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7日 讯】近日,一则关于手机的新闻引发关注,2016年10月20日号这天,绵阳江油中学的一名学生唐某从宿舍楼跳下后当场死亡,死亡具体情况是因为一部分手,前几天时值班老师在学生宿舍进行巡查是发现唐某正在玩手机,老师便要求他交出手机,最后唐某没给手机还出现打老师情况,事件结果为他被学校给予处分,他被父亲不知道说了什么后就出现了跳楼自杀的情况。
少年生命的消逝让我们很是惋惜,这也让我们发现很多青少年遇上事件时会出现极端的自杀行为,我们要对他们引起足够的重视,避免他们出现自杀。那么,青少年自杀的原因有哪些呢?
1、受到身体的折磨。青少年发生的很多自杀情况中,很多青少年是因为身体患有残疾的情况,或者患了不治之症,从而产生对生活失去信心,然后出现自杀的想法。
2、青少年性格上的弱点引起,青少年容易出现极端思想,当他们遇到挫折时,容易承受不了这种打击。还有他们本身性格内向和忧郁的影响,这些性格上都会成为青少年自杀因素。
3、青少年患有严重的精神病,医学研究发现,大约有72%的自杀者患有情绪恶劣或冲动思想在他们自杀之前,15%的自杀者患有抑郁症,36%的自杀者是精神病患者。
频频发生青少年自杀的新闻表明很多青少年都存在自杀的思想,处于成长时期的他们容易出现极端的思想,面对这一情况,指导青少年树立健康思想很重要,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多注重青少年的行为,多关注他们的生活,以更多的爱来指导他们,让他们健康成长。
原因如下:
1、心理疾病。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研究显示,引发自杀的第一诱因是严重的抑郁症,我国年轻人尤其是拥有大学学位的人在抑郁症患者当中占有极高的比例。哈佛大学精神病研究者阿瑟·克莱因曼认为,年轻人缺乏应对困难的经验,容易患抑郁症并由此引发更严重的心理危机
2、恋爱失败。
南京危机干预中心的调查显示,恋爱失败占大学生自杀原因的44.2%。
3、学习压力。
南京危机干预中心的调查显示,学习压力占大学生自杀原因的29.8%。这是我国教育体制,教育方式的悲剧。读死书,死读书,大量的死记硬背,无谓地消耗着年轻生命。
每个考试对他们等于过“鬼门关”。学习成为他们的“生命之痛”,不仅不能使他们有任何快乐和幸福,甚至使他们完全失去了兴趣!他们似乎不是在为自己学习,而完全在为父母,为家庭在学习!
4、家庭原因。
家长的不良教育方式如过分保护、过分监督、严厉惩罚、传统的打骂式等等,导致当代大学生的承受挫折能力差,适应能力差加之当代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缺乏社会责任和对人生价值观的认识,遇到挫折可能采取极端行为。
5、社会压力。
当前社会上对大学生的评价及其待遇、地位都较以前下降,加上市场经济带来的竞争压力,让学生们对找工作深感焦虑,并产生自卑感。
据称我国今后都将以每年近300万的大学毕业生进入社会劳动力市场,不仅仅是学历,技术技能的竞争,人事关系的竞争,甚至相貌的竞争都在其中发挥作用。严酷而真实的社会现实给他们心理的压力是巨大的。
6、媒体感染。
此外,媒体经常报道自杀他杀现象,对受众有感染作用。网络上曾出现的“自杀方式研究”等帖子转载率很高,这对有潜在自杀愿望的人,很可能是一篇指南。
7、人际复杂。
商品化的社会里,学校并非净土,也不是世外桃园,人际关系复杂,象过去那样凭着学习好,工作出色,凭着自己的本事,在校园可以出人头地,到社会也可大展拳脚,这种事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学生与老师,学生与领导,学生与学生间的交往,都无不充斥着不应有的经济因素,经济利益使人际关系更加复杂,处理不好就会产生严重的心理压力。
高校应对大学生自杀的预防策略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构建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满足全体学生的需要为服务宗旨,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为指导,课堂教学与课外指导、集体活动相结合,专业咨询与学生自助相配合。
把心理健康知识和训练方法内化为学生的心理健康观念和技能,增进学生的积极体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每个学生心理的和谐发展,提高他们的抗挫折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积极开展生命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感受生命。通过开设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
在学科课程和课外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等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学生丰富多彩的兴趣爱好,提升学生对真、善、美的感受能力,从而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促进大学生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提升学生学业水平
针对大学生生源差异大的特点,高校应采取分层次人才培养措施,打破行政班级统一授课的传统模式,在新生入学后进行基础课程水平测试,根据测试成绩的高低分班授课,因材施教。在选课程、选教师、转专业等方面赋予学生更大的自主选择权利,鼓励学生个性发展。
实行导师制,指引学生明确奋斗目标,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加强学业预警,密切关注学生学业完成情况,及时发现学业危机,加强学校教学管理方、学生管理方和家长三方的沟通与合作,为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保驾护航。
3、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与企事业单位密切合作,通过实验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大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职业,制定合理的职业目标和实现计划,促使学生更新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意识,指导他+们掌握一定的就业技巧,提高求职竞争力。
4、重视心理危机干预
高校除了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日常心理健康教育之外,还应针对有自杀意念的学生重点做好危机干预。在新生入学时开展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建立心理档案,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主动提供必要的人文关怀和危机干预。
建立宿舍-班级-院系-学校四级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尽早发现学生的异常举动,评估其自杀的危险性,及时排除其心理压力,进行有效干预。
对于已发生的自杀危机,要做好自杀未遂者的心理修复工作,帮助其恢复生活的勇气,同时要重视自杀者周围学生群体的心理修复工作,帮助他们平复心情,恢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尽可能降低危机的负面影响。
自杀的原因
自杀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归结起来,不外乎内部(主体)的与外部(客体)的两个方面。
前者如对生活信仰的怀疑、悲观、厌世、孤独等,后者则有家庭、异性、就业、经济压力、人际关系、社会政治事件等。但在讨论自杀的原因时,有的学者强调内部原因,有的学者则强调外部原因,如认为,“自杀主要不是取决于个人的内在本性,而是取决于支配着某个人行为的外在原因”。其实,自杀不单纯决定于外因,也不单纯决定于内因,而是在一定外因的强力作用下,个体内部心理机制濒于总崩溃的结果。正是基于这点,自杀的一般心理行为过程是:挫折虚无感,对现实的泛化性曲解、反感与对人、对社会的报复心理,绝望,自杀强迫意念,自杀。
一般地说,内倾型性格的人易自杀,外倾型性格的人不会轻生。抑郁质的人易自杀,胆汁质的人易轻生,黏液质、多血质的自杀者少。瘫痪、癌症等病人容易自杀,精神病患者在发病期间自杀率尤高。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nli/7318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