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 心理健康

教育蓝皮书:学习压力成学生自杀主因

佚名 2023-07-04 00:05:02

21世纪教育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昨日联合发布了2014年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

教育蓝皮书收录了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程平源关于去年中小学生自杀情况的研究报告。该研究发现,学习压力是学生自杀最重要的起因。

此外,教育蓝皮书还发布了2013届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起薪,以及去年公众教育满意度分项指标评价。

【学生自杀】

老师行为失当引发14例自杀

程平源共搜集到79例(其中14例未报道自杀起因)去年中小学生自杀案例中,压力主导型自杀是主要类型。

从自杀成因来看,压力主导型自杀在中国中小学生的自杀中占绝大多数,包括师生冲突、学业压力等类别。这类自杀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意志力被耗尽而失控,根据意志力损耗的原因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崩溃之死,由于学习压力自我耗损,导致突发自杀或者蓄谋自杀;一类为羞辱之死,在他人的言语暴力和身体暴力下自我耗损到一个极致,以致自杀。由学业压力导致的自杀基本上属于崩溃之死;很多师生冲突导致的自杀案例基本上属于羞辱之死。

大多数自杀类型指向教育缺陷

蓝皮书指出,去年五一长假之后南京市同一天连续发生两起中小学生自杀事件,均跟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有关。

蓝皮书指出,大多数中小学生自杀类型都指向教育缺陷。压力主导型自杀背后是高度的应试教育催生了学生的脆弱。

因此,程平源建议,要从根本上减少和杜绝中小学生自杀问题,就需要改革唯分数至上的评价体系,强调以个体能力为核心的个性化和多样性评价,不能让学生成为现代工业的劳动力,而要在中小学阶段,教会他们追求广阔的精神生活和终极价值。

老师行为失当引学生自杀最受诟病

程平源发现,去年因老师行为失当,引发的中小学生自杀有14例,“这一类型的自杀纷争最多,也最受人诟病。”例如,浙江金华一家中学的高二学生小朱,因早读课时读其他课本,被老师辱骂。在等母亲到校协商解决此事的过程中,小朱却选择跳楼自杀。

程平源认为,师生冲突暴露了中国应试教育以升学率为主的考核指标体系,使教师严重缺乏对学生的爱,反而把学生当做羞辱对象。

“很多中小学老师并不了解学生背景,怎么和学生建立朋友关系。”北大法学院教授孙东东说,如果学生不愿和老师说心里话,将难以在学校排解压力。

【毕业生就业】

去年毕业生平均起薪3378元

昨日发布的教育蓝皮书中,也收录了2003年便开始调查大学生就业的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数据。

去年6月,北大教育经济研究所共对21个省份的30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回收了15060份有效问卷,显示2013届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71.9%,“比我们在2011年(72.2%)和2009年(67.1%)调查的数据都要高,”北大教育学院助理教授马莉萍说。

其中,高职高专初次就业率最高,达到78.1%,其次是“211”(包括“985”)重点大学和普通本科院校,最低的是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初次就业率仅为44.3%。

据2013届受访毕业生了解,用人单位给他们开出的平均起薪为3378元/月,而他们为求职花费的相关人均费用是1766元。

12.8%的受访毕业生选择在京津沪工作,他们了解到的平均起薪更达到5419元/月。

在已经确定就业单位的毕业生中,只有0.4%的毕业生很不满意自己的工作,而有64.8%的毕业生对找到的工作感到满意,甚至非常满意。

什么因素影响就业?结果显示,“送礼买人情”被毕业生排在最后,而“工作能力强”则是他们认为最能影响就业成败的因素。在择业过程中,他们也最不看重用人单位能否解决户口问题、可兼顾亲友关系和专业对口,最看重的是个人发展和福利待遇。

【教育满意度】

去年教育总体满意度不及格

教育蓝皮书发布年度公众教育满意度调查活动结果。据介绍,公众对目前所在地域的教育总体状况满意度评价,未达到及格线,仅有58.28分,30.31%的公众持有不同程度的负面评价。

有56.06%的受访者中认为“幼升小”过程中,公办学校择校、考试现象非常严重、比较严重,而在评价“小升初”相应指标时,低满意度群体比例更增至74.64%。

相应的,仅有4.29%受访者认为所在地区“幼升小”公办学校没有择校、考试现象,而认为所在地区“小升初”公办学校没有择校、考试现象的受访者比例更是低至2.17%。

找不到生命的意义成为很多大学生自杀的诱因。

找不到生命的意义成为很多大学生自杀的诱因。(√)

生命意识缺失是一种心理危机,也是一种异常的心理现象。指个体对生命存在的一种不自觉认识,生命的存在方式受感觉的指引,缺乏对生存、价值及意义的正确认识,不懂得尊重生命、珍惜生命,丧失生命成就感。生命意识缺失导致一部分大学生漠视生命、游戏生命、否定生命的存在,迷失生活方向,不清楚自己生命存在的价值。?

大学生缺乏生命意识容易产生各种不健康的心理,严重的甚至引发伤害他人或自杀等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游戏生命 :游戏生命指大学生郁闷、空虚无聊、虚度年华、精神荒废和对生命不负责任的现象。

(二)、暴虐生命 :暴虐生命指行为人对他人或自身在身体上实施的暴力行为。

(三)、否定生命 :否定生命指个体采取极端的方式放弃生命的存在。目前,大学生自杀事件时有。

大学生自杀的个体因素 :

生命意识缺失的内在因素是大学生自己不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不能理解生命存在的价值,迷失生命存在的本真。?

1、抗挫折能力差?

不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境是导致生命意识缺失的内在因素。进入大学,很多大学生都面临着生活与学习的各种压力,例如人际关系处理不当、难以掌握新的学习方法、未来就业方向困惑等。有的学生适应能力差,不能很快融入到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不能马上适应生活和学习所带来的压力,陷入无尽的痛苦之中。

2、缺乏对生命价值的认知?

缺乏积极地生命价值观是导致生命意识缺失的重要原因。霍普金斯大学的社会科学工作者曾对48所学校的大学生做过一项调查,当问及他们存在的价值是什么时,56.8%的人不知道自己存在的价值是什么,这些学生对生命的信仰存在质疑,他们无法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据兰州大学肖勤新调查显示,有45.9%的学生认为拥有的财富越多,生命的质量就越高,生命就越有意义,35%的人认为当生无可恋时,自杀是可以理解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部分大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模糊,找不到自己生活的意义,精神世界出现空缺,缺乏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作为大学生,他们在学校还没有真正发挥自己的作用,他们对社会的价值还没有完全体现,但一部分学生就盲目否定自己,认为自己生活是没有意义的。这使一部分大学生在生活中陷入迷茫,生存意识减弱。

学生的学习压力来自哪里?

学生的学习压力可以来自多个方面,其中一些主要来源包括:

1. 学业要求:学生需要完成大量的学业任务,包括作业、考试、项目等。这些任务可能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压力。

2. 学业成绩和评价:学生通常会受到成绩和评价的压力。他们可能希望取得好成绩、获得认可,以及满足家长、老师或自己对学习成功的期望。

3. 时间管理和学习负担:学生需要合理分配时间来完成学习任务,但是繁重的学习负担和其他课外活动可能使时间管理变得困难,增加了学习压力。

4. 竞争和对未来的焦虑:学生可能感到竞争压力,希望在学术、就业或其他领域脱颖而出。这种焦虑可能源于对未来就业竞争的担忧,或者对进入理想大学或专业的追求。

5. 家庭和社会期望:学生可能面临家庭和社会期望的压力,希望达到家人或社会对他们学业成功的期望。

6. 自我要求和自我压力:有些学生自己对学习有较高的期望和要求,他们希望在各个方面表现出色,并对自己产生一定的压力。

这些学业压力的来源可能因人而异。重要的是要认识到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发学习动力和进步,但过度的压力可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学生应建立积极的应对策略,包括良好的时间管理、寻求支持和帮助、保持身心健康等,以应对学习压力。学校和社会也应提供支持和资源,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并实现全面发展。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nli/6886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