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律失常的护理
(1)、保持环境清静
禁止喧哗、嘈杂,尤其对严重心律失常的病人更应注重。嘈杂声音的刺激可以加重病情。这是常见的心律失常的护理。
(2)、护理人员操作宜轻稳
避免触动病人的卧床而引起病人情绪波动,加重病情。这也属于心律失常的护理。
(3)、护理人员不能慌张、忙乱,应保持沉着
给患者以安慰。这些心律失常的护理常识也较为常见。
(4)、注重休息
轻者可做适当活动,严重者需绝对卧床静养,室内光线一般不宜过强。这也可作为心律失常的护理。
(5)、避免喜怒忧思等精神刺激
要善于做患者的思想工作,使之配合治疗,以利于康复。这些方法也能做到心律失常的护理。
以上内容就是对心律失常的护理的相关介绍,希望大家能明白。只有结合这些心律失常的护理,才能让患者的病情更有好转,能更好的辅助治疗。所以要想患者早点治愈,就请谨记这些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
二、心律失常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1、正常人
疲劳、浓茶、浓咖啡、情绪激动、失眠等,常引起心律失常。
2、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和风心病等。由于窦房结及传导系统受病变的侵害,存在心律失常的发病基础,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发生心律失常
3、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心脏的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紊乱引起心脏的离子平衡失调,从而诱发心律失常的发生
4、全身性或其他系统疾病
如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代、创伤、手术、心脏导管检查等也可以诱发心律失常。
5、药物作用
如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洋地黄类药物、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氨力农和米力农等均可引起严重心律失常。
6、严重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
如严重高血钾、低血钙,可使心肌收缩力减弱,产生室内传导阻滞而导致心脏骤停。
严重低血钾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而导致心室颤动。严重酸中毒可直接抑制心肌而使收缩无力,并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导致心脏骤停。
良好的心律失常的饮食不仅有助于疾病的治疗,而且还有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
三、心律失常的饮食原则
1、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
如动物内脏、动物油、肌肉、蛋黄、螃蟹、鱼子等。
2、心律失常患者应少食多餐,避免过饥过饱
饮食过饱会加重心脏负担,加重原有的心律失常。这是心律失常的饮食要点。
3、限制蛋白质供给
一般按每日每公斤体重1~1。5克供给,出现心衰及血压高时,蛋白质应控制在每日每公斤体重1克以内。
4、限制盐及水的摄入
尤其对有水肿的患者,更应严格控制。有水肿和心力衰竭者,饮食中不得加盐和酱油。
心律失常的病症主要表现为早搏、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房颤、室颤等。该病分为两种状态,一种患者可以通过自身感知心跳异常的不适,另一种是需要通过心电图才能发现,患者往往没有自感能力。
5、禁用刺激心脏及血管的物质
如烟酒、浓茶、咖啡及辛辣调味品。慎食胀气的食物,心律失常的饮食如生萝卜、生黄瓜、圆白菜、韭菜、洋葱等,以免胃肠胀气,影响心脏活动。
四、心律失常护理的注意事项
1、不可自行停药
若使用药物控制,千万不可自行停药,减少,或增加药量,以免发生危险。
2、心律失常患者应预防诱发因素
吸烟、饮茶或咖啡、饮酒、体力活动、情绪激动、焦虑、忧郁及失眠均可诱发窦性心动过速、早搏、房颤等疾病,避免这些诱因有助于减少心律失常发作。病人可结合以往发病的实际情况,总结经验,避免可能的诱因,比单纯用药更简便、安全、有效,尤其是对一些无器质性疾病的早搏,一旦确诊早搏后病人往往高度紧张、焦虑、忧郁,严重关注,频频求医,迫切要求用药控制心律失常,而完全忽略诱因的防治,常造成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3、及时治疗
心律失常可分为良性及恶性两种,所谓良性就是该心律失常发作时,也许会令人不舒服,但不会造成生命危险。恶性的心律失常发生时,会严重影响心脏血液输出量,造成晕厥甚至死亡,这种心律失常又算没有症状,—旦证实有此情况,—定要治疗。
4、心律失常患者应保持稳定情绪
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精神放松,不过度紧张。精神因素中尤其紧张的情绪易诱发心律失常,所以病人要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避免过喜、过悲、过怒,不计较小事,遇事自己能宽慰自己。
5、患者要注重休息
适当活动但不能过量,病情严重的患者需绝对卧床静养,还要注意避免强光照射室内。
6、检查
若有心悸、胸闷及头晕的症状,有可能是心律失常,需要给心脏科医师检查,以确定有没有心律失常,若有,应进—步了解是否对健康及生命有影响,是否需进—步检查与治疗。
7、心律失常患者应合理用药
心律失常治疗中强调用药个体化,而有些病人往往愿意接收病友的建议而自行改药、改量。这样做是危险的。病人必须按医生要求服药,并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有些抗心律失常药有时能导致心律失常,所以,应尽量少用药,做到合理配伍。
8、保持患者居室的环境清静
尤其是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更应注重,嘈杂声音的刺激会加重患者的病情。
9、护理人员
操作宜轻稳,否则触动患者的卧床而引起病人情绪波动,会加重病情;护理人员不能慌张、忙乱,应保持稳重,这样可以给患者带来安慰。这是心律失常的护理措施之一。
10、心律失常患者应生活规律
定期复查心电图,电解质、肝功、甲功等,因为抗心律失常药可影响电解质及脏器功能。用药后应定期复诊及观察用药效果和调整用药剂量。
心律失常的致病因素很多,有因为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也有疲劳、饮酒等不良刺激引起的情况,精神压力大,长期情绪上不好也可能引起心率失常。所以,在心律失常的治疗中,要根据医嘱合理用药,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像参松养心胶囊之类的中药,对心律失常具有整合调节作用。在治疗期间,也要戒烟戒酒纠正不良习惯,此外要注意锻炼身体调整心情,这样综合的治疗对心律失常的恢复效果更好∞
心律失常属于心脏病的一种类型,是因为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按照发生的原理,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
所以心律失常包括很多种类型,在冲动形成异常中,有窦性心律失常和异位心律失常,在冲动传导异常中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以及房室传导异常通路等。所以关于心律失常怎样调养?范围比较广,无法系统作出回答。
部分心律失常在正常人是可以出现的,有些心律失常是可以治愈的,而有些心律失常经过药物治疗或射频消融手术治疗后,症状和发作的次数也会减轻。
所以,建议查心电图或者动态心电图了解具体心律失常的性质,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通常的预后都非常好。
1 心律失常是怎么回事我们知道,心脏在正常情况下以一定范围的频率发生有规律的搏动。心脏搏动起源于窦房结,而以一定的程序传布于心房或心室。由于心脏内冲动发生与传布的不正常,而使整个心脏或某一部分的活动变得过快、过慢或不规则,或部分活动的程序发生紊乱时,即形成心律失常。
2 什么原因引起心律失常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很多,一般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生理性原因包括情绪激动、进食、饮酒、体力劳动和运动、喝茶或咖啡及过度疲劳等。病理性原因包括贫血、感染、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休克、心功能不全、心肌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及心脏神经官能症等。
3 心律失常有什么症状本病轻者可无任何症状;重者可有心悸胸闷、头晕乏力、短暂昏厥或休克等症状,桡动脉有或快或慢的脉搏间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nli/7057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