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一切事情的根本,只有身体健康了才能做我们想要做的事情。那么怎么样才能算作健康呢?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关于健康的理解也也越来越深入了,健康不仅仅指的是身体的健康,那只是一部分,同时身体和心理都健康了才能被称为健康,身体的健康我们都能理解,那么心理的健康都有哪些标准和要求呢?
要拥有充沛的精力,能够担负起日常生活工作但是不会感到疲累不堪和厌烦。
有良好的生活态度,敢于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不管事情的大小都能做到不挑剔,有始有终。
拥有饱满的精神,情绪稳定,能够很好的休息,睡眠良好,没有失眠难以入睡的现象。
能够适应外界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拥有应变的能力。
自身的控制能力强,能够抵抗来自外界的干扰。
能够充分的了解自己,并且对自己的能力有正确的认识,做出正确的评价。
对于生活的目标从实际上出发,也是说要切合实际。
没有消极的情绪,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不会背离现实的生活环境。
能够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交往能力良好。
能够正常的发泄自己的情绪,能够控制住自己的不利情绪。
在不违背法律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够恰当的满足个人的一些需求。
拥有生活的目标和理想,并为之努力。
心理的健康和身体的健康是分不开的,想要拥有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理,在生活中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注意饮食的调理,多进行一些体育锻炼,拥有良好的体魄。要多读书多走走,增长自己的见识,开拓自己的视野、陶冶自己的情操。
马斯洛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
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
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度的评价;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标准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标准的。不过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及人的生理健康的标准具体与客观。国外学者们对心理健康的标准作了一些表述。例如英格里士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作良好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情况。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麦灵格尔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
不仅是要有效率,也不仅是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 而是需要三者具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 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马斯乐认为心理健康的人要具备下列品质:( l)对现实具有有效率的知觉;(2)具有自发而不流俗的思想;(3)既能悦纳本身, 也能悦纳他人;(4)在环境中能保持独立,欣赏宁静。(5)注意哲学与道德的理论;(6)对于平常事物,甚至每天的例行工作,能经常保持兴趣;(7)能与少数人建立深厚的感情,具有助人为乐的精神;(8)具有民主态度,创造性的观念和幽默感;(9)能经受欢乐与受伤的体验。
我们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间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意义。人们掌握了人的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地求医,以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人格完整、自我评价正确、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适应力良好、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等方面,心理健康标准体现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力这几个方面。
意志健全的大学生能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适时地作出决定,并运用切实有效的方法来解决生活或者学习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能采取合理的反应方式,而不是畏惧困难、优柔寡断。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要切实防止有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象的发生,对那些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名,谋取不正当利益,有损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行为要坚决制止和处理。
要尽快创造条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工作,通过合作研究提高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整体水平。
最后要着力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建立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准入制度、考评制度,以保障大学生的权益和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的利益,让大学生愿意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让心理健康从业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人民网-大学生如何自测心理健康?请注意这10个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是:智力符合正常水平,人格完整,情绪良好,适应能力好,意志健全,人际关系良好等。
智力正常:智力正常主要是指个体具有在经验中学习和理解的能力,获得和保持知识的能力,迅速而准确地对新情境作出反应的能力,以及运用推理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探索兴趣,能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保持一定的学习效率,并能够从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和满足。
情绪健康:情绪健康的主要标志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多乐观开朗、富有朝气、满怀自信,对生活充满希望,善于调控情绪,能够找到合理的宣泄方式,可以在不同的情境中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意志健全:意志健全主要是指个体在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控制能力,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意义,遇事有一定的决断能力,能够持之以恒,能够克制冲动,对紧急事件有良好的应变能力。
其他标准:
人格完整:人格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人格完整即是个体具有健全的人格,气质、能力、信念、人生观等各方面均衡发展。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够保持思维、言语、行动的协调一致,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具有积极进取的人生观,能够把自己的需要、目标和行动统一起来。
自我意识完善:自我意识完善主要是指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和接纳自己。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够充分地了解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客观地评价自己,不骄傲自大,也不妄自菲薄,面对挫折与困境时能够正视现实,积极进取,表现出自尊、自强、自制和自爱。
人际关系和谐:人际关系可以反映大学生与人交往的情况。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乐于与人交往,能够以尊重、信任、友爱、宽容和理解的态度与他人相处,能够在交往中保持独立完整的人格,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能够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懂得分享,并保持积极的交往态度。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智力正常,善于调控情绪,具有较强的意志,人际关系和谐,能动地适应和改造现实环境,人格完整与稳定,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智力低下者在社会适应、学习、工作、生活中会遇到障碍,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而导致自卑和抑郁的产生。
善于调控情绪:情绪在心理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心理健康者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绪稳定性好,具有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以保持与周围环境的动态平衡的能力。
具有较强的意志,意志特征在人的个性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表现,健康的意志品质主要表现在自觉性高,果断性强,坚韧性大,自制性好。
人际关系和谐,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主要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表现出来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能动地适应和改造现实环境,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心理行为能顺应社会文化的进步趋势,能动地适应和改造现实环境,具有积极的处世态度,与社会广泛接触,对社会现状有较清晰正确的认识,以达到自我实现与对社会奉献的协调统一。
人格完整与稳定,人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使人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从而培养健全的人格。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人的心理行为表现应与生理发展阶段相符。心理健康者应具有与同年龄多数人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nli/737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