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性应激反应自测的方法有哪些
以急剧超强的精神创伤作为直接原因的,一般在受创伤或超强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影响后立刻发病,时间不超过1h。典型的急性应激障碍可表现为表情呆滞,处于茫然状态,意识障碍可见意识范围的缩小,注意力狭窄,不能领会外在刺激,继而不动不语,呆若木鸡,对外界刺激无相应反应,称为心因性木僵。一般数分钟或数小时后恢复正常,或进入意识朦胧状态,出现定向力障碍,表现为偶有自发只言片语,词句零乱不连贯,令人难以理解、表情紧张、恐怖、动作杂乱、无目的,或躁动不安、冲动毁物,此时,患者自发活动明显减少,可在长时间内毫无动作,保持呆坐或卧床不起。虽有时睁眼,协调眼部运动,但缄默不语。这是常见的临床相。事后不能全部回忆,称心因性意识模糊状态。
以强烈和持续一定时间的心理创伤直接引起的应激障碍,表现以妄想和情感症状为主的,其症状内容与应激源密切相关,较易被人理解,症状呈急性亚急性起病时经适当治疗,预后良好,恢复后精神正常。一般无人格缺陷。
有的人在强烈的精神创伤作用下,表现为情绪低落、易激惹、悔恨、沮丧、绝望、自罪自责,严重时有自杀行为,并伴有失眠、噩梦、疲乏、注意力难以集中,对生活缺乏兴趣,对未来失去信心,但无精神运动抑制现象,症状也缺乏晨重晚轻的变化,情感及行为能被人理解,与外界接触尚可,称为急性心因性抑郁状态。少数强烈的精神创伤作用下出现躁狂状态,表现为激越性活动过多兴奋、欢快、失眠、逃跑或无目的的漫游活动。并伴有恐惧性焦虑和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如心动过速、震颤,出汗,面部潮红等,显示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及言语增多,并有夸大特点。内容与所受精神创伤有关,能被人理解,偶有伤人毁物等冲动行为,多数伴有失眠,称为心因性躁狂状态。
本病病程短暂,一般在异乎寻常的应激源的作用下几分钟内出现。如果应激性环境消除可在几小时或2~3天内症状迅速缓解,如果应激源持续存在或具有不可逆转性,症状一般可在2~3天后开始减轻,通常在1周内缓解,预后良好。
恢复后对病情可有部分或大部分遗忘,难以全面回忆。根据临床观察归纳如下:
以意识障碍占优势者: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但以精神错乱状态较常见。可存在定向障碍,注意力狭窄,难以进行言语交流,有自发语言、词句零乱或不连贯,无条理性,令人难以理解,动作杂乱而无目的性,偶见冲动行为。恢复后少数患者可出现遗忘现象,不能很好地回忆病情。
以精神运动占优势者:患者表现为伴有强烈情感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精神运动性抑制。有的病人表现痉挛发作,情绪暴发,类似癔症。精神运动性抑制者较少见,表现对周围环境的退缩,有时近似亚木僵状态。
二、急性应激反应吃什么好
不同的食物对身体的调理和功效都是不同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结合自己的身体情况去搭配好饮食才能让身体变得更加健康,尤其是在身体出现疾病的时候我们更要注意饮食的调整和改善,那么急性应激反应吃什么比较好呢,下面一起看一下吧!
1.蜂蜜
吃蜂蜜的好处
蜂蜜的成分含有葡萄糖、果糖之外还含有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
蜂蜜怎么吃
冲水喝,即可,早晚使用就行。
2.莲子
吃莲子的好处
莲子有养心安神明目、补中养神,健脾补胃,止泻固精,益肾涩精止带。滋补元气。
莲子怎么吃
可以煮粥喝。
3.西红柿
吃西红柿的好处
西红柿果实营养丰富,具特殊风味。具有减肥瘦身、消除疲劳、增进食欲、提高对蛋白质的消化、减少胃胀食积等功效。
西红柿怎么吃
可以炒菜吃,煮汤喝。
疾病对身体的伤害是非常大的,但是只要治疗以后平时多注意也能恢复的更好,上面就是对急性应激反应吃什么比较好的介绍,希望在疾病恢复期间大家都能引起重视。
三、急性应激反应是怎么回事
突如其来且超乎寻常的威胁性生活事件和灾难是本病发病的直接因素,也就是说应激源对个体来讲是难以承受的创伤性体验或对生命安全具有严重的威胁性。应激源为多种多样,一般可分为下列几项:
1、严重的生活事件
如严重的交通事故,亲人突然死亡,尤其是配偶或子女,婚姻破裂、未婚有孕、被遗弃、被奸污、身患癌症、遭受失明、毁容、长期的夫妻或婆媳关系不合,难民移居异国,遇歹徒袭击,家庭财产被抢劫等创伤性体验。
2、重大的自然灾害
如遭受特大洪水、山洪暴发、地震、火灾、风暴、泥石流等的侵袭,严重威胁生命安全和财产巨大损失的灾难幸存亲属,在灾后出现精神障碍。
3、战争场面
据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报道,当交战双方进行短兵相接的激烈战斗中,由于遭受炮击,轰炸,甚至白刃战的恐惧体验,战斗中的士兵有的可发生精神障碍,导致发病。
4、隔绝状态
被关进集中营,身受酷刑虐待,有的可发生精神障碍,拘禁性精神障碍较常见。
上述各种应激源,无疑都可促成发病。可事实上并非大多数遭受异乎寻常应激的人都会出现精神障碍,而只是其中少数人发病。这就表明个体易感性和对应激应付能力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因之,在分析具体病例时,要把应激源的性质、严重程度、当时处境和个性特点等进行综合性分析及考虑。此外,整个机体健康状况也有关系,若同时存在躯体重病或器质性脑病,急性应激反应发生的危险性可能随之提高。
四、急性应激反应应如何预防
1、充分了解敌方情况
可预料的事件和意外的事件相比,其引起的应激程度前者显然小于后者。因为可预料的事件能使机体作好适应的准备,以便以较高的水平耐受应激刺激。因此,需要做好充分的战前分析,了解掌握敌方装备、作战意图,对战争性质有充分正确的认识等等。
2、增强必胜信心
即使是可能引起严重后果的事件,只要个体主观认为能够有效地控制和处理,就能大大降低其应激程度。因此,需要对我军及个人自身的作战能力有充分的认识要有战之必胜的决心和信心。
3、增加心理支持
危险之中有人伸出救援之手,尽管有时这种援救仅是精神上的,但也能起到支持和鼓励作用。要在战前多找战友、领导谈心,多取得他们的支持、信任,必要时也可与本系统的心理咨询机构联系,以取得他们在心理方面的系统指导。
4、增强情景模拟训练
这是战时应激预防的主要措施。平时在最为逼真的战斗环境下进行训练,在有控制的条件下经历恐慌症状,对军人心理进行循序渐进的刺激,使其反复想象战斗境况的复杂性和艰苦性,使其心理承受巨大压力,体验紧张感,并将紧张度控制在心理活动的最佳状态。
5、加强体育锻炼
强健的体魄是抗击应激的生理基础,平时要针对自己的体质和运动弱项增加训练量,积极锻炼,持之以恒,保持强壮的体格,以抗击战时恶劣环境中的各种应激源。
6、做好放松训练
由于应激下的情绪反应伴随着骨骼肌紧张现象,放松紧张的肌肉可缓解情绪反应。因此,自我松弛疗法可以缓解紧张情绪。松弛疗法是通过训练习得的一种根据自我多种感觉而控制肌肉紧张程度的方法。
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ASD),也叫急性应激反应(Acute Stress Reaction)是由剧烈的、异乎寻常的精神刺激、生活事件或持续困境的作用下引发的精神障碍。多数病人发病在时间上与精神刺激有关,症状与精神刺激的内容有关,其病程与预后也与及早消除精神因素有关。可发生在各年龄期,多见于青壮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在灾害事件发生时,幸存者会很快出现极度悲哀、痛哭流涕,进而出现呼吸急促,甚至短暂的意识丧失。幸存者初期为“茫然”阶段,以茫然、注意狭窄、意识清晰度下降、定向困难、不能理会外界的刺激等表现为特点。随后,幸存者可以出现变化多端、形式丰富的症状,包括对周围环境的茫然、激越、愤怒、恐惧性焦虑、抑郁、绝望,以及自主神经系统亢奋症状,如心动过速、震颤、出汗、面色潮红等。这种异常的心理反应,就是急性应激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又称为急性应激反应,是指以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作为直接原因,患者在受刺激后立即(1小时之内)发病,表现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或者为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木僵。如果应激源被消除,症状往往历时短暂,预后良好,缓解完全。急性应激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很少。
应激相关障碍
指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导致的精神障碍,也称反应性精神障碍。
决定本组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病程及临床表现的因素有:
(1)生活事件和生活处境,如剧烈的超强精神创伤或生活事件,或持续困难处境;均可成为直接病因;
(2)社会文化背景;
(3)人格特点、教育程度、智力水平,及生活态度和信念等;
(4)不包括癔症、神经症、心理因素所致生理障碍,及各种非心因性精神病性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的分类
1急性应激障碍
2创伤后应激障碍
3适应障碍
1、急性应激障碍
以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作为直接原因。在受刺激后立刻(1小时之内)发病。
表现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
或者为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木僵。可有轻度意识模糊。
如果应激源被消除,症状往往历时短暂,预后良好,缓解完全。
2、创伤后应激障碍
(1)遭受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异乎寻常的创伤性事件或处境(如天灾人祸);
(2)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如不由自主地回想受打击的经历,反复出现恶梦、错觉、幻觉等);
(3)持续的警觉性增高;
(4)对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情境的回避。
(5)精神障碍在遭受创伤后数月至半年后发生。
3、适应障碍
(1)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为诱因,尤其是生活环境或社会地位的改变(如移民、出国、入伍、退休等);
(2)有理由推断生活事件和人格基础对导致精神障碍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3)以抑郁、焦虑、害怕等情感症状为主,并至少有下列1项:
①适应不良的行为障碍,如退缩、不注意卫生、生活无规律等;
②生理功能障碍,如睡眠不好、食欲不振等;
(4)应激因素消除后,通常在遭遇生活事件后一个月内起病,症状持续不超过6个月。
心因性精神障碍是一组由心理社会因素所造成的精神障碍。可以分为急性应激反应、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适应性障碍。
1、急性应激反应
是由于突然而来而且异乎寻常的强烈刺激导致的一种精神障碍,表现为茫然,麻木,注意范围狭窄;定向力障碍,讲话言辞凌乱,有的还会出现木僵。而有的则表现为激越、活动增多无目的、伴有强烈的焦虑和恐惧。
2、创伤后应激障碍
是对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事件的延迟和(或)持久的反应。患者以各种形式重新体验创伤性事件,有挥之不去的闯入性回忆,有频频出现的痛苦经历的梦境再现。
3、适应性障碍
是一种为时短暂的较为轻度的烦恼状态及情绪失调。常常影响到社会功能,但不会出现精神病症状。
心因性精神障碍是一组由心理社会因素所造成的精神障碍。可以分为急性应激反应、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适应性障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nli/704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