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福流指一个人在自觉自发的前提下,对某一活动或事物表现出浓厚而强烈的兴趣,并能推动自己完全投入进去,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进入一种完全沉浸其中的状态。它包含愉快、兴趣、忘我等情绪,同时伴随着高度的兴奋感和充实感,在这种情绪体验中,不光是期待结果的出现,更重要的是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是对参与者的奖赏和鼓励。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家米哈伊.西卡森特米哈伊毕生致力于研究成功人士的高峰体验和巅峰表现,他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提出了flow这个概念,彭凯平将其翻译成“福流”。
受访专家:彭凯平,美国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博士、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系主任、教授,中国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参与中国各城市幸福城市建设工作,创建清华大学幸福科技实验室(h-lab)。著有心理学畅销书《吾心可鉴:澎湃的福流》。
如果我们问问周围的人,到底知道多少关于心理学的词汇,回答最多的往往是:抑郁、焦虑、妄想、躁狂、恐惧、自卑……
事实上,这些大家熟悉的词汇都是消极心理学的范畴,研究的都是关于人类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其实,在心理学里也有“健康、勇气和爱”,而这些词汇则属于积极心理学的范畴。
被誉为中国积极心理学第一人的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彭凯平教授,在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这样介绍说,我们已经用了几个世纪的时间,将目光聚焦在消极心理上,而忽略了积极心理对我们人类的影响,现在是时候转换一下了。
经济发展带来空气雾霾的同时,也带来心理的雾霾,越来越多的人陷入了一种不知其所的迷茫中。
这是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教授2009年从美国回国后最为明显的感受。“整个社会的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都非常迅猛,但好像对老百姓的社会心态、心理支持的关注并不是很多。”
彭凯平教授看到人民日报做过的一个调查——面对国人是不是弱势群体这个问题,令人意外的是,90%的国人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城管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小商小贩也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公务员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老百姓也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患者认为是自己是弱势群体,医生也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
彭凯平教授在美国留学及工作期间,曾深入地接触到积极心理学,在他看来,推崇福流(folw),弘扬善良、幸福的积极心理学更适合当今的中国——应该多多关注那些优秀的、卓越的大多数人,在他们还没有得病但已经出现焦躁、紧张、迷茫、担忧等心理问题的时候,来感受生活中原本存在的愉悦、幸福和忘我的状态。
推动积极心理学的发展成为彭凯平回国后做的一项重要工作。
随着研究的深入,彭凯平发现,单纯追求经济的发展并不能提升百姓的幸福感。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破除习得性无助是改变弱势感的第一步,比如,尽量尝试做一些有效果的事情,做一些小,但是能马上见效果的事情,不断强化自己的自信心和能力,不断修炼、积累成功的经验。
曾有媒体报道:全球范围内,抑郁症的发病率是11%,即每10个人中就可能有一个抑郁症患者。
当然,这个数据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会呈现出很大的不同,但现实的状况是,我们周围越来越多的人在诉说着自己的不开心、难过。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体育比赛谁好谁坏,发奖金谁多谁少,还能有客观标准,但在现实生活中,谁的日子过得好一些,谁的孩子聪明一些,谁的丈夫成就大一些,都是复杂的综合的概念,没有绝对的客观标准。彭凯平建议,这个时候我们不妨想一想,我们的生活中拥有什么,我有哪些别人没有的特长,我有哪些别人不具备的优势。我们的精神、追求、理想、文化等都是没有客观标准的生活体验,是不是也足够丰富多彩呢?
在彭凯平教授看来,积极心理学和传统心理学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们的关注点和突破点不一样。传统心理学的研究范式和探索思路,有些过于强调人类的阴暗面。
从2009年开始,彭凯平教授就对过去100多年的心理学研究进行了梳理。在整理时,彭凯平意外发现,研究一件好事对心理影响的文章只有30多篇,但关于一件坏事对人产生的愤怒、交流、恐惧等方面的研究居然有几千篇。
传统心理学的研究者们总是花费大量的精力集中在伤害本身。比如传统心理学研究抑郁,它会关注你的童年时代或者少年时代,跟父母有过哪些冲突,跟老师是不是存在过争执,或者是不是有被侮辱和伤害的经历,全是负面体验对人现在心理问题的影响。
相反,在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中,发现人类所有的灾难、痛苦其实都是可以康复的。人心是坚强的,哪怕是被伤害过的女性,其实只要她们依旧追求幸福,未来生活的幸福感也会和大多数女性无异。
彭凯平在美国期间的一位同事曾做过一个相关研究发现:在19岁时曾被性伤害过的女孩,她们在39岁之后的幸福系数和其他人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相关研究的结果让很多人不解,为什么?
“这说明心理阴影往往是我们自己没有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而不在灾难本身。甚至我都可以大胆地说,一些错误的理解对这些女性的伤害,甚至比伤害事件本身造成的伤害还要大。”彭凯平如是说。
事实上,真正影响我们人生幸福和快乐的,是我们自己的预期和比较,而我们可以做的,就是改变视角。
比如,多一些对自己已经拥有的生活的感激,少一些与别人比较缺失带来的焦虑。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每天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工作上,“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不过,根据盖洛普在世界38个工业化国家(包括中国)做过的统计调查发现,有70%的人并不是特别喜欢自己的工作。
为什么?
是收入太少吗?
还是职位过低?
在彭凯平看来,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主要是因为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如何从自己从事的工作中获得幸福和快乐,也就是说,他们在自己的工作中还没有感受到福流的存在。
“劳动是人类6500万年的演化选择出来的一种竞争优势,人类的天性应该是热爱劳动、是希望劳动的。虽然劳动的方式可能不一样,但本质都是需要通过体力、心力,努力完成我们必须完成的任务。”
关于如何让我们在工作的同时还能感受到幸福和快乐,彭凯平教授介绍了一些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和技巧。
我们在从事工作的时候,可以将自己的专注力集中在身体的某个变化上,就比如,我们可以像在喝茶,或者喝咖啡的时候,感觉一下手指与茶杯,或者咖啡杯的接触,注意一下自己手指力量的变化,尝试一下,看这种专注力能不能让我们专注于正在做的事情上。彭凯平教授解释说,完成一项工作,其实是要花费很多精力的,要去应对各种干扰,以便让我们能够专心致志地从事自己所要完成的工作。而专心致志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积极心理学的技巧。
另外,与同事之间那种积极、友好的关系也可以让我们找到工作中的快乐。
就比如,很多已经退休的老人,却还是愿意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去继续工作,主要还是留恋与过去的同事之间的友谊和感情,当然,这样的友谊和感情需要我们在良好的沟通中来实现。彭凯平教授建议,跟同事建立良好的友谊和感情,不妨从给自己的同事打电话、发邮件、问候、握手、拥抱、击掌、帮个忙等小事开始,来传递我们的善意,而这种善意往往能够产生良好的社会关系和工作关系。
中国社会是一个突变的社会,面临着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后的一系列问题:急躁、易感不明确。当然也包括贫富差距造成的社会焦躁、愤怒、敌意与不和谐。久而久之,困于其中的人们又相继出现了各种健康状况、心理状况普遍下降的情况。彭凯平感叹道,还好,出现的这些或多或少的并不明朗的现状并非是中国社会的特例,这也是其他国家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都曾出现过的问题,这也是积极心理学发挥作用的最佳时机。
而我们又该如何用积极心理学创造幸福的生活呢?
彭凯平教授总结了五个要素:笑、动、说、观、心。
微笑对人;多做善事、锻炼身体;多与人沟通;用心去看周围的真、善、美。
谈及微笑对创造积极幸福生活的重要作用的缘由时,彭凯平饶有兴致地提及了一个实验。
美国密歇根州韦恩州立大学的欧内斯特&阿贝尔和迈克尔&克鲁格收集了来自1952年的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选手注册时拍的登记照片,邀请其他人来给他们的笑容打分,结果发现,截止到2009年6月11日,照片里笑容越灿烂的球员,寿命越长。而其中,笑得最灿烂的一组球员居然比最不会笑的一组球员的平均寿命要长七岁!
说到动,大家常常想到的是健身、运动、活动,其实做善事也是动。“在不经意间帮了别人一把,却可能因此会让我们少得一次病”,彭凯平介绍,曾经一个耗时十年的研究发现,在别人有难的时候如果我们能搭把手,就可以让自己少生一次病。
那些不爱帮助他人的人,生活中的那些不如意会对他们的健康产生影响,而利他行为可以明显缓冲压力对身体健康的损害。
“我们发现,把自己和社会连在一起,和朋友连在一起,和公益事业连在一起,也有积极作用。找人聊天、和朋友在一起,做一些社会公德的事情,都能让我们产生积极正面的能量。” 彭凯平分享道。
如何才能让自己快速地进入一种“福流”状态呢?其实,在做你特别爱做的事情的时候,你就可以找到这种体验。就比如,你很喜欢读书,不妨每周都找几天的时间,拿着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沉浸于其中,手不释卷;如果你特别喜欢摄影,不妨在假期里跋山涉水,只与相机作伴!彭凯平教授建议,谈心、聊天、侃大山,看好的电影,读好的著作等等这些活动,都会
扩展阅读:一、心理障碍的饮食一、要加强营养,戒烟忌酒。
二、适当增添少量瘦肉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菜肴要避免过咸,尽量以蒸煮为主,不要油炸煎烩。避免暴饮、暴食,喝酒和高脂肪,辛辣刺激的饮食。
三、饮食要注重清淡,味道爽口。新鲜蔬菜如青菜、大白菜、萝卜、胡萝卜、西红柿等,可以供给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有利于提高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提供高抵抗力。
《孩子的品格》彭凯平
2022/2/3 p2-20
感悟:我们会经常告诉孩子,读书时间辛苦的事情,有的家长会跟孩子说读书是幸福快乐的事情,关于辛苦还是快乐,应该交还给孩子自己去体会。快乐的去读书,读书变得更有乐趣,那这中间苦和乐缺少什么?缺少的就是你对知识的掌控感,获得感。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多元化的文化与价值观融合碰撞的时代,一个更加开放、融合、善于合作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积极的社会理念,幸福的生活状态有意义的生命,展现必将成为地球村居民的普遍共识,所以我们更多的要用积极教育所提倡的品格优势与美德积极的成就,积极的生活与积极的情绪,积极的投入和积极的人际关系,让人生的理想高度更加挈合于当下。
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特点
1)是一门科学,不等于心灵鸡汤,
2)有证据、逻辑、有调查。
3)它是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学问。
积极心理学所提倡的积极教育更多的是创造一种其乐融融的快乐氛围,让人在愉悦快乐的方式中进行学习与教育。更多的去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用积极的一面去激发我们内心的驱动力用科学的心理学走进生活,
积极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包含三大类
1)积极的主观体验包含愉快,感恩,成就,爱,幸福
2)积极的个人特征,天赋、个性的力量、兴趣、价值自我实现
3)积极的环境结构,包括家庭、学校、社区、整个社会
主讲人:彭凯平
清华社会科学院院长,心理学系主任
第一部分
为什么我们需要积极心理学?
创新公司创业失败的原因
CB Insights发现美国硅谷科创公司第一次创业失败率90%,并分析了101家科创公司的失败案例,发现原因主要有三个:
第一,市场的原因
第二,技术的原因(摩尔定律)
第三,心理的原因:没激情(lack of passion)和心理衰竭(burn out)的原因占比21%,比不走互联网,无法律意识的影响都要大。
我们很多人认为自己一定要成功,头悬梁,锥刺股,一定要把事业做成,这个还不一定能够得到,所以中国的智慧是以平常之心来追求我们自己心目中的梦想。
创业需要激情,需要冲动,需要理想,需要追求,如果没有这样的一种激情的话,创业很难成功,创新是出不来的。
Christina Mashach(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衰竭而知名。他发现很多聪明的人,最后一事无成,不是因为他不够聪明,也不是因为他不够努力,有的时候是因为他太聪明,太努力,造成那种现象,英文叫burn out,心理衰竭,也就是心累,这种不是身体的累,是心累,不想动,不想说话,不想见人,不想走出家门,这样的一种原因,是我们很多创新企业失败的第三大原因。
积极心态重要,不是因为它让我们不失败,最重要的是它还让我们更成功,那么成功从何而来?
成功的神秘主义解释:
1,柏拉图:神的馈赠
2,非人为的福气
3,一命二运三风水
4,四积阴德五福读书
5,六名七相八敬神
6,九交贵人十养生
创造力的早期心理学解释:
弗洛伊德认为创新是以公众接受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无意识欲望。
性与死亡、恐惧是创新的源泉。
“天才是疯狂的。”
大量的研究发现天才疯狂时并没有表现出非凡的创造力。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
积极情绪激发创造力
积极情绪的作用
开阔思路和行为选项(e.g.play,explore)
增强能量和灵活性
创新能力
行动活力
Frederickson芭芭拉费里德里克森(心理学家)发现:人在心情愉悦的时候,放松的时候,拥有创意,拥有思想,拥有智慧,拥有行动的倾向和能力,她做了很多实验,发现人在焦虑的时候,愤怒的时候,担忧的时候,其实是思维容易狭窄。
快乐的心情有利于创新
哈佛心理学家Teresa Amabile研究创造力20多年,他发现有创造力的人:
1、比一般人要快乐,而且在重大的创造性突破的前一天,往往都至少有一件令他们愉快的事情。
2、她同时发现:压力、失业和竞争都会降低人的创造力,一个快乐的心情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
人不是靠压力做出伟大的创新业绩,压力让人能够做自己最熟悉的事情,做到极致,所以不需要动脑筋的简单的运动技能,加工技能,压力是有效果的。凡是需要我们心智能力的,一定是在青春愉悦的状态下那么创新,为什么需要积极的心态?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心理学的研究,那就是著名的心理学家Csikszentmihalyi创新的福流体验。
什么是福流(flow)?
美国心理学家齐斯真米米哈伊于1990--1995年间,调查了91位极富创新能力的人,他们都对自己的领域做出了伟大贡献,60岁以上还在工作,发现他们都有过以下的创新的福流感受:心无旁骛、知行合一、物我两忘、酣畅淋漓(如痴如醉)。
创新需要活力(flourishing)
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菲尔普斯认为,成功财富,创新都与生命的活力密切相关。
活力的体现有:好奇、好想、要读书、要旅游。
人、单位、机构、社会,只有处于生机勃勃的状态下的时候,才能够有创意,才能够有创新,才能够有经济的发展,所以他用了一个概念叫做大繁荣flourishing,是这个花一样的灿烂,说明人只有自己的心情才能达到花一样灿烂的时候,才会有突出的贡献创新创业的伟大功绩,人是这样,企业也是这样。
马丁塞里格曼(Martin Seligman)
创新需要未来导向,我们是智人(Homo Sapience)还是计划人(Homo Srospecteos)?
人类的智能优势可能是想象未来。
创新创业的成功需要一种未来导向的精神,我们人是唯一会做梦的生物,我们人类的大脑前额叶,有一套神经系统,在我们憧憬未来计划未来描绘未来,我们是未来导向的生物,我们不是由过去决定我们是有未来造化。
研究发现:憧憬未来的人,计划未来的人更容易创新,更容易创业,更容易做成事情,健康的人,年轻的人,聪明的人,成功的人,往往愿意谈论未来。
有病的人,失败的人,快死的人,万一怀念过去,人一定要憧憬未来向往未来,这是我们人与众不同的伟大的天性。
一个人想象未来的美好生活,上车的时候他就主动地系上安全带,他就去不抽烟他就去锻炼身体,他就去投资,他就去学习,他就去听讲座,为什么?所有这些都是未来的需要。
第二部分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心理学是什么?心理学是研究人性的科学。
积极心理学,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的人生。
从科学的逻辑来讲,人身上有很多动物的本能,这个叫做兽性,人的人性它一定是和动物兽性不一样的地方,所以逻辑来讲,A等于A,A不等于B,A和B不应该重叠,所以凡是把兽性动物的本能,说成人性的人,都是逻辑混乱。
有些人就喜欢这样讲,人是残忍的也是自私的,人是吝啬的,这都是人的身上动物本能的残余,我们人能够战胜动物,不是因为我们的兽性做的比他们强,我们人在动物的本能方面是不如野兽的,比如我们奔跑的精神不如他们,速度不如他们,我们繁殖的能力不如他们,斗争的能力不如他们。
我们牙齿不如他们凌厉,我们劲儿不如它们大,我们身躯不如它们强大,但是为什么几千万年下来是我们人类这个不起眼的生物,一跃而成为万物之首,成为地球的主人,道理很简单,因为我们有它们没有的特性,这个特性,我们叫做人性。
什么是人性?就是人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叫做人性。
进化论,是积极心理学的立科之本。积极心理学是研究积极人性的科学。
王阳明:人人皆可为圣贤。致良知,知行合一,吾性足矣。
积极心态是进化的优势。
人类的心理也是漫长的进化历史选择的结果。
自然选择和性选择是产生这些心理机制的主要进化过程。
进化论:
人类天性是变化选择的结果。
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异性选择美者生存=Survival of beautiful。
达尔文的著作:
《物种起源》《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
? ? ?心花怒放的人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朝气蓬勃、生机旺盛的生活状态。如果你是一朵花,就像花儿一样美丽绽放;如果你是一颗树,就像树一样葱郁枝繁叶茂;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就是找到生命中的意义,眼中有光,心有热爱,并为之全力以赴,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这种状态对我们的工作、爱情婚姻、人际交往和亲子关系都特别有意义,同时这个状态有科学的方法去实现。这不是一本心灵鸡汤,而是一门人人都需要学习的功课。本书的作者彭凯平,中国积极心理学发起人,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闫伟,清华大学幸福科技实验室学习中心副主任。通过本书的学习,我们能够破除关于幸福的偏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获取营造幸福生活的实操方法。
? ? ? 积极心理学这门学科于1997年第一次被提出来,中国积极心理学大会的举行,只比世界积极心理学大会晚三年。如今,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幸福科技实验室是世界上第一个关于幸福科技的研究室。积极心理学不是阿Q精神,阿Q精神是指不能在现实中获得满足,便在精神想象的空间中寻求补偿。属于逃避型和自欺型消极心理防御机制的结合。虽然可以让人暂时减轻或消除心理压力,但是长远带来的是自欺欺人,故步自封。乐观精神指向未来,阿 Q精神指向失败的过去。乐观精神可以带来积极的影响,阿Q精神不能。积极心理学,不是“心灵鸡汤”,积极心理学具备科学性,而“心灵鸡汤”没有。积极心理学是建立在科学原则基础上的一个新兴领域,科学的一条基本原则就是相对的真实性。
?幸福是什么?幸福不是简单的满足,过度的心理满足不会让人觉得幸福。幸福感不是一直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而增加的,它符合经济学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过了这个饱和点,个人收入的增加将不再对个人幸福感产生影响。幸福不是独善其身,对幸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美好的人际关系。真正影响我们幸福快乐的,是我们的预期和比较。一个人喜欢比容易不幸福,但是人很难做不比较,很多错误的想法限制了我们的幸福感。因此正确地比很重要,人需要从多个维度来认识自己,而不仅仅是盯着一个点。渃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卡尼曼教授2002年提出人有一种认知误差,即鲜明性思维误区, 我们往往会被对方有代表性的特征迷惑,我们比较的不是真实的整体结果。
? ? ? 幸福是有意义的快乐,幸福是一种心理状态,它是有科学方法的,甚至可以度量的,有四种神经化学递质:多巴胺、催产素、血清素、内啡肽对我们的身心状态的愉悦感觉特别重要。“渴望”不等于“喜欢”,两者由大脑不同的神经通道产生。渴望就是我们喜欢、追求一件事情,它不一定是我们生活所需要的。有很多的渴望是社会塑造的、文化强加的,甚至可能是别人误导的。有意义的快乐,离不开目标与创造。当我们为生活设定积极的目标,勤于创造而非消耗时,我们就能在向目标前进的过程中,体验到一种温暖而持久的幸福。
? ? ?如何在职场获得幸福感?以终为始,站在终点,审视你的选择,发现人生的意义。心理学家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指出只有把个人的价值和社会价值联系起来,通过为社会解决问题,通过与他人合作,通过关爱他人来实现自我价值的增长,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的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中说:“生命意义在于帮助他人找到他们生命的意义”。那么,作为普通人,我们也可以寻找工作的意义,让工作成就你而非主宰你,在工作中保持正念,专注于当下,全情投入深度工作达到福流状态。善用闲暇时间培养兴趣爱好,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亲近自然,释放压力。
? ? ?在人际关系中,用爱,善意和温暖攻克他人的心理防线,让人际关系更和谐。用微笑、分享、付出等行动改善人际关系。学会“非暴力沟通”的人际沟通之道,信任、感恩、仁爱、宽恕。
? ?在两性关系中,与婚姻关系幸福感有密切联系的特质是“亲和性”。对于维持幸福的婚姻关系来说,最重要的不是金钱地位美貌权势,也不是孩子的学习幸福成功,更不是轻视挑剔敌意,而是夫妻双方的情感交流是体贴宽容同情支持,是以积极感恩的心态来尊重,欣赏对方。学会做关系高手而不是关系祸害,积极应对对方的情感需求。
? ?在亲子关系中,积极养育,母爱的本质是关爱,做孩子的“心理治疗师“而不是保姆。正确表扬孩子,多鼓励,少表场,多描述,少评价,乐观面对失败,在孩子面前适当“示弱”。
? ?如何应对消极情绪?当不好的事情发生时,接纳事情已经发生,把注意力放在当下可以做事情上,努力做好它。对自己的情绪保持觉知,不被情绪带走。
? ?竹子老师总结说:“读书,可以打开眼界,改变思维的认知,活在当下,心态平和”。她是这样说,她也是这样做的,她真正地做到了知行合一。
? ? ? 真诚地感谢最敬爱的谌老师,她利用休息时间做了60多张PPT,周日的晚上两个多小时的倾情演讲,激荡人心。她对这份事业有十分的热爱,有强烈的想要帮助缘来有爱这个大家庭的责任心。她把自己活成了一道光,照亮缘来有爱的每一位家长和学生们。她像灯塔一样,给我们照亮前进的方向。我再次体会到大道到简,所有的大道理无论中西都是相通。道理不是用我们知道了多少,而是我们使用了多少。愿我们都能够从这本书中,从谌老师的分享中改变以往固有的思维,放下我执,我固,走在终身成长的路上,找到个人生命的意义并为之努力,活出精彩的人生,并为他人,为社会创造价值。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nli/7254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