴士
心理咨询师表示,“手机幻听”多是偶然出现,时间短、程度轻,所以一般并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人有压力、有焦虑是正常的,需要注意的是如何去解压和识别疾病。只有当出现持续的、与现实相距过远的幻觉,那才是疾病的表现。因此,丢掉手机,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最重要的是对待手机有一个合理的使用范围。
轻微的“手机幻听”现象,可以被认作手机铃声“疲劳综合征”。最简单的应对方法就是,通过经常更换手机铃声,并采用一些相对舒缓和轻松的乐曲作为手机铃声,以便转移注意力,起到心理减压的效果。
真正严重的“幻听”属于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之一,故如果“手机幻听”的出现频率过高,建议应主动求医,进行心理治疗。人不是机器,不可能一年365天都24小时待机,因此,如果没有特殊要求,一天待机时间可以实行8小时“工作制”。上班随行,下班停用,或者相反。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坐着工作的人越来越多。坐着虽然舒服,但不利健康。研究表明,久坐可引起以下18种病症:颈椎病、腰椎病、食欲不振……世界卫生组织于2003年发布的一个报告表明,每年有200多万人死于久坐引发的心脏病、糖尿病等。因此,为了健康,千万不要“坐”以待毙! 1.颈椎病 原因:颈椎病的根源是颈椎间盘退行变性后,椎间盘松动,继而压迫神经根、脊髓或椎动脉而引起的各种症状。长期不良的坐姿或长久停留在电脑前,最容易造成颈项肌的疲劳,引起颈肩痛、项肌痉挛,甚至出现头晕目眩;久而久之,势必在成年之后过早地出现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导致颈椎病。 对策:操作电脑时要保持正确坐姿:请确保坐着时整个脚掌着地。使用让您的脚部平稳着地的可调节工作台、椅子,或者使用脚垫。如果使用脚垫,请确保脚垫宽度足够使腿可以在工作区内自由活动。经常伸展腿部并改变腿的姿势。要经常站起来离开工作台稍微走动和经常改变腿部的位置,使人整个放松一下。注意不要将箱子或其他物品放置在桌下,这样会限制腿部的活动空间。 2.腰椎病 原因:由于长期久坐,或者有的坐姿不良,或总是固定一个姿势而使得腰部软组织长久处于张力状态,软组织缺血,而产生腰肌劳损。 对策:要尽量减少坐的时间,或坐一会儿变动一下姿势、站起来活动一下,中途可做一下腰部按摩。 3.尾骨受伤 原因:你是否经常感到臀部尾骨隐隐作痛,有时接连两三天都令你坐立难安?请别忽视这样的症状,这是女性易患的疾病——尾骨受伤。尾骨疼痛的症状包括臀部尾骨附近有压痛点或腿痛现象,范围包括尾骨、提肛肌及周围的软组织等。长久坐姿不正确,压迫尾骨神经,即可造成尾骨受伤而疼痛。 对策:平时保持良好的坐姿,减轻对脊椎的压迫,多运动,可减少尾骨受伤的机会。患有慢性的尾椎骨疼痛者,最重要的是尽量减少或避免患处承受压力,平常坐的时候,可在椅子上摆个类似救生圈的减压坐垫,减轻患处的压力。这种中空设计的坐垫,可分散尾椎骨及臀部的压力,使患者可以坐得久一些,工作更方便。在家里,应经常热敷患处,或让中医用超声波治疗,加强疼痛部位的血液循环,促进疗效。 4.屁股“生茧” 原因:屁股“生茧”即臀部长出硬疙瘩,并隐隐作痛,即坐骨结节性囊肿。原来,人体臀部的骨骼是由骨盆构成的,其中坐骨是构成骨盆的重要组成部分,坐骨可分为上下两个分支,两支骨会合处即坐骨结节。当人采取坐位姿势时,坐骨结节恰好与凳面接触。在坐骨结节的顶端长有滑囊,滑囊能分泌液体,以减少组织间的摩擦与受压。然而,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滑囊也随之发生了退行性改变,液体分泌减少。长时间地伏案工作或有盘腿久坐的习惯,容易使坐骨结节与坐凳“硬碰硬”。还有长期不合理的摩擦、挤压、负重、创伤,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创伤性滑囊炎的发生,而这种滑囊炎大多发生在一侧坐骨上,这可能与坐力的不平衡有关。滑囊炎发生之后,囊内充血、肿胀、浆液性渗出物增多,迁延日久积液就会变得粘稠、混浊、纤维素沉着而发生粘连。这时,滑囊壁增厚、滑膜表面粗糙,最后,形成了囊肿。 对策:改善坐具。平时如果习惯于坐木椅、硬板凳者,可改坐藤椅或沙发,也可在硬质坐具上放置较厚的海绵垫、布垫,能够减轻硬质坐具对坐骨结节的摩擦与对抗力。 5.肌肉酸痛 原因:人体内的亿万细胞要靠血的运输来完成其新陈代谢功能,久坐可使体内携氧血液量减少,氧分压降低和携二氧化碳血液量增多,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引起肌肉酸痛、僵硬、萎缩。 对策:医学专家建议,凡因工作需要久坐的人,一次不要连续超过8小时,工作中每隔2小时应进行一次约10分钟的活动,或自由走动、或做操等。 6.食欲不振 原因:久坐缺乏全身运动,会使胃肠蠕动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日久就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以及脘腹饱胀等症状。久坐不动者每日正常摄入的食物,聚积于胃肠,使胃肠负荷加重,长时间紧张蠕动也得不到缓和,长此以往可致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及出血等慢性难愈顽症。 对策:培养“植物化”饮食习惯。多吃如干豆类,海藻类,地下根(茎)类,新鲜蔬菜及时令水果等。所含丰富的膳食纤维可增进肠道蠕动,缩短食物通过的时间,使食物中所含有害物质解除肠黏膜的机会减少,还可吸附带走部分有害物质,减少毒害。 7.心功能减弱 原因:久坐不动血液循环减缓,人体对心脏工作量的需求随之减少,血液循环减慢,日久则会使心脏机能衰退,引起心肌萎缩,易患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对策:可做“扩胸运动”,方法:每坐一两个小时后,站起来,双臂,做扩胸活动。每次舒展胸部三五分钟。做“扩胸运动”的次数、强度和频率,应根据自己身体状况而定。 8.记忆力下降 原因:久坐不动,血液循环减缓,则会导致大脑供血不足,伤神损脑,产生精神厌抑,表现为体倦神疲,精神萎靡,哈欠连天。若突然站起,还会出现头晕眼花等症状。久坐思虑耗血伤阴,老年人则会导致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若阴虚心火内生,还会引发五心烦热,以及牙痛、咽干、耳鸣、便秘等症。 对策:为了你的身心健康,不要久坐下棋,玩麻将,老年人更不可久坐家中闭门不出。 9.痔疮 原因:久坐者,血液循环减慢,使身体内静脉回流受阻,直肠肛管静脉容易出现扩张。血液淤积后,致使静脉曲张,并可能患痔疮,发生肛门疼痛、流血甚至便血等现象,长此下去则会导致贫血。 对策:进行热水坐浴。坐浴时水温不宜高,以30℃~40℃为宜。坐浴时间不宜过长,20~30分钟即可。早晚各坐浴一次。可在热水中加入少量盐,水面不低于会阴部。 10.便秘 原因:李女士是某公司部门负责人,椅子是她最亲密的伙伴,通常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最近,李女士发觉自己的脸色明显不好,3到4天才排一次大便。到医院检查才知是患上了便秘。医生解释说,女性腹肌天生较弱,送便排出的力量小,因此久坐很容易出现便秘。 对策:做到经常空腹饮水,工作时间每隔1~2个小时站起来活动一下身体。同时,多食高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玉米、芹菜等。 11.大肠癌 原因:长年久坐办公室而很少从事体力活动,是患大肠癌的一种危险因素。由于久坐的人最容易发生痔疮,因而民间也有“十人九痔”的说法。许多人认为痔疮无关紧要,不出血就好了,从而忽视了大便带血是大肠癌最初的主要症状之一。发现自己大便带血,一定要到医院作检查,最好是采取直肠指检,医生戴上手套,将一根手指伸入肛门,一般都能查出问题来。 对策:长期久坐的人应提高警惕,尽量克服久坐的不良习惯。同时,养成体检习惯,建议从30岁就开始进行检查。检查方式主要有直肠指检、钡灌肠造影、ct检查等,各人可根据大夫的建议来选择检查,诊断方法。 12.排尿不畅 原因:前列腺增生患者不宜久坐,已为许多人所共识,但前列腺增生患者坐的姿势也是有讲究的,当人正常端正坐的时候,重心自然落于前列腺的位置,坐的时间久了,增生的前列腺必然要承受体重的压力,因而难免造成增生的前列腺向尿道管扩张,而压迫尿道,严重者会造成排尿困难,甚至闭尿。 对策:如前列腺增生患者日常坐的姿势有意识地将重心移向左臀部或右臀部(可以左右臀部适当轮换),就可避免人体重心直接压迫增生的前列腺,从而避免或减轻增生的前列腺向尿道压迫。长期用此方法,对增生的前列腺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保护作用。 13.男性不育 原因:久坐会导致人体静脉回流不畅。对男性而言,则会使局部温度升高,通气性差,容易感染包皮龟头炎。同时,久坐带来的高温和静脉血反流至睾丸,还会伤害睾丸的生精功能,时间长了可致男子不育,甚至发生睾丸坏死。 对策:办公族每小时应有意识地起来倒杯水、去趟厕所。因工作需要经常坐着的男子,应穿宽松、纯棉的内裤,切勿穿过紧过小的内裤。生活中还应注意限酒,忌食辛辣。 14.女性不孕 原因:白领女性,由于长期久坐,月经前及月经期常有剧烈疼痛,这是因久坐加上缺乏正常运动,以致气血循环障碍;有些是气滞血瘀也易导致淋巴或血行性的栓塞,使输卵管不通;更有因久坐及体质上的关系,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症,这些都是不孕的原因。 对策:上班族每天至少应该活动30分钟。而要达到这个运动量可以因地制宜,比如坐公共汽车上下班时提前两站下车步行,或改骑自行车;上楼时不乘电梯,走楼梯;在电视播放广告时,站起来走动一下。锻炼的强度可以逐渐增加,如果原来一站路走15分钟的,可以逐渐加快到10分钟。当然,如果你能抽得出更多的时间,建议你不妨每工作1小时做5分钟的休闲运动,很简单,只需要你伸伸腿、转转头、扭扭腰即可。 特别提醒:久坐不动的女性,还容易患上痔疮、慢性骨盆充血、痛经、内分泌失调等妇科病症,如果工作或者生活的压力又很大,那么,紧张的情绪更加使荷尔蒙的分泌失调,影响整个内分泌系统的平衡,将会带来更为严重的难言之疾。 15.长“危险脂肪” 原因:我们通常所说的脂肪是存在于皮肤下面的,叫做“皮下脂肪”,它让人的外形显得肥胖,同时也影响健康。而内脏脂肪位于身体内部,它围绕着人的脏器,主要存在于腹腔内(比如胃的周围)。研究表明,体内存在过多的内脏脂肪,就会增加患糖尿病、心脏病和其它各种代谢性疾病的机会,所以它被称为“危险的脂肪”。 对策:大量的运动可以将已经存在的内脏脂肪消除掉,运动越多,内脏脂肪的减少量就越多;而一般的运动则可以使内脏脂肪停止堆积。反之,如果你长期不运动,那就很可能以每年增加2公斤体重的速度堆积这种危险的脂肪。因此,要坚持做运动。 16.肥胖 原因:久坐不动,机体对摄入的脂类、淀粉过多地转变为脂肪贮存体内,使人肥胖。久而久之,各大、小动脉管内壁将淤积下大量脂类,导致全身组织系统供血不足,加速以上疾病的发生,这无疑造成一种恶性循环。 对策:对于在写字楼工作的人来说,爬楼梯可以是最简便有效的运动;利用下班时间,快走和慢跑(原地抬腿甩臂亦可),或者做一些如跳绳、健美操、游泳等力所能及的运动,来锻炼增强自己的体魄,同样能收到明显的健身效果。 17.糖尿病 原因:美国哈佛公共卫生学院公布了一项历时10年的研究报告:减少久坐看电视行为,对防治2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久坐少动是现代生活方式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一个人长期缺少活动,再加上营养过剩,日久势必导致体内代谢紊乱而诱发糖尿病等疾病。 对策:坚持低脂饮食。同时,进行网球、篮球、健美操、乒乓球等运动,此外,步行、慢跑、上楼梯、骑自行车、游泳、跳舞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英国一名癌症研究专家发出了迄今为止最严重的手机警告:因使用手机致死的人数将超过吸烟受害者! 有统计显示,全世界手机用户已达吸烟人数的3倍。因此,专家认为,手机的危害将比香烟更严重。目前全球每年有500万人因吸烟导致的疾病死亡。 1977 年,记者劳德首次发表提出使用手机可能会对大脑产生不良影响。由于当时使用手机的人很少,这篇文章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1985 年,美国科学家林恩推测,长期用手机可能会诱发脑瘤。他还建议,尽量只用手机接电话,而不要往外拨打。 1992 年,美国出现了第一起因为手机引发脑瘤的诉讼案。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家庭主妇苏珊被诊断患有脑瘤。她坚信,患病与长期使用手机密切相关,因此对美国 NEC 公司和 CTE 莫比奈特电话公司提起诉讼。一时间,美国社会各界都在讨论此案,甚至有人建议“没有得出最后结论前,应停止使用手机”。此案也就此引发了社会对手机致癌的广泛关注。 警告是惊人的,但手机是否真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争论一直存在,手机制造商亦提出多种方式来“解决”出现的问题,各种说法莫衷一是,今天小编就带你,从头到尾认识手机的危害! 头部——增加患脑瘤风险 最新的研究表明,打手机和罹患脑瘤之间存在微弱的潜在联系。 美国乔治敦大学肿瘤中心的研究人员对“打手机与罹患脑瘤之间的联系”这一课题上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梳理后发现,打手机和罹患脑瘤存在潜在危险联系。该研究中心主任迪帕博士说:“我们不能得出任何明确的结论。但是这一研究,连同以前的研究都表明打手机会增加罹患脑瘤的潜在风险。” 无独有偶,瑞典厄勒布鲁大学医院的医学专家也发布研究结果称,他们分析了11项全球相关研究后发现,每天使用手机一个小时,长期下来,足以增加患癌风险。 专家提醒:使用耳机时用免提耳机接听,并且在电话接通的前五秒切记不能让手机贴近耳朵。 眼睛——频繁接听手机易患白内障! 浙江大学眼科研究所所长姚克教授经过八年的实验证实:即使手机在国际辐射安全使用标准内,长时间使用仍然对眼睛等人体部位有损伤。手机接听中产生的电磁微波会损伤眼球的晶状体,破坏细胞通讯连接功能。” 专家提醒:噪声能抵消手机危害 同时,姚克课题组已经发现用噪声干扰手机微波,能够成功抵消微波对人体眼组织的只要把一种人类听不到的超声波作为噪声叠加到手机的微波中,可以把手机的微波发射秩序改变,把它从一个方向的振旋波变成一种没有次序地乱波,从而抵消它的损伤力。 连续手机通话两小时肯定对眼球晶状体有损伤。建议大家通话时间尽量控制在半个小时内,特别是热恋中的青年男女,为了彼此的健康,还是不要煲“手机粥”为妙。 骨头——研究人员警告称手机辐射或致骨质疏松 土耳其苏莱曼德米雷尔大学的托尔加?阿塔伊博士和他的同事在研究中发现,手机电磁场可能会降低骨骼密度导致骨质疏松。 研究人员邀请了150名习惯将手机戴在腰带上,平均每天使用手机15个小时,并连续使用了6年的男性手机用户,并利用双重X射线骨密度检测仪检测他们骨盆的骨质密度。结果显示,靠近手机一端的髂骨翼的骨质密度略有下降。 专家提醒:手机不要贴身携带,最好放包里,离我们的身体越远越好。 皮肤——过度使用手机或致“手机皮肤炎” 很多患者出现在耳朵或脸颊处不明原因的皮疹,甚至某些患者手指也出现类似的皮疹,令皮肤科专家倍感困惑,医生猜测可能是因为使用手机过度导致的皮肤过敏。 对此,英国皮肤医学会引述已发表的研究资料指出,在长时间使用手机后,对手机表面镍材质接触过久可能导致皮肤出现过敏反应,产生一种叫做“手机皮肤炎”的红色或发痒的疹子。 专家提醒:加强对手机金属外壳材料的检测,实用手机时最好用耳机接听,不要让手机长时间接触皮肤。 精子——手机可杀死三成精子 说到手机会影响男性“性福”大概是男性朋友们最害怕的事情了。研究人员发现,手机发出的射频电磁波(RF—EMW)对人类精子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研究人员通过对两份分别受RF—EMW手机辐射影响的精液样本和不受影响的精液样本的分析,发现,暴露于RF—EMW的精液样本子活动力和生存力明显降低。因此,研究人员推测,如果男性讲裤袋中的手机保持在通话模式可能会对精子产生不利的影响,并损伤男性生育能力。 专家提醒:为了您的“性福”,切莫讲手机放在离你的宝贝最近的裤袋里。 手部——长时间打电话易患手机肘 据报道,骨科专家介绍,越来越多的患者手不听使唤,难以打开罐子、打字、拿筷子勺子吃饭。 而专家发现,很多患者都是由于长时间打电话引起胳膊疼痛。这是因为胳膊肘弯曲得太厉害太久,从而过分拉伸主要神经,妨碍血液流向神经,导致从肘部到手指的刺痛或者麻木感。 专家提醒:情况严重的肘管综合征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只要留心注意点就可以了,比如打电话时经常换换手。 对孕妇的影响——手机危害胎儿 每日两次就有危险 美国和丹麦科学家在超过1.3万名儿童中进行的大型权威研究显示,女性怀孕时每天使用手机两到三次,足以增加儿童在学龄期产生多动症等行为障碍以及情感障碍和关系障碍的可能性。 研究者曾试图通过其他可能的原因——如母亲怀孕时吸烟或吸二手烟,家庭精神病史以及社会经济地位等进行解释,但是发现,即便加上这些因素,手机对儿童健康的影响不但没有消失,而且更加严重。 精神疾病 手机依赖症:自然现象不必恐慌 现今世界,人们对于手机的依赖甚至多于对身边亲朋好友的依赖,设想一下,如果你一天没带手机,你是否感到坐枕难安? 英国一项调查显示,当人们无法使用手机,只有小部分人会因不被他人打扰而感到自由,更多的人则会产生焦虑情绪。 对此,心理学家认为,人们随时可能因没带手机而错过重要来电或是重大新闻。失去手机,他们就会觉得自己和这些重要信息脱节的原因,因此焦躁也是很自然的。 手机幻听:皆因心理压力 对于出现手机幻听,小编深有同感,小编的手机是24小时开机,平时讲手机放在包里,隔一会就似乎听见手机在响,掏出来一看,却没有任何电话。在公车上,小编经常要把捏在手上才感到安心,工作中也是把手机放在桌上,如果放在包里,总觉得会错过重要的电话和短信。 最严重的是,小编对手机铃声产生了一种恐慌情绪,夜里甚至会不由己地惊醒,感觉听到自己的手机在不停地响。即使已经关机了,但总觉得铃声就在耳边非常真切地不断萦绕,必须起身仔细查看后才能放心地躺下。 请教了专家之后,小编发现有类似体验的上班族并不在少数,这种手机幻听的情况正困扰着很多人。手机幻听往往是由于特殊的工作所产生的副作用,是工作应激所诱发的,偶尔出现,并不影响个体的精神健康和学习工作。但如果频繁发生,并且严重地干扰到正常生活,就要考虑是否患上了强迫症。 当然,大家也不用过度恐慌,手机幻听不属于幻听症。在医学上,幻听症是精神分裂症的前期症状,而手机幻听不过是一种强迫症的表现,表现为一种高度的精神紧张,需要反复地查看自己的手机,这种强迫性检查属于一种强迫行为。这也是身体的潜意识在发出信号,提示个体,需要给心理减压。专家建议: 对此,专家称减压是克服手机幻听的根本措施。“冷藏”手机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重要的是采用正确的方法来释放内心的压力。 自我测试看你有没有得了手机综合症: 中了5个说明你极有可能已经患上手机综合征 1. 24小时开机,没电了会很着急 2. 经常会觉得是自己手机在震动或者在响 3. 出门忘带手机的话心里会觉得空落落 4. 丢了手机会抓狂,因为有好多私密的东西 5. 睡觉也会把手机放在伸手可以够到的地方 6. 发信息的速度惊人,不亚于电脑键盘 7. 时不时都会看下手机,没有新信息也按几下 小编支招: 小编精心收集到几大减少手机辐射的招数,希望对大家有用。 第1招:使用耳机减少手机辐射 手机辐射是由天线发出来的,据悉实用免提耳机来接听电话,可以避免接受移动电话释放的90%以上的电磁辐射。 第2招:接通手机最初5秒避免贴近耳朵 根据研究,在拨打手机的最初5秒钟内手机的辐射量最大,有些机型最大辐射量甚至超过国家卫生标准限值范围的200多倍。所以拨打手机时最好在电话接通4-5秒钟后才贴近耳朵。 第3招:尽量减少通话时间。 使用手机者应尽量长话短说,尽量减少每一次的通话时间。如一次通话时间确需较长,那么中间不妨停一停,分成两次或三次交谈。 第4招:手机信号弱时少听电话 研究显示在弱信号环境下拨打手机,辐射明显增大,人体对天线辐射的吸收也可能增加,所以,在手机信号不好的时候也要尽量避免打手机。 第5招:手机尽量不要放在口袋、腰间和床头 很多男性都喜欢讲手机放在自己的裤袋中,殊不知这严重影响到自己的生殖健康。经常把手机放在床头、枕头边等都有可能接收到手机电磁辐射。 第6招:怀孕早期最好少用手机 妇女怀孕的头3个月,称为妊娠早期,是胚胎组织分化、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最容易受内外环境影响的时期。因此,为了避免胎儿的畸形,母亲在妊娠早期应远离、少使用手机。怀孕初期的妇女,更不应将手机挂在胸前,以减低辐射对胎儿的影响。 第7招:青少年儿童少用手机 时下,不少家长都给孩子配备手机,但专家认为,儿童的大脑正处于发育状态,他们的脑组织吸收电磁波的能力要比成人强,还是少用手机为宜。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很高,造成的各种突出问题,其内涵和外延都很复杂,而且正在形成全球性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认真对待。
"手机综合症"主要表现为对手机产生很强的依赖心理。一些性格比较孤僻、自卑,缺乏自信的人,一般常希望通过手机来减轻自己的孤独感或者获取重要信息。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们频繁看手机是为了提升安全感,怕错过重要信息、电话,想用最快速度完成某件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导致处理许多事时都会下意识地拿出手机翻看。
业余生活贫乏是中国人对手机着迷的主要原因。在我国,运动健身、旅游观光、艺术体验、读书学习等"线下"活动的普及程度,与许多国家和地区存在很大差距。与之相比,我国有世界最大的互联网文化--大约6.68亿人上网,其中约89%用手机上网。各式各样的游戏软件、抓人眼球的视频节目、"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的网络购物人们用这些多姿多彩的网络生活来消磨时光、填补内心的空虚。
下面主要介绍几种典型的症状:
症状一: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听到手机铃声响起,便会烦躁不安,情绪低落,同时伴有间歇性呓语:"没人理我"、"我是个被世界抛弃的人",患者表情悲切,眼神迷离。此类呓语也有可能在心里进行,因此也要注意观察其神态动作。他会在做其他事时不经意地喵着自己的手机,若铃声响起一个音符或手机有震动趋势,他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把抓起手机查看,其神色极度兴奋,眉高耸、口微张、眼睛闪闪发光,重症者甚至伴有身体其他部位的无意识动作。
症状二:幻听。常有"于无声处听惊雷"之效果,若手机久久没有动静便易产生幻听,打开手机未发现新信息,仍满脸雾水口称"奇怪"。在大街上听到与自己手机铃声相似的音乐时总会下意识地摸摸口袋里的手机,重症者则必会掏出手机看个究竟,虽然明知道不是从自己兜里发出的声儿,也许这就是传说中的"强迫症"?
症状三:离开手机一刻便坐立难安,似乎心里少了点什么,空荡荡地难受,又像是错过了什么,感到莫名的焦虑,以致无法全身心投入到身边的事中。此时手机仿佛伸出一只手挠得你心痒痒,恨不得立刻将那玲珑可爱散发迷人气息的小东西变出来捧在手上细细端详。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出门几分钟之内,定会一个箭步冲回去取,绝对兢兢业业、不辞劳苦。
症状四:常常边走路边发微信,不顾脚下"蜀道难"。因而身上总有与大地亲密接触后留下的痕迹,更令人吃惊的是有重症患者竟然在接触后保持姿势继续发,真是可歌可泣啊。
智能手机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其负面影响也逐渐显现,不仅阻碍正常社交,引起颈椎病、抑郁症等一系列疾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比如以下几大危害:
眼睛受伤,脊柱受罪。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模糊和干眼症,儿童每天持续使用手机超过2小时,3个月后视力就可能从1.0下降到0.5。长时间低头会压迫脊椎,引起脊椎侧弯或颈脖、头部、肩膀疼痛,还容易出现弓腰驼背等不良姿势。英国调查发现,18~24岁的年轻人中,有84%因为玩手机而遭受颈脖和背部疼痛。
睡眠变差,效率降低。睡前看手机会阻碍褪黑素的生成,扰乱作息,导致睡眠质量变差,第二天不能以饱满的热情面对工作。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表明,工作中仅仅发一条短信,都会使失误的次数增加。对于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手机会让人持续处在多任务状态中,长此以往会出现注意力障碍等问题,影响孩子的创造力和学习能力。
血压上升,心率加快。英国专家指出,手机依赖也是一种网瘾,会影响心脑血管健康。英国斯旺西大学研究人员对144名年龄为18~33岁的人进行了研究,发现沉迷网络会令血压上升4%,心率上升10%,导致焦虑、免疫力低下。
与社会脱节,增加孤独感。"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这句调侃之言正是"低头族"的真实写照。朱廷劭指出,经常玩手机的人缺乏面对面的沟通接触,容易与社会脱节,孤独感倍增,不停摆弄手机还会让他人觉得缺乏诚意。特别是婴幼儿,其语言是通过模仿、家长纠正等不断强化形成的,经常玩手机容易使其语言发育迟缓,出现沟通障碍。
分散注意力,车祸率大增。出行路上用手机最危险。研究发现,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胳膊和手像被锁住一样,走路的速度也下降了,看起来就像机器人。这时人不仅会忽略观察周围的交通状况,还不易保持身体平衡,令交通事故危险增加43%,而开车接打电话会导致驾驶员注意力降低37%。
所以我们必须制定一些措施来消除?手机综合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外出不带充电宝。频繁使用手机会让电量大跌,如果不随身携带充电宝,就少了一条后路,自然能主动减少使用手机。
2.关闭提醒功能。铃声、振动音会不停催促你关注手机实时信息,但有些内容并不重要。休息时不妨关闭消息提醒功能,只在必要时查看,就能转移注意力,减少手机使用时间。
3.制订使用计划。给自己或孩子制订一个计划,规定手机要在什么时间使用,每天使用不能超过多长时间,不必要时把手机放在"禁区"内,通过一段时间的控制,会收到不错的效果。如今,无论是朋友聚会,还是家庭用餐,都少了游戏互动、聊天畅想,人际交流变成了"人机交流"。因此,欢聚时光最该给手机放个假。另外,持续盯着感兴趣的网络内容看,会刺激大脑兴奋,即使放下手机,也不能马上入睡,长此以往会打乱睡眠规律,建议睡前两小时就应将手机关机。
4.培养兴趣爱好。培养一两种爱好,闲暇时多参加集体活动和户外运动,拓展视野和兴趣,你会发现外边的世界远比方寸之间的手机网络有趣得多。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nli/7479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