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络成瘾症的特征种类
依赖网络症状:不靠自己动脑,“有事找百度”
办法:家长和学校除了正确指导,让学生充分了解互联网的优势和危害,预防和避免学生沉迷网络外,还要在网络的使用、坐姿、上网时间上进行指导,特别是生理上的健康指导,比如用网的时候注意眼睛的健康,维生素的正常摄入。
迷恋网络症状:自制力不强,要靠家人监督
办法:家长要对孩子的网络使用进行控制和干扰。把孩子每天上网的时间控制在2个小时以内,经常与孩子进行心理的交流,避免亲子关系的恶化、感情上的被动。可以为孩子安排丰富多样的活动方式,比如在暑假时,可以和孩子共同制订假期计划,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及共同关注的能力,与孩子经常旅游、参观。用体验式的现实活动来控制孩子对互联网的过度沉迷。
网络成瘾症状:已经初步沉迷,家长干预不起作用
办法:进行心理治疗。请医生加以鉴定,并且服用药物。同时对电脑进行控制,比如对电脑进行防火墙的设置,并且把电脑放在醒目的地方。家长与孩子约法三章,限制孩子的上网内容、时间和地点。同时转移孩子的兴趣,在培养自信心等方面鼓励孩子,帮助孩子尽快脱离网络的控制。同时在营养上也要加强,因为沉迷网络常令孩子的成长受到干扰,身体机能也有退化。
完全沉迷症状:完全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
办法: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必须带孩子到有关专业医院或“脱瘾”中心进行药物治疗,长期之下还应该在社区、学校的帮助下进行治疗。因为这个时候“脱瘾”应该是综合的,一方面是生理治疗,另外一方面是家长和学校的关心。学校在现阶段应该配合家长,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让孩子有兴趣、有地方、更广泛进行学习,乐意于人际交流。比如可以运用团体“脱瘾”的方法,从网上拉到网下,让孩子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互相监督。
二、戒掉网瘾措施
1.自我约束,远离互联网
首先自己要充分的认识到网瘾的危害性,自觉的、有意识的靠自制力,与网络隔离三个月。经过这三个月的时间,可以慢慢淡忘网络虚拟世界的角色,从而把自己曾沉迷虚拟世界的心驾驶到现实的轨道上来。
2.参加户外拓展活动
通过户外拓展活动训练,培养团队精神。在户外活动游戏的互动性中,学习与他人合作、沟通、交流。使自己走出网络社交圈,走出自我封闭。通过户外拓展活动训练,锻炼身体、接触大自然。在一系列的军训、踏青活动中,使自己勇敢坚强,在学习中认识并热爱大自然。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远离城市,远离网吧的污浊空气。
3.做好人生规划,树立人生目标
写一份人生规划书,为自己的人生定位,确定自己需要优先考虑的事情。把人生规划书贴在醒目的地方,每天提醒,激励自己,摆脱消极力量,朝着自己的目标奋斗,从而逐渐减少对网络的依赖。
4.与朋友、亲人多沟通交流,并且邀请他们监督自己
把平时上网的时间用在与朋友、亲人的交流上,回到正常的社交圈去。对于自制力比较差的网瘾青少年应该邀请身边的人去提醒督促自己不要上网,在无意识中锻炼自己的自制力。
三、哪类人易染上网瘾
1、人际关系不好的孩子
许多学生虽然成绩不错,可是性格内向、猜忌心强,而且小心眼,碰到问题时没能得到及时解决就沉迷于网络,学习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2、学习失败的孩子
由于家长、老师对孩子的期望过于单一,学习成绩的好坏成为孩子成就感的惟一来源,此时,一旦学习失败,孩子们会产生很强的挫败感。但是在网上,他们很容易体验成功:闯过任何一关,都可以得到“回报”,这种成就感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很难体验到的。
3、家庭关系不和谐的孩子
随着离婚率、犯罪率升高等社会问题的增多,社会上的“问题家庭”也在增多,这些孩子通常在家里得不到温暖。但是在网络上,他们提出的任何一点儿小小的请求都会得到不少人的帮助。现实生活和虚拟社会在人文关怀方面的反差,很容易让“问题家庭”的孩子“躲”进网络。
4、自制力弱的孩子
不少上网成瘾者自制力都较弱,他自己也知道这样不好,也不想这样下去,但是一接触电脑就情不自禁。这是典型的自我控制力不强。生活中要面对很多选择,选择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选择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如果将人生的元素尽量简单化,那么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选择,选择的正确率越高,成功率也越大。
5、学习特别好的学生
不少本来学习好的学生在升入更好的学校后,无法再保持原有的名次和位置,这时,他们对“努力学习”的目的产生了怀疑。按照老师和父母的逻辑,学习是为了“上大学——找到好工作——挣钱”,当他们失去了为“名次”、“位置”等学习的内在动力后,无法认同老师和父母的逻辑,因为,即使不用学习也可以从父母那里得到钱。于是,一些人开始迷恋网络。其实,造成这些孩子依赖网络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观。
四、怎样戒掉网瘾
一、 全面改变网瘾少年的生存环境,首先是家庭环境。孩子戒网,父母要上课!这方面戒网瘾学校的大班教育收效甚微,很多家长只是在伦理上得到了一些指导,与孩子相处沟通的能力仍是没有得到根本的提升。这是因为大多数戒网瘾学校的心理教师水平有限,虽然有时也会外请一些专家,但大多是短期的;同时,每个家长的问题个性化明显,学校也没有精力能够逐个个案加以研究。同样,千篇一律的行为矫正在孩子本身的调整中作用也是有很大局限的。
二、 培养网瘾少年的自身能力,包括学习能力,但不建议从学习能力开始。针对这些孩子的能力培养,与普通学校教育有很大的不同,不能从文化课的学习入手,反而应该立足于生活技能、生存能力,逐步过渡到学习基本技能的提升中。不仅可以强化他们的素质,同时有助于提升自信心。这方面,我们就曾经在心理咨询之余,训练一个网瘾少年从事餐饮技能的学习,结果,他烤的披萨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最后他拥有了一个很简单但是很难得的梦想,开一家自己的西餐厅,而此后的改变也就都围绕着这一主线展开了。虽然他后来并没有开起自己的西餐厅,但是,却最终彻底脱离了网瘾的困扰。
三、 必须为每个网瘾少年定制个性化的心理成长方案。每个网瘾少年的成瘾原因都各不相同,同时,他们的人生经历也千差万别。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我们要分析他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和重要事件,然后结合我们的治疗方向和目标,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引导。这方面,我们曾经与一个孩子的父母合作,对孩子印象深刻的十件重要事件进行分析和处理,采用全面的心理暗示,促使孩子对自己的过去记忆进行修复,有力地保障他在自我认同方面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从而达到了彻底戒网的效果。
青少年网瘾心理分析及对策 如何戒除网瘾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网瘾形成机理如同烟瘾、酒瘾、毒瘾一样,同样是操作条件反射形成、巩固、习惯化的过程。
上网是操作过程,网上尝到的"甜头"是强化物,上网操作和"甜头"强化物的结合称为强化,多次强化后,便形成了"网瘾"操作性条件反射。瘾对人都有害,烟瘾可致癌、心血管病、胃炎等。网瘾则可妨碍学习进步,养成说谎恶习,疏远家庭,损伤网瘾者的身心健康,导致各种慢性疾病发生,并降低个体免疫力。
网瘾本身即是一种心理障碍和异常行为,需要诊断、治疗。 有了网瘾如何消除呢?既然网瘾是操作条件反射形成、牢固化所致,而操作条件反射的关键是强化,即上网操作和甜头强化物的结合。所以消除网瘾的办法便是逐步不强化,使上网操作逐渐减少并不和强化物结合,网瘾便很易根除。具体办法是认知行为疗法。
1.认知。家长和网瘾孩子像朋友一样协商,不要说教,双方互相尊重,首先明确学习是青少年的主要任务,身心健康是青少年发育、发展的关键。
然后理出网瘾对青少年的危害,如荒废学业,损伤身心健康,上网要钱,而钱不够便会养成说谎的习惯,上网占用时间过多会疏远亲情与友谊,不利心理发展。与此同时,家长还要主动与老师配合。
2.系统脱敏。家长与网瘾孩子双方协商,定出总体计划,在两个月内逐步减少上网时间,最终达到偶尔上网或不上网。如原来每天沉迷网吧8小时以上,则第一周减为6小时,第二周4小时,第三周3小时,第四周2小时。
网瘾者能按计划执行则给予奖励(用代币制),即每周发给适当的代币,到月终换为现金。做不到时则罚,但不可打、骂,而是将孩子最喜欢的食物、娱乐、看电视或其他活动予以减少,如不给吃快餐,不给吃冰淇淋等。这样,两个月内会消除网瘾。
3.代替疗法。青少年需要充实的精神生活和娱乐,所以不让其上网则必须找别的爱好替代。如游泳、打球,陪孩子登山、旅游等。
4.厌恶疗法。叫孩子左手腕带上粗的橡皮筋,当孩子有上网念头时立即用右手拉弹橡皮筋,橡皮筋回弹便会产生疼痛感,转移并压制上网的念头。拉弹的同时,孩子还要提醒自己,网瘾有危害。
家长要培养孩子的意志力,用意志力压制上网的念头。 青少年网瘾心理分析及对策 一定程度上综合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优点,又有信息量大、传播及时方便、价格低廉等特点,已逐渐成为人们交换和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同时,一种主要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的心理障碍“网络成瘾症”也随之而现。这种心理障碍的主要症状为:大量的时间花在上网或与上网有关的活动上,以至于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工作和家庭生活,如果在一段时间内不上网,就会出现类似戒断症状的表现,如焦虑、烦躁不安等。
调查表明,在我国,上网人群主要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症也主要发生在青少年身上。没有完全成熟的青少年,网络对他们来说格外有吸引力,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关于学生沉溺于网吧而荒废学业的报道。
因此,探究“网络成瘾症”发生的心理机制,并找出相应的对策,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互联网,是社会急需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青少年“网络成瘾症”的发生是与青少年处于特殊的心理发展阶段分不开的。在青少年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种种矛盾现象,如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闭锁性与交友意向的矛盾、求知欲与认识水平的矛盾、性冲动与自控力的矛盾、要求理解与难为他人理解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等等。
而网络是对现实社会的虚拟和“克隆”,如果青少年的上述矛盾心理在现实社会中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与释放,再加上其心理特征的影响,就可能使青少年在网络的虚拟社会中找到缓解这些矛盾的途径而不能自拔。
珍惜彼此的邂逅,就是对相遇最好的报答,公众号:“让往事随风而逝”
“虽然社会上认为网瘾是一种心理问题,但我更多的把它当做疾病看待,因为维持网瘾状态的青少年,大脑发育会受到极大的损害。”陶然解释说。游戏区域只占青少年大脑的一小部分,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青少年,脑部其他区域的供血会出现不均衡,在核磁共振治疗时可以清楚的看到,网瘾少年除了玩游戏的区域,其他部位生长发育已经滞后甚至萎缩,毫无疑问,这会危害人一生的生命健康。
长期从事青少年脑部研究的伦敦大学心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尹文刚表示,“青少年的大脑尚未发育完全,更多的是用感情来思考问题,什么高兴就接触什么,与成年人用理智看问题是有很大区别的,这也就不难理解青少年为何容易被王者荣耀之类的游戏‘蛊惑’了。”
因此,一些网络游戏制作商正是利用青少年生理上的弱点,在游戏内容上大做文章,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陶然认为,无论是魔兽世界还是王者荣耀,青少年在游戏过程中既可以释放学业上的压力寄托感情,又可以交友交际。更重要的是,这类游戏让学生在虚拟世界中找到成就感和主宰感,仿佛喝下“农药”就真正变为了“荣耀”。
尹文刚建议从青少年身心特点特别是心理特性出发,逐步培养孩子正常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回归生活,从游戏的虚拟世界中走出来。在家庭教育方面,尹文刚则强调更多的还是“循序渐进”,他认为治疗网瘾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方面家长要做好表率作用,多和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与感受;另一方面发现孩子有沉迷游戏的现象时,也不要过于心急,可以和孩子达成一些约定,逐步减少他们的游戏时间,而不是采取诸如摔手机、拔网线等简单粗暴的方法。
“俗话说得好,玩是孩子的天性。面对不够理智的孩子,如果大人都做不到理智思考应对,我们又拿什么让孩子真正远离游戏呢?”尹文刚说到。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nli/6779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