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成瘾症基本上就是指上网成瘾,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而且就算意识到了网络成瘾症对于自身的危害性也还是无法控制。患有网络成瘾症的人,通常是作息时间与饮食都相当的规定,但是即使不吃饭不睡觉也是坚持上网的。不过长期的体现为网络成瘾症会使人出现,情绪低落、头晕眼花、四肢酸软无力以及食欲差等等情况。
那么怎么判断自己是否患有网络成瘾症呢?对此美国有一套评估网络成瘾症的标准,可以对比自己看看是否患有网络成瘾症。因为很多人自身患有网络成瘾症,但是自己是不知道的,因为习惯了所以当做是正常的情况。
首先,每个月玩手机上网时间超过144小时,就是说一天超过四小时以上,这是因为网络成瘾症的表现。第二就是,在上过网之后休息的过程中,头脑中一直浮现关于网络相关的事情,没有办法去抑制上网的冲动。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焦虑烦躁的事情就会想上网,而且上网的时间,往往超出自己的预期。因为长期的上网,而造成了工作以及人际关系面临问题。最后应该是,它不仅浪费时间金钱和身体的健康而且也很浪费钱。
如果你生活并没有产生较大的影响,没有伴有发精神症状,那只能称之为网名。这就是网络成瘾症的前期表现,若是不加以控制和调节,这有极大的可能发展成为网络成瘾症。如果是这些证据,其中的生活学习的时候,影响或者是发生精神状况具体症状的只要十四项或者四项以上都可以表示为伴有精神啊确定就让人就证明是你患上了网络成瘾症。
网络成瘾综合症 网络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 IAD)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及防治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的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变革。它的迅速发展在给我们在带来便捷、高效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心理问题。一、网络心理问题的现状最新调查统计表明:目前全球2亿多网民中,约有114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网络心理障碍,约占网民人数的6%左右。青少年是社会网络活动的主体,青少年的网络成瘾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全国政协委员朱尔澄日前披露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北京市约有20余万中学生迷恋网络游戏,目前北京未成年人患“网络成瘾症”比例高达14.8%。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和西南师范大学心理系联合对重庆市5所学校的400多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网络心理障碍的发病率达到了10%-15%,而意识到这是一种疾病并进行治疗的却不足5%。二、网络成瘾综合症简介在网络心理问题中,最严重的是网络成瘾综合症。网络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 IAD),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IAD患者最主要的表现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美国心理学家杨格提出诊断网络成瘾的10条标准有:1、 上网时全神贯注,下网后念念不忘“网事”;2、 总嫌上网时间太少而不满足;3、 无法控制自己的上网行为;4、 一旦减少上网时间就会烦躁不安;5、 一上网就能消除种种不愉快情绪,精神亢奋;6、 为了上网而荒废学业和事业;7、 因上网放弃重要的人际交往、工作等;8、 不惜支付巨额上网费用;9、 对亲友掩盖自己频频上网的行为;10、有孤寂失落感;杨格认为上述10种情况,在1年间只要有过4种以上,便可诊断为网络成瘾综合症。一般认为,网络成瘾可分为网络交际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游戏成瘾等三、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1、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理论,网络成瘾的起因应追溯到口唇期,婴儿通过哺乳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并保留了对代表母爱的温暖、关怀、安全等美好感觉的回亿和思念,而患者通过上网,重新获得这种从口唇期结束后就似乎消失而又隐藏在潜意识中的满足感。成年后,当遇到挫折,如学业上失败、工作上的失落、社会交往恐惧、失恋、家庭打击等,为了寻求解脱,而沉溺于网络之中,使这种埋藏在潜意识中的压抑得到释放。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交往、归属和尊重是个体的基本需要。人际疏离的社会现实使得个体的这些基本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从而产生强大的内驱力,促使个体转向网络的虚拟环境中寻求情感交流与情感宣泄的需求。一些人由于在现实生活社交面太窄,或是社交羞怯或缺乏社交技巧,造成了他们的社交挫败感,他们则转而寄希望在网上找到归依的群体。而网络的私密性为这些人提供了一个较为广阔的天地。客观地说,通过上网聊天等方式与网友进行观念上的沟通和情感上的交流,获得安慰、支持,宣泄平时压抑的情绪,确实可以缓解这些人的社交和心理的压力,但同时,由于这些人过于沉湎于网络上的社交,对现实生活的人际接触将更加缺乏,使他无法习得正确的人际交往方式,导致其现实人际关系的失败。从而形成了“人际交往失败——上网寻求慰藉——与现实人际脱离——缺乏社交能力——人际交往失败”的恶性循环。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自闭症等心理疾病的发生。
网络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 IAD) ,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网络成瘾的起因应追溯到口唇期,婴儿通过哺乳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并保留了对代表母爱的温暖、关怀、安全等美好感觉的回亿和思念,而患者通过上网,重新获得这种从口唇期结束后就似乎消失而又隐藏在潜意识中的满足感。成年后,当遇到挫折,如学业上失败、工作上失落、社会交往恐惧、失恋、家庭打击等,为了寻求解脱,而沉溺于网络之中,使这种埋藏在潜意识中的压抑得到释放。
网瘾一般称之为网络成瘾症,是指长时间或者习惯性的沉浸于网络空间中,对互联网产生痴迷的程度,不能摆脱。症状一般表现为每天上网时间不受控制,欲罢不能,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但是不能不上网,平均每天超过六小时,这种情况一般超过三个月以上;会认为上网能得到快乐,一旦不上网,会出现头痛,烦燥,不安等焦虑症状,这些不适症状,一旦上网能够立即消失。网瘾也属于心理问题的一种,需要重视和治疗。
网瘾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强烈的依恋性、情感冷漠、人际交往圈变窄、意志力薄弱。
1、 强烈的依恋性
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和行为为上网这一活动所支配,上网也演变为其主要的心理需要,上网时间和精力所占比例逐渐加大,进而导致了个体生物钟的紊乱。
2、 情感冷漠
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成瘾者往往对网友如胶似漆,关系密切,相比之下对有血肉联系的亲人则显得更为冷漠。
3、 人际交往圈变窄
网络成瘾者都有寻求较高的社会赞许性的愿望,但在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却遇到了相对较多的困难,从而产生严重的社交焦虑。
4、 意志力薄弱
网络成瘾者虽能意识到过度上网所带来的危害,企图缩短上网时间,但总以失败告终。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制戒除之后,就会变得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网,最后成瘾行为反复发作,并且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倾向。
网瘾会给青少年带来很大的危害,比如说会为上网而逃学、离家出走、抢劫等,更有严重的会猝死于网吧。家长在平时应该多予以青少年更多的重视,一旦发现有网瘾的症状应该及时帮其改正,多多的参加各种社交活动能更好的帮助孩子远离网瘾。还要多加注意自己身边的人是否有这种病的出现,如果有的话,就要提醒他多注意上网的频率,必要时让他们及时就诊。
有好几个版本
都是心理专家发布的.
但是都大同小意
版本1:
经过几年的诊治经验,现在我们已经整理出一套诊断标准。而在诊断的时候,我们除了按照这个标准以外,还要通过对孩子进行详细的测试,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目前经过治疗的孩子中,有将近85%的孩子,都能恢复得比较好。患者是否复发,则与孩子的家长和患者的家庭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一些孩子在基地经过治疗后,在心理上已经恢复,但是回到家里之后,家长的态度如果没有改变,还是继续指责孩子,并没有在整个家庭中营造出良好的家庭氛围,就很有可能会导致孩子重新迷恋上网。
网瘾基本诊断标准:
1.上网已经占据了你的身心;
2.只有不断增加上网的时间和投入程度才能感到满足,从而使得上网的时间比预定的时间长;
3.无法控制自己上网的冲动;
4.每当因特网线路被掐断或由于其它原因不能上网时,就会感到烦躁不安或情绪低落;
5.将上网作为解脱痛苦的惟一方法;
6.对家人或亲友隐瞒迷恋因特网的程度;
7.因迷恋因特网而面临失学、失业或失去朋友的危险;
8.在投入大量金钱、时间和精力时有所后悔,但第二天却仍然忍不住还要上网;
9.因为长时间迷恋因特网导致睡眠节律紊乱,如:昼夜颠倒、倦怠、颤抖、视力减退、头痛、头晕、食欲不振等躯体症状。
以上症状如果有四项或四项以上符合,同时每日上网时间在4小时以上,一周上网时间在5天以上,并持续一年时间以上,并且伴有精神症状、躯体症状和心理障碍的一种或几种,那就表明你可能已经患上了“网络成瘾”的病症。
版本二:
/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894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nli/7298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