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孩子最寂寞
每一个年龄段都有自己专属的寂寞。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重庆一位71岁的独居老人一年来打了1483次110,目的只为找个人陪他聊天。这种现象并非偶然,独居没人陪伴、退休后无事可做、子女忙探望少……老人的寂寞无处诉说;刚刚过去的暑假对很多孩子来说也是寂寞的,有的父母只知道安排孩子一天该干什么,却不能抚慰一下他们孤独的内心。一项针对英美法等国家的调查发现:半数以上的孩子(18岁以下)和接近半数的老人(65岁以上)经常会感到寂寞,15%——30%的人长期孤单。中国老龄委的调查则发现,城市老人家庭近半是空巢;《现代儿童人际关系报告》显示,四成儿童有孤独感且不喜欢与父母交流。
看似忙碌的上班族也没能逃脱寂寞的袭击。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上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6.9万参与者中,九成人有孤独感。寂寞背后各有各的原因,但有4种是我们常经历到的。一是,想挤进一个圈子却发现周围的人好像铜墙铁壁,想走进对方心里却发现他根本没给你机会;第二种是你好不容易挤进一个圈子,因为某件事,所有人开始冷眼看你;第三种和别人没关系,更多原因在自己,习惯言不由衷或者保持沉默;第四种是能与别人分享,却发现彼此无法再跨进一步,内心充满无力和无奈。
寂寞等于每天抽一包烟
寂寞的感觉不仅是对内心的折磨。它对健康的危害也超乎想象。美国杨百翰大学一项涉及30万人的研究表明,长期被寂寞和孤独包围的人,相当于每天吸15支烟。另外,寂寞的人总喜欢做一些让自己心里好过的事情,他们可能会抽烟喝酒,或者选择飙车等刺激的事情,而这种排解对健康更是雪上加霜。
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高。早在1992年,美国弗莱明翰心脏研究对700多名女性的调查研究发现,长期寂寞的人发生心肌梗塞或死于冠心病的概率远远高于不孤独的人。在新西兰,研究发现,孩童时代感觉受到孤立的孩子,26岁后更容易肥胖,或出现高血压、高胆固醇、高血脂等心脑血管危险因素。
提高死亡率。美国研究发现,50岁以上的人群中,那些长期感到寂寞的人死亡率高出约80%。日本一项为期3年的跟踪调查称,社交活动较多的老人健康程度更好,死亡率也更低。另外,多项研究证明,寂寞的人自杀率更高。
引发炎症。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丽莎·加伦卡研究发现,受寂寞困扰的人体内的活动病毒更多,血液中能引起慢性炎症的物质也略高一筹。慢性炎症与心脏疾病、关节炎、2型糖尿病甚至自杀倾向等都有关。
导致痴呆。发表在《神经内外科与精神病学》杂志上的研究显示,感到寂寞孤独的人更容易得认知障碍症。
换种方式对待自己
美国芝加哥大学着名社会神经学家约翰·卡乔波教授认为,寂寞感与危机感会形成负反馈的怪圈:因为寂寞,所以潜意识里感到危机,因为感到危险,寂寞的人更容易对周围的人产生警惕防备的心理,这反过来又加深了孤独的感受。我们应该学会调整心态,换一种方式对待自己和身边的人。
对待父母和孩子,多一些时间。年轻人要利用假期、周末陪陪老人和孩子,和他们吃个饭、聊会天。老人要学会自我调节,想孩子们的时候,主动打个电话,学发短信、微信,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尽量走出家门,不要总憋在家里。
对待自己,多一些自信。自信的人会吸引更多正能量,心态阳光,自然会远离寂寞,试着多与他人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
遇到爱你的人,学会感恩。认为别人的爱和付出理所应当的人,不会幸福。因为他们不仅体会不到对方的美好,也不能给付出者积极的反馈。
遇到你欣赏的人,学会赞美。赞美是人际关系最好的润滑剂,是零成本高回报。
遇到嫉妒你的人,学会低调。别人嫉妒你,因为你的优秀让他们感受到了威胁。不妨放低一点自己的姿态,多一个朋友远比树一个敌人要好。
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学会伸手。做一些能让人从身体上或情感上感到安慰的事,比如帮助老人过马路等。
爱是包容而不是放纵,爱是关怀而不是宠爱,爱是相互交融而不是单相思,爱是百味而不全是甜蜜... 真正的爱情并不一定是他人眼中的完美匹配 而是相爱的人彼此心灵的相互契合是为了让对方生活得更好而默默奉献 这份爱不仅温润着他们自己,也同样温润着那些世俗的心 真爱是一种从内心发出的关心和照顾,没有华丽的言语,没有哗众取宠的行动,只有在点点滴滴一言一行中你能感受得到.那样平实那样坚定.反之发誓,许诺说明了它的不确定,永远不要相信甜蜜的话语 ` 真正的爱一个人会想和他(她)共同到老,与他(她)相濡以沫,你会期待用你的全部爱心来带给他(她)最大的幸福,而你也在这种过程中得到了另一种幸福!!时常想到他(她)就开心,很介意他(她),很在乎他(她),没有他(她)好象失去了什么,有了他(她)就拥有了快乐爱情本就是一部忧伤的童话 任何一个读过它的人, 都曾经或多或少留下过遗憾, 当我们读完之后,. 都会明白一个道理, 那就是爱情的世界里, 缘分主宰着一切. 当我们放弃一个很爱你的人的时候并不痛苦 , 因为我们与这个人很可能是有缘但无分, 当我们放弃一个你很爱的人那才痛苦 , 因为很有可能我们与这个人有情但无缘, 当我们爱上了一个不爱你的人那是最痛苦, 因为很有可能我们与这个人无缘也无分. 若是有缘,时间、空间都不是距离若是无缘就算是相聚了也 无法会意凡事 不必太在意更不需去强求 就让我们一切都随缘吧
要戒烟,并不是从烟瘾开始戒,断掉烟瘾从来不是什么难事,难的是人内心深处那份依赖人的 情感是最难戒掉的
成年人抽烟,抽的是寂寞,是孤独,是无奈。
这些 情感 标志着一个人内心太过软弱,内心对人太过依赖,如果能从内心深处戒掉这份依赖,你就能瞬间戒掉香烟
看看我的戒烟心里路程,你应该能更好的理解我上面说的话,从而帮助你戒烟的同时让自己内心站起来。
我烟龄10年
我是在部队学的抽烟,09年当兵,第一年后半年学会了抽烟,在部队的日子太压抑了就偷偷学会了。
抽了几年也没觉得自己上瘾,因为不抽也不难受,我就没把抽烟当回事
大概是在2014年吧,这个时候我已经抽烟5年了,我才发现戒不掉了
每次房间没有烟就忍不住下去买,买回来抽上几口心里才踏实
第一次戒烟的经历是在2016年初 我结婚了,两个人在一块过了几个月后相处的不愉快,她回老家了。
当她回老家后,我突然就不想抽烟了。
不知道为什么,我那几天情绪低落,动都不想动,总是发呆,发现婚姻原来是这样的,或者说我的婚姻是那么糟糕。
有种心死的感觉
那几天我看见烟就厌恶,一口都不想抽,不知道为什么有这种感觉。
就这样持续了半个月的时间没有抽烟,也没烟瘾。
后来和她和好了,心也就活过来了,心暖了,也就又开始抽烟了。
我为什么又抽?
最后总结出来的结果是,我是一个依赖性特别强的人。别人对我好,我就使劲造自己,使劲抽烟,因为我觉得会有人去关心我,会有人去叮嘱我,让我不要抽。
所以我又抽烟
就这样一直抽到现在。
这期间我有无数次尝试戒烟,但都失败了。
因为我身边还有关心我的人,只要有人关心我,我就会使劲糟蹋自己。
其实我还有其他不好的习惯,例如不好好吃饭也是这种心态,现在改过来了,通过健身改过来的(这种心理其实都是小时候被惯坏的,让心里产生超强的依赖性。)
这段时间慢慢的我断开了所有人,包括父母。
之前元旦回了趟家,跟我爸吵架了。从那次以后我突然就不想抽烟了。一直到现在
吵过一次架以后我懂得一个道理。
那个不是我的家,那是我爸妈的家,我只是暂住。再也没有人关心你了,你已经长大了,该自己照顾自己的身体了。
我是一个孤家寡人,除了我自己什么都没有。
我爸有我妈陪着,
我呢?我已经离婚了。
我爸有一所房子,自己盖的。
我呢?
什么都没有
我以前老是听到一句话,你家就你一个儿子,这个家的东西还不都是你的,你爸那么努力赚来的东西不都是归你的?
其实那房子我就没挂在心里过,但这些话总是在你耳边响起
慢慢的也接受了这种思想,就我一个儿子,不给我还能给谁?
就这样,我觉得这是我的家,他的东西也是我的东西,慢慢的我对这个家有了归属感,让我的心有了依赖性。
所以我总觉得这个家我是有发言权的,我觉得我和我爸的关系是平等的。可能从小这个家就存在父权的压迫,让我从小就很向往家庭内和父母关系的平等。
但元旦那次吵架后我才知道,那个家是他的,并不是我的。
那个房子是他一砖一瓦亲手盖的,他在这个家有那种自豪感,只要在这所房子里他就会体现出在这个家的父权地位
例如随时开你的门,随时进你的房间,不会尊重你的个人隐私。这房间是他一砖一瓦盖的,凭什么他不能进?凭什么进这个房间要和你打招呼?这就是家庭里的父权象征。
不光是我爸,我妈也是这样。
我以前不懂什么家庭父权这个概念
还总是心平气和地和他们科普,要尊重一下儿女的隐私,我们现在长大了你们要尊重一下我们的,进门前请敲门,没经过同意不得进入。
可是我爸我妈总会一副玩笑脸说,这有什么呀,哎呀,我们只是想进房间跟你说说话啊,你想太多了。
每次跟他们说这些事都会被他们搪塞回来,这种炮弹打到棉花上的感觉让人特不爽,他们第二天照样推你的门。
他们不知道什么叫尊重吗?肯定知道啊,只是他们不会那样去做。房子是我盖的,我还不能开你房门了。
其实不管是中国还是国外都有这种父权存在,你看美国电影里面的孩子也有这种烦恼,父母总是会不经意的随时随地的进入你的房间,这种父母就是父权特别严重,他们有特别强的征服欲望,控制欲望,领地守护欲望等。这种情况的家庭全球都很普遍。(当然并不是所有家庭都这样
如果你结婚了自己不买房,住在父母家,在心底里他们就会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对待你,鄙视吧也不全是,瞧不上吧也不全是,反正往后过日子会特别不爽。
这种不爽是什么导致的?就是这个家并不是你的家,那是你父母小两口的家
所以现在知道结婚了以后,住在父母家婆媳之间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矛盾了吧?这一切都是那所房子内的家庭的父权母权和新来的妻权和儿权潜意识在斗争,如果你和你老婆是个识相的人,应该乖乖的不吭声,不要跟父母争,因为这是你父母家,并不是你的家,你不能在这个家和他们争这种权利。
或者你有能力的话赶紧买一套房子,搬出去住。
所以呢不要被父母或者街坊邻居朋友对你说的话洗脑了,说什么这以后是你房子呀。
那根本不是你的房子,这些东西根本不属于你,那个家也只是你暂时落脚的地方,你长大了就得独立,就得自己买房,父母才会尊重你,这也是人性,不能总是在父母的屋檐下过日子。
懂了这个道理以后我的内心突然空了
之前对那个家有归属感,现在突然没有了
没有了这种归属感,没有了东西可以依赖,感觉好孤独
我爸有我妈陪着他们有那所房子。
我妹妹有妹夫也有自己的房子。
我姐姐有姐夫陪着,也有自己的房子,
他们都成家了
可是我还是孤身一人,我已经离婚了。
我也没有买房,过年回家还要寄居在父母的房子下
突然之间我觉得没人会关心我了,那些关心都是假的关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包括自己的父母。
人本来就得独立,得自己买房,结婚,生子,过自己的生活的,谁天天操心你的事情。
之前总是跟我说那房子以后还不是你的呢这种话,听到这种话内心有一种归属感,有一个根在那里。
但是现在这个根突然拔掉了
就剩我一个人了,没人在乎你,没人关心你,没人叮嘱你了,感觉什么都没有了
我还抽烟吗?自己的身体总得自己照顾啊
我还能依赖谁呢?
就这样
我不抽烟了,快三个月了
说一下感受,
在这个不抽烟的三个多月里,有时候看电影看到兴奋的或悲伤的时候总是想抽烟,心里慌的厉害。但是再一想不会再有人关心你了,没人管你了,没人去在乎你的身体怎么样了,就算有也只是嘴巴说说。最后还得自己去照顾自己,就这样我造给谁看呢?
静下来了,不闹了,不造了,烟也忍住不抽了。
烟瘾,身体上瘾其实很好戒,几天就可以断,难的是心里的瘾,那种依赖人的心里是最难戒掉的。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内心的波动总让我想抽两根烟压压,但是我不会去抽
还有就是这些事没有什么可心疼的,可感动的,可激动的,这才是生活的常态,不抽烟,不喝酒,好好工作,努力学习,早睡早起。
这些都是生活的基本规律,如果做到这些他不是很厉害的人,而是一个回归正常的人,所以不要玻璃心,不要自己感动自己。
拔掉心里的那份依赖,你就能瞬间戒烟
放下心中的执念,你就能瞬间戒烟
放下执念好好生活,这才是生活的本来样子
抽烟的你让人看起来是那么脆弱,那么无用,那么依赖他人
醉翁之意不在酒。
抽烟抽的不是烟是寂寞。
因为寂寞才抽烟,那些转眼即逝的烟雾却象阵阵哀伤,挥之不去,缠饶在心间.
有一首的歌词是烟抽的是寂寞酒喝的是落寞
正确歌词:哥抽的不是烟 抽的是寂寞 哥喝的不是酒 喝的是哀愁出自:唱的不是歌歌手:朱玉明所属专辑:朱玉明作品集词曲:朱玉明歌词原文:哥抽的不是烟 抽的是寂寞哥喝的不是酒 喝的是哀愁哥开的不是车 开的是汽油哥买的不是房 买的是彷徨一条大路通前方我却迷失了方向人们总说 有车有房还不找一个对象可是我的车 停在院中央就是不赶看那加油枪看一看 加油枪一个星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nli/6759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这是真的吗,,两种人患癌或可自愈