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交恐惧症治疗方案
心理治疗
1、行为疗法是治疗恐惧症的首选方法。系统脱敏疗法、暴露冲击疗法对社交恐惧症效果良好。基本原则一是消除恐惧对象与焦虑恐惧反应的条件性联系;二是对抗回避反应。许多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已经学会如何回避令他们产生恐惧的对象和场景而不影响自己的日常社会功能。
2、系统脱敏治疗应用较多,它可以分为实景脱敏和想象脱敏。第一个阶段,是进行放松训练。第二个阶段,请患者按引起恐惧反应的严重程度,依次列出相关诱发社交恐惧的情境的清单,然后从引起最弱的恐惧反应的情境开始,逐一让病人身处其中,或由其想象身处这些情境之中。每一步骤做到病人适应,感到彻底放松为止,然后再接着做下一个较令人紧张的情境,直至最强程度的情境也不引起恐惧为止。
药物治疗
药物不能单纯的消除患者的恐惧情绪,但可用苯二氮卓药物和普萘洛尔等药物可以缓解恐惧带来的躯体焦虑反应,降低植物神经反应。SSRI类如帕罗西汀、舍曲林等治疗社交焦虑障碍有效,三环类抗抑郁剂米帕明和氯米帕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吗氯贝胺对恐惧症也有疗效,但药物的不良反应限制了应用。
其它治疗
松弛疗法、冥想、气功等对患者也有帮助。
二、社交恐惧症的原因分析
社交恐惧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与其它恐惧症类似,目前认为社交恐惧与以下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
恐惧症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尤其影响到女性亲属。双生子研究结果同样提示广场恐惧可能与遗传有关,且与惊恐障碍存在一定联系。某些特定的恐惧症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如血液和注射恐惧,先证者中约2/3的生物源亲属患有相同疾病,这类患者对恐怖刺激所产生的反应也与一般的恐惧症患者不同,他们表现心动过缓而不是心动过速,易发生晕厥。
神经生化研究
有研究发现社交恐惧症患者出现恐惧症状时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升压试验阳性,可乐定激发实验引起的生长激素反应迟钝。
心理社会因素
19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用条件反射理论来解释恐惧症的发生机制,认为恐惧症状的扩展和持续是由于症状的反复出现使焦虑情绪条件化,而回避行为则阻碍了条件化的消退。
三、社交恐惧症的诊断及鉴别
诊断要点
1.符合神经症性障碍的共同特点。
2.以恐惧为主,同时符合以下4项症状:
(1)对某些客体或处境有强烈的恐惧,恐惧的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
(2)发作时有焦虑和自主神经紊乱的症状。
(3)出现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为。
(4)明知恐惧是过分的、不合理的、不必要的,但仍无法控制。
3.对恐惧的情景和事物的回避行为必须是或曾经是突出症状。
4.病程持续1月以上。
5.导致个人痛苦及社会功能损害。
6.排除广泛性焦虑障碍、疑病症、抑郁障碍、精神分裂症。排除躯体疾病如内分泌疾病。
鉴别诊断
1.正常人的恐惧 正常人对社交活动场合也会有一定的紧张、焦虑心理,关键看这种恐惧的合理性、发生的频率、恐惧的程度、是否伴有自主神经症状、是否明显影响社会功能,是否有回避行为等来综合考虑。
2.与其它神经症性障碍鉴别 恐惧症和焦虑症都以焦虑为核心症状,但社交恐惧症的焦虑由特定的对象或处境引起,呈境遇性和发作性,而焦虑症的焦虑常没有明确的对象,常持续存在。强迫症的强迫性恐惧源于自己内心的某些思想或观念,怕的是失去自我控制,并非对外界事物恐惧。疑病症患者由于对自身状况的过分关注而可能表现出对疾病的恐惧,这类患者认为他们的怀疑和担忧是合理的。
3. 抑郁障碍 某些抑郁障碍伴有短暂的恐惧,某些社交恐惧症患者也伴有抑郁心境,恐惧症与抑郁并存可加重恐惧。诊断则根据当时每一个障碍是否达到诊断标准。若恐惧症状出现之前已经符合抑郁障碍的标准,抑郁障碍的诊断应优先考虑。
4.颞叶癫癎 可表现为阵发性恐惧,但其恐惧并无具体对象,发作时的意识障碍、脑电图改变及神经系统体征可资鉴别。
四、关于社交恐惧症的临床症状
社交恐惧症(social phobia) 又称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多在17~30岁期间发病,男女发病率几乎相同;常无明显诱因突然起病,中心症状围绕着害怕在小团体中被人审视,一旦发现别人注意自己就不自然,不敢抬头、不敢与人对视,甚至觉得无地自容,不敢在公共场合演讲,集会不敢坐在前面,故回避社交,在极端情形下可导致社会隔离。
常见的恐惧对象是异性、严厉的上司和未婚夫(妻)的父母亲等,或是熟人。可伴有自我评价低和害怕批评,可有脸红、手抖、恶心或尿急等症状,症状可发展到惊恐发作的程度。
临床表现可孤立限于如公共场合进食、公开讲话、或遇到异性,也可泛化到涉及家庭以外的几乎所有情景。
部分患者常可能伴有突出的广场恐惧与抑郁障碍;一部分患者可能通过物质滥用来缓解焦虑而最终导致物质依赖,特别是酒依赖。
1. 了解自己:首先,要了解自己的社交恐惧症的根本原因和症状,这有助于做出正确的解决方案。
2. 设定小目标:为了逐步应对社交恐惧症,可以先设定一些小目标,例如主动与别人打招呼、参加集体活动等。
3. 练习社交技能:练习社交技能也非常重要,可以通过模仿他人、练习表情和语言、尝试新的社交场合来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4. 积极参与:积极参与是一个克服社交恐惧症的必要实践。要勇敢地去主动参与各种社交场合,有意识地打破沟通障碍和畏惧感。
5. 放松自己:放松自己也非常重要,通过冥想和深呼吸等方式来减轻心理压力,对于缓解焦虑和减轻紧张情绪都有很大帮助。
6. 接受挫折:克服社交恐惧症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毅力,遇到失败和挫折时不要气馁,而是应该接受并从中学习。
7. 寻求帮助:如果自己的社交恐惧症已经影响到日常生活,可以考虑寻求专业帮助,例如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
总之,战胜社交恐惧症需要勇气、决心和行动,通过了解自己、练习技能、积极参与等方式来逐步克服。同时,也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让自己更加轻松自在地面对各种社交场合。
1、社交恐惧症患者,如果真的不想和人直接接触,可以选择创造一份有创意的工作,可以选择在家创作漫画,也可以耐心地在咖啡店写字。
2、患者喜欢设计、艺术,设计作品,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实验室是一个让你埋头做实验的地方,甚至是不说话的地方,患者可以沉迷于实验本身,在机器和数字之间找到自己的位置,患者也可以尝试此类的工作。
内向型性格表现为好静、少动、不善交际、动作缓慢、应变能力较差、情感脆弱、有自卑感、对环境冷淡、有强迫动作倾向、易于发展为焦虑和忧郁病症。但是,内向型性格者智力较高,语言能力强,处理谨慎,善于深思熟虑,这是其长处。
建议工作:
1、平面设计人员:这个职业需要独特的审美能力,创新,跟上时代的发展。性格内向的人心情世界往往更丰富,对很多事有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构思和创意。
2、售后服务人员:这个职业需要很好的耐心和温柔的脾气,要能够解决对方的困难和问题。不需要多会说,要善于倾听对方的不满,耐心的解答问题。切记不要跟顾客争吵,要善于倾听,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解决问题。
3、质量检测人员:这个工作需要特别的细心,能发现产品的微小瑕疵,是很重要的一个工作环节。性格内向的人往往心细细腻,适合这种仔细的有责任的工作。
4、医院医护人员:医生护士都是治病救人的工作,在掌握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一定要为人和蔼,待人真诚。
5、印刷排版制版人员:这个职位要求员工有强烈的责任心,仔细认真。
6、教育工作者,心理学家。
改善办法:
主要就是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之前看过一幅关于怎样与内向者交往的漫画,大意是说外向者通过与人交往是获得能量,而内向者认为社交是在消耗能量,所以很自然地会产生“累,不想去”的想法。我自己就是这样,如果不是我感兴趣的或者认为很重要的活动,往往就会觉得浪费时间,累,不想去。人家在交谈,如果觉得自己讲不出什么重要的有价值的话,往往就不想插嘴。久而久之,就变得不合群了。
培养自己的爱好的好处:
1、当你把精力投入到自己的爱好里并自得其乐时,就会减少因缺乏社交带来的孤独感和焦虑感。我非常庆幸自己大学的时候没有参加什么学生会之类的,而是参加了学校的管乐团,虽然是业余的,但是学了几样乐器,后来还进了合唱团学了一点声乐,这些后来都给我寝室、实验室、餐厅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里带来巨大的慰藉。
2、增加谈资。你很难成为博学多才的人,但是你可以对你感兴趣的一些事物了解的比较透彻。内向者在交往中倾向于不讲废话,但是对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因为了解得多,往往更能够说出“有意义”“有价值”的话,而且对于感兴趣的话题也会更积极参与。
3、更容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内向的人一般不会花太多的精力去维持庞大的社交圈,那么就交几个兴趣爱好相似的朋友,而因为有相似的兴趣,你也更乐意去参与这些朋友间的交往。
4、提供价值吸引对方与你交往。打个比方,我高中与女生交流最多的时候就是人家来问我数学和物理题时,大学则是找我修电脑。当然爱好不一定能发展成为特长,但是往往更容易
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尤其在年轻人中较为普遍。社交恐惧症会使人避免社会影响到个人的生活和职业发展。以下是一些帮助年轻人克服社交恐惧症的方法。第一。积极面对社交场合。尽管可能感到不适。但要勇敢的面对。尝试参加1些社交活动。可以从简单的开始比如与陌生人交谈。到逐渐参加更复杂的活动。逐渐适应社交场合有助于逐步克服社交恐惧症。第二。练习放松技巧。社交恐惧症常伴随着焦虑和紧张情绪。因此,可以尝试学习一下,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渐进型肌肉松弛等这些技巧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让人更轻松的面对社交场合。另外寻求专业帮助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咨询心理医生或者心理治疗师接受专业的社交恐惧症治疗专业的治疗方案。通常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暴露疗法和药物疗法等等。在专业的帮助下,可以更快的克服社交恐惧症。第三。要有积极的心态和态度。要坚信自己可以克服社交恐惧症。相信自己可以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出色。要勇敢的面对自己的不足和挑战。不断提高,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自信心。总之克服社交恐惧症需要时间和努力。但只要保持积极的态度和采取适当的方法就一定能够克服这种障碍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nli/7215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